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业务核心班组队伍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2023-09-07李海凤高楠楠张燕燕
李海凤,牛 林,高楠楠,张燕燕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2)
0 引言
全业务核心班组建设是电力企业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1]。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电力系统的发展,电网规模越来越大,电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电力设备类型日益增多,新设备、新技术大量使用,对运检专业技术技能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3],应推进全业务核心班组建设,推动班组由“作业执行单元”向“价值创造单元”转变[4]。加强运检专业全业务核心班组建设,优化运检专业管控模式,培养适应电网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促进运检专业人员业务水平全面提升势在必行[5]。
为适应电网发展对运检专业人才队伍专业能力的需求,围绕运检专业核心业务“干得精”、常规业务“干得了”、其他业务“管得住”的基本定位[6],以提升核心生产能力,打造生产技能劳动者大军为目标,本文针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运检专业全业务核心班组队伍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展开研究,构建班组队伍能力培养体系,开发形成各类班组通用的建设方法。以变电检修班组为例,开展全业务核心班组队伍能力培养体系实践,构建培养体系及其配套资源体系示范模型,试点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队伍能力培养,促进了变电检修班组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
1 培养体系构建
1.1 构建进阶式能力培养体系
以公司运检专业员工全周期职业生涯成长为主线,遵循专业能力提升规律,构建全业务核心班组队伍能力分层、分级、分类进阶式培养体系,分为新员工、青年员工、业务骨干、专家师资、班组长5 个层次,每层根据实际情况细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 个等级,每个层级按照专业班组分为变电检修班组、电气试验班组、二次检修班组等15 个类别,构建形成5层3级15类进阶式队伍能力培养体系。
1.2 开发各类班组通用建设方法
按照建立岗位能力标准,搭建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全方位培训资源体系,打造人员覆盖全口径、能力提升全方位、学习转化全过程、价值创造全链条的“四全”培训模式,构建动态评价机制,促进常态迭代更新六大步骤,开发形成适用于公司运检专业15 类班组的全业务核心班组队伍能力培养体系的通用建设方法。
1.2.1 建立岗位能力标准
基于现代设备管理体系的能力标准体系,对照班组全业务工作清单和自主实施重点项目清单,围绕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等业务标准,区分“会干、干好、会管”的能力标准和能力区间,按岗位构建运检专业全业务核心班组队伍能力模型,建立岗位能力标准。
1.2.2 搭建培训课程体系
根据岗位能力标准,以提升班组人员业务能力为导向,以业务为核心,搭建从“不会干”到“会干”、从“会干”到“干好”、从“不会管”到“会管”的专项培训课程体系,建立全业务核心班组知识图谱,结合班组建设发展及人才梯队发展,建立“5层3级15类”全业务课程清单,搭建培训课程体系。
1.2.3 建设全方位培训资源体系
由国网技术学院牵头,统筹多个培训基地,联合设备制造企业,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授权、联动实施”的工作思路,从学习渠道、数字化资源、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资源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培训资源体系。
1.2.4 打造“四全”培训模式
从业务分类、人才梯队两个维度,按总部、省、地市、站所等分层分级开展培训工作。业务分类聚焦核心业务、常规业务和其他业务实际需求,人才梯队按照5 个层次能力级别,遵循业务导向、统一标准、按需实施的基本原则,总部开展标杆示范、省级聚焦关键人群、地市抓好轮训落地、站所夯实基本技能,构建人员覆盖全口径、能力提升全方位、学习转化全过程、价值创造全链条的“四全”培训模式。
1.2.5 构建动态评价机制
构建以“会干”“干好”“会管”为导向的全业务评价标准,配套评价题库和评价场地等评价资源建设,并纳入现行技能人员技能等级评价体系。构建以能级评价、岗位评价和绩效评价相融合的动态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应用至资格证书、作业授权和绩效评定。建立以核心业务看质效、常规业务看自主作业开展率、其他业务看结果为导向的能力看板和补差机制,以评促培,开展补短板、促提升工作,持续提升班组作业能力。
1.2.6 促进常态迭代更新
按照能力标准随业务标准变化、培训目标随绩效要求设计、培训资源随业务场景配置、培训方式随实际需求调整的思路,持续迭代运检专业班组能力体系、项目体系、资源体系和管理机制。针对转岗、晋升等人员及时开展精准补差培训,针对离退休人员提前实施技能传承,针对复合型技能人员进行持续跟紧,确保核心技能不失传、岗位调整不影响,通过迭代式、常态化培训持续提升班组能力。
2 培养体系实践
以变电检修班组为试点,建设变电检修全业务核心班组队伍能力培养体系。建立变电检修班组岗位能力培养标准,开发基于核心业务、常规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变电检修课程体系,整合完善师资、网络、实训基地等培训资源,开展队伍能力培养,提升变电检修全业务核心班组队伍能力。
2.1 建立变电检修班组岗位能力培养标准
依据变电检修班组全业务工作清单和自主实施重点项目清单,进行变电检修岗位能力需求分析,构建分层、分级、分类的班组队伍能力培养模型,建立5个层级的岗位能力培养标准。以变电检修班组在工作中要检修的变压器为例,针对变压器本体与附件检修的实施内容,建立5 个层级的岗位能力培养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变压器本体与附件检修岗位能力培养标准
2.2 开发变电检修班组全业务重点课程体系
根据变电检修班组岗位能力标准,结合变电检修班组全业务工作和自主实施重点项目能力要求,以业务为核心,以提升变电检修班组人员岗位能力为导向,建立基于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全业务核心班组知识图谱,结合变电检修班组建设发展阶段及人才发展梯队,建立变电检修全业务重点课程体系。以变电检修班组工作中要检修的变压器为例,针对变压器本体与附件检修的实施内容,开发5 个层级的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变压器本体与附件检修岗位课程体系
2.3 建设多元化培训资源体系
调研变电检修专业培训资源现状和需求,整合完善师资、网络、实训基地等培训资源。遴选具有丰富现场实践经验的技术技能专家、主流设备厂技术专家、首席专家、国网工匠、知名高校教授等,组建培训资源开发与培训教学实施团队。针对参培人员的岗位能力差距,遵循培训教学规律,明确培训目的和任务,落实培训资源要求,为各级各类培训实施提供依据,系统开发培训方案、教材、课件、线上课程等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教学,全面提升培训教学质量。
2.4 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队伍能力培养
编制各级各类培训方案,构建线上学规范标准、线下练实操技能、跟踪培养重实践检验的“三位一体”培训实施体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按照地域、电压等级、设备结构等不同,将培训课程分为330 kV 及以上、220 kV 及以下两类培训。考虑到西北分部330 kV 变压器多为三相共体结构,500 kV 及以上多为三相分体结构,开展330 kV 及以上培训时,按照学员从事的330 kV 及以上设备实际情况分组,有针对性地拓展330 kV 及以上设备相关实训内容。学员系统学习设备制造、设备组装、本体检修、关键附件与部件检修等内容。
2.5 建立培训评价与考核机制
按照“以评促培”的原则,坚持教考分离,严肃考核评价,分层、分级、分类建立培训评价与考核机制,制定变电检修全业务核心班组培训评价标准,实施培训评价积分机制,配套培训评价题库,对参培人员开展全方位立体式评价考核,包括参培情况考核和专业能力考核两部分,专业能力考核又分为技能笔试和实操考核,并跟踪参培人员后续现场实践效果与职业生涯发展轨迹,及时优化完善培训体系,培养高素质变电检修专业人才队伍。
学院共举办16 期变电检修专业培训班,来自27家省公司的1362 名变电技术技能人员参加培训。通过核心知识点学习和关键技能项实操,学员的业务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 结语
通过开展变电检修全业务核心班组队伍能力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帮助变电检修专业参培人员逐渐完成从“不会干”“看着干”向“自己干”“熟练干”的转变,提升了参培人员的业务能力。下一步,将继续推进运检专业全业务核心班组队伍能力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推动运检专业员工立足岗位成长,提升运检专业全业务核心班组队伍业务能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