APP下载

名中医吴清明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

2023-03-01吴清明

陕西中医 2023年12期
关键词:颊车经筋温阳

彭 曼,姚 雯,吴清明,刘 恋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

周围性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是临床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肉瘫痪[1]。此病病因未明,其发病诱因有受凉、体虚、劳累、感冒等[2-4]。周围性面瘫有一定的自愈性,总体预后良好,但约有19%的患者因失治误治、病情较重等因素出现多种并发症,发展为顽固性面瘫[5]。目前医学上对顽固性面瘫的定义尚不明确,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发病超过3个月及以上,面部肌群恢复不良者即定义为顽固性面瘫[6-8]。顽固性面瘫多因周围性面瘫早期失治、误治或延治造成,除了有周围性面瘫的主要临床症状外,可能会并发面肌僵硬萎缩、面肌抽搐痉挛、联动、倒错、鳄鱼泪征等功能障碍[9]。长时间的面部表情肌功能失常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社交,许多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10-11]。吴清明教授系湖南省名中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四十年,善于运用中医药尤其是针灸治疗神经、运动系统等方面的疾病,临证经验丰富,针药结合,辨证灵活,效果显著,颇具特色。吴清明教授创立的“温阳助动针灸法”治疗顽固性面瘫有着独特优势,由于温阳助动针灸法可激发阳气,再于手、足三里及下关穴运用灸法,对穴位补充阳气,针刺结合灸法,加大补阳力度,促使阳气通过手足阳明经脉到达面部,达到温阳补虚、助动启瘫的功效,在临床中治疗顽固性面瘫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吴清明教授运用温阳助动针灸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经验介绍如下。

1 “温阳助动针灸法”的理论依据

面瘫是指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口喎、口眼喎斜、卒口僻、歪嘴风、吊线风等。《灵枢·经筋》认为,寒邪中于经筋,寒邪凝滞收引,则令人颊偏口移;热邪中于经筋,则令经筋驰纵不收。风、寒、湿、热等外邪中于面部阳经,阻碍气血津液运行,导致经筋功能失常而发病。隋代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指出:“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急而不调,故口喎僻也”。这里的体虚指的是卫阳虚,而阳虚不固,外感风邪,风邪直中面部经筋,故而引起口歪等症。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则可知本病尤为重要的内因为正气素虚,体虚外感则发为本病。张泓教授认为,顽固性面瘫多为阴阳失调、虚实夹杂之顽疾[12]。病久伤阳耗气,气血亏虚,运行无力,血停为瘀,最终处于虚实夹杂、正虚邪亦不盛的进退两难阶段。除此之外,早期面瘫患者的失治误治也是发展为此病的重要原因[13-14]。面瘫发病早期多为阳气不足,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引起局部经络痹阻,气血不畅[15];中晚期则是阳虚无力祛邪,外邪稽留不去,久居经络而引起面部气血瘀滞,肌肉与经筋失养而弛缓不收,面瘫长期难愈。顽固性面瘫的病因病机为阳虚夹瘀,吴老认为该病与患者阳气亏虚密切相关,主要由于正气素亏,气血运行、推动无力,痰瘀互结,又加之外邪侵入,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则迁延不愈。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说明阳气是人体的根本,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行依靠的是阳气;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正是由于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一切生理活动以及精、气、血、津液的化生、运行都离不开阳气的温煦、推动、气化、固摄、卫外作用,所以治病必须善养阳。《素问·生气通天论》又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提示经筋柔韧有力,其“束筋骨”和“利机关”的功能均有赖于阳气的温煦及荣养,是温养经筋的关键,故《类经·疾病类》曰:“筋之运动便利,阳气之柔和也。”《素问·上古真天论》云:“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肝体阴而用阳,年长之人肝阳之气虚衰无法养筋,故不能动,可见阳气的虚衰或耗损导致经筋失养,酸软萎缩,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运动[16]。“阳强则寿,阳衰则夭”,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阳气充足,则气血津液化生充足,运行畅通,外邪无路径可入;阳气不足,络脉空虚,邪气易客居经脉,痹阻不通,则发病。头面部虽为诸阳之会,但面部经脉直接与外界六淫接触,寒冷的季节如果阳气不足,最易发病。吴老依据《黄帝内经》从温阳入手,创立的温阳助动针灸法,该法针对患者机体阳气不足,外邪久居经络而设,以温阳补虚为法以治其本,注重选取多气多血之经脉以补气血,取穴方面善用面部经筋局部穴位,同时配合远部穴位艾灸,以艾灸温热刺激加大补阳之力,一则温阳以驱除外邪,邪退则气血运行通畅;二则温阳以助动,促进瘫痪部位功能恢复。“阳主动,阴主静”,阳虚局部部位废用则瘫,阳复则瘫消而动也。

2 “温阳助动针灸法”临证运用

2.1 临证取经原则 《灵枢·经脉》曰:“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口”,指出面瘫的病位为足阳明之经。《灵枢·经筋》记载:“足太阳经筋为目上网,足阳明经筋为目下网……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根据《灵枢·经筋》所论述的经筋学说,周围性面瘫眼睑不能闭合是足阳明和足太阳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颊部运动麻痹主要为阳明和手太阳经经筋功能失调所致[17]。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云:“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筋……故使口喎僻”。因此,吴清明教授认为治疗顽固性面瘫取经可选用手太阳经,手、足阳明经脉等经,头面部主要为六阳经所过,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能行气血于六阳、于面部,故治疗上经脉的选取当以阳明经为主经。

2.2 远近配穴,协同增效 吴清明教授在临床治疗本病时所取穴位主要包括手三里、足三里、下关、地仓、颊车、迎香、阳白、瞳子髎、颧髎。《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描述足三里穴:“治病万端,有白术之强,有桂附之热,有参茸之功,有硝黄之力”。《黄帝内经》言:“三里者,理三焦之气血也”。吴老从经脉循行出发,辨手三里和足三里分别是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腧穴,两条经脉为阳明经,阳明经为多气多血的经脉,阳气最旺,故针刺这两穴可使两经的气血充盛;“手阳明之筋……其支者上颊,结于颧”,和面神经颞支和颧支走形相符,故补大肠经可以使阳气过颊和颧,如江河之水源源不断流入大海,距离虽远,但源源不竭。地仓,《甲乙经》记载其主治颊肿、口急、颊车痛、不可以嚼,《图翼》记载颊车、地仓主治口眼歪斜。阳白位于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在面部的腧穴,针刺温补该穴可疏通面部经筋气血。吴清明教授在选穴上远近配穴、协同增效,以面部阳经腧穴配合手三里、足三里两穴,同时,采用针刺的热补手法激发阳气,增加温阳的功效。

2.3 针灸并用,温阳增效 吴清明教授针刺后再于手、足三里及下关穴运用灸法,通过艾条的温热之力,连续对穴位补充阳气,促使阳气缓缓通过手足阳明经脉到达面部,达到温阳补虚、助动启瘫的功效。艾灸之法温补作用较强[18-20]。《本草纲目》中描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表明艾叶性温,以之灸之,可补阳,祛寒湿。《黄帝内经》中指出:“阴阳皆虚,火自当之”,“陷下则灸之”明确提出阴阳亏虚可通过艾灸治疗,意味着艾灸具有扶阳、温补的作用。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纶》云:“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指出灸法可温通经脉、保持气血通畅。《丹溪心法》记载:“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阴长故也”。罗天益《卫生宝鉴》言:“欲得生精要补虚,先灸中脘,乃胃之经也,使引清气上行,……又灸三里,为胃之合穴,亦助胃气撤上热,使下于阴分”,两者都提示艾灸之法具有强大的补阳作用。

3 典型病案

患者,女,37岁,于2023年1月28日就诊。主诉:左侧口眼歪斜1年余。现病史:患者1年前晨起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口眼歪斜,左侧眼睑闭合不全、干涩不适,伴鼓腮漏气、食物残留于左齿颊间,患者曾于当地诊所就诊,予以营养神经处理,未见明显好转,曾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稍好转后出院,但仍遗留口眼歪斜症状,因此病迁延未愈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遂来就诊。刻下症:左侧口眼歪斜,左眼睑闭合不全,左侧面部板紧感,鼓腮漏气,纳可,口干口苦,寐差,二便可。西医诊断:特发性面神经炎;中医诊断:面瘫,气虚血瘀夹痰瘀证。治则:益气补血化痰祛瘀。取穴:患侧地仓、颊车、下关、迎香、阳白、瞳子髎、颧髎穴及双侧手三里、足三里穴;操作:选用0.30 mm×40 mm和0.35 mm×50 mm毫针,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地仓向颊车、颧髎穴透刺,颊车向地仓、下关、颧髎穴透刺,地仓、颊车、下关、颧髎穴斜刺0.5~1寸,阳白向上、下、左、右平刺0.5~0.8寸,迎香向外上斜刺0.5~1寸,瞳子髎向下斜刺0.5~1寸,均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30 s,留针30 min,期间行针2次。下关、手三里和足三里穴均直刺1.2~1.5寸,行热补手法,左手食指紧按穴部,右手持针速刺或捻转刺入,先浅后深,慢提紧按,务令气至,在酸胀感觉基础上适当下插,然后拇指向前捻转7~9次,以有热胀感为度。然后在双手、足三里穴进行艾灸,点燃艾条并固定在距离穴位表面3~5 cm的艾灸架上,保持穴位处的皮肤温度43 ℃左右,并使用微型红外温度计进行监测,艾灸30 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左侧口眼歪斜、左侧面部板紧感症状明显好转,鼓腮稍漏气、左侧眼睑闭合正常,口干口苦如故,嘱患者注意生活调养及情绪调摄,3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按:本案面瘫患者起初服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遂求针灸治疗,初次针灸治疗后并未完全恢复而出院,其后症状并未明显好转,1年余迁延未愈。因患者平素怕冷,则阳气素虚,加之寒邪侵入面部经络,发为面瘫。患者起初并未予以重视,使之病程日久,正气亏虚,无力驱邪外出,则病情迁延,发展为顽固性面瘫。吴清明教授选取“温阳补虚”之法,在针刺时采用热补手法,又加以艾灸之温热刺激,使患者体内阳气得补、正气得复,在治疗时将“温阳”思想贯穿始终。

4 小 结

综上所述,顽固性面瘫治疗有一定难度,现代医学治疗顽固性面瘫主要采取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对症状无较大改善的患者可能选择相关的手术治疗,但顽固性面瘫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都具有极大不确定性。中医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显著,受众人群接受程度也高[21]。吴清明教授认为,顽固性面瘫主要是阳气虚损、外邪侵入从而耗伤气血,气虚则血滞成瘀,水液壅滞成痰,痰瘀互结,阻塞经络气血,导致面部经筋长期失养而发病。临证治疗时要司外揣内,重视整体与局部,补虚治根,治病求本,善用多气多血之经,从温阳助动着手恢复面部气血的运行。吴清明教授的临床经验对顽固性面瘫的诊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针刺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颊车经筋温阳
阴寒体质化痰除湿需补阳温阳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小穴位 大健康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冷针冷灸治疗胃火牙痛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