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德育细节,夯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教育
2023-02-28穆遥敏
穆遥敏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生的德育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小学的教学重点也从学生们的知识掌握转向了德智并举、多元化发展之上。教师也应该及时革新自身教学理念,落实“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深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内容,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以昂扬的姿态去面对这一变化,用自己的爱与耐心去教导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勇于探索,着眼德育细节,夯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为学生们带来长久发展。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阶段;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3)02-0219-03
随着社会的发展,综合素质成为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成才必先立德”,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当下教育的重中之重。德育不再是一场空谈、一句口号,教师需要通过切实的手段,让小学道德与法法治的课堂活起来。小学生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对于各式各样的新鲜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需要把握好这个阶段学生的“共性”,从德育细节着手,落实德育目标。造就新时代的栋梁之材,让美好的道德、品行陪伴学生终生。
1.把握德育,促进全面发展
目前各大中小学都在开发利用德育资源,好的德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面积极的心态,更好地投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小学的孩子们正处在身体、心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事物的是非对错产生了自己的观念。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开展,就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改善那些错误的观念,更好地树立道德观、价值观、法治观等。作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应该掌握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较好地把握德育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当下的教育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引导学生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小学生们心思单纯细腻,犹如白纸一张,任由教师们泼洒颜料。对于课本的内容,学生大多是以一种好玩有趣的心态去看待,很难形成整体、有效的认识。那么教师就要做好一个帮助学生们扣好扣子的人,引导学生们明白,正是这些生活中的细节彰显了我们的道德品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对学生施以正向的引导,使用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们明白事物表象之后的本质,重视细节的优化。以正确的认识、思想为“纽扣”,帮助学生们获得有效成长。
以一年級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们爱整洁》的教学为例,学生们都十分喜爱教材下方的漫画,认为小狗皮皮十分可爱,发生在皮皮身上的故事十分有趣。但是学生们并不能把握住漫画背后的深层含义。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针对一些细节进行强调,让学生们明白故事情节背后的道理。并将这一道理精炼而出,铭刻在学生们的心中。小狗皮皮去小羊家做客,大家都躲着他,并让他去一边坐着,因为他不爱干净。皮皮在洗漱之后又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因为他变得干净整洁,大家都喜欢干净整洁的孩子。整洁的孩子才能闪闪发光、帅气逼人。这些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应该强调的细节,不能让学生们走马观花地粗读教材。正是这些根据细节抽象而出的道理,成为学生们“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从细节中帮学生们找到纽扣,并扣好它。
(2)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新形势下,教师也应该革新自己的观念,使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俱进。教师应该将学生们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们的想法、意图灵活地调整课堂的节奏、教学内容。小学生们总是天马行空,迸发出不一样的想法,尊重学生的内心,往往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纷呈。教师只需要在细节处着手,注意把握好学生们的想法。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并不意味着放纵,教师还应该把握课堂教学的细致方向,在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范围内鼓励学生们进行自由创造,并及时给予回应,将学生们的想法、思路等细节落到实处。
例如,在进行“我不拖拉”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当大家谈到“我还有和‘拖拉说再见的方法”这一话题时,大家都踊跃发言。教师也尊重学生们的兴趣,给学生们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大家进行小组讨论,并由小组长将大家治好拖拉的好方法记录下来,统一上台汇报。教师则在一旁板书,记录下大家的奇思妙想。大家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把闹钟放在显眼的地方、做完一件事就奖励自己一颗糖、请妈妈监督自己……很快,大家都就明白了战胜拖拉的方法。尊重学生的想法,把握细节,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3)生活化教学
在生活中,做好小事,着眼细节会给学生们带来幸福感、满足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融入生活元素,完善生活化教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生活气息丰富的课程,那么教学的内容也应该在生活细节中展现。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并没有多少高深的道理,更侧重于学生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后续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将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延伸进了课堂,有效地降低了这一科目的准入门槛,即使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也能掌握。
例如,在进行“不做小马虎”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根据课本内容引入众多生活元素。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生活中的粗心大意五花八门,一不小心就会马虎出错。而马虎的发生场景更与生活中的细节息息相关,穿衣服时扣错扣子、户外运动时鞋带松了、作业本忘记拿了等。正是这些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们明白了马虎的弊端。教师可以从细节出发,以生活化的语言和方式,纠正学生们的马虎。穿衣服时可以先比好扣子,出门时可以检查书包、跑步前检查鞋带。正是这些细节的处理,让学生们改掉了粗心大意的毛病,明白了细心做事的重要性。从细节出发,教会学生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2.落实各类细节,开展多元教学
许多孩子在义务教育期间,常常是一种无知且无畏的状态,凡事都表现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唯我独尊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害怕“熊孩子”的出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能够祛除孩子们的矇昧。在少年心智开始健全之时便为其埋下一颗向好向善的种子,有益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展现出教育的艺术,使用正确的方法。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各类道德品质铭刻于学生心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各类细节,开展多元教学。
(1)把握传统节日
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中的传统节日,也是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良好载体。对传统节日进行弘扬和发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深入挖掘每个节日不同的节日内涵,辅之以有效的教育形式,可使德育焕发出截然不同的生命力。教师可以把握好有趣的习俗,从细节入手,让学生们明白其中的优质内核。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传统节日也各式各样。但每一个传统节日的内核都是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生活的传统节日,是学生德育的最好范本。
以“我和我的家”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节日入手,让学生回忆自己与家人们生活中的各类细节。从点滴小事中感悟家人的珍贵与温暖。每个学生的节日感受都是不同的,在课上讨论时,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要和他人分享。有的学生说,每次端午节奶奶包的粽子给他带来了家的感觉,有的学生说,每次春节,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清明节,家里人会一起给先辈们扫墓……由此,学生会产生与各个节日相关的印象。正是这些深藏在节日中的小细节,让学生明白了家的温暖。把握住节日中的细节,让学生明白这些细节背后的深层含义,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德育目标。
(2)开展课后活动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课后服务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为了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可以善用课后服务时间,带领学生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进行多元化活动创设。活动的内容可以与最近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相关,也可以由学生们自发进行。教师需要把好关,确保课后活动的有序性、高效性,并使活动主题紧紧围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展开,推动学生的正向发展。
例如,在进行《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鼓励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课本中“大家一起欢乐多”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想象,进行一个课本剧的创作。这样的活动形式鼓励学生们自体进行创作,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也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角色、台词的影响,接受正向思想的熏陶。一场课后活动下来,学生们都明白了如何正确地邀请小伙伴们同自己快乐地玩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更加多元的创设,安排朗诵、手抄报等活动,重视学生们的主体感受,获得深刻、有效的成长。
(3)应用互联网技术
时代在发展,互联网也走进了小学课堂。目前的小学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新授课方式代替了传统死板面授。通过游戏、动漫、互动技术等融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实况德育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些技术,进行多媒体展示、情景预设等教学尝试。通过对某个场景的重现,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教学内容中。在人与信息技术的互动中掌握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思想。
例如,在进行“可爱的动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了一份“动物榜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选择自己喜爱的动物去了解。在学生的强烈呼吁下,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大熊猫、白鳍豚、长颈鹿、老虎等有趣的动物。欣赏完纪录片片段,学生对这些动物也都产生了新的认知。不约而同地表示“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这些珍稀动物”。在这之后,教师还给学生展示了我国的相关法律,让学生了解了国家珍稀动物受到法律保护的相关知识。将学生保护动物的观点从道德上升到了法律层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4)落实家校共建
家庭教育也是学生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依托互联网,落实家校共建。将环境资源、教学资源、家校资源等进行整合,在更加广阔的大环境中落实德育教育。对学生们来说,家庭与校园是现阶段所处时间最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只有使这两个部分进行联通,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法治观念和素养。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引领学生向好发展,向善成才。重视环境的力量,循循善诱,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有所感悟,这样才是成功的德育。例如,在进行《干点家务活》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与家长们进行了沟通,安排学生们在家中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家长朋友们则在旁指点、记录,将学生们的劳动成果拍摄发送至家长群中。这样,学生们在课堂上获得了知识,在生活中进行了实践。课堂内容完美延伸至生活中。家长学校共同努力,齐心协力落实德育教学。
3.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给小学生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有益于学生的终生發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千年,正与现代化的社会相融合,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价值观。学生们只有“以德立行”,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教师需要担起责任教学的责任,及时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构建面向时代发展的新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将学生们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从细节入手,开展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给学生们带来收获感、满足感。让我们的学生沉寂在崇德善行的氛围中,与美好的品德陪伴,幸福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淑红.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天津教育,2022(18).
[2]吴锡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N].贵州民族报,2022-05-26(B04).
[3]柳琴珠.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渗透红色文化教育[J].黑河教育,2022(05).
[4]姜春萍.一体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法治教育教学策略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05).
[5]胡丽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亚太教育,2022(16).
[6]张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