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分析

2023-09-07张优智温思敏刘寅可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4期

张优智,温思敏,刘寅可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5)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政府和企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还可以通过增强学生个人能力和发展潜力来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

本文在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方面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未来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发展趋势,以提升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水平。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在期刊数据库中以“创新创业课程”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期刊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以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共检索到206 篇符合条件的文献,在剔除英文文献、无作者文献等关联度较差的文献后,最终得到了196 篇有效文献作为分析数据样本。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 是在科学计量学和数据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可视化分析工具[1]。本文利用CiteSpace 6.1.6 软件,对“创新创业课程”领域相关文章的发表年度、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系统地展示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 创新创业课程研究现状分析

2.1 发文年度分析

发文年度分析是通过统计每年发文情况来整体分析该领域的发展阶段及未来演进趋势。创新创业课程发文年度趋势如图1 所示,由图1 可以看出,创新创业课程领域核心期刊的最早发表时间是2006年,在2006—2010 年期间,年发文量仅为1 篇;在2011—2014 年期间,年发文量提高到3 篇;在2015—2016 年期间,论文发表量迅速增长,年发文量由8 篇提高到27 篇;随后的两年内,年发文量仍在稳步增加,并在2018年达到峰值。

图1 创新创业课程发文年度趋势

在国家对双创教育的不断推进下,创新创业课程领域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部在2015年发文,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要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学校还要建设创新创业校园文化[2]。2018 年后,该领域的年发文量呈下降趋势,但由于“互联网+”、云计算等创新内容的出现,我国在创新创业课程方面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并积极探索和采取有效措施,以建立一种崭新、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3]。

2.2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分析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可以分析某研究领域发文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创新创业课程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如图2 所示,作者姓名字号的大小与作者发文量呈正相关,作者发文量越多,其姓名字号越大。通过分析发现,创新创业课程研究领域的学者普遍倾向于独立发文,彼此之间合作并不紧密。

图2 创新创业课程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其中,卓泽林发文量为4 篇,发文时间集中于2016—2020 年;刘月秀、胡英芹、周丽霞、杨东、李慧和周步昆发文量均为2 篇。在这些作者中,李慧、周步昆等人形成了合作网络,相悦丽、张亚文等8 位作者组成了合作团队,但发文量较少且发文时间相对较早。

2.3 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分析

机构合作网络图谱所展现的内容是各个发文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创新创业课程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如图3 所示,创新创业课程研究领域中的发文机构间合作较为分散,大部分为研究机构单独发文。各高校发文机构在创新创业课程领域的关注和合作交流较少。

图3 创新创业课程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其中,由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嘉兴学院、徐州医科大学等5个研究机构组成的团队仅于2022年发表1篇文章,主题偏向于护理教育。创新创业课程领域发文数量排名前6的核心研究机构情况如表1所示。华南师范大学是高质量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其次是温州医科大学和浙江大学。

表1 创新创业课程核心研究机构

3 创新创业课程研究趋势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分析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中节点的大小反映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越大,关键词在有效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创新创业课程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如图4 所示,关键词按照出现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业课程”“创业教育”“高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等。

图4 创新创业课程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创新创业课程逐步融入高校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学也成为各高校培养人才的新型教学方式。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创新创业课程在各高校应引导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与世界观,能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因此,各高校应科学策划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培养政治素养高的授课教师,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4]。

各高校可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运用到创新创业课程之中,从而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5]。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课程发展,学生应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推动课程体系转型,实现“覆盖全体、分类培养、实践为主、开放协同”的课程体系[6]。

3.2 关键词时区图谱分析

关键词时区图谱可以从时间尺度上分析研究领域中文章的更新及交互作用,并且可以为预测该领域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创新创业课程关键词时区图谱如图5 所示,“创业课程”与“创业教育”在2008 年被提出,2009 年出现“创新创业教育”一词,首次将“创新”与“创业”联系在一起。2011年,“创新创业课程”一词出现,“课程体系”“人才培养”“高校”等关键词都是对“创新创业课程”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产教融合”“专创融合”“课程思政”等关键词为深入研究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将更加偏向于实践,各高校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视程度会不断加强。

图5 创新创业课程关键词时区图谱

4 创新创业课程研究分析总结

4.1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研究阶段

从时间上看,可把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分为3 个阶段。2006—2014 年是创新创业课程研究的缓慢增长阶段,该阶段的学者们逐渐认识到我国现有教育模式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各高校的创业教育普及度也较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相关政策的不完善制约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2015—2018年是创新创业课程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2018 年该领域的年发文数量达到了高峰。在这一时期,学者们的研究内容已具体到某一专业领域学生如何进行创新创业课程学习,研究范围扩展至高职院校,“互联网+”思维、课程思政等内容逐渐被融入到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中。

2019—2022年是创新创业课程研究的缓慢衰退阶段,但该阶段学者们的研究模式、研究内容等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目前,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学生需要掌握的必备技巧之一,学者们应加强交流,深入探讨符合当前国情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方法,从而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4.2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发展趋势

从最初“创业”“创新”两个相分离的词语到“创新创业深度融合”,这一转变经过了学者们不断的研究。当前“创新创业”一词被赋予了更多时代内涵,也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近年来,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基础,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在总体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协同育人模式可以通过融合多种教育课题和教育资源,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7]。

另外,学者们把目光转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情况。研究表明,课程质量与学生接受程度呈正相关关系[8]。因此,培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在于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质量。在“专创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构建“螺旋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平台[9]。

5 结语

基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以“创新创业课程”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并对核心文献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发文年度、作者合作情况、机构发文情况、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时区等方面深入剖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状况和研究内容的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我国发展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大任务,更应加快发展完善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