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模式研究
2023-09-07徐妍
徐 妍
(山东兖矿技师学院,山东 邹城 273500)
0 引言
职业教育侧重于技术型、实用型工匠人才的培养。课程思政通过课程来承载思政,将思政寓于课程之中[1-2]。通过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整理和关联,将职业教育课程的知识点和思政点融合,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培养目标与思政目标的统一。本文在现有课程思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探索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思路,构建了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体系框架,分析课程思政点与课程知识点、技能点的融合等关键环节,提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以促进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
1 课程思政体系框架
本文提出的课程思政体系框架如图1 所示,按照信息生命周期理论,该框架包含课程思政素材采集、信息整理、融合设计、成果形成4个阶段。
图1 课程思政体系框架
1)素材采集阶段,采集各类思政信息资源。思政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的素材,在文字素材中又包括新闻、论文、专利、标准、专著等类型。根据课程的教学需求,鉴别、采集、梳理相关思政素材信息,作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内容。
2)信息整理阶段,将课程思政信息按照主题、资源类型、时间线等进行分类整理。从信息分布上看,思政信息具有离散分布的碎片化特性,但思政信息之间是具有内在逻辑的。根据课程的教学需求,将分散的思政信息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明确分类和逻辑关系的主题思政信息,构建思政信息库。
3)融合设计阶段,按照课程的知识点,在思政信息库中查找可以融合的思政点。职业教育课程的知识点涵盖“工学一体化”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课程导入、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手段,将课程知识点和思政点紧密结合,在授课过程中传承职业教育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
4)成果形成阶段,将思政点融入到课程知识点中。一方面,思政点中有知识点的内容。另一方面,知识点中也有思政教育的职业精神。两者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一致的价值指向,实现职业教育协同育人。
2 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2.1 思政素材采集
思政素材的采集应以职业教育课程为基础,通过“反推”的方式挖掘思政要素,再围绕思政要素进行素材采集。以山东兖矿技师学院为例,学院开设了矿山机电、机电一体化、汽修、电力等课程,具有矿电、机械、汽修、焊接、数控、电工等实训车间和实训教室,能够兼顾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为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反推式思政素材采集如图2所示。
图2 反推式思政素材采集
首先,根据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提取课程相关知识点,根据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对思政要素进行挖掘。例如,在矿山机电、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中,可从煤炭能源的“低碳转型”这个知识点挖掘思政要素: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该思政内容的讲授,一方面可作为课程的导入,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学生对国家战略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3]。
其次,基于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结合思政信息的来源,进一步确定思政要素挖掘的具体方向和主题,并按主题挖掘思政要素。
1)爱国意识。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可采集的思政要素包括国家战略、爱国事迹、时事新闻等思政信息。通过爱国事迹、重大时事等素材的教学,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现状开采量。评价区现有昆龙伟业、小灶火村、中石化加油站和中石油热泵站开采水源地,现状开采量为0.208 4×104 m3/d。
2)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思想修养和中国式智慧[3]。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熏陶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
3)行业领域。结合课程所涉及的行业领域,例如矿山机电、汽修、电力、计算机等行业,紧扣“工学一体化”主题,使学生了解职业教育所涉及行业领域发展的前沿技术,挖掘行业发展中具有思政价值的信息,提升学生对行业的认同感,激发其学习动力。
4)技术思想。职业教育课程中融入技术思想相关内容,对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将能源“低碳发展”落实到技术思想上,通过让学生学习煤炭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方式,提升其对煤炭行业领域的思想认识。
5)技工素养。技工素养是成长为“大国工匠”的关键要素,包括严谨、专注、敬业等“工匠精神”。在技工素养方面,可结合劳动模范、劳动标兵、技术能手等先进人物和事迹,挖掘其中的技工素养和职业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起心中的榜样和精神偶像。
最后,根据思政要素的方向和主题,采集微课、视频片段、音频片段、图片、动画、文字等各种形式的课程思政素材,将思政素材根据文字素材、图片素材、视频素材、音频素材进行归类。在课程思政素材的采集过程中,一方面,要丰富思政素材采集的来源,从互联网、期刊、专著、标准、报纸,日常生活中采集与爱国意识、传统文化、行业领域、技术思想、技工素养等主题相关的思政信息,增加其多样性。另一方面,要紧扣思政要素挖掘的方向和主题,保证思政信息和课程知识点的相关性,为后续思政信息整理、融合设计和思政成果形成奠定基础。
2.2 思政信息整理
将课程思政素材按采集时预定的主题进行分类整理,思政信息整理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思政信息整理流程
1)转换。第一阶段采集到的思政素材多为分散信息,信息的存储环境相对独立且具有不同的文件格式、类型和形式,需进行转换。例如,某些音视频仅有部分片段是可用于课程思政的,需将其他和课程知识点不相关的内容进行剪裁。此外,这些音视频片段所采用的编码格式也各不相同,需转换为统一格式。某些电子文档在合并、汇编前,也应将其转换为统一格式。
3)提炼。思政素材在经过转换、规整后,已相对较为规范,此时根据思政主题进行提炼。在课程思政内容完整、准确的前提下,对文字素材、图片、音频、视频进行汇编或二次加工,增强课程思政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的关联性,形成系统化的思政信息内容。
4)分类。将转换、规整、提炼后的思政素材进行分类整理。为便于思政素材文件的管理和维护,可为思政素材文件建立思政信息库,记录思政素材文件的描述信息,包括信息名称、信息来源、信息类型、所属主题、采集时间、采集人等,同时按照类别、时间和顺序对思政素材文件进行编号。
2.3 课程思政融合设计
基于思政信息库和对应的思政素材,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将思政内容融入到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4-5]。本文结合专业课程,以教学导入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为例,思政元素与课程融合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思政元素与课程融合方式
2.4 课程思政成果优化
在经过思政素材采集、信息整理和融合设计后,可初步形成课程思政成果,并将其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本文提出的课程思政体系框架设计是一个动态迭代的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效果反馈、思政素材更新和思政信息维护的情况,教师需要持续迭代更新思政教学内容。
1)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反馈,反思课程思政点与课程知识点、技能点的融合、匹配程度,对于融合较为勉强、内容不够匹配、逻辑关系较为牵强的思政点要及时进行修改,不断搜集新的思政素材,对思政信息库进行扩充完善。
2)课程思政素材中有较多关于时事政治、技术前沿、新科技的内容,这些内容更新迭代快,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原本的思政价值会逐渐减弱。因此,应定期采集新的思政素材,扩充和维护思政信息库的内容,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迭代更新。
3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前景广阔,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本文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模式进行了系统化设计,并以山东兖矿技师学院的专业课程为例,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课程,探索课程思政的融合方式,推进职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达到协同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