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3-02-28郑水祥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4期

郑水祥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200)

0 引言

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教师的教学能力已成为影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基于某职业学院教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邀请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且熟悉职业教育理念及规律的校级督导专家进行评课,统计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的评课样本数据,对当前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探索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方法和路径。

1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研究思路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中的归纳法,以28 名校级督导专家的课堂督导评价为参考,对课堂教学评课表内容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并确定研究对象,筛选符合要求的督导评课表规范样本。然后,基于归纳法对样本内容进行层级编码整理,包括一级开放式编码、二级关联式编码、三级核心式编码。最后,汇总并形成主题研究理论证明和结论。

内容分析法的关键步骤是对样本内容进行逐层编码。为确保各级编码的效度,首先对抽样的150份评课表内容进行有效编码,然后逐条检查,确保编码的描述性表述能够更准确、清晰表达编码的内涵。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多次选择相应编码内容,逐一核对编码前后差异变化,提高编码的有效信度,结果表明编码内容符合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要求。

依据内容分析法的规则,对150 份样本表评价内容逐一进行第一层级开放式编码,将相关评语、内容进行分类、标签化,共得到30 个初始参考指标。然后,对初始参考指标进行调整、归纳,形成10 个二级关联式编码。最后进行核心式编码,在关联式类属的基础上选择覆盖度较高的节点作为核心要点。

2 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职业信念不足

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播技能知识和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还肩负着精神再生产的重任[1]。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示范性与学生鲜明的向师性所决定的[2]。在调研的150份评价样本中,有42份样本提到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纪律等方面有待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作为参考,这对教师职业信念感和责任担当都提出了严格要求[3]。

2.2 教师课堂掌控力较弱

高职院校课堂具有特殊性,课堂教学应能够使学生懂知识、会操作,满足工作岗位需求。在分析框架的开放式编码中,有58 份样本提到部分教师教学材料准备的规范程度有待提升,有56 份样本提到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实程度不足。此外,有49 份样本提到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3 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不够一致

在督导评课表中,有30 份样本提到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够一致。有34份样本提到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时,未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接受情况。有28 份样本提到在理论与实践内容相结合时,教师未能充分考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素质的关注及重视程度不够。

2.4 师生沟通不够深入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共同体[4]。在开放式编码类属中,有72 份样本提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较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差。有63 份样本提到教师在进行学生创新实践指导时缺乏深入交流。

2.5 教学展示媒体单一

当前,演示课件已成为课堂教学内容展示的重要工具,有69 份样本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依赖演示课件,甚至将教材的各章节内容直接转换成演示课件的形式,未能帮助学生梳理课程的结构脉络。另外,部分教师演示课件的使用仅局限于效果展示层面,忽略了知识内容教学的本质。

3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3.1 提升教师职业信念

提升教师职业信念和责任感能够有效改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应主动提升专业修养与人格魅力,树立崇高的目标,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教学要求,为学生树立楷模形象。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责任担当精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塑造学生的灵魂,也塑造自身的灵魂[5]。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素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人格与身心的发展。教育不仅是单一的认知过程,更是复杂的情感交流[6]。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和肯定能够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3.2 增强教师课堂掌控能力

课堂教学应在有条不紊、顺其自然的状态下形成一条主线。准备阶段时,教师应做好教学设计,使得教学内容协调连贯,教学安排应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思想认识上进行自我调整,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整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重点、难点内容。

另外,教师应掌握好教学语速,充分考虑表达信息、教学环境、授课对象等因素。合理的语调有助于教师传递重要信息,学生能够快速接受信息并提高学习积极性。

3.3 精准设计教学内容安排

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与合理安排。对于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而言,教师需要教的内容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包括实践技能操作,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科学规范与结构化考虑[7]。教师应明确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对学生已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同时,教师还需不断探索教学技巧的运用。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层次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整体逻辑。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三方面都有所收获,从而实现知识内容从整体概念到具体实施的转化。

3.4 优化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体现在教师是否善于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行为,是否能够灵活调整授课重点、难点和进度。有效的课堂交流能够为营造高效教学效果创设有利条件[8]。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增加互动,教师通过判断学生状态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安排,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课堂教学提问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重新构思并进行组织再造的过程。提问中,教师应从多个视角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考察学生的听课实效,引导学生进行启发性思考,以实现学生对知识内容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有效提问”是对课堂教学知识内涵的深入拓展,同时实现师生间的深度沟通与互动,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3.5 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

在信息时代,教师应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构思,并结合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板书和演示课件都是教学辅助工具,能够帮助教师为学生呈现课程知识的结构和脉络,展示具体的教学情境。另外,教师应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多媒体辅助工具,有效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4 结语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能够根据学生特征发展及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采取有效手段解决问题。对高职院校教师而言,应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成长发展。同时,高职院校教师需始终坚定初心,不断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