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彼此尊重的师幼互动,从构建园所关系开始

2023-02-28乔凤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金融广场幼儿园

教育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师幼园长教研

乔凤萍 |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金融广场幼儿园

担任园长多年,我越来越意识到园长要有指导具体工作的能力,同时更要有规划与布局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并非某个局部,而是全局一盘棋,需要构建一个体系,整体推进才会有效果。师幼互动是发展立足儿童本位的课程之关键,并非教师掌握方法就能解决的问题。我自己尝试从两个维度探索:一是向内深入探索影响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根源,二是向外关注影响师幼互动的主要因素。由此出发,为教师顺利实践创造条件,相信教师在良好环境氛围的支持下,一定会于专注中走向自信。

确立以尊重为核心的师幼关系

课程改革中,给教师们一日常规及具体方法的支持是必须的。然而,慢慢地我们发现,方法用得没错,但效果就是不好。比如开反思讨论会,经过微教研讨论的首个问题抛出后,没等几个回合,话题就聊“死”了。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仔细分析,发现组织讨论的教师,心里也有自己的观点,习惯性地引导幼儿朝向自己的观点并得出结论,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就此终结。“清空自己”“放下执念”等概念出现,但似乎实践起来并不容易。

我们继续深入分析,发现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是否真的做到尊重幼儿,是否从心里好奇幼儿的想法及观点,是否相信他们的想法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如果做不到,师幼即便一直在互动,也是在教师主导下的互动,处于被动状态的幼儿难以真正表达自己,如此的互动不仅无效,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同理,园长及管理者与教师互动时,如果不能站在教师的立场倾听理解,只是居高临下地指挥、要求、监督、考核,处于被动服从的教师,又哪来的积极主动?事实上,他们会用同样的方法面对幼儿。

任何行为,都是在某种思想指导下的行为。重构“以尊重为核心的师幼关系”,是园所的价值取向,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必须。在我看来,莫过于让教师直接体会到尊重,没有被好好尊重过的教师,是无法好好尊重幼儿的。在“以儿童为中心”的办园思想下,管理者的定位走向了“服务”与“跟随”。为一线教师提供正常工作的机制保障,主动排忧解难,这是方向性的改革,也是“尊重”最重要的基础。建立学做研一体化机制,推动以班级微教研为中心、园级年级教研协助的三级教研制度,则是落实“尊重”的载体。每年参加一百多场教研,是我走进教育现场、跟随教师、发现问题、协商解决的重要方式。教研中的相信与质疑,让教师们在一次次的互动中切实感受到理解与协助,感受到立足于实践纯粹的探讨与研究,感受到人与人在平等之下的尊重与协商。用行为诠释,用行动带领,让抽象的概念看得见、摸得着,用直接的效果去打通、去激发。

尊重落地,文化生长,滋养的是教师的专业内核,激发的是教师潜在的力量,在成就教师中成就幼儿,这是园长的首要工作。

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人际关系

只是转变教师思想、要求教师行为,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支持教师源源不断汲取力量的外围人际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师师关系、家园关系的建立。

在幼儿园的发展中,我们也曾被缠绕在各种关系中而不自知,比如就关系说关系,建立让自己舒服得像家人、朋友一样相处的关系,幼儿园还提出了很多温暖温情的理念,称之为人性化管理。这听起来似乎也没什么问题,但在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各种矛盾时,我意识到一个隐藏的严重问题,即偏离了方向的人际关系,忘记了在幼儿园建立人际关系的出发点:我们为什么要成为朋友、家人?有的教师跟家长处成了你我不分的好朋友,表面上拥有了很多支持配合的资源,但常常有家长流露不满,在班级中也引发了攀比心、差别心,进而滋生各种不良风气;有的教师处成了好姊妹,相互关照、利益分享的同时,也卷入了问题迁就、矛盾回避的尴尬。

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要回到幼儿园的本源,认识“幼儿园是幼儿的园”,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一以贯之引领幼儿园的发展。重构适宜的幼儿园人际关系,其建立的出发点和归宿地都只能是幼儿。比如班级教师的组合,从选择关系好的朋友走向选择为了幼儿有共同价值追求的伙伴;比如家园互动,从成人间的相处走向聚焦幼儿行为的策略探讨,只突出某某幼儿的家长的身份,只源于幼儿建立关系;比如行政工作安排,从追求工作便利到满足幼儿需求,提出第一顺序原则保证幼儿与教师不被打扰。一个一个点上的关系回归,使得幼儿园人际有了可遵循的原则,也建构了单纯而没有杂念的人际关系。

教师的行为是在特定环境氛围中不断被激发出来的,以儿童为中心的园所人际关系及行为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平等、尊重、协商的师幼关系有了落地生根的土壤。

让师幼互动成为日常工作的连接点

如果说以尊重为核心的师幼关系是价值取向,是实现师幼有效互动的前提条件,而落实以儿童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就是营造生态环境,就是实现师幼有效互动的外部保障,那么开始实践则是让这一切成为可能,教师们不是学会了方法去运用,而是需要在实践中尝试寻找有效的方法。为此,我们尝试了一个具体实施策略,就是让师幼互动成为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常态。不是依赖教师的自觉,或者依赖外部的要求与监督,而是将师幼互动编织在日常工作的节点上,实现师幼互动中的课程生成。

幼儿园不再使用教材,那个一直抓在教师手里的拐杖突然没有了,不单是教师,整个幼儿园也一下子手足无措起来。大家都在寻找出路,很多幼儿园还在教材思维中做文章,而有的幼儿园则独辟蹊径。比如安吉游戏,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幼儿,退后一步的教师在观察中发现了不一样的幼儿,相信了幼儿强大的学习力和探索精神;比如花草园,在文化的浸润下实现了幼儿自由呼吸的教育探索。我们也试着回到了一日生活与游戏中观察倾听幼儿,在重塑儿童形象中走向与儿童共同建构生成课程。因为走出了这一步,师幼互动的意义与价值才真的被发现,也才成为课程生成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把自己的实践称为有准备的即时教育。你可以准备好幼儿园、准备好班级、准备好教师,但所有的准备只是创造了条件,还不是教育,只有在幼儿进入按下启动键,教育才有机会发生。能不能把握住机会,关键在教师有没有观察、倾听、澄清、读懂幼儿,发现幼儿的真兴趣,找到幼儿的真需求,在读懂中尝试支持,在支持中跟随改进,实现有准备的即时教育,关键在有效的师幼互动。

有序的一日生活常规,成为幼儿走向自主的强大助力,教师则以行走的常规,与幼儿互动,为幼儿示范。

每天早晨围圈而坐的晨会,在与幼儿关联的内容中开启幼儿自主选择的游戏生活。自然的场景,自主的游戏,是教师观察最好的时机。分工协作,固定的位置、连续的观察、记录的工具,支持每天雷打不动的观察记录,这也是班级微教研的素材。

每周三次的班级微教研,对幼儿的行为做价值分析,根据价值清单给出支持清单,比如材料、环境、教师行为及需要讨论的探究性话题等;对教师行为进行反思修正,对无效支持做出调整改进。

每天的反思讨论会,是教师与幼儿在相信与质疑中,对探究性话题进行充分交流,根据需求由幼儿自己决定要不要成立小组。小组活动支持感兴趣的幼儿走向深度学习,同样需要教师跟随、支持。

看起来稳定有序的一日生活,并非僵化的内容安排,而是在教师与幼儿的反复互动中推动并发展出来的充满生机的幼儿园生活。

师幼互动策略,是在有效的互动行为中产生的。在创造了可能的条件后,园长也是学习者,只有深入班级不断与幼儿互动,才能知晓其中的奥秘。

猜你喜欢

师幼园长教研
忍不住想打扰你
嘟嘟熊家的百货商店(二十八)——兔园长买学习卡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2018天津市首届学前教育园长论坛优秀论文集萃(一)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师幼互动那些事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