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王阳明的花和薛定谔的猫殊途同归

2023-03-01黄金枝

科学与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薛定谔王阳明等式

黄金枝

(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0 引言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其著名公案——王阳明的花,记载于由王阳明门人弟子辑录其平日对话、语录、书信而成的《传习录》中第254条: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草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1]260

学界称该公案为“南镇看花”。这一公案吸引了无数哲学家的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冯友兰[2]、张岱年[3]、熊十力[4]、钱穆[5]、牟宗三[6]等哲学大家都参与论述。学术界研究成果颇多,众说纷纭。大致可分为四种①杜运辉和吕伟发表在《哲学研究》文章:中国传统哲学现代诠释示例——以王阳明“南镇看花”心物关系为中心,文中将“南镇看花”归纳为四种基本研究范式。:一是冯友兰的宇宙论范式;二是张岱年、冯契、任继愈等主客体认识论范式;三是熊十力、牟宗三等人的直觉论范式;四是陈来、宋志明、杨国荣、孙熙国、陈寒鸣、陈少明等学者的现象学、价值论、实践论、意义论及美学范式。这四种基本范式都试图达到对王阳明哲学的准确把握[7]。尽管如此,直到现在“南镇看花”依然使许多人费解。之所以费解,因为“南镇看花”代表着阳明心学的高度,王阳明是借“花”与友人说“心”,而这个“心”在人们眼、耳、鼻、舌、身五感有限且坚固认知下的任何事物都无法与之比拟——“与物无对”[1]252。

无独有偶,1935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提出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同样引起广泛争议,各个学派都有相当的见地,但又很难说服争论的另一方。这个思想实验的设计是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盒子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使猫因氰化物中毒而死亡;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则存活。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态叠加)。这只非死非活,又死又活,状态不确定,直到有人打开盒子观测它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佯谬。

“一旦我们窥视盒子就做了观察,波函数就消失(崩塌)了,我们看见猫,比如说是活的。对薛定谔来说这是可笑的,一只猫怎么会同时是死又是活的呢,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看它吗?一旦我们观察它就突然出现而存在了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也不喜欢这种解释。每当客人来到他的住宅,他会说:看那个月亮。是因为一只老鼠看它,他才突然跳出来的吗?爱因斯坦相信答案是‘不’。但是在某种意义上,答案也许是‘是’。”[8]117

自20世纪20年代量子力学问世以来,由于量子力学颠覆了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力学的经典实在观,国际物理学家们争执不断,并形成了以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和维尔纳·海森伯(Werner Karl Heisenberg)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为此,包括爱因斯坦、薛定谔、史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等在内的一些著名学者对哥本哈根诠释进行批评。对于薛定谔的猫的生死叠加态,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量子力学诠释,包括多世界诠释、量子退相干诠释以及量子达尔文主义等[9]。人们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无法共识。直到今天,量子力学发展还是处在一种令人尴尬的二元状态:在应用方面一路高歌猛进,在基础概念方面却莫衷一是[9]。而后者的探讨其实是一个宏大的问题——宇宙的真相是什么?

拉长时间维度,赫然发现,王阳明的花与薛定谔的猫竟是相同的主题,并且王阳明在500年前对此主题早已阐述清楚,只不过是当今科学家用科学的语言把这个主题重新提及并首次记录下来,猫的生死态叠加是“南镇看花”这一主题的旧事重提。实际上,这两个主题殊途同归于对宇宙真相这一宏大问题的探究,吸引了众多顶级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的关注也就不足为奇,其既不是一个单纯的哲学问题,亦不是单纯的物理问题,传统的单一学科很难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通过跨时空、跨文化、跨学科研究视角打破这两个看似不相干主题的各自解释的局限,既打破了“王阳明的花”以儒学为出发点的研究局限,又使“薛定谔的猫”走出了囿于量子力学里寻找答案的困局,研究视角穿越古今、面向全球、转向各自学科之外。文中借助多元宇宙和平行宇宙的概念将儒学与科学关联在一起,使两个谜题变得容易理解,并达到平息量子力学旷世之争的局面。

1 量子力学与东方智慧交集于多元宇宙

1.1 单一宇宙与多元宇宙

多元宇宙②所谓多世界,由休·埃弗雷特(Hugh Everett)于1957年提出。即除了我们观察到的这个世界外,宇宙中还有其他无数个世界存在。每次量子测量中得到各种不同概率的结果,每个结果对应于一个世界,但我们只能意识到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的一个结果。亦即多世界。多元宇宙的“元”是无限的,也称为“无限维度宇宙”。多元宇宙或无限维度宇宙中的元或维度可以用变量解释:平面是二元宇宙,由两个变量或两个维度决定的;我们生活在长、宽、高的三维宇宙,是由三个变量或三个维度决定的。形象的比喻如:多元宇宙是指一小片宇宙可能突然膨胀“发芽”,萌生一个“子代”宇宙或“婴儿”宇宙,这些宇宙又可能萌生另一个婴儿宇宙,如此不断进行下去,想象吹一个肥皂泡在空中,如果我们使劲吹,我们看到有些肥皂泡分成两半,产生新的肥皂泡。宇宙可能会以相同的方式不断产生新的宇宙,我们可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宇宙的海洋上,每个宇宙像一个漂浮在其他肥皂泡海洋上的一个肥皂泡[8]11。

纵观过去几千年,自牛顿开启了对自然进行数学刻画进程的近300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宇宙是一元的。牛顿理论的根基始于古希腊,原子论一开始是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它几乎不能通过当时所有的被视为“科学”的检验,然而,它最终成为了物理科学的基石[10],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Δημόκριτος,约公元前460年—公元前370年)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点状粒子“原子”[11]6,所以科学是以单一宇宙范式为根基发展起来的。如果把某个物体切成小块儿,无限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其小到不能再进行切割为止(原子)会发生什么呢?他们设想,原子就是我们所观察物质的缩小版,比如:奶酪的原子除了在尺寸上较奶酪更小以外,与一整块奶酪并无区别[12]。其实,这是物理学中还原论的思路,亦是单一宇宙下的思考。通常的做法是了解一个物体,会把这个物体分解成越来越小、越来越简单的构件。并且认为若可以做到这一点,就是了解了这个物体,即在单一宇宙下,欲了解整体宇宙只需了解组成它的类似于原子的小物体即可,从大分解到小;反之,从小能还原到大,分解与还原是一种线性关系。

在单一宇宙下科学家试图将所有复杂的系统分解为简单原子或工作部件已经成为一种思维惯性,而由于基本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微观单位像光子、电子以及现代意义的原子如夸克、W玻色子等,一会儿以粒子态呈现,一会儿以波态存在,无法直接地通过眼耳鼻舌身感受到它们的存在,颠覆科学家传统单一宇宙的认知,突破了单一宇宙的线性还原的特性。特别是近年来情势急剧反转,一些杰出的思想家都在极为兴奋地审视平行宇宙。科学家曾以怀疑的眼光审视平行宇宙这一思想,因为已经习惯于单一宇宙思维模式,因为多维宇宙或平行宇宙太神秘、太夸张和太奇异,造成这一突然的转变诱因是由于一个新的理论——“弦理论”的出现,其最新版本叫做“M理论”。该理论让我们有可能揭示多元宇宙的性质,正如爱因斯坦曾经指出的那样,如果这一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这将代表过去2000年——自希腊人首次开始探索单一的、一致的和全面的宇宙理论以来的物理学研究的最高成就[8]12。即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众多宇宙中的一个,像泡泡一样漂浮在无边无际的泡沫宇宙之海中,随时都有新的宇宙在诞生。一个平行宇宙也许就悬浮在我们的头顶上,相隔只有一毫米之遥[8]11。

1.2 态叠加、多维宇宙、平行宇宙

量子力学为何会引起诸多的观念之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在量子世界,由经典物理学规定的日常生活的规律不再适用。所有的微观粒子诸如电子、质子、光子等都有一个奇怪的性质,即它们在同一个时刻可以既在这里又在那里,既是粒子又是波。微观粒子的这种性质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大相径庭的,也曾使许多物理学家大惑不解,常常把微观粒子的这种多个位置或多种状态同时共存的性质,说成是微观粒子的量子相干叠加性[13]。

态叠加、多维宇宙、平行宇宙这三者可以说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表达。平行宇宙是态叠加的更进一步表达,即以平行的状态互不干扰地叠加着;态叠加就是表示多维宇宙中各个宇宙是平行共存;同时各个平行宇宙的全部或集合构成多维宇宙。三者强调的侧重不同:态叠加强调共存性,与非此即彼对应;多维宇宙与单一宇宙对应;而平行宇宙则强调态叠加或多维宇宙是以平行、互不干扰的方式存在。

态叠加表示“一个波函数,多个世界”,多世界诠释认为,微观世界中的量子态是不能孤立存在的,他必须相对于他外部一切,包括仪器、观察者、乃至环境中各种要素。因此,微观系统不同分支量子态|n〉,也必须相对于仪器状态|Dn〉,观察者状态|On〉……乃至环境中各种要素|En〉来定义,从而微观系统状态嵌入到多世界的函数形式|φ〉的表达式如下[9]:

圈乘⊗代表直积,每个自由度(体系、仪器、观察者)的本征态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矢量空间,总的态空间|φ〉就是这些空间的直积。

等式(1)右边表示所有分支波函数的态叠加。

如前,薛定谔的猫是生与死同时存在的态叠加,即在没有打开盒子时,猫的生与死是共存的,是等式(1)的左边|φ〉;当打开盒子的瞬间,波函数发生崩塌,呈现的是猫死了或者猫活着二者必居其一,活猫与死猫构成了互不干扰的两个平行宇宙,呈现的是等式的右边。

平行宇宙是指宇宙间彼此平行存在着,电视频道可以勉强作为接近平行宇宙的比喻,电视频道CCTV1、CCTV2、CCTV3、CCTV4等是同时存在的平行宇宙,无论人们看电视与否,所有的电视频道以态叠加方式存在着,当选择其中一个频道时,这个频道显现出来了,其余的频道没有显现。具体是显示CCTV1还是CCTV2是由看电视的“外部观测者”的观测而决定,观测者只是进行频道的切换而已。当选看CCTV1时,CCTV2等其他频道都还是在那里的。人们在不同的频道间切换,相当于在平行宇宙中穿行,而各个频道之间没有交集,互不干扰。同样的例子,当人们为了写一篇文章在CNKI数据库中查找文献时,人们相当于“观测者”,对于同一个数据库,由于“观测者”需要的不同,会呈现不同的文献搜索结果。没有选择时数据库的文献以叠加态存在着,相当于等式(1)的左边;当被选到则呈现出来,没有被选中的数据库的其他文献依然在数据库中,只是因为没有被“观测”到,所以并不呈现。对于同一个数据库,相对于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根据不同文章的需要而呈现不同的文章参考文献,进而创造出不同的文章,人们是参考文献的挑选者、决定者和创造者。尽管面对同一个数据库,但因为“观测者”的不同,不同的参考文献集合会被创造出来,即参考文献的集合由“观测者”选择和创造。而当人们不观测时,事物都在那里存在着,相当于等式(1)的左边,即所有的文献都“安静地”存在于数据库中,处于态叠加的状态,且所有的文献混而为“一”,只有当人们观察时文献才“外显”。

1.3 科学愈来愈趋近东方智慧

回望近年来的科学成就,便可发现科学家们正受益于东方智慧,科学趋近东方智慧,尽管绝大多数科学家们没有去深入探究东方智慧讲的是什么,但知晓佛学的人却惊诧地发现量子力学科学家们正在解密并趋近东方智慧。也就是说,站在东方智慧的高度能照见到量子力学在描述什么,而量子力学科学家鲜有知道东方智慧在说什么,而一旦懂东方智慧奥义,对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如物理学家弗里乔夫·卡普拉(Fritjof Capra)在他的著作中毫不避讳地承认东方智慧中的高明之处,他将“道”用在书名《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中,在他的研究中融入了“道”的基本理念,建立了新的哲学范式,这部书中探索了近代物理学与东方智慧的关联性;另外,物理学家戴维·玻姆(David Bohm)在他的著作《整体性与隐缠序:卷展中的宇宙与意识》以东方智慧为理论渊源及基础,他提出的理论超越了传统科学与传统哲学的疆域,对于科学和人类文明的未来具有潜在的深远影响力。玻姆把宇宙分为不可看见的“内隐”和可见的“外显”两个域,但如果站在更高的视角上,宇宙是一个整体,我们世界里的事物也就会成为另外一个我们无法观察到的领域的投射。玻姆认为,在看不到的“内隐”创造层面上,在更深的实相上,他们都是彼此相连接的,那些看起来分散着“外显”,其实是一个更大的整体。“内隐”相对于“外显”来说是更高维的“空间”,“外显”是“内隐”的投射。所有的彼此分立的“外显”在“内隐”层面为“一”。呼应于等式(1)来说,“一”为等式(1)的左边;彼此分立的“外显”为等式(1)的右边。按照人们的认知逻辑投射源与投射的相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容易理解“外显”与“内隐”,“外显”和“内隐”不属于相同的轨道、层面或域,若“内隐”相当于投射源,则“外显”相当于投射源投射的相[14-15]。相是彼此分立且平行的平行宇宙。

科学家曾以怀疑的态度来看待高维空间,然而今天,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任何一种三维空间理论都“太小了”。全世界的重要的实验室写下几千篇文章致力于探索高维空间或超时空的性质,《核物理》和《物理快报》两大领先杂志都发表了大量文章分析这个理论。200多个国际物理会议已资助探索高维空间的研究[8]3。现代弦理论或超弦理论指向高维空间。现在正在兴起的时空概念的第三次革命,这是一种出人意料的说法,即空间只不过是一种呈展,即衍生的概念[11]15。呈展论认为物质结构是分层次的,每个层次都会展现全新的性质。我们所熟知的三维空间会变成四维或二维。根据不同的观测方式,在三维空间出现的现象也同样会出现在九维。这些性质超出了牛顿力学的基本规律,量子力学的呈展论接近于“因陀罗网”③因陀罗网是指“彼网皆宝珠作之。每目悬珠,光明赫赫,照烛明朗。珠玉无量,出算数表。网珠玲玲,各现珠影。一珠之中,现诸珠影,珠珠皆尔,互相影现。无所隐覆,了了分明。相貌朗然,此是一重。各各影现珠中,所现一切珠影,亦现诸珠形象形体,此是二重。各各影现二重所现珠影之中,亦现一切所悬珠影,乃至于是。如是交映,重重影现,隐映互彰,重重无尽。”。

正是由于量子力学科学家们热捧东方智慧,量子力学接近并敲响东方经典智慧的大门,量子力学正在解密东方智慧,一步步揭开东方智慧的面纱,量子力学已经成为很好解释东方智慧的工具。

2 薛定谔的猫及其多元宇宙解释

2.1 薛定谔的猫产生的背景及设计初衷

爱因斯坦和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是两大对立派,1933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薛定谔的立场却显得有些左右不定和犹豫不决。一方面一开始他明确反对哥本哈根解释的观点,但不久为了教学的需要,转而根据哥本哈根的解释讲授量子力学。当时爱因斯坦请薛定谔考虑这样一种情况:可能自发地在一年中爆炸的大量火药。在这段时间里,波函数将描述爆炸和未爆炸的火药状态的叠加态,没有一种解释可以把波函数看成对事实的充分描述。不久以后,1935年爱因斯坦的火药例子以“猫生死叠加态模型”得以重现在德国《自然科学》期刊的“量子力学的现状”文章中。这篇文章似乎是用嘲讽的风格写成,意味着在薛定谔看来,量子力学的“当前状态”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在这篇文章中,薛定谔运用比较方法,从讨论经典物理学的模型与表征量子力学中的变量统计性等概念出发,设计了著名的薛定谔猫佯谬的思想实验[16]。

薛定谔猫设计的初衷,试图证明量子力学在宏观条件下的不完备性。用“薛定谔猫”这个实验的荒谬结果,辩驳以玻尔为代表的学派提出的关于波函数和叠加态的几率解释,实质上是设计的一个思想实验,试图将微观不确定性变为宏观不确定性,微观的迷惑变为宏观的佯谬。因其大大超出人们的认知,宏观世界中没有对应的事物用来比喻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传统牛顿力学是无法解释。然而,这个实验却在后来由薛定谔的对手学派用实验和理论证明这个思想实验是存在的。该解释指出测量者在测量微观客体的任何一个物理量比如动量和位置时,就已经人为干预了客体,测量的动作造成了波函数坍缩,原本的量子态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最终坍缩成某一个可以存在的量子态。也就是说,我们在作为观测者测量的时候改变了观察对象的状态,从而使得该对象从不确定的状态变为确定[17]。

原子本是处于一种“叠加”状态,正是由于人们试图测量原子是否已经衰变这种“超级状态”才被破坏,从数学的角度讲即是波动函数被毁掉。由于这种致命的机制,这种毁灭也就涉及到猫。只要没有人查看,猫就处在既非单纯的死亦非单纯的活,但只是因为测量才产生了真实性。这种说法显得非常荒谬,难道就不应该有别的解释吗?薛定谔这样问[18]。猫的生与死是叠加的,并不是或者死,或者活。死活没有先后,即猫的生与死是同时存在的。这是牛顿物理无法解释的现象。因为在三维世界里空间和时间是常量,当人们打开箱子的时候,人们的认知或常识判断,猫的活与死二者必居其一:猫早就死了,或一直活着。但量子力学的实验却证实,打开盒子的瞬间,猫是由于观测而变得死或活,没有打开盒子时猫的死与活是态叠加的。当观测现象产生时,只得到一种结果,另一种可能性消失了[19]。

2.2 多元宇宙对“薛定谔的猫”的解释

按照埃弗雷特多元宇宙的观点,多世界理论表达的是“一个波函数,多个世界”,多世界诠释认为,薛定谔的猫使宇宙分裂成了两个,一个包含着活猫,另一个包含着死猫,测量结果就存在于它的某一个分支中。每一个分支都是“真实”存在,只是作为观察者“你”“我”恰好处在那个分支中。薛定谔的猫在死或活状态上对应着放射性的核处在激发态或基态上[9]。

图1 薛定谔猫生与死的态叠加④依孙昌璞的《量子力学诠释问题》文章中的图而作。

在多元宇宙的框架下,猫的所有状态相当于平行宇宙,猫的每一种状态分别对应不同的宇宙。在没有分裂前猫是死是活的可能性都有,因为猫是一种叠加态,所以死猫和活猫叠加同时存在的问题在多元宇宙框架下迎刃而解。

在人们眼耳鼻舌身五感的宏观情境,叠加态是不容易理解的,也不存在,但在微观的量子力学中呈现出来,在牛顿力学下科学家无法解释,进而设计这个宏观的叠加态。在这里有一点需要重申,薛定谔的猫是一个思想实验,宏观物体的尺度皆大,超出了眼耳鼻舌身五感的认知。

3 王阳明的花及其多元宇宙解释

3.1 王阳明的花

要理解“王阳明的花”著名公案应遵循杜运辉、吕伟的观点:首先要忠于原本而“尽量”追寻其深层奥义,然后才能进而考虑先哲精义的现代功能与恰当转化[7]。深层奥义体现王阳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思想,而“心即理”是阳明心学的基石及心学入门的门槛。“南镇看花”应该是“心即理”的案例诠释版,若不理解“南镇看花”,那么无法领悟“心即理”,进而攀登阳明心学这座哲学高峰只能是奢望。

首先要澄清“心即理”的“心”不是指五脏内跳动的肉团心。

王阳明在回答学生萧惠时谈到了“心即理”的“心”。

“这视听言动皆是汝心:汝心之视,发窍于目;汝心之听,发窍于耳;汝心之言,发窍于口;汝心之动,发窍于四肢。若无汝心,便无耳目口鼻。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这性之生理,发在目便会视,发在耳便会听,发在口便会言,发在四肢便会动,都只是那天理发生。以其主宰一身,故谓之心。这心之本体,原只是个天理,原无非礼。这便是汝之真己,这个真己是躯壳的主宰。若无真己,便无躯壳。真是有之即生,无之即死。汝若真为那个躯壳的己,必须用着这个真己,便需常常保守着这个真己的本体”。[1]99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仁民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1]14

从“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可以得出:心、意、知、物是一体四面,心(身之主宰)→意(心之所发)→知(意之本体);心(身之主宰)→意(心之所发)→物(意之所在或终端)。亦可以说:心=意=知;心=意=物,所以“心=意=知=物”,进而“心=物”,心外无物,心物不二,心物一元。

王阳明的“意之所在便是物”是指“意”的所在,即“意”的终端是“物”。从这个角度去解释,意念作用于花,那么花便是一物,花的出现是意念的终端。“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当你不曾有过看花的想法,没有“意”,当然“意”的终端“物”亦不存在,心、意、知、物一体四面都没有发生,心与物(花)同归于寂;当你有看花的想法,那么“意”的终端是“花”,即“心”之视,发窍于目,始有花呈现眼前。眼睛起的作用如同无障碍的通道一样,只是让“心”通过它呈现出来而已,“心”通过眼睛这个通道实现了表达与呈现,所以“心”外无花,花这“一物”只是“心”的终端,是“汝心之视,发窍于目”的写照。

3.2 多元宇宙对王阳明的花的解释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从王阳明的这句话可以得出花有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你未看此花时,此花呈现的是与汝心同归于寂(寂寞、无闻,不呈现);第二种状态是你来看此花时,此花呈现的是花的颜色一下子就鲜明起来。根据多元宇宙的框架,花的两种状态是同时存在的,即“与汝心同归于寂”和“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是两个同时存在的平行宇宙,即花的“看不见”和“明白起来”是同时存在的。这如同没有打开电视机前电视频道CCTV1、CCTV2是同时存在的一样,每一个频道相当于一个平行宇宙。在没有打开电视机前所有的频道是混而为“一”。若电视频道CCTV1相当于你未看此花时的状态,此花呈现的是“与汝心同归于寂”;电视频道CCTV2为你来看此花时,此花呈现的是“花的颜色一下子鲜明起来”。具体是选择CCTV1还是CCTV2是由看电视的“外部观测者”观测时决定的。选择不同的频道相当于在平行宇宙中穿行,CCTV1与CCTV2都同时平行地存在着,就如同“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与“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同时存在一样。至于花所呈现的状态是由观测者切换频道决定的,是由“你未看此花时”还是“你来看此花时”这两个平行宇宙所决定的。

4 两个谜题殊途同归于对宇宙真相的探究

4.1 宇宙真相及其探究

宇宙真相是指宇宙的本来面目。圣人对于宇宙真相早已有证悟。宇宙真相即是:颜子见道之真,在此“欲从末由”,这“末由”一语就是夫子之所谓“神无方,易无体”,就是子思之所谓“虽圣人亦有所不能”,孟子之所谓“不可知谓神”,就是天命之性、无声无臭本体,原是日用寻常切实的事。千圣相传。只此一事,经论参赞,皆本乎此[20]。他们先知先觉地告诉后世宇宙的真相,以不同表达方式留存经典中。老子用“道”、孔子用“仁”、释迦牟尼用“觉”、王阳明用“心”等不同的表述揭开了的宇宙真相。圣人和科学家都在研究、探索、揭示宇宙、自然及生命的奥秘,都在寻找揭开宇宙真相的密码,只是圣人先于科学家破译了这个密码。王阳明的花揭示的“心即理”或“汝心之视,发窍于目”。与薛定谔猫的生死态叠加都是对于宇宙真相的揭示。“心即理”是阳明心学的根基,也是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点。“心即理”中的“心”是充塞天地间,其有多种表征,相当于《道德经》的“道”;相当于佛学的“觉”,心=道=觉=天=性=帝=命[14]。“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赋予人也,谓之性;主于身也,谓之心。心之所发也,遇父便谓之孝,遇君便为之忠,自此以往,名至于无穷,只一性而已”。[1]295

根据前引《传习录》第302条和第138条可以得出:“意之所用,必有其物”中的“一物”可以是人、可以是任何的事、可以是理、可以是宇宙……可以是一切。当“一物”是人时,由于“意是心之所发”,所以:心=人,心外无人;同理当“一物”是理时,得出心外无理;当“一物”是宇宙时,可以得出“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当然“一物”可以是花,可以是猫,可以是月亮,在王阳明的这个框架下,花、猫、月亮都是“一物”,三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一物”是月亮时,恰当地回答了爱因斯坦的“你果真相信月亮只有在你看它时才存在吗?”“凡意之所用,无有无物者”。即物者,意之用。所以这个“心”含藏一切,一切尽在其内,无所不通,无所不往,无边无界,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贯,无所不包。所以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人。

综上分析,依据王阳明“心即理”框架,宇宙的真相可以用以下等式来表示:

等式(2)可以说是王阳明揭开宇宙真相的方程式,等式(2)包含三个层面:

(a)隐性的“心”;

(b)显性的“一切物”;

(c)“心”与“一切物”是一体的,亦称作“一体万物”,“一体”=“万物(一切物)”[21]。

由此引出等式(3):

“万物”意味着“一体”,“一体”意味着“万物”,“一体”与“万物”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亦即“一”=“一切”。(a)(b)(c)三个层面的关系是:(a)通过(b)显化;(b)回归(a)的隐性状态时显性状态消失,即《金刚经》“见诸相非相”;对于(c)来说,即不执着于(a),亦不执着于(b),(a)与(b)相互转化且始终是一体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质特征是万物一体,在儒释道中皆有体现,这个“心”契合《道德经》所描述的“道”:“抱一为天下式”“大制不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等。这个“心”契合六祖慧能所称谓的“性”:“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这个“心”是“天人合一”的“天”,因为心外无人,所以天外无人。“天”和“人”不二,本是不可分割的。

4.2 心即理与态叠加

对于宇宙真相的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一开始就把握到了作为“万物一体”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显性的“有”上升到隐性的“无”,这种上升或对“无”的认知是质的突破。“无”涵盖一切的“有”,“有”不但包含眼耳鼻舌身意看到、听到或感知到的一切物质,亦包含暗能量、暗物质等。“一体万物”之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是“无与有”“色与空”“阴与阳”“虚与实”的转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门户,而对这些转换的认知非提升至“一体=万物”层面所能为,即这种转化若不上升到“无”的层面,只能是“万物分立”。

心即理与态叠加分别是“一体=万物”的另一种表达。

上述已经阐释了等式(3)与等式(2)的对等性。而薛定谔的猫的态叠加等式(1)的左边相当于隐性的“无”,等式(1)的右边相当于显性的“有”。所以王阳明的花和薛定谔的猫都统摄于等式(3)下,即二者殊途同归于等式(3)的宇宙真相。

等式(3)与上述(1)具有契合性,等式左边“一体”契合总的态空间|φ〉;等式右边“万物”与∑nCn|n〉⊗|Dn〉⊗|On〉⊗…⊗|En〉矢量空间直积契合。“万物”可以是两个、三个、以致于无数个平行宇宙的叠加。王阳明的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与“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以及薛定谔的“活猫”与“死猫”都是两个平行宇宙的情形。但需要强调等式(3)的关键在于“一体”与“万物”二者不属于同一个层面,不在同一个轨道上,这个问题与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1889-1951)“同一时刻在不同位置可能是同一个粒子”异曲同工之妙。相较而言牛顿力学的研究是只囿于同一个层面。

在牛顿力学以来300年时间里,“牛顿力学为我们对世界的描述赋予了统一的形式”,“他为建造科学大厦提供了砖块,并且说:你要建造的所有建筑物,不管是什么。都必须想办法用这些砖块儿来建,并且只能用这些来建”[22]83。而牛顿力学对宇宙的探讨只是注重了以上(a)(b)(c)三个方面之一(b),只关注彼此分离的“一切物”,忽视(a)与(c)层面的探究,这也是导致各种谜题涌现的关键之所在,因为不提升到这个层面就难能解释“一个粒子同一时刻在不同的位置;这意味着,同一时刻在不同位置可能是同一个粒子”[22]93,而类似于这样的微观版的矛盾以宏观版呈现的量子力学佯谬,是牛顿力学无法解释的。包括薛定谔的猫在内的各种量子力学谜题的解决,迫使科学家们摒弃“宇宙被看作是万物分立组成的一架机器”的宇宙图景,需要他们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到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将其作为宇宙的模式来理解,将认知从“万物分立”提升到“万物一体”。只有上升到“一体=万物”这个层次,量子力学的各种谜题才能迎刃而解;若仍旧停留在“万物分立”的层次,科学家将会继续面临理解宇宙的严峻挑战。

5 薛定谔的猫是王阳明的花的古论新说

5.1 薛定谔的猫是王阳明的花的旧事重提

薛定谔的猫已经触及到万物一体的宇宙真相,猫的生死叠加态触碰和揭示的即是层面(a)。圣人以更宏大的宇宙观和世界观证悟宇宙真相,科学家以科学理论、实验触碰之,二者采取的方式和手段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达到智慧的山顶,只是采取的路径不同而已,殊途同归。圣人们早已经坐在了山顶,科学家们还在奋力爬向山顶。

“似乎,早在数千年前,人类意识的巅峰就被释迦 牟尼佛(Sakyamuni)、老庄、孔孟、苏格拉底(Σωκράτης)……等历史上的圣哲到达过,他们留下的言行录就成了永恒的经典,成为指引人们达到同样精神境界的线索。在数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似乎用科学再次证实了他们的共同发现”[23]。同样王阳明的花与薛定谔的猫具有相同的主题,只是今天量子物理用猫的思想实验及科学的语言重新提及,这些实验及其相关理论中发现的现象超越了科学家们认知,所以觉得现象诡异。科学家的难题,其实王阳明只用寥寥数语早有作答,实质上是对宇宙真相的揭示,只是人们很难理解他在说什么。可喜的是量子力学出现了,科学家们思考触及这个问题,量子力学突破认知的边界,成为解释圣人智慧的工具。

科学家的研究和圣人智慧的共同点都对宇宙真相予以揭示,只是打开方式不同。二者思想交汇能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圣人智慧,否则没有科学作为解释工具,人们很难理解圣人在说什么,导致东方智慧不被理解而远之。科学与儒学的互释互证,反而从反向鉴证和彰显了东方智慧的伟大之处,证明东方经典智慧对于此主题的思考远远早于西方量子科学对于此主题的研究,在量子力学领域做的很费劲的事情,在500年以前的王阳明已经给出答案了。科学越深入,越证明东方智慧的正确性。

5.2 王阳明思想解释薛定谔的猫及二者手段之异

假设将薛定谔的猫这一费解的物理实验抛给王阳明,想必不会有那么激烈持久的旷世之争。“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里的“你”不是“小我”⑤《传习录》123条:“小我”与王阳明称其谓“躯壳的己”对应;“大我”对应于王阳明的“真己”。层面视域下的“你”,站在“小我”层面是无法解释的[14]。而王阳明的“你”是站在“万物一体”的视域,是在“道”或“心”的层次上。前述《传习录》第6条的“意之所在便是物”是指“意”的所在,即“意”的终端是“物”。“猫活”这个“意”发出的终端必然呈现出一只活猫,“活猫”是“意”之所在,反之亦然,猫是死是活是由你的“意”决定而呈现。

对于薛定谔的猫现象的解答,在量子物理还没有诞生的500年前,在泛黄古卷上,都能找到相同的主题,并将有关这种主题的讨论融入日常生活中,如在散步中,在日常的对话中……如同“南镇看花”,是王阳明与友人散步时的对话。虽然二者殊途同归,但抵达目的之手段迥异。薛定谔是借助数学或物理等科学工具和精密复杂的技术仪器,其过程费时、费力、耗费财力。而在西方科学尚未出现的年代,王阳明是通过证悟、智慧达到一定境界得出,不耗费财力。令科学家们费尽心思、旷世争辩、莫衷一是的谜题,早在500年前王阳明与弟子散步时一两句话就表达了。相比之下,可以看出王阳明智慧的高明之处。

5.3 薛定谔的猫和王阳明的花的互证互释

王阳明和薛定谔,一个是中国的圣人,一个是奥地利的科学家,处于相异的地域,虽然相隔几百年,但无论看花抑或是观猫,尽管方法路径不同,结果却惊人一致。从中可以窥见儒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互证和互释关系,科学与儒学不但有交集,且科学可以作为解释和更好理解东方经典智慧的工具。东方智慧圣人证悟与西方科学家探索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相互印证,彼此朗照明鉴,从中窥见到儒学与科学的关系,500年前彼时唯圣者内证体悟方能悉知宇宙真相,在科技昌明的时代,得以借助科学实验了知王阳明等圣人所参之境。科学这一解释工具使得儒学更容易理解;同时儒学由于其早已经揭开了宇宙的真相,对现代科学具有灯塔作用。

王阳明的花和薛定谔的猫相当于平行宇宙各式各样的花和猫都已存在。猫的生与死是叠加的,并不是或者死、或者活。猫的生与死是同时存在的;花的“归于寂”和“明白起来”同时存在。圣人的直觉能力与科学家的理性能力不但互相得到印证及互鉴、互释,并且互补去全面认识和解释我们的世界。承认科学家与东方圣人智慧的相似性,并不意味着科学家们应当放弃科学的研究方法,像圣人一样去体悟证悟,凭直觉去感知宇宙的真相。他们都是人类精神的两个方面,探究宇宙的路径不同,但在揭示宇宙真相上二者不可或缺。

6 结语

文中所探讨的儒学与量子力学这两种来源完全不同的思想交汇,打破了王阳明的花和薛定谔的猫这两个看似不相干谜题的各自解释的局限,结论是:近代物理学的新理论与儒学惊人地相似,只不过前者是对后者的旧事重提,古论新说。据此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之所在,这有利于“促进国际学术文化交流,开展不同文明的理性对话和学习互鉴”“把那些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24]。东西方文明互鉴打通了古今中西,打通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壁垒与界限。

一是用多元宇宙分别诠释薛定谔的猫和王阳明的花(洋为中用)。文中借多元宇宙的概念将儒学与科学关联一起,进行跨文化研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诠释薛定谔的猫和王阳明的花,借助多元宇宙和平行宇宙的分析工具实现王阳明的花和薛定谔的猫中西互释互鉴,印证了科学与儒学达到惊人的一致。从中窥到儒学与科学的关系: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解释王阳明等圣人体悟证悟所参之境的媒介,即科学可以作为认知儒学的工具。

二是用王阳明的花诠释薛定谔的猫(古为今用,中为西用)。这种穿越时空、跨文化的研究,不但解开了谜团,而且发现当代前沿科学无法解释的问题,儒学早已揭开谜底。这一现象证明儒学已经先于西方科学找到宇宙奥秘与精神圣地。幡然醒悟!我们守着老祖宗留有的无与伦比的智慧宝藏却浑然不知自己本自具足。而当我们在紧随追逐西方科学时,量子力学科学家却转而热捧研究东方智慧,这个事实值得我们深思。不能等西方人提醒我们才认识自家的宝藏。东方经典智慧因不符合量子力学的认知体系而不被西方重视,同时这也与我们自身对自家宝藏挖掘不够有关,但这依旧无法掩盖它已经远远超越当代科学认知的事实。我们要利用好我国素有的智慧宝藏,为我国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有力支撑。

薛定谔的猫的谜题是王阳明的花旧事重提,是以科学“殊途”爬向王阳明已经抵达的山顶。量子力学的各种谜题促使科学家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智慧并热捧东方智慧,这迫切促使“我们要挖掘自己民族的本源,激活被沉默的基因。可能我们丢掉的或被忽视的,正是我们自己所独有的。在此基础上,再借助其他的参照,即借助现代科学发展的参照走向最前沿”[25]。从古老的儒学智慧中凝练出契合前沿科学的元素,从“推动儒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来看,王阳明的花和薛定谔的猫这种穿越时空、超越国度、跨学科的研究应该成为一种研究模式,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薛定谔王阳明等式
拟相对论薛定谔方程基态解的存在性与爆破行为
Chern-Simons-Higgs薛定谔方程组解的存在性
组成等式
一类相对非线性薛定谔方程解的存在性
薛定谔的馅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速填等式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关于王阳明的入仕之道
王阳明研究的知识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