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社会工作视角下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探究

2023-02-28刘树彦

客联 2023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

刘树彦

摘 要: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文化振兴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能够使得社工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相关理论,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发掘、整合以及优化农村资源,组织、引导、支持农民间相互协作,使得村庄各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村民活动效率提高、互动增加,村民间关系融洽,凝聚力提高,促进最终促进村庄共同体意识形成以及农村社区经济、文化发展。本文从农村社会工作的不同理论视角和农村社会工作者的不同角色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探究。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农村社会工作;社工角色

一、问题的提出

(一)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性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因此,需要将传统乡村文化中仍具有生命力和价值的内容进行传承,并且与时俱进,对其进行创新性发扬,重新焕发活力,与现代乡村建设相契合,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动力。[1]并且,对于乡村个体,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村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村庄自身,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提升乡村社区的内聚力,促进美好乡村建设;对于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促进乡村真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完成。此外,农村地区的乡村振兴总体来说人才队伍不足,内生动力不足,更不用说在专业性要求更加具有要求的文化振兴上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挑战。因此,农村的文化振兴更需要来自专业社会工作队伍的介入。

(二)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文化振兴的可行性

首先,社工具备资源整合的能力,即社工可以充分发挥链接者的角色功能,链接村庄外资源,引入村庄缺少的发展因素。并且,社会工作遵循“助人自助”理念即社工在介入过程不会轻易占据主导,而是时刻牢记乡村振兴中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对文化振兴工作一手抓,而是相信村庄自身拥有发展的可能,以引导者或者陪伴者的角色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并且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放权,让村庄能够独立自主发展。其次,社会工作尊重差异化,强调“在地为本”的理念。[2]即社工对不同的村庄有不同的介入方案,尊重村庄的客观情况,因地制宜进行介入干预,不轻易受限于惯有经验。最后,社工具备动员群众的力量,组织和协调团队活动的能力。即社工善于动员村中村民进行一系列活动,有利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农民主体参与。因此,积极运用好社会工作各项专业理论和专业人才的作用,对充分培育乡村社区文化组织,构建乡村文化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A古村文化发展现状介绍

(一)A村文化资源丰富

人文氛围浓厚。A村于南宋绍兴六年开基建村,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村内客家第一福、中国第一座以女士命名的王太夫人祠、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故宫唯一一块遗留在外的金砖,幽深蜿蜒的横街竖巷,飞檐翘角的青砖黛瓦,甚为壮观。此外,村内原有近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其中保存较完好的古祠堂、古民居有69栋,是J省保存较完整、较集中、气势恢宏、非常罕见的一处客家古代商业集镇和客家古民居群。所以A古村素有“研究明清古建筑活博物馆”之称。此外,A古村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东河戏就是孕育于A古村的。这一戏曲舞台语音以中州韵为基础,杂以客家话,在赣闽粤湘地区广为流传。而A古村除了在红白喜事唱东河戏外,还有许多独特的民俗流传至今,例如每年正月初七“迎彩灯”“抢打轿”,中秋佳节“烧瓦塔”、唱惊喊夜、打黄元米果等。

(二)A村文化发展人才资源不足

A古村的现有人才队伍尚未形成,人才大多外流,文化发展缺少本村人才的带领。位于江西省J省的三县交界地,长约1公里,宽约0.5公里,四面有山环绕。较封闭的地理位置和不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村内居民中劳壮力大多外出务工,村中现居住的村民大多为老年人、妇女以及儿童。在一些房屋年龄较老的区域,由于房屋安全以及自身发展需要,很多村民举家搬迁到镇上,逐渐形成空村现象。在村内甚至周边镇、县的人才都外流的大背景下,A村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坚守更加缺少人才。

(三)A村文化发展呈现同质化现象

在我国大力进行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推动下,很多村庄的乡村文化也在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不可避免的呈现出同质化。文化发展的领导班子不深入乡村,了解乡村文化内核,培育乡村村名对文化的情感认同,挖掘独属于本乡村文化的独特之处。就以乡风文明建设为例,A村的乡风文明建设是在政府运用行政化的指标进行的,乡村干部运用外在的“标语”、“建筑”等来完成乡风文明建设。这不仅忽视了文化载体需要蕴含文化这实质文化发展逻辑,更加使得各个乡村的文化发展逐渐同质化,模糊它们自身独有的、经年累月沉淀而有的乡村文化特质。

三、A古村文化发展的SWOT分析

(一)優势分析

首先,A古村拥有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拥有开展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雄厚客观基础。其次,A古村的村落古建筑是江南之最,在客家文化圈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较高的知名度。另外,A古村所处的J省经济水平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对于村落旅游资源加大开发力度,在物质文化层面,并于今年加大对对A古村的修缮和维护投入,且在周边建设大量配套基础设施;在精神文化层面,组建相应小组对A的民俗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鼓励村民在节日的民俗传统庆祝行为。最后,A古村为客家人聚集地,村民间存在宗族联系,天然具有一定的共同体意识,凝聚力较强。

(二)劣势分析

首先,由于前些年的贫困处境,A古村存在建筑损毁,维护不当的现象,A古村的位置距离县城相对较远,且周边没有成熟的配套基础设施,并不能吸引游客并对其进行村落传统文化的展示和宣扬;其次,大量的人口流动导致A古村一度成为空心村,年轻群体的缺失导致A古村的文化保护和传承主体缺失。而迅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在短视频、电竞游戏、影视剧综艺等娱乐方式的吸引下,人们对于传统民俗文化或者古建筑文化的了解意愿降低,文化保护和传承客体凋敝。A古村的文化传承出现断层,逐渐显现出文化凋敝的景象;[3]而后,村庄人口流动的加剧,使得流动人口不断充当外来文化传播的媒介,对A古村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产生冲击,相应的,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导致了思想上的多元化,模糊了村中青少年的价值观,削弱了青少年的乡村共同体意识,更加导致传统文化式微,难以得到有效传承。[4]最后,陌生人社会的发展,乡村中宗族意识弱化和地缘因素的影响力降低,乡村的共同体意思正在逐渐自我消散。

(三)机遇分析

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间需要大力进行文化振兴,A古村作为一个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受到了政府的重点关照,近几年对其出台大量文件,以促进其文化振兴。例如J省区政府正在打造城市文化,耗巨资建设客家文化城,A古村正在积极文化建设圈,形成规模发展效应。此外,当前文旅蓬勃发展。可以积极利用抖音、快手等互联网短视频平台,采用“文化+旅游”模式推动乡村文化宣传,在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下不断提炼本村的文化精神内核以及文化深层价值,在挖掘村内历史文化、民俗民风等特色文化资源的同时,结合现代互联网平台推陈出新,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服务,抓住当前热点,充分发挥文旅对文化的宣传与发扬作用。

(四)威胁分析

文化发展人才不足。A古村人才凋敝,在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时,作为文化振兴的主体没有足够的能力实现充分参与,难以提供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另外,村民自治组织在文化建设上也缺乏相关方法论知识,极易导致参与积极性较低,从而减少对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沟通,乡村的文化振兴难以做到是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也难以振兴真正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并且继续延续传承下去。

四、A古村社会工作介入文化振兴的路径探索

(一)结合社会工作理论开展文化振兴工作

1、整合优化古村内资源

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社工更多从优势视角出发,寻找A古村所具有的促进文化振兴的优势资源,并且对这些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A古村作为有“研究明清古建筑活博物馆”之称的古村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且,A古村的东河戏传承比较完成,戏曲广受附近地区人的好评;A古村的黄元米果也由于其独特的制作方法相较于其他地区更加有韧劲,口感更佳。所以,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一边对古村中古建筑进行维护和修缮,让古建筑更加体现客家文化。再将A古村的东河戏和米果融入,以游玩古村、欣赏东河戏,品尝黄元米果作为亮点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来到A古村。通过发展文化旅游获得大量游客来发扬A古村的传统文化,获得更多文化传承的客体;通过发展带动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机会,留住村中的年轻一代,让村中更多人学习、保护和传承A古村的文化,确保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体。另外,在发展旅游业时,要注重挖掘对古建筑背后沉淀的建筑文化内涵,从而在此基础上应用现代建筑的技术和审美进行发展创新来进行修缮或是新建村庄内民居,将A古村逐渐打造成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村落,这也可以促进乡村建筑文化的振兴。[5]

2、激发农民主体参与意愿和动力

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社工以赋权为指导思想,对于A顾村的农民进行自我权力的唤起,促使农民自我意识的觉醒,并逐渐在村庄中形成对农民赋权的认同氛围,最终促使农民在不止乡村文化建设中具备参与决策的意识与理念,更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参与意识。[6]村民通过赋权,逐渐在乡村活动中体会到参与感和自身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主体地位,了解到村庄的文化发展与自身需求密切相关,激发农民进行共同文化建设的动力,积极对文化建设提供自身的想法和建议,时的文化发展的方案更加贴近村民的需求。进行农民的参与意愿不高与村民自身能力水平和认知水平也存在很大关联性关系。想要让农民的观念从“要我参与”的转变成“我要参与”,对农民进行增权赋能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农村社会工作者要相信农民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并且积极利用乡村社区教育的开展来让农民能够切实提高知识和技能,在自身能力方面得到增权。[7]从而让农民主体既有参与的意愿亦有参与的动力,积极的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充分发挥社工各个角色的功能促进文化振兴

1、借力各方资源促进文化建设

社会工作者作为资源的链接者,可以作为A古村和村外其他社会组织或者平台的桥梁和媒介,为村庄链接其他资源。比如链接数字平台资源,通过信息技术来传扬古村传统优秀文化。联合企业打造一个文化体验馆,利用VR眼镜了解当地的风景、民俗、建筑等文化场景,以对当地的人文风情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8]另外,还可以链接J省政府,和J省共建客家文化圈,扩大赣南客家文化摇篮的影响力。此外,要充分发挥社工链接专家学者的功能,帮助古村邀请文化保护专家和文化再创专家,共同对乡村文化内核进行深入挖掘,对乡村文化的内在价值进行符合当前主流价值的重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专家们的总结古籍文献、调研走访助力乡村文化的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保护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2、大力激發村民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战略任务。[9]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前提和基础。A古村近千年的发展历史,拥有着例如“王太夫人”的善人善事历史背景,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培育村民文化自觉与自信提供了可践行的深厚根基。[10]社工在乡村文化振兴介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倡导者的作用,有意识的积极引导村民对自身具有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培育村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二是要注重保护乡村文化遗址,促进乡村文化的延续。在重建乡村文化的过程中,乡村文化遗址是历史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在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注重对乡村文化内在要素的保护与开发,探索对文化已有资源保护的新模式,推动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人们对乡村文化的认可度,提振村民的文化自信,从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新路径。

3、协调乡村营造的小组活动

社工作为协调者,具备动员群众,组织和协调团队活动的能力。所以,社工可以在村庄内动员建立文化活动小组,然后进行组织举办文化活动。在活动中,社工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让村民大多数都能够在活动中获得参与感和体验感,从而提高村民下次参与的意愿。这就需要社工,尽量注意到参与者的状态,适当给予关注,充分调动村民表达想法和展示自身的积极性。同时,文化活动小组中的角色不是固定的,教授者和学习者可以进行互换,村民可以根据个人经验和特长分享文化和知识,在传授中提升参与感。

4、积极组织乡村社区教育

社工发挥组织者的功能,在A古村开展乡村社区教育,利用社区教育挖掘和传承在地化知识和文化,为A村的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有效形式,有利于促进文化振兴。[11]利用课堂和实践的形式,对青少年讲解A古村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向他们教授在地的文化和习俗,实地领略A古村的古建筑之美。采用小组交流会的形式,让民俗文化传承人来分享个体知识,唤起村民的文化記忆,激起文化的认同。此外,当前文旅发展势头正旺,社工可以积极培育古村的文化自组织。一方面,可以培育一支面向不同群体的文化讲解员队伍,让来的古村的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本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可以培育一支文化表演队伍,将古村的文化通过具象化的表演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再现,给游客以身临其境之感,对本村的文化体验感增加。

5、注重不同时期的角色转变

社会工作者一般都是多重角色集一身的,在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和处于不同的服务阶段时,角色也会发生改变。[12]例如,社工在介入乡村文化振兴的初期要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安排进行把握,但是到后期,村民的自主意识逐渐觉醒后,社工要懂得转变自己的角色,进行放权,从安排、主导的角色转变成引导、协助的角色。因此,

五、小结

中国的乡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这充分彰显了开展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蕴。[13]就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发展情况来看,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作用,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培育乡村文化自组织,激发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我国从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防止乡村文化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同质化,对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重构我国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社工介入乡村文化发展郭晨中,需要注意遵循“助人自助”的理念,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此外,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涉及到多个方面,对于社工的素质水平要求较高,作为一个农村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发展自身,成为全科社工,更好的为农村、农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前.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探究——以安徽省Y村为例[J].中外交流,2020,27(9):71.

[2]刘海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创新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方式:社会工作介入——以粤西Q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7):292-294.

[3]朱焕武,贺海敏,刘瀚.乡村振兴视角下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路径[J].乡村科技,2020,(1):61-62.

[4]李艳琼.乡村振兴视角下桂林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基于江头村的考察分析[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20,20(2):32-35.

[5]郭建明,余万福.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南薅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1):57-58.

[6]芮洋.“赋权”理论在农村社会工作中的运用[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19(05):147-150.

[7]聂玉梅,顾东辉.增权理论在农村社会工作中的应用[J].理论探索,2011(03):80-83.

[8]郑鹏,黄莉华.数字乡村中的江西乡土文化智慧传承策略[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1):76-77.

[9]林岩.乡村振兴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应然选择,力量之源与现实路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2):47-51.

[10]李思琪,钱映璇,何艺珊.浅谈古村落村民的文化自信培育——佛山30条古村落文化资源应用下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20,(5):11-14.

[11]王凌宇,江小莉,郑逸芳, 等.社区教育激发乡村文化振兴内生动力的路径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20,(9):70-75.

[12]周俸如.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建设的角色定位研究——以合肥B社区为例[D].安徽:安徽大学,2018.

[13]刘凌峰,尹巧雨.多元方式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J].商业经济,2024(02):131-134.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振兴
壮族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境遇与路径选择
县级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定位与效能提升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视域下的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传统媒体在乡村文化振兴报道中的优势
关于四川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考
列宁农村文化建设对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启示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扬州市“希望村塾”调查报告
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传统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研究
广播媒体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