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小学教师何为

2023-02-27策划李香玉王梓霖

教育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育人改革语文

策划 | 李香玉 王梓霖

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素养的主阵地,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策源地,自21世纪初国家开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又是新课程实施的最终落脚点。今天我们正面临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双减”政策落地等一系列教育改革组合拳的挑战,中小学教师要以何种姿态来面对?

朱旭东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面对教育强国、教育现代化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等要求,课堂教学需实现多维度转变,要从学习领域的单一评价向儿童全面发展和学生学习领域的双评价转变,要从个体性为主的学习向个体性和集体性相结合的学习转变,要从阶段性学习内容安排向一体化性学习内容安排转变,要从单一主题的学习向跨主题、多主题、交叉主题的学习转变,要从单一形态教室空间向多形态教室空间转变,要从单一评价功能的作业向教学全过程功能的作业转变,要从评价结果单一的社会性宣示功能向评价结果循证导向的证据性功能转变,要从学习为主的家校合作向学习和育人相结合的家校协同转变。所有这些转变都需要以教师单一的学科专业向教师全专业转变为前提,通过课堂教学的多维度转变实现育人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杨小微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往事未成追忆,仍须继往开来。二十余年来,校本课程开发兴起,项目化学习、跨学科教学、思维可视化教学、逆向教学设计、研学旅行等新路径和新策略层出不穷,课堂面貌令人耳目一新。然而传统教学的一些沉疴痼疾并未彻底去除,因而这些改革创新并未过时,还需研究新形势之下的新特点,来一场新背景下的“再出发”。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体现了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向,提出了加强学科实践、促进综合学习、为创新人才奠基等新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一要准确定位学科中的“实践”,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行转化;二要基于知识结构优化,组织有效的跨学科、项目化或主题式教学;三要意识到创新不单需要知识和能力,更有赖于直觉、灵感和想象,以及社会与情感能力。

今天的课堂,培育的是未来时代新人,中小学教师要立足于“未来的可能生活”,通过教学变革和课程创新,为学生在未来的可能世界中选择新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

郭华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高中新课标和新发布的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都有一个共同指向:课程是为育人的,是为未来育人的。这便描绘了新课标下课堂的形态和内涵:教师,应该想象着学生学完课程后未来的样子来上好每一节课;学生,应该能在课堂上感受到“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思考“我将来想到哪里去”。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看见未来,如何让教师根据学生未来的样子来上当下这节课?

首先,从课程目标层面来看,每一节课的目标都要明确指向人的发展,努力将学科、学生、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去培育完整的、活生生的人,使学生既掌握学科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又具备相应的品格、情意态度价值观,形成自己的立场、思想和方法。其次,从课堂实施层面来看,唯有学生思想和灵魂闪动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这有两个基本条件: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真正发生。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他们的学习是动手动脑动心、全情投入的过程。最后,从组织管理层面来看,学校要助力教师去探索好的课堂教学形态。通过积极合理的制度,使教师不再一味盯着抽象的分数,而是在良好的氛围中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去追求更加能够让学生思考、判断,让他们灵魂闪光的善好的教学形态,师生一起去追求智慧,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李铁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课堂是育人的主动脉,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无疑,课堂教学当以“立德树人”为魂,这是新时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遵循和逻辑支点。

回望过往二十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为我们提供了耐人寻味的启发意义——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走科学化的道路,必须从源头上规避对课堂教学的意义误读、价值迷失、规律背离和操作不当。为此,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至少应在着力强化“四个走向”上下功夫:从过分强调“学生为本”走向彰显“育人为本”;从过分强调“高效课堂”走向彰显“高品质课堂”;从过分强调“传授知识”走向彰显“问题解决”;从过分强调“固化模式”走向彰显“动态生成”。

如此,更能让学生尽情领略课程文化价值对其生命的激发与浸润,更能让学生尽情享受教师高尚道德对其生命的启迪与感召。归根到底,这是让学生的主体生命动能可以获得自觉而完满释放与张扬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彰显“立德树人”的课堂!

汪锋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从21世纪初开始,课改就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无论在课程的理念还是具体操作方面都带来了很多新东西,至今方兴未艾。以语文教育为例,阅读策略、群文教学、学习任务群、大单元、大概念等不同层面的新概念和新提法纷纷出现。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新鲜事物激活了语文教育的大氛围,教师开始积极思考和探索更有效、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方式,这是好的一方面。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对这些新东西彻底理解并化为己用需要一个过程,当前生吞活剥机械套用的情况还很严重,如果不能将新的理念与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课改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教师们也会疲惫不堪,反而消磨了对教育的热情与耐心。

我是语言学研究出身并对语文教育感兴趣。根据近些年的观察,我的建议是,语文教育从业者可以不时地反思一下,语文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东西与这一本质有怎样的关联?也就是,回到语文教育的初心。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本质上是为人们的交际服务的。现在社交媒体发达,但冲突丛生,本质上是交际双方没有掌握好语文,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误解。语文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如果能始终抓住语文的交际本质,则可在课改中始终不失舵向,以促进良好的沟通为社会和谐保驾护航。

吴正宪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

我们正与百年巨变的新时代相逢,变化速度之快,让人来不及回神;变化幅度之大,让人来不及品味。随着新时代的新进步,备受社会关注的基础教育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呈现出新格局,一系列教育改革的组合拳出台,似乎一切都是崭新的、到处都是变化的。其实静心想一想,永恒不变的是什么?我们要坚守的是什么?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与教育事业的挚爱是永恒的;教师按照规律做教育是永恒的;教师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常识是永恒的;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是永恒的。

我认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坚守学生立场,发展核心素养。教学改革有两条路径:一是学科内部进行内容结构化整合,有效开展主题教学,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使学生会思考;二是学科外部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做中学,学中创,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会做事。

面向课程改革的新时代,让我们一如既往,用温暖的心做智慧的教育。有教无类是大爱,因材施教是智慧。让我们以教育的力量和学习的魅力紧贴学生的心,让学生对学校生活充满期待与念想……

猜你喜欢

育人改革语文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他们用“五招”育人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