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网企业数字化培训体系构建探究与实践

2023-02-28陈中恺许加凯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4期

陈中恺,许加凯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2)

0 引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云储存、物联网、移动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电网企业管理由“数据型、信息化”向“智慧型、数字化”转型,呈现出网络化、交互化、场景化、智慧化的科技特征[1-2]。数字化培训以数字化为驱动力,能够快速引导学员知识迭代和技能提升[3-4]。本文基于教育培训和人才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构建了以“人岗课”智慧培训新生态、共建共享共创新引擎、培训赋能人才发展新动能为特点的“三新”数字化培训体系,有效促进培训管理由“数据型、信息化”向“智慧型、数字化”转型,服务于公司员工智慧培训和自主学习,为电网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 数字化培训体系构建

围绕国网学堂、“一起培训” App[5]、数字校园三大核心应用场景,畅通“人-课”链条、打通“课-岗”链条,贯通“人岗课”链条[6],建设知识地图、能力地图和学习地图,完善场景库、课程库、师资库,构建“人岗课”智慧培训新生态。

1.1 共享培训平台

1)共建共享课程库。坚持全员参与、共建共享,鼓励“人人开发课程、个个上传课程”,打通课程资源“源头活水”。依托国网学堂、“一起培训” App,建立“课程上传-专家审核-课程上线”标准和流程,每年上传2000 门精品课程、展播800 门优秀课程。坚持个性定制、精准推送,绘制员工培训档案,建立覆盖员工全职业生涯的课程推送机制,提升员工学习体验和培训效果。

2)双元多维积分制。基于员工在移动学习平台的学习行为、学习轨迹,建立覆盖国网学堂、“一起培训” App等移动学习平台的“i积分”模式,实现在线学习、直播授课、知识贡献、点赞评论等场景的积分全应用。以职工教育培训项目实施为主线,基于培训管理平台的管理数据,建立覆盖培训授课、人才评价等要素的培训学习“i积分”模式。通过构建员工全职业生涯数字培训档案,创建积分累积、积分消费、积分应用和积分兑换机制,同时加强“i积分”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专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多元应用。

1.2 精准赋能平台

1)岗位能力模型。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人力资源岗位、可视化基础服务扩展数据分析功能,对照员工标准岗位体系,在国网学堂平台构建覆盖全员的岗位能力模型库,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的员工岗位能力项一览表,实现个人进阶式精准能力画像。

2)课程标签索引。培训课程上传时,引入包括专业三级分类、培训适用对象、课程关键词等在内的内容类课程标签,标签细化至具体专业岗位和知识类别。培训课程上传时,引入课程标签开源功能,显示开发者标记的初始标签,学习者可根据学习情况补充新的课程标签,确保标签覆盖精准、全面。

3)精准匹配链条。以岗位能力模型、课程标签体系为基础,引入智能分析算法,通过对学员的岗位信息、业务能级、学习行为进行画像,应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比对学员在学习平台中的行为偏好,为每个岗位能力项推荐关联度最高的课程,实现课程与岗位的精准匹配,逐步建成覆盖各专业、各岗位的数字化课程库,提升员工学习的主动性。

1.3 智慧培训平台

1)场景赋能的数智平台。强化“一起培训”App应用场景,以主场景聚合平台资源,根据需求调整平台工作流,打造出培训班“报名-报到-签到-评估”全流程管理、起航训练营“集结-入航-远航-争霸-征战-先锋”培训、“8 类班组+N个专业”大讲堂优秀视频课程展播等场景的学习品牌,构建社区学习中心、品牌体验中心、班组培训中心等。

2)智慧决策的数智平台。强化国网学堂应用场景,完成了7 类20 多万条数据的“标准化数据块”制作,建设智慧大屏和“领导驾驶舱”等数据资产,可直观展示运营管理、资源管理、品牌建设等58 项关键指标的实际执行和达成情况,由“数据孤岛”发展为“数据蓝海”。

3)智慧培训的数智平台。强化数字校园应用场景,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依托,构建“数据集约化、平台生态化、服务一体化”的智慧校园框架体系,覆盖“食宿学研”的服务平台和贯穿“培训-学习-评价”的培训平台,实现培训园区管理高效化和培训过程智能化。

2 数字化培训体系应用

2.1 “人-课”高频应用点

2.1.1 常态化应用点

培训班是学员参与最多、应用最广、使用频次最高的应用。基于国网学堂、教育培训大数据管控平台,建立培训班全流程管理平台。以赋能培训班的班主任为核心,以培训班13 项业务流程为基础,开发开班筹备、开班通知、学员报名、审核汇总、现场管理、培训评估、结班管理、资料归档等应用,实现了培训课程关联师资库、学员参培数据一键导出、培训班进程在线管控、经费和计划管理看板展示等功能。

2.1.2 品牌化应用点

“一起培训”App 的“大讲堂”和“金种子”是国网山东电力公司的培训品牌,通过培训数字化赋能,实现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的提升。“大讲堂”模块设置优秀课程视频展播板块,课程覆盖电力设备运检、电网调控等“8+N”个专业。在“金种子”模块设置了“金种子”起航训练营、“金种子”资讯、“金种子”人才库等板块。

2.2 “课-岗”场景聚合线

2.2.1 新员工训练营场景

“一起培训”App 的“金种子”起航训练营是新员工培训项目。采用“线下+线上”的混合式培训方式,设置集结、入航、远航、争霸、征战、先锋6 个培训模块及26 个培训子模块,开展通关式集中培训,实现新员工培训项目流程的系统化、标准化,以及培训数据可视化,提高新员工在线学习的参与度与融入感。

2.2.2 数字化供电所场景

针对数字化供电所的建设,开发“混合式”供电所学习资源,建立“一站式”供电所学习平台。在供电所学习平台上,员工可获取学习知识资源、职业发展方向、成长地图、岗位能力地图等。该平台围绕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电网核心业务,按照基础业务和进阶提升两个培训类别,建设63 门供电所数字化课程、25 类员工成长地图、1 份岗位能力地图及2 个职业发展通道。

2.2.3 人力资源队伍场景

针对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的场景,利用员工碎片化时间,在国网学堂移动端开展“四学四促”专题能力提升活动。该专题活动浏览量为10.1 万人次,人均学时为60 学时,参与率达100%,实现了集课程学习、线上打卡、在线考试等功能为一体的E-Learning培训样板。

2.3 “人岗课”决策感知面

基于“i 国网”“SG-UAP”底层架构,通过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的标准化建设[7],构建“培训大中台”,串联员工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各环节,推进培训管理数字化转型。

2.3.1 “一链指引”式培训数字化业务中台

1)建立标准化业务流。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以标准化业务流促进培训管理更规范、培训实施更高效。

2)理顺标准化数据流。以业务流为基础形成统一的业务节点,根据业务节点数据梳理各类培训业务的标准化数据流,形成纵向业务数据链路,以标准化数据流促进培训管理更快速、培训参与更智能。

3)打造标准化“中间件”。形成多个构造统一的标准化“中间件”,实现培训业务节点功能的单独封装。通过多个“中间件”的快速封装,实现业务产品的敏捷开发。

2.3.2 “一站共享”式培训数字化数据中台

1)实现数据汇聚,打破数据孤岛。制定标准化数据元素、格式等模板,完成计划、执行、验收、资源等7 类20 万条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将各类元数据采集到数据中台并存储。

2)进行数据开发,挖掘数据价值。围绕运营管理、培训计划、培训实施等58 项关键指标,以标准化数据块为基础,通过算法建模及数据分析工具开发,建立企业级“数据大脑”。

3)形成数据资产,服务精确决策。基于标准数据形成大数据资产层,建成省级培训业务“领导驾驶仓”;在各培训机构,建成基于“智慧园区”的培训业务智慧大屏,实现培训状态的“一屏感知”;在地市公司层面开发企业运营全景导航器,实现分析的“一键智达”。

3 结语

本文研究并构建了电网企业数字化培训体系,开发了数字课程体系,实现了培训数字化资源覆盖全部专业和全体员工。通过培训数字化赋能,有效推动培训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扩大了电网企业人才培养数智化成果,打造了人才培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