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话学视阈下的21世纪初科幻末日电影叙事
——以《流浪地球》中的灾难神话母题分析为例

2023-02-28

歌海 2023年6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母题编目

●白 帆

神话(Myth)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反映了人们对于世间万物起源的思考,承载着人类早期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想象,对“万物有灵”观念有一定的体现,属于散文体民间叙事,在广义民间故事范畴之内,是口头传统的一种重要体裁。民间故事具有跨越体裁、时空的穿透性。神话作为广义民间故事的一种体裁,同样也具有这种特性。我们不难在其他文学体裁,甚至艺术形式,比如美术、舞蹈、戏剧、电影等之中,发现神话母题的存在。目前,国际通行的神话学研究方法为美国学者斯蒂斯·汤普森(Stith Tompson)所构建的母题(Motif)分析法。这一研究方法是对芬兰学派“历史—地理理论”(Historical-Geographic Theory)的拓展与承继,是狭义民间故事(Folk Tale)以外的其他散文体民间叙事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母题通常是指民间叙事中具有传承性的相对固定的最小情节单元。《民间文学母题索引》(1958 年)①Stith Tompson,Motif-index of Folk-literature:A Classification of Narrative Elements in Folktales,Bal⁃lads,Myths,Fables,Mediaeval Romances,Exampla,Fabliaux,Jest-books,and Local Legends(V.1-6),Revised and enlarged.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55-1958.是汤普森编纂的世界民间叙事母题索引,其研究对象涵盖了神话、传说、歌谣等多种民间文学样式。我国学者王宪昭以中国神话为研究对象,参照这一体系,编纂了《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2013 年),是为我国神话研究的有力工具书。国内其他学者也在这一领域进行过耕耘,比如杨利慧等编著的《中国神话母题索引》(2018 年)等。本文所论及神话之概念,为民间叙事的文体之一,不包含其引申义。

电影与文学虽然分属两个学科,但二者之间密不可分,在展现内容和叙事本质方面相互勾连,相互贯通。文学作品不乏被改编为电影作品的例子,比如《红楼梦》《百年孤独》《雪国》等。“阿斯特吕克敏锐地看到文学和电影之间有一种联系,即:电影如同文学作品一样,与其说它是一门特定的艺术,倒不如说它是一种可以表达任何思想范畴的语言。”②温斯顿:《作为文学的电影剧本》,周传基、梅文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序,第3页。而民间文学则更多地以母题的形式出现在电影中。20 世纪60 年代以来,电影叙事中开始出现结合太空科技的幻想讲述人类探索外太空情境的主题,比如《2001:太空漫步》,是为科幻电影。进入21 世纪,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外太空的探索进一步扩大。世纪之交,人们对于末世的想象再次泛起层层涟漪,相应题材的电影作品也相继出现,比如《2012:冰川世纪》《后天》《雪国列车》,等等。此类题材的电影通常归入科幻灾难电影。本文主要探讨此类电影中灾难性质为世界末日的主题电影,我们暂且将其称为“科幻末日电影”。这其中对于世界倾覆的描述,在生死存亡面前对于人性、人类社会的种种思考,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一些神话中的母题。陶思炎认为,“对具体问题的探究,不囿于人为的学科分类,可以超学科多层次的复合研究取代单学科的孤立研究”③陶思炎:《从神话学到民俗艺术学的研究》,《民族艺术》2014年第3期。。

本文试以《流浪地球》为例,以历史—地理学派的母题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以下简称“《W编目》”)为主要研究依据,简要探析21 世纪科幻末日电影叙事中所裹挟的灾难神话母题。

一、灾难神话母题举隅

神话是承载着多层次文化内涵的民间叙事,其思想性较为深刻,社会意义较为深厚。“神话承载着人类远古文化的重要信息,兼具文学、历史、哲学、民族、宗教、法律等诸多学科之内涵。神话在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人类的智慧,在幻化怪诞的叙事中张扬着生存的理性。神话在生生不息的传承中影响着人类的思想和生活,在千年流淌的文化血脉中奠定出人类文明的规范与精髓。”①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前言,第1页、2页。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每当遇到全球性灾难时,人们在精神层面对于未知与倾覆的恐惧,由此引发的焦虑以及反思,大抵都会勾起相似的集体记忆。“在可以唤醒人类记忆的时空通道中,神话及其母题编码就像一叶扁舟,引导我们与已经远去的祖先交心对话,感知人类千年未泯的文化信仰和人文精神。”②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前言,第1页、2页。由此可见,我们通过对流传至今的电影作品中的灾难神话母题的梳理与探寻,大致了解与描绘出神话母题在现代社会播布的形式与样态之一,或可拾获经过历史长河洗礼的人类集体智慧的瑰宝,在现实意义层面,它们对于人类在灾难面前当如何自处,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W编目》简介

母题的概念有别于原型、主题等其他文学研究概念,“是将作品切分成的不同层级类型的具体表意单位”③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21页、22页。,“有意识地淡化时空溯源,更关注它作为表意元素的平行比较功能”④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21页、22页。。

《W 编目》是一个以我国境内流传的神话为母题提取对象的开放性科学编目体系,源于国际母题索引,又与之相区别,具有相对独立的逻辑体系,更贴合我国流传至今的神话文本的实际。汤普森认为,“母题索引的基本用处是展示世界各地故事成分的同一性或相似性,以便于研究它们”⑤斯蒂斯·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郑海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第499页。笔者注:原书封面著者姓名译为“斯蒂·汤普生”,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77 年版译出,本文采用通行译法。。《W编目》承袭了母题索引的这一基本功能,以中国各民族神话为母题提取对象,参照汤普森的故事类型及母题索引体系,以小数点数位定位为表示方法,建构了具有三个层级的开放式母题编目体系。所谓“开放式”,即可以根据搜集整理的神话文本的增加而对这一编目体系进行相应的增补与修订。这一特性也是对汤普森母题索引的承继。母题类型和母题编码均包含三个层级。母题类型采取数字与小数点位相结合的表示方式,母题编码采用字母加数字的模式,编码与母题一一对应,逻辑关系较为严密。字母“W”及四位数字构成一级母题和二级母题,小数点之后为三级母题。三级母题与上一层级的母题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比如,“W1721.4 茶花变成星星”(德昂族)是三级母题,其所属二级母题为“W1721 植物变成星星”,其一级母题为“W1716星星是变化产生的(变星星)”。在这一一级母题之下,还存在“W1717 抛入空中的物变成星星”“W1718 神或神性人物变成星星”“W1719 人变成星星”等其他二级母题。而“W1721.4 茶花变成星星”这一母题属于三级母题类型“1.5.1 星星的产生”,“1.5.1 星星的产生”属于二级母题类型“1.5 星辰”,“1.5 星辰”则属于一级母题类型“1世界与自然物”①举例部分参见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205-352页。。

编目内部各个母题之间如若内容相关,则在“参照项”中的“关联项”中标出,并加以注解,为编目体系内部的比较研究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部分“关联项”中也会注明母题对应文本流传的民族。每个母题在“参照项”栏中还设有“汤普森”一项,对应汤普森母题索引体系中的母题,若二者重合,则将汤普森母题索引中的相应母题编码标出。这一参照项,为中国神话母题与世界神话母题的比较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比如,“W1722.3 太阳(月亮)的碎片变成星星”对应的汤普森体系中的母题为“A764”。汤普森母题索引体系的编码方式与W 编目不同,是对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法的拓展和细化,主要用于研究狭义民间故事以外的其他民间叙事,限于本文篇幅及主题在此不再详细展开叙述。

《W 编目》科学缜密的体系建构及其巨量的编目对象,即中国神话文本,为中国神话叙事研究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参照体系和理论研究工具。“W 编目中的母题类型与典型母题的设定,基于作者搜集的中国各民族12600 余篇神话文本,提取了33000 余个神话母题和120000 余个典型母题个案。这些母题在中国神话叙事中具有较强的涵盖性……”②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编目说明,第24页。这也是本文选取《W 编目》为主要研究依据及切入点的主要原因。当然,我国神话母题相关研究成果还有杨利慧、张成福编著的《中国神话母题索引》,反映了我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神话文本搜集整理成果,是为本文神话文本检索的重要工具和补充。《中国神话母题索引》更倾向于母题所对应文本出处的罗列,《W编目》更倾向于对母题内容的归纳与分类。

(二)《W 编目》中的灾难神话母题概览

《W 编目》本身自成体系,以十大神话母题类型为基础,在类型内部依据母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划分。这十个大类分别为:神与神性人物、世界与自然物、人与人类、动物与植物、自然现象与自然秩序、社会组织与社会秩序、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婚姻与性爱、灾难与争战、其他母题。这十大类型构成这一体系中的一级母题类型,各个一级母题类型之内又分别分为两级母题类型。“灾难与争战(代码W8000~W8999)”大类中分为七个部分,是为其二级母题类型,即灾难概说、洪水、常见的灾难、争战概说、与神或神性人物有关的争战、人之间的争战(矛盾)、与争战有关的其他母题。①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 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287 页、1288-1301 页、1302-1351页。其中,前三个部分与灾难相关。

第一个部分为概述性母题的归纳,第二及第三部分按照常见的灾难形式,按类别进行了分述。“洪水”作为灾难神话中较为常见且相关文本数量较大的一种形式,单列一个部分,是为第二部分。“洪水”以外的其他灾难形式统一归入第三部分。各个部分根据一定的叙事逻辑又再分为几个类型,每个类型中的母题描述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部分“8.1 灾难概说”分为八个类型:8.1.1 灾难的时间【W8000~W8004】、8.1.2灾难的地点【W8005~W8009】、8.1.3 灾难的原因【W8010~W8029】、8.1.4灾难的预言与征兆【W8030~W8059】、8.1.5 灾难制造者【W8060~W8064】、8.1.6躲避灾难【W8065~W8079】、8.1.7 灾难幸存与丧生【W8080~W8094】、8.1.8 灾难的消除与结果【W8095~W8099】。②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 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287 页、1288-1301 页、1302-1351页。这一部分展示了灾难的内在叙事逻辑,对于灾难自缘起到结束整个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比如原因、征兆、制造者、躲避、消除与结果等,进行了归纳。这一编目逻辑也大致适用于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所涉及的各种灾难母题描述。

第二部分“8.2 洪水”分为九个类型,即8.2.1洪水时间、地点【W8100~W8114】、8.2.2 洪水原因【W8115~W8199】、8.2.3 洪水预言【W8200~W8269】、8.2.4 洪水制造者【W8270~W8289】、8.2.5 洪水的情形【W8290~W8299】、8.2.6 避水方式与工具【W8300~W8399】、8.2.7 洪水幸存者与丧生者【W8400~W8499】、8.2.8 洪水的消除【W8500~W8539】、8.2.9 与洪水有关的其他母题【W8540~W8549】。③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 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287 页、1288-1301 页、1302-1351页。洪水神话播布地域、民族较为广泛,从“诺亚方舟”(欧洲)到“百道梵书”(印度),从“木脑斋瓦”(中国·景颇族)再到“洪水漫天地”(中国·彝族),等等,在多个大洲皆有相关文本记录或口头传统传世。而这一神话中的叙事结构和母题也较为广泛地渗透到其他民间叙事文体中,比如史诗《吉尔伽美什》、民间传说《湖陷城》、民间故事《感恩的动物》等。同样,其基本叙事母题也常常成为现代艺术创作的源泉,比如话剧《宝船》、电影《2012:冰川世纪》,等等。本文主要探讨神话母题在电影叙事中的承继,具体内容将在本文第三部分中展开论述。

第三部分“8.3 常见的灾难”也分为九个类型:8.3.1 地震【W8550~W8569】、8.3.2天塌地陷【W8570~W8589】、8.3.3 城陷为湖(陆地陷海、陆沉)、8.3.4 旱灾【W8600~W8619】、8.3.5 火灾【W8620~W8639】、8.3.6瘟疫、疾病【W8640~W8659】、8.3.7黑暗、寒冷【W8660~W8669】、8.3.8 世界末日【W8670~W8674】、8.3.9 与灾难有关的其他母题【W8675~W8699】。①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352-1377页、1309-1310页、1353页、1356页、1357页。其中,“地震”“天塌地陷”和“瘟疫、疾病”目下的母题,也大致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叙事结构对母题进行归纳。

在这些母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做出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等恶劣行径是导致灾难发生的普遍原因之一。例如,在第二级母题描述和第三级母题描述中有“人的不良行为引发洪水(人的乱伦引发洪水、人违犯禁忌引发洪水、人类道德不好引发洪水、人的杀戮引发洪水、人的偷盗引发洪水、人的浪费引发洪水)”②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352-1377页、1309-1310页、1353页、1356页、1357页。,“地震是对人类的惩罚(人干坏事引起地震)”③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352-1377页、1309-1310页、1353页、1356页、1357页。,“人类的不良行为造成天塌地陷(地陷作为惩罚)”④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352-1377页、1309-1310页、1353页、1356页、1357页。,等等。灾难大多导致绝大多数人类丧生,而灾难过后,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往往是为善之人。比如,土族神话中,天塌地陷之后幸存的是善良的打柴郎⑤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352-1377页、1309-1310页、1353页、1356页、1357页。,彝族神话中,洪水过后幸存者则为善良的小儿子居木武吾⑥林继富主编《彝族民间故事》,四川党建期刊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2016,第21-32页。。由此可见,神话母题中蕴含着对人类向善而行的规劝,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神话叙事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灾难神话与人类再生神话相关联,但与创世神话相区别。前者讲述人类存在的世界由于某种原因而遭到覆灭,之后在人类的努力之下或天神的饶恕之下天地万物重新复苏,灾难是造成世界覆灭的原因之一。后者则叙述了在人类与天地万物产生之前的情形以及人类与天地万物是如何产生的。创世神话是与灾难神话并列的另一大类,文本较多,也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但鉴于与本文主题相关度不高,在此不进行详述。

二、21世纪初科幻末日电影叙事举隅

万建中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神话世界。在后世的演变过程中,上古神话不断地迎合‘当下’的叙事策略而调整叙述方式和内容”⑦万建中:《神话的现代理解与叙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贾磊磊指出,当下的时代是一个影像的时代。“格里菲斯对世界电影艺术的不朽贡献也正在于他创立了在银幕上如何讲故事的经典法则。电影在他的手中,变成了一种能够‘讲故事’的机器,一种生动而诱人的影像艺术。”⑧贾磊磊:《电影学的方法与范式》,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第147页。20 世纪初期,在国际影坛完成了电影功能从纪录到叙事的拓展和转变之际,我国电影界也开始了注重叙事功能作品的创作,并经历了由短篇故事片到长篇故事片的发展历程。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和影像叙事的重要载体之一,自然成为神话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书写平台。这一点在电影的故事片中体现较为突出。电影中的神话母题向我们昭示,神话从未离我们远去,它通过现代社会中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新媒介,传递着人类对于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深层思考这一跨越时代的主题。

电影叙事的取材渠道是多样的,除专门为电影制作而创作的电影剧本之外,还可以取材于民间叙事、戏曲、小说,等等。任庆泰拍摄的戏曲纪录片《定军山》“宣告了中国电影创作的开端”(摄于1905年)①李少白、邢祖文主编《中国电影艺术史1896—1923》,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第44 页。《定军山》为京剧,又名《取东川》或《一战成名》。,曹禺创作的话剧《雷雨》,多次被改编为电影作品(1938 年、1957 年、1961 年、1984 年、2006 年、2019 年)。此外,小说也是电影作品的重要选材渠道之一。我国电影对于小说的改编大概发端于1922 年拍摄的《孝妇羹》,“取材于清代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珊瑚》一篇”②李少白、邢祖文主编《中国电影艺术史1896—1923》,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第114页。,《故园春梦》(摄于1964 年)改编自巴金的小说《憩园》,《骆驼祥子》(摄于1982 年)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等等。

我国电影也不乏取材于民间叙事的作品,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刘三姐》《青蛇》《哪吒》,等等。我们或可将其视作民间叙事在现当代的新型传播方式。从口头传播的民间叙事到视听传播的电影叙事这一进程中,在故事情节的载体与呈现方式进行转变的同时,也完成了故事情节的重述(retell)。

《流浪地球》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两种改编方式的融合,既有对小说作品的改编,又有对传统民间叙事元素的承继。然而这种对于传统民间叙事元素的应用,是创作团队有意为之,抑或无心插柳,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然,在目前已经出版的《流浪地球电影制作手记》(2019年)③朔方等编著:《〈流浪地球〉电影制作手记》,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9。一书以及导演郭帆的部分访谈④郭帆、孙承建、吕伟毅、夏立夫:《〈流浪地球〉:蕴含家园和希望的“创世神话”——郭帆访谈》,《电影艺术》2019年第2期。中,暂时看不到创作团队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传统叙事元素的痕迹。访谈中,郭帆认为,“末世神话”与“创世神话”是态度问题。荣格曾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用以解释人类远古时代的神话叙事元素在现世人们脑海中的留存现象。当然,民间叙事中的“末世神话”与“创世神话”另有所指。

灾难神话母题常见于科幻灾难电影,尤其在以末日为主题的电影作品里较为集中。灾难电影“承载着创作者的深层意图,启发人们对于自身存在的现实思考,流言只是这种思考的非理性的承载体,在惶恐与不安中点燃人类的启航灯,也警戒人们关注自己与世界密切的唇齿相依的关系”①杨会:《论灾难电影与流言之殇》,《电影评介》2014年第6期。。这种主题的表达通常裹挟着较为深层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科幻灾难电影往往具有较为宏大的叙事,大多表达人类在面临世界倾覆之际,对于人性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这也可以看作其与神话叙事的相通之处。而科幻元素的运用,则使之指向未来,拓展了叙事边界,加入了人类对于未来世界诸多可能性的构想。末日是灾难中破坏性较为严重的一种形式。本文所指科幻末日电影为,以灾难为主题,以科幻元素为情节推动力,重点叙述对人类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全球性灾难来临时,人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之相抗衡,从而战胜灾难,并在末日之后人类社会重获新生的电影作品。比如,《2012:冰川世纪》《后天》《神秘代码》等。它们区别于以较为纯粹的科幻探索为主要叙事内容的科幻类影片,比如《黑客帝国》《生化危机》《终结者》等,也区别于以天灾人祸为主要叙事内容的无科幻元素的灾难类影片,比如《泰坦尼克号》《唐山大地震》《龙卷风》等。

科幻末日电影早期主要出现在西方电影作品中,21 世纪初是其发展较为蓬勃的时期。《2012:冰川世纪》和《后天》虽为进口片,但在叙事中,也可以找到与中国神话母题对应的情节单元。比如,《2012:冰川世纪》所展现的幸存者在图书馆内躲避灾难,对应神话母题为在某一密闭空间里躲避灾难,极寒天气对应神话母题中导致世界末日的原因之一。再如,《后天》中幸存者躲进中国打造的巨型舰艇躲过末日的海啸,对应洪水神话中的母题为洪水造成世界倾覆,幸存者躲进船中避难等。二者在国内票房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国内民众对于影片的文化心理认同。在国际民间叙事母题系统中,不乏与中国民间叙事母题相重叠的部分。这些原本就存在于不同地域人们的集体记忆中的母题,加之电影作品中对这些相同或相近神话母题的应用,或可理解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达成某种文化认同感的原因之一。

另外,2014 年3 月在中国上映的韩国影片《雪国的列车》展现的是极寒天气造成的末日世界,人们躲在密闭的空间——列车中躲过灾难。这与以上两部影片在叙事单元上略有重叠,同时也是在末日神话母题中存在的叙事元素。

近年来,我国也出现了较为优秀的、社会影响力较为突出的作品。2019 年2月上映的《流浪地球》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科幻末日电影,也是我国电影在这一题材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尝试,其叙事结构与叙事内容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国特色,传达了在灾难面前,中国人特有的民族精神以及传统思维方式,并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一定的票房成绩。①《〈流浪地球〉票房居中国影史第二 海外排片破纪录》(来源:1905 电影网),https://www.1905.com/news/20190218/1350587.shtml,2019年2月18日。

《流浪地球》上映以来,也为学界所持续关注。大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这一影片的文化价值、思想价值、伦理价值、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层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中,电影创作层面的探讨较为集中,主要包括剧本——文学作品改编与电影叙事技巧的探讨、视听技术的运用与发展、电影产业的工业化等,另一讨论的热点集中在文化层面,比如跨文化叙事比较、跨文化传播策略、中国传统价值观等。其中有部分文章与神话相关,通过原型理论的分析,指出《流浪地球》中神话元素的存在意味着神话以电影为媒介实现了在当代社会的“复归”。②参见巩健:《〈流浪地球〉的原型摹写与神话复归》,《绥化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熊威、张紫怡:《神话如何进入当代生活——论电影〈流浪地球〉中神话的复归》,《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这些分析虽然也是对电影中所包含神话母题的探寻,但与本文的分析角度不同,应用的理论方法也相异。本文主要运用神话母题索引与电影叙事元素相比较,分析梳理二者的共通之处,并进一步探寻这些母题在国际母题索引中的存在比率。关于电影与神话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杨利慧指出,“神话主义的文本类型划分为三类:援引传统的文本、融汇传统的文本与重铸传统的文本。我们认为:神话主义不应仅被视为技术发展、媒介变迁的产物,作为当代大众媒介制造和传播的兑现,它的产生与中国当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语境密切相关”③杨利慧:《当代中国电子媒介中的神话主义》,《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4 期。。另有高双的硕士学位论文《灾难电影的神话思维研究》(2011 年),与本文研究方法相同,通过神话母题分析法对灾难电影和末日神话的关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但由于写作时间不同,此篇论文并未将《流浪地球》纳入讨论范围,研究内容与角度也略有差异。高双认为“灾难电影不仅揭示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而且蕴含着一种永恒的忧患意识。这更加证明了神话思维不只停留在原始阶段,它就像‘基因’一样遗传于人类之中并将一直延续下去”④高双:《灾难电影的神话思维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青海师范大学,2011,摘要第I页。。本文将在第三部分对《流浪地球》中的神话母题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

三、神话母题在电影叙事中的创编——以《流浪地球》为例

“神话是原始思维的产物,是原始人的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曲折反映,作为初民们的文化精神遗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它包含有人类学、社会学、人种学、心理学、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宗教学,以及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必须利用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成就,建立超学科多层次的复合研究法,才能完成比较神话学的研究任务。”①陶思炎:《从神话学到民俗艺术学的研究》,《民族艺术》2014年第3期。因此,我们试图通过母题分析法比较电影叙事及其相关神话母题,来探讨神话母题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中的传承与创编。创编(narritive)一般指单个或多个民间叙事最小情节单元在不同异文中的再书写与再组合。“科幻电影中的幻想是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它是科技外壳与神话内核的统一。”②韩福龙:《科幻电影中的神话叙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青海师范大学,2010,第11页。我们参照《W编目》中的灾难叙事结构,即原因、经过、结果对电影《流浪地球》中的神话母题进行简要探析。

(一)原因

电影《流浪地球》在开篇,通过一组简单的镜头拼接和旁白的陈述,介绍了整部影片叙事情节开展的背景,这些背景同样也是导致世界末日逼近的原因:“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太阳正在持续老化,急速膨胀,一百年后,太阳将膨胀到吞没整个地球。三百年后,太阳系将不复存在。”一系列灾害的发生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与反思,直至太阳系无法继续为人类生存提供必要的环境。在影片《2012:冰川世纪》中,也出现过实为末日前奏的自然环境变化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一类似的情节。影片虽然没有直接阐述人类行为与末日发生之间的关联,但这些灾难场面的展示,不难引起人们对于灾难产生原因的思考。人类对自己的某些行为已经成为灾难产生的原因之一而不自知,或许是影片的这组镜头想要表达的弦外之音。

而影片的画面直接表述的显性原因,则是太阳突变,因为太阳自身的膨胀无法继续给地球上的人类提供宜居条件。这一末日产生的原因在神话母题中也有所体现。《中国神话母题索引》中归为“887太阳运行的规律混乱”③杨利慧、张成福编著:《中国神话母题索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8,第352页。。在具体的神话文本中,则为如下的描述:“天的东面出起了一个太阳,天的西面也出起了一个太阳”④陈建宪选编:《人神共舞:中国各族民间神话精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第195页。汉族神话:《女娲做笙簧》。,“八个太阳挂在空中,火辣辣的,像要把整个大地烤焦”⑤陈建宪选编:《人神共舞:中国各族民间神话精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第68页。藏族神话:《本的本本》。。在《W 编目》系统中,相关母题所处各个层级为“8.1 灾难概说8.1.3 灾难的原因W8012 自然现象引起的灾难W8012.2 日月引起灾难”①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 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289 页、1295 页、1371-1372 页。,与W8012.2 相关母题有“8.1.5 灾难制造者”目下的三级母题“W8064.1 多个太阳造成灾难”②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 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289 页、1295 页、1371-1372 页。,“8.3.8 世界末日W8672 世界末日的情形W8672.2 世界末日的日象W8672.2.1 世界末日时太阳被妖魔毁灭W8672.2.2 世界末日时晚上出太阳W8672.2.3世界末日时多日并出”③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 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289 页、1295 页、1371-1372 页。。汤普森的《国际母题索引》中太阳引起的末日母题为:“末日之阳”(A1052 Behavior of sun at end of world.)、“末日之际太阳被怪物吞噬”(A1052.1 Sun devoured by mon‐ster at end of world.)、“太阳高悬夜空是为末日征兆”(A1052.2 Sun shining at night as sign of Doomsday.)、“四(七)日当空末日来临”(A1052.3 End of world when four(seven)suns appear in sky.)④Stith Tompson,Motif-index of Folk-literature:A Classification of Narrative Elements in Folktales,Bal⁃lads,Myths,Fables,Mediaeval Romances,Exampla,Fabliaux,Jest-books,and Local Legends(V.1-6),Revised and enlarged.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55-1958.p125.。由此可见,电影叙事中太阳异常——膨胀导致世界末日逼近这一情节单元,与神话母题中太阳的异样,比如数量增多等,导致灾难降临,大致相仿。太阳与地球之间相对恒定的规律性运行为世间万物的生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一旦其中重要一环的太阳本身出现异常,便可能导致世间万物的覆灭。基于常识的情节设置,使得人们对于末日起因的想象具备了一定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合理性,这或许也是这一民间叙事母题可以在电影叙事中得以存续的原因之一。

(二)经过与结果

在电影叙事中,面对太阳的异常以及可能导致的全球倾覆,人类为求生存,决定启动“流浪地球”计划——利用科技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前往新的宜居星系,并建造地下城躲避地表的严寒,在到达新星系之前,转移到地下生活。与此同时,建造“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存储人类文明的种子库,以备在地球毁灭时,留存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火种。这些情节中蕴含着三个神话母题,一是“黑暗、寒冷”,二是“地下城”,三是“诺亚方舟”。在前往另一个宜居星系的过程中,由于离开了地球原有的太阳系运行轨道,导致地表气温骤降,人们只得在地表之下建立地下城,维持生存。在《W 编目》系统中,相关母题所处各个层级为:“8.3.7 黑暗、寒冷”“W8661 黑暗的产生”“W8663 日月消失造成黑暗”“W8667 寒冷”“W8669.1 寒冷危及人类”⑤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369-1371页、502页。,在2.7人类再生母题中,包含“W2567天寒地冻后人类再生”⑥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369-1371页、502页。,《中国神话母题索引》中有母题“953 持续的寒冬毁灭了世界”①杨利慧、张成福编著:《中国神话母题索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8,第377页。,汤普森的国际母题索引中编入“持续的寒冬灭绝人类”(1040 Con‐tinuous winter destroys the race.)②Stith Tompson,Motif-index of Folk-literature:A Classification of Narrative Elements in Folktales,Bal⁃lads,Myths,Fables,Mediaeval Romances,Exampla,Fabliaux,Jest-books,and Local Legends(V.1-6),Revised and enlarged.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55-1958.p124.这一相近母题。“W8072 到地下避难”③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371页、1295-1296页、1328页。也是躲避灾难的方式或场所之一。

“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的建立,以及携带的地球文明的基因库,与洪水神话中的避水方式相仿,也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诺亚方舟”。在《W 编目》系统中,“W8348洪水时用船逃生”④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371页、1295-1296页、1328页。是人们逃生的方式之一,逃生工具除了船之外还有葫芦、瓜、瓜皮、花生壳、核桃壳、筏子、袋子、缸、鼓、木箱、桶、筐、房子,等等⑤参见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 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325-1333页;杨利慧、张成福编著:《中国神话母题索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8,第362-367页。,逃生时携带的物品,有食物、生产和生活用具、特定的动物(成对的动物)等,动物有鸡、犬、鸽等⑥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371页、1295-1296页、1328页。。《中国神话母题索引》中也收录了“927 在船上躲避洪水”⑦杨利慧、张成福编著:《中国神话母题索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8,第365-366页。这一母题,在我国汉族、回族、苗族、瑶族、彝族、佤族等民族中皆有流传。汤普森的国际母题索引中,也有这一母题,“洪水:在船/方舟上逃生”[A1021 Deluge:escape in boat(ark)],其流传地域和族群则包括爱尔兰、冰岛、希腊、西班牙、犹太、希伯来、印度、美洲印第安等⑧Stith Tompson,Motif-index of Folk-literature:A Classification of Narrative Elements in Folktales,Bal⁃lads,Myths,Fables,Mediaeval Romances,Exampla,Fabliaux,Jest-books,and Local Legends(V.1-6),Revised and enlarged.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55-1958.p121-122.,可见其传播地域较为广阔,这或许意味着这一母题的社会心理基础较为广泛,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度有着较高的可能性。神话母题中的船,往往成为帮助人们成功躲避灾难的工具。而电影叙事中的宇宙飞船,则成为人们选择的避难方式之一,而最终成为被舍弃的或者被牺牲的部分。

与神话中的人类往往通过神谕的提示得以在灾难过后幸存或者神力拯救世界结束灾难不同,电影叙事中展现的人类应对末日的方式是人类的自主选择。这体现了在人与自然之间博弈的过程中,面对自然强大的力量,人类在远古时期的被动——被超自然力拯救,在现当代转换为自主选择与自然力进行抗衡的主动。

影片结尾,“领航员号”空间站被点燃,作为地球前行的动力,牺牲了“方舟”,却也完成了对更大规模人类的拯救。末日神话母题中的大灾难结束,往往是借助神力而非人类自身的力量,比如“992.9 神吹气补天”①杨利慧、张成福编著:《中国神话母题索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8,第396 页、399 页、382页。“1005.1龙帮助治水”②杨利慧、张成福编著:《中国神话母题索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8,第396 页、399 页、382页。。

灾难神话对于灾难之后的情形进行描述的母题,往往是善良的人、拯救他人的人会幸免于难,比如“给石龟(石狮)喂食的人”“给化装成穷人来考察人间善恶的神以救助的人”③杨利慧、张成福编著:《中国神话母题索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8,第396 页、399 页、382页。。而电影叙事中,灾难带走的,既有恶人,也有善良的人,善良的人甘愿为更多人的生存而牺牲自我,比如《流浪地球》中自愿点燃空间站的航天员刘培强、《2012:冰川世纪》中将船票让给他人的美国总统,等等。与神话叙事相较,电影叙事具有更为浓厚的现实主义特色,表达层次也更为复杂与丰盈,而神话叙事则显示出较强的浪漫主义特色,更为理想化,留给人们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艺术作品中的叙事性是叙事研究的三个重要视角之一。④王晶红:《中国影视艺术中的本土“叙事话语”试探》,《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电影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维度向受众传达了更为具象的叙事,传统的口头演述则是通过演述的方式将大脑文本(mental text)传达给受众,两相比较,口头演述似乎给予了受众更多的想象空间,但二者表现手法的不同并没有改变其本质,即叙事。“人们在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神话叙事的同时,也会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上古神话客体。黄帝、炎帝、伏羲、颛顼等三皇五帝的故事并没有讲完,它们不止是原型、不止是崇高、不止是精神,不是陈旧、过时了的文化符号,它们必将重新开启‘神话化程序’而步入社会生活,融入各种叙述形态而复活自身的叙事。”⑤万建中:《神话的现代理解与叙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当然,除了电影以外,神话也在其他当代电子媒介中传播,比如电视、动漫、电子游戏等。当代社会中新兴传播媒介对于神话母题的再次创编是否会对传统播布方式中的神话叙事产生影响,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留待日后进行关注。

结论

民间叙事具有超越体裁、学科、地域和时代的穿透性,这一特性在电影中也有体现。作为19 世纪末新兴的艺术形式,电影用荧幕上的表演讲述时代的故事,在展现时代特征的同时,也延续着人类对于世界起源的思考。洪水神话承载着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于世界起源与覆灭的想象和认知,以及人类在面临世界灭顶之灾时,对于人性的考问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神话叙事结构及母题在当代艺术形式中的留存与再现,体现出民间叙事穿透时空与跨越承载样式的强大生命力。当人类之恶导致了世界的倾覆,为善者往往成为灾后幸存的少数,灾难成为涤荡黑暗与邪恶的方式。如此深的考问与反思,成为人类社会绵延数千年的思考与追问,体现出人们对于世间万物的敬畏,对于自身渺小的无奈,以及敢于与大自然抗争的果敢坚毅与顽强不屈的韧性。民间叙事的穿透性,或可使其叙事单元在电影作品中的应用成为拓展作品影响力和影响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成为民间叙事在其他学科应用中所具备的现实意义。民间叙事结合当下社会语境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挥增进民族团结与增强文化自信的社会功能所在。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母题编目
论巴尔虎史诗中的提亲母题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复仇母题的现代嬗变
浅析《西游记》的两大母题及其象征意蕴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