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电网企业外籍员工人才培养探究
2023-02-28罗鑫
罗 鑫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山东 济南 250118)
0 引言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电网企业凭借特高压、超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优势走出国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紧密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在当地国家成立跨国海外电网企业,拓展了海外电网业务[1]。
另一方面,海外电网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包括当地国家政局动荡、气候极端、业务交流困难等问题[2-3]。聘用当地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成为企业的正式外籍员工,能够减少企业海外劳务输出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在当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4]。
本文针对外籍员工人才培养的意义进行研究,依托国内电网企业成熟生产经验和先进技术优势,在人才队伍管理、知识体系建设、创新学习模式等方面,探讨海外电网企业外籍员工培养的方法。
1 外籍员工人才培养研究意义
人才培养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籍员工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与中国企业文化存在差异,通过公司开展的入职培训,外籍员工能够快速了解企业情况、企业文化,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高。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外籍员工人才培养,有效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产业交流、技术合作、经验分享等方面建立可靠的经济伙伴关系,为有效拓展国际间业务合作奠定基础。在企业内部开展人才培养,依托成熟完善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技术促进提质增效,以技术引导交流合作,实现企业在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5]。
2 外籍员工人才培养重点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重点在以下4 个方面开展外籍员工人才培养。
1)打造优秀的企业培训和管理团队。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管理高效、关系和睦的管理队伍,根据外籍员工的工作、生活实际情况进行人性化管理,重点培养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强的外籍员工。
2)加强不同国籍员工间的日常交流。员工在生活和工作中互帮互助,及时反馈和改进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升外籍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3)制定适合外籍员工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国内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基础,充分考虑海外实际工作情况,结合外籍员工知识水平、文化习俗、道德品质等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4)加强全过程成绩考核与培训效果评定。注重外籍员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过程,及时跟踪员工培训效果,加强培训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
3 外籍员工人才培养方法
3.1 强化人才队伍组织管理
以提升企业本土化经营水平为目标,建立由企业领导小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小组、各部门保障小组组成的分层级管理架构,构建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三级外籍员工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领导小组成员负责研究企业外籍员工人才培养重点、难点,组织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6]。工作小组成员负责外籍员工培训的管理工作,落实企业人才培养的各项措施,管理组成员负责培训、考核、保障、管理,帮扶组成员负责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关心和帮助员工。保障小组成员负责系统地协调各项工作,统筹配置各方资源,提供国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智力支持,以“安全有序、注重考核”为原则,确保外籍员工人才培养工作有序开展。
3.2 建立“三段式”培训模式
为了确保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大力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7]。由工作小组主导,开展外籍员工“初级、中级、高级”培训,将员工每个阶段的考核表现记录在成长档案,并与薪酬绩效挂钩。
在培训初期,外籍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文化介绍、基本规章制度、安全规程、工作流程和运行规程、各设备系统理论、现场设备认知等基础理论,每周五晚进行闭卷测试,每周日晚进行讲解答疑。在培训中期,开展电网设备运行及维护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实践技能的同时补充理论知识学习,以实操培训为主、理论培训为辅。在培训后期,开展电网设备缺陷分析及处理、应急处置流程和事故案例、现场检修和隐患排查等技能培训。
3.3 电网设备运维知识体系建设
在企业内部建立电网设备运维知识体系,有助于企业更新教学知识内容,与外部环境实现动态的匹配[8]。首先,培训主管负责组织建立理论知识体系,培训负责人根据电网设备运维工作目标确定知识架构,根据电网设备分类建立体系框架,编写双语设备分析报告,总结定值参数、结构原理、功能分析等基础理论。其次,培训负责人将电网设备运维工作分解成不同的知识目标,将知识目标融入到日常生产工作中,编写双语运行规程、问题缺陷分析、现场双语标识等资料。最后,将知识体系应用于外籍员工培训全过程,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促使知识体系与运维工作形成良性互动。
3.4 师带徒帮扶学习模式创新
前期的外籍员工培养原则为“打造第一批精兵强将”,中方员工与外籍员工签订师徒协议,采取“一师一徒、强基固本”的帮扶模式。在专业方面“按需施教”,与外籍员工进行充分沟通,确定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全面提高外籍员工的专业素质,使其适应岗位工作需要。
后期的外籍员工培养采取“双导师”模式,外籍新员工与中方员工、外籍老员工签订双导师协议,外籍导师负责基础运维工作培训,中方员工负责技术指导和难点答疑。组建“学、研、讨”团队,鼓励外籍员工互相学习,共同研究探讨。
3.5 国内专家赋能外籍员工培训
依托国内公司总部资源,积极对接国内各领域专家团队,建立学员管理服务团队,采取“专职培训师和现场专家讲师”双师制,分两个阶段开展“外籍员工人才培养计划”。
在第一阶段,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开展线上培训,帮助外籍员工了解必要的电网设备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设备作用、电网设备结构、电网运行方式、基本操作要求等。在第二阶段,选拔优秀外籍员工进行线下培训,学习电网设备运维基本技能、电网设备故障分析和处置等进阶类课程,使其达到岗位应掌握的更高技能水平。
3.6 实践技能水平提升培养
根据外籍员工的兴趣和工作需要,开展专业跟班学习,对外籍员工进行职业指导和经验传授,使外籍员工更加熟悉现场设备、运维工作模式,构建外籍员工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思维。开展外籍员工的运行、检修专业轮岗学习,加强中外籍员工问题沟通,提高员工综合技能水平和运维工作适应能力。
开展“总结评比”和“技能比武”活动,综合考察外籍员工在培训期间的知识理论、专业技能水平。在“总结评比”中,外籍员工自选专业、自拟题目,结合运维工作实际,撰写技术总结,通过查阅、回顾知识体系,对理论进行再巩固、再学习,以此评估其培训学习实效,考察其知识理论水平。在“技能比武”中,开展理论知识考试和动手实操测试。理论考试采取闭卷形式,主要考核外籍员工专业理论水平。实操测试按专业分组进行,主要检验外籍员工运行操作、设备维护和事故应急处置等工作水平。
4 结语
中国电网企业在海外进行发展,除了需要拥有电网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建设的完整产业链,还需要培养技术过硬的电网设备运维人才。通过提升外籍员工人才培养管理水平,不断优化外籍员工人才梯队结构,提高海外电网企业在当地国家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