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023-02-28徐俊波徐国良
徐俊波,徐国良,程 蔚
(1.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领导科学研究院分公司,北京 102200;2.保山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0 引言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如何激活国有企业经营活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须持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应对快速变化环境的生存能力、高效资源配置及创新创造能力,才能提升企业竞争力。柔性管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激发和释放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基于柔性管理理念,分析柔性管理对国有企业管理的意义,研究柔性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对提升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激发国有企业创新创造活力,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1 柔性管理内涵及特征
1.1 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Flexibility)具有适应性、灵活等含义,强调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1]。柔性管理指在组织行为准则、价值导向、组织意愿、组织文化等指引下,引导行为人将组织意愿转化为个人自觉行动,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去实现所要达到的目标。柔性管理践行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容许行为人在遵守基本规则的前提下,以目标为导向自主选择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强调人的主动性、创造性、适应性和应变性[2]。
1.2 柔性管理的特征
1.2.1 高度的工作自觉性
柔性管理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认识和理解组织所要达成的目标。员工在遵守基本规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以实现组织所要达成的目标。在管理过程中不通过强制命令的方式告诉员工要做什么、怎么做,而是强调员工个人的内在动力和责任意识。员工自愿服务于组织的目标,并愿意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此外,柔性管理倡导管理模式的民主性,企业管理者积极听取员工的建议,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使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2.2 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实际工作中,员工总会碰到偏离工作计划的各种突发情况。如果员工没有一定的决策权,不能自主判断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则其只能进行汇报或按部就班地执行,可能错失最佳行动机遇。在柔性管理理念中,员工理解企业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并获得一定的授权,面对突发情况或不断变化的环境时,员工可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判断、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这有利于提高行动方案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1.2.3 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通过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组织结构层级,缩短管理链条,使基层员工与管理者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快速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的应变能力。
1.2.4 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
柔性管理并不否定刚性管理,两者是相互融合的辩证统一关系[3-4]。柔性管理理念中,员工应遵守组织的行为准则、价值理念、规章制度等,并保持高度的组织意识、纪律意识。在遵守这些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员工可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主动性,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决定应该怎么做、具体要做什么来实现工作目标。
2 柔性管理对国有企业管理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快速更新,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提升灵活应对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使其拥有核心竞争优势,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2.1 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实施柔性管理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人才优势,建立竞争优势。柔性管理有利于国有企业积极应对外界的变化,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使产品更好地符合市场需要。
2.2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倡导建立活跃、宽松的工作氛围,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随着90后、00后作为主力进入企业,这部分员工更注重尊重和自身价值的认可,不喜欢太多的约束和管控,实施柔性管理是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结构变化的需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效率。
2.3 激发组织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源泉。柔性管理注重激发员工的创新创造活力,鼓励员工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者,还要面对全球其他市场的竞争者。因此,国有企业须实现从成本优势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才能不断提升竞争力。
3 柔性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3.1 设立制度执行监督委员会
国有企业应建立容错机制,设立制度执行监督委员会,让制度的部分制定者加入制度执行监督委员会,以保障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平衡性。例如,当员工为了企业集体利益要简化某些制度所要求的规范程序时,可向制度执行监督委员会提出申请,由制度执行监督委员会在规定时限内进行判断,精简一些审批流程,以便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3.2 搭建员工交流平台
衡量柔性管理成效的标准之一是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员工参与度越高越有利于激发其创新创造活力。国有企业可应用信息技术搭建员工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信息交流平台的窗口效应,营造积极活跃的工作氛围。一方面,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拓宽员工参与企业发展的渠道,员工通过讨论更深入地理解企业发展目标,将企业目标分解落实到本职工作中,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不同阅历、知识背景的员工通过交流集思广益,学习更多的知识,激发创新精神。
3.3 构建柔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构建柔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事业心和奋斗精神。一方面,企业可搭建柔性人才交流平台,在平台上发布项目,由不同工作岗位、工作阅历、知识结构的人才组建柔性工作团队,加强人才间的交流合作,充分挖掘人才潜力,发挥人才价值。另一方面,企业建立柔性激励机制,对员工创新创造的成果给予奖励,或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价值激励,营造尊重创造、尊重价值的氛围。
3.4 建立柔性管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展现了企业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对员工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柔性管理强调通过非强制性手段引导员工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使员工与企业具有一致的价值观,激发员工的内驱动力来实现企业的目标。一方面,国有企业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深层次提炼,并持续进行宣贯,才能对员工形成持久稳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营造包容、开放、民主的企业文化,畅通员工的倾诉渠道,重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创新创造。
3.5 构建扁平化组织体系
扁平化组织体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及时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国有企业应依托信息技术精简过多的组织层级,扩大管理跨度,强化横向信息交流,形成快速的信息传导系统,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5-6]。此外,扁平化组织有利于管理者与基层员工的交流。国有企业通过构建扁平化组织体系,由集权向分权、授权管理过渡。通过授权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增强其工作的挑战性,激发员工的成就感和事业心。
4 结语
柔性管理注重激发人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允许员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行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国有企业在实施柔性管理的前期应注重培养员工的自觉性和事业心,实施柔性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企业文化、价值理念、战略目标的宣贯力度。此外,企业建立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时,要掌握好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