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继续教育的理论支撑及路径优化
——以素质冰山理论为视角

2023-02-27林文华

武夷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冰山进阶显性

林文华,魏 琛

(1.武夷学院 财务处,福建 武夷山 354300;2.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会计行业为国家经济稳健发展和经济决策保驾护航,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是首要因素。《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财会[2018]10 号文)的实施[1],会计继续教育越发受到业界关注,亟需打造一支品德优秀、专业化、实践能力强的会计人才队伍,实现既满足经济发展对会计人的新时代要求,又为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本文①以“素质冰山模型”为分析框架,围绕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试图探索规律、力图破解难题,尝试构建会计素质冰山模型,指出显性层与隐性层之间的交互转化关系,努力在理论支撑和路径优化两个层面为会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学习者需求、分阶段培训等方面提供有效策略,以期助力会计行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会计继续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

新时代对会计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梳理学界研究现状发现:学界对会计继续教育涵盖显性知识层和隐性能力层两个方面已初步达成共识[2-4],而以知识和技能提升为显性特征的传统会计继续教育面临新的挑战[5-8]。诚然,会计继续教育在课程体系的结构化建设、研习形式、研习内容、组织方式等方面在多年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会计行业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和智力支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备受学界关注。有研究者从单位和会计个体的思想认识情态[9]、教育资源的丰富、绩效考核多元等维度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利益驱动、顶层设计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根源性分析[10];也有研究者指出当前的量化考核趋势重“量”而轻“质”,难以考量学习内容内化[11],因而质疑其学习效果的有效性。此外,后疫情时代的线上授课模式对受培者的培训效果也缺乏有效的动态监督[12]。

当前会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缺乏对不同职称人群、个性化和岗位需求的针对性培训,致使培训效果不够理想,存在“凑学时”“重理论、轻实践”“针对性、互动性不足”“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学时互换机制灵活性不足”等问题,在实施精准培训、对标岗位需求方面存在模糊性,在促进会计个体专业发展和会计行业稳健发展的系统性协同方面表现为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重显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相对忽略了个性、特质、态度等隐性层对会计个体及其继续教育的支架式决定作用。诚然,学界内部诸如此类的批评与争鸣旨在提高当前会计继续教育模式对人才培养的动态适应性,为会计人才结构的均衡化发展提供支持。

二、会计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目标

会计继续教育是实现专技人员知识、技能、特质与时俱进,实现对标国家、社会、行业发展之需的重要保障。根据“素质冰山理论”,知识、技能处于显性层,具有后天可学得性,而个性、特质、态度等处于隐性层,其对显性层具有支架式决定性作用[2]。然而,上述会计继续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表明:当前的会计继续教育更多地将重心放在显性层,相对忽略了隐性层的培训,即相对忽略了个性、特质、态度等隐性层对会计个体及其继续教育的支架式支撑作用。有鉴于此,笔者尝试在朱亚娟[13]研究的基础上,部分遵照其逻辑思路,进一步在理论上构建会计继续教育的“素质冰山模型”,探讨显性知识层与隐性能力层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而针对当前的会计继续教育现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一)理论基础

根据“素质冰山理论”[2],个体的胜任力(competency)由显性层和隐性层两个方面构成。其中显性层即麦克利兰(McClelland)称之为 “冰山之上的可见部分”,它由显性知识、具体技能等构成,具有较为清晰的能见度、易于采用传统的口笔头测试等方式测量、易于通过养成教育和职后教育重塑等特征;而隐性层即“冰山之下的不可见部分”,它由个体认知、态度、情感、价值观、个体特质以及动机等构成,具有模糊的能见度、不易受外界干扰、测量与改变,且对个体的行为表现和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等特征。麦克利兰的“素质冰山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质疑了传统的口笔头测评的有效性,其对胜任力的考量具有明显的分层、界定。在后续的研究中,学界对胜任力和能力之间的区别有过较为激烈的争论,目前学界基本认同胜任力(competency)指以人为导向的、聚焦个体行为表现(people-oriented,performance-focusing)的能力,而能力(competence)则指以任务为导向的、聚焦行为结果(task-oriented,result-focusing)的能力[14]。笔者对胜任力的讨论显然指向前者。通过聚焦会计个体基于自身专业发展需求以及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如积极的参与态度、努力从会计实践中汲取个体胜任力的经验以促进自身发展等内驱力。这些隐性特质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影响继续教育的培训效果,进而影响会计个体的专业发展。为此,通过构建会计素质冰山模型,了解会计胜任力的层级、了解会计素养的分层结构,按需、分层对显性层部分进行针对性培训,对隐性层部分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催化,优化会计素养,促进会计胜任力的整体提升。

(二)会计素质冰山模型构建

会计继续教育属于职后教育,特点在于其致力于提升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会计个体的胜任力。现有会计继续教育体系聚焦显性层,侧重对会计个体进行会计法律法规的解读、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性案例的分析等,这对提高一线会计人员的理论和实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过于强调相关知识、技能的工具属性,往往相对忽视了这些知识和技能背后的价值取向以及其对会计个体隐性特质所施加的影响[15],其原因在于会计是规范性、道德性应用学科。道德的本质在于个体特质和社会规约关系的协调统一。价值导向和规范性或显或隐地作用于个体特质,对会计个体的专业发展和行稳健远将产生影响[16]。学界常将会计个体的成长路径归结为:新手型——熟手型——资深型——专家型四个专业成长阶段[13],每个阶段实际上都包含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基本技能和进阶技能、个体认知定位和社会认知定位、价值观、隐性特质、动机等层级。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表明: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属于显性层部分,而基于岗位工作情景获得的实践性知识和进阶技能则是会计个体或主动或被动适应实践挑战获得的,它们对会计个体的认知定位、价值观、特质以及动机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诚然,上述各个层级之间的衔接与进阶并不是平滑线关系,而是螺旋式上升关系;不是各自为政的封闭式关系,而是通过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系统性协同关系而相互转化,进而实现增值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明确了隐性层的决定作用,可以为会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及格局构建指明方向和潜在的优化路径。如前文所述,会计继续教育涵盖显性知识层和隐性能力层两个方面,“素质冰山模型”可以为会计继续教育提供理论支撑[3],也为现有会计继续教育体系优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9],可见以其为理论基础构建的会计素质冰山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深化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三)显性层与隐性层的交互与转化

传统的养成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都可以达到培养会计个体显性胜任力的目标,但是隐性胜任力的实现却需要经历一个从“理论知识的授受——实践性应用——再理论化——再实践化”的螺旋式上升过程[17],需要会计个体通过岗位历练、情景性实践以及个体积极的态度去思考、去探索才能实现。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理论知识的这种历经实践产生的质变,外化为会计个体实践经验的丰富和进阶,体现为会计个体可以信奉和践行的、能够解决新情景下会计实务问题的“问题——解决”型能力。

对于新手会计而言,“学然后知不足”,具体岗位的实践可能带来“理论知识”的无用感。这时就需要新手会计沉下心来反思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的关系,反思则促进新手会计理解自身知识的不足之处。在这个时候,新手会计需要做好规范性工作,详实记录会计处理流程,在资深型会计和专家型会计的传帮带作用下努力实践,再通过会计继续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逐步实现向熟手会计的进阶。成功地进阶为熟手会计之后,新手会计还应更深入地反思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转化关系,思考进一步进阶为资深型会计的可能性,进而实现会计行业和个体的可持续发展。熟手会计应具备深厚的会计素养,其中之一便是主动学习和思考的隐性胜任力,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拓展自身的会计学科知识、调整知识结构,实现资深型会计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整合能力、实践性知识辨识能力以及有效的沟通能力等。上述层级的转化尤其需要“素质冰山模型”中的个体价值观、个体认知、特质和动机等隐性胜任力来催化,它们有助于熟手会计在实践中主动掌握会计学科知识和进阶技能,推进价值观、个体认知和社会认知、基本技能和进阶技能、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等显性层和隐性层之间的转化。

三、会计继续教育的优化路径

根据上述会计素质冰山模型以及显性层和隐性层的交互式转化特性,笔者尝试从会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个体需求分析出发,重视会计个体的隐性层的支架式决定作用,试图破解会计个体专业发展困境,提出会计继续教育的实施对策及优化路径,进而实现会计个体的常态化专业发展和行业的稳健发展。

(一)构建按需、分层培养机制,优化会计个体差异化发展路径

会计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实际上反映了会计个体对会计继续教育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这就要求会计继续教育应以精准施培为主要突破口,优化现有课程体系、实施差异化培训、精准对接个性化需求,试图实现“四个相统一”,即规定性与自选性相统一、差异性与个体性相统一,进而实现培训与岗位需求相统一、个体发展与行业发展相统一。

《中国会计报》2021 年9 月24 日曾报道[18],重庆市于2021 年启动的会计数智化人才培养计划 “别开生面”,有效满足了会计继续教育学员在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等方面的心理期待,诸如培训内容方面契合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培训模式方面满足从理论到案例再到沙盘推演和实操实训方面的逐级推进。重庆市这一精准施培的创造性做法正是基于1200 多份的调研问卷结果。问卷结果发现高级会计人员对财务数智化转型有迫切的需求,因而其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具有精准性、契合性,有效适应了新时代财务会计人才队伍发展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这一创造性实践的经验性做法具有的优势和启示意义将是深远的,其优势在于: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应与目前正在推行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息息相关,授课专家采用的“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沙盘推演+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开发软件操作实训”混合式教学模式也是关键;而其重要的启示意义则表现为:基于大规模的问卷调查,通过加强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可有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紧扣经济发展热点,引入新理念,可缓解财务人员的繁重工作压力,实现财务人员从会计核算型人才向会计管理型人才转变,而会计人与财务机器人的协同工作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该案例的精准施培正是从契合会计个体需求、岗位需求、实践需求的角度找到了突破口,取得了口耳相传的口碑效应。从实践层面看,按需、分层培训机制将激活会计个体学习和实践理论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有针对性地按需培训则满足了会计个体的差异化发展需求,比如培训新手会计可以涵盖入职培训和中级职称考试辅导,这将促进新手会计的理论知识实践化的生发过程,职称考试则进一步巩固经实践验证过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熟手会计而言,会计继续教育则需进一步引导他们从事学术研究,给他们学术研究方法方面的训练,以促进他们在研究中实现实践性知识的再理论化,为进阶成为资深型会计和专家型会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资深型会计而言,参加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可以培养其学科引领意识、有效掌握会计前沿知识、持续提高其个体认知和时代适应性,进而引领会计行业的稳健性发展。

(二)优化课程结构,助力会计培训形式多元化发展路径

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提高其针对性,正是实现上述精准对接个性需求和岗位需求的重要保障。同时,优化会计课程体系还应按照分层的办法进行。

具体而言,针对新手会计,应重点设置与初级会计实务相关的基础性课程,加强会计理论、政策法规、职业道德、会计标准处理流程等通用知识类课程培训,其目的在于促使新手会计在保证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尽快进入岗位角色、熟悉会计基本业务,熟悉会计协同操作的基本流程。对于熟手会计而言,因其较为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应设置进阶性拓展课程。这类课程应具有一定的学科前沿性,对标前沿会计理念[19],结合丰富的案例分析,重视前沿知识的延伸和视野的拓展,使其了解并逐步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系统,更好地履职、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对资深型会计和专家型会计来说,不仅应增强其对标前沿会计知识的意识[18],还应以“优者奖”机制,助推他们发挥专长,在应有的领域做出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力求在国际会计学界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这类对标性课程和价值观层面的课程显然需要获得高阶的胜任力支持,而这正是“冰山之下”的那个隐性素养,它将逐步实现显性和隐性能力的交互和转化。当然,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应始终贯穿上述几个层级,这是会计人恪守职业道德、营造诚信的科研环境的基本遵循,更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所在。

为此,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形式应多元化,线下面授与线上学习应结合起来。发挥线下面授的互动性、即时性优势,融合线上学习的自主性,会计个体便可根据个体的内在需求,自主选择不同类型的初阶和进阶课程、同岗位小组经验交流、会计行业研讨、学术会议、科学研究方法辅导,甚至在同一单位内部举办岗位知识有奖问答、技能竞赛等,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方式,激发干事创业激情,进而提升会计业务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倡导实践性知识理论化,增强会计学习的内驱型发展路径

无论是按需、分层的差异化培训机制,还是课程结构优化带来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其目的都在于满足会计个体的内在学习需求,都离不开会计个体学习态度的转变和职业认同的增强,也都离不开激发、促动和维持会计个体的内在动力这一根本路径。从本质上看,会计继续教育关键在于会计个体自身受教育的愿望是否强烈,内在的学习动机是否纯正,内驱力是否足够强大。职业认同和价值观认同满足的是会计个体专业发展的内在情感需求,认同带来期望自身持续提升的愿景,转化为激励自我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反思其自身所处的阶段、发展的路径,进而实现会计个体在学习态度层面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会计个体认知和社会认知、动机、态度、情感认同、反思力以及内驱力都是隐性胜任力,都需要通过岗位的历练来完成经验的积累过程。积极向上的工作激情、精益求精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日益丰厚的会计理论知识、科学严谨的科学研究训练,不仅是一个新手会计从初阶到进阶再到高阶的必经发展之路,更是会计理论知识不断实践化、实践性知识不断再理论化和再实践化的升华之路。归根结底,这一路径是对会计继续教育本质属性的回归,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会计个体与会计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结语

基于“素质冰山理论”的基本内涵,试图构建会计素质冰山模型,借鉴学界关于会计人才专业发展所经历的不同阶段的讨论,初步探讨了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显性层与态度、情感、反思力以及内驱力等隐性层之间的交互与转化,进而从按需、分层培养机制构建、课程结构优化、培训形式多元化以及实践性知识理论化三个维度提出优化会计继续教育的路径。笔者认为,这一优化路径有可能实现会计继续教育的“三大转向”,即从规定性到规定性与自选性相结合的转向、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向、从记忆型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转向。鉴于笔者学识有限,本文仅从理论层面讨论会计继续教育的素质冰山模型构建,挂一漏万,难免有不周全之处,其优化路径的落地也需要学界进一步论证,谨以此抛砖引玉。

注释:

①本文为2022 年度福建省教育会计学会研究课题结项成果,原文刊登在福建省教育会计学会内刊《福建教育财会》上。原文有幸在福建省教育会计学会2022 年科研课题高等本科学校课题论文组评比中获得“优秀奖”。现经福建省教育会计学会同意,本文在原稿的基础上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拓展,拟刊发在《武夷学院学报》。

猜你喜欢

冰山进阶显性
不可思议!冰山变绿了
传祺GM6:家用MPV新进阶
领克进阶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进阶中的北汽新能源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崩塌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