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023-02-26张艳
张艳
[摘 要]当前,我国已步入全新发展阶段,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逐渐趋于成熟。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必须改革内部控制模式,才能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同时,化解管理问题,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鉴于此,事业单位应关注财务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明确创新遵循的原则,从优化内部会计控制创新内部控制体系、增强财务基础工作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提升财务会计素质完善财务管理模式三方面入手,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水平。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9.018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9-0060-04
0 引 言
《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颁布,全面推进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优化和创新。部分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取得相应成效。基于内部控制理念的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优化与改革,将进一步促进业务与财务工作协同发展,强化对事业单位内部工作的有效控制,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促进事业单位发挥其应有价值和作用,化解各部门的信息孤岛问题,拓展管理场域,强化对有限资金的科学化分配。
1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五要素组成。其一,控制环境是指事业单位内部的整体环境,它会对财务会计的观念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包括事业单位组织人员的职业素养、管理水平以及权力分配等相关元素。其二,风险评估是指以科学的指标来客观识别以及分析风险,希望在经济环境变化下持续性优化事业单位发展理念,强化风险识别和化解,以降低风险影响。其三,控制活动是指事业单位为促进工作顺利开展而制定的工作流程,包括授权和资产保护等相关活动。其四,信息和沟通是指事业单位通过传递和确认公共信息,促进财务工作者履行职责,加强沟通,促进组织实现良好运营。其五,监控是指事业单位需借助系统性监督加强对工作流程的有效评估。适当提升监控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严重缺陷。五要素相辅相成,将构成完整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可促进事业单位发挥最大功用,并迅速基于环境变化,作出相应部署。
2 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遵循的原则
2.1 遵循重要性原则,内控中抓住工作要点
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需遵循重要性原则,加强对关键工作节点的重视与关注,着重分析在经济运行和服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业单位資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会基于国家宏观指令及工作任务提供社会服务,以为人民服务为落脚点。鉴于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需抓住主要矛盾,了解日常业务中存在的缺陷,基于工作性质,强化对不同领域的针对性分析,提升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降低相关领域风险,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2.2 遵循适应性原则,客观认知环境的变化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事业单位需客观认知外部环境的变化,遵循适应性原则,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需要依靠国家宏观法律法规的支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基于自身实际状况和单位特性,也需随时基于外部环境变化规范与调整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需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解决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内控体系,形成闭环流程,打破传统静态管理结构,借助动态化管理,促进内控制度改革和创新,促进财务内控体系的发展。
3 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路径
3.1 优化内部会计控制,创新内部控制体系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优化和创新,明确管理者的主导地位,借助内部牵制体系提升会计信息可靠性,适当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优化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多元管理,拓展管理场域。
其一,基于国家宏观法律法规明确管理者主导地位,要求管理者为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可靠性负责,加强对相关负责人的系统性培训。此外,财务部门需积极与管理者沟通和互动,讨论内控视角下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事业单位负责人增强对内控制度的认知,完善组织结构,持续改善内控环境。
其二,利用内部牵制,增强会计信息可靠性。事业单位借助内部牵制,促进岗责分离,加强对不同岗位职责的界定,有利于相互制衡局面的形成。鉴于此,事业单位需促进会计工作与业务工作分离,并强化对不同岗位的针对性分析,避免一人多岗现象出现。例如,事业单位可适当分离记账与经营保管职务,促进多主体共同参与固定资产购入,以此减少不轨行为发生,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内控质量,增强会计信息有效性,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蓄力。
其三,适当强化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借鉴,借助授权批准体系,提升内控力度。内部牵制是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发展的核心。明确不同岗位权责后,形成相互制约的格局,在岗位分离中强化权责划分,提升内控水平。例如,财务支出时需要两个或以上部门或主体参与,增强采购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减少错误行为,通过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提升信息的有效性与完整性。
其四,借助内部审计强化职能发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在开展内控工作时,需加强内部审计。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健全内控体系,发挥内控作用,持续优化内控制度,并借助各方力量促进内控工作的开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关注,针对性分析重点项目和领域的资金使用状态,提升审计的全面性,优化审计流程。加强重点项目审计,了解事业单位发展状态,通过科学化评价,了解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鉴于此,可进一步加强资金审计,利用审计了解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收集财务数据,开展针对性分析,推动财务管理工作优化与创新。弥补传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在内控制度的支撑下,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3.2 加强财务基础工作,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脱节,将制约内部控制制度落实。鉴于此,事业单位需强化对内控能力的关注,为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要重视推动会计基础工作优化和创新,加强对会计人员的针对性培训,完善相关奖惩机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升资产配置效率。
其一,事业单位可基于会计基础工作相关规范办法,加强对核算工作的重视与关注,优化传统财务管理流程,改善工作秩序。从宏观角度出发,创新管理体系和管理格局,将在控制会计工作秩序时加强职能发挥[1]。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与会计基础工作息息相关,事业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需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第一,完善岗位责任制度,重视原始凭证的梳理,明确不同岗位与环节要求,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使会计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第二,加强会计基础规范考评。财政部门可适当加大考核力度,加强对问题主体的曝光,并在规范基础工作时,以国家财务纪律为考核指标,提升奖惩的科学性,以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发展。第三,各部门共同强化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认知与关注,在增强财会信息可靠性的同时,依据法律法规完善员工配置,提升财会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为后续工作的开展蓄力。第四,事业单位各部门需加强对资金与资源的管理,未获得批准不得擅自挪用资金,对非法转移或使用资金的情况予以严厉惩罚,加强经费管理。
其二,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需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提升资产分配合理性,提升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现阶段合理测算定额资金处理等问题,已成为重点关注问题。事业单位需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时,基于长期与短期发展需要,制定相关资产配置标准。例如,可提前加强科学规划,基于不同工作的需求程度,加强对现有资产与资金的综合性考量,明确资金使用方向,对大型支出做出详细判断和规划,并建立完善的信息库。此外,财政部门需在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时,提升配置的合理性,借助科学化使用减少资源浪费问题发生[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优化,是资产管理工作革新的前提条件。故此,事业单位在基于法律法规完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时,需借助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水平。首先,可适当构建固定资产等级制度,详细记录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的固定资产,提升资产登记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其次,完善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制度。明确物资管理部门职能范围,对固定资产展开验收和登记。再次,完善固定资产清理盘点制度,定期盘点结算。最后,完善固定资产赔偿制度与报告制度,在出现固定资产损坏现象后,需第一时间追究相关主体责任,并客观记录固定资产的变动以及占有情况,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完好,避免资产流失现象出现。
3.3 提升财务会计素质,完善财务管理模式
基于内部控制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对财务会计提出更高要求,提升财会人员素质,完善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
其一,提升会计人员的道德品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具备一定特殊性,会计人员需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性工作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道德意识[3]。鉴于此,事业单位在落实与宣传宏观法律法规时,还需从多维角度入手,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者强化道德建设,形成良好工作作风。若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道德素养较低,则出现造假行为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财务会计在认真负责工作的基础上,也需遵守职业操守,讲诚信,讲道德。事业单位可基于业务工作开展需要,完善财务管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提升惩处力度,强化对财务会计职业行为的监督。
其二,加强专业能力培训。财务会计工作技术含量相对较高,既需要具备丰富工作经验,也需具备较强专业素养,并在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现代化与数字化发展中,强化对信息技术的科学化掌握[4]。故此,财务管理部门员工需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在履行相关职责的基础上接受系统性培训。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者培训的重视和关注,为现有人才提供更多接受再教育的机会,提升其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鼓励其与时俱进,不断积累经验,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发展,提升内控水平和内控质量,进而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三,革新财务管理模式。事业单位可适当借助会计委派制,加强对资源的科学化分配,并加强对资源以及资金分配工作的监督和调控,及时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化解措施防范可能出现或存在的业务问题[5]。会计委派制属于控制制度,事业单位推行会计委派制符合单位性质,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诉求。可在加强财政管理的同时优化公共财政框架,为事业单位内控水平提升奠定基础。会计委派制度的出现,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巨大变革,既能增强基础工作的规范性,也可在资金管控中有效抑制浪费问题。一方面,事业单位推行会计委派制,将提升财务会计独立性,为信息可靠性提升奠基。传统财务会计工作优化和创新中,虽然会适当提升财务会计的独立性,但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待遇等问题仍由单位控制,因此相关制度落实效果一般。财务会计委派制的推行,将化解财会工作人员部分顾虑,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也可弱化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关系,降低财务会计犯错频率,并为财务工作的良好运转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财务会计委派制度的推行,有助于提升财务会计职业素养,可在优化考评机制的同时适当为财务会计增压,促进其提升业务能力,增强其责任感,加强对有限资金和资源的科学化管理,并提升财务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 结束语
文章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基于市場环境的变化,探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路径,以期解决现阶段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彻底转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基于我国国情,形成契合现阶段发展特点的管理办法,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针对性地强化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助力事业单位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丽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风险及其防控策略[J].财务与会计,2022(22):83-84.
[2]王德,王小力.事业单位财务与业务信息融合困境与对策探
析[J].教育财会研究,2022,33(4):35-37,45.
[3]杨莹.基于SSH架构的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内部共享模型[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22,41(6):65-67,72.
[4]刘梦洁,李梦瑶.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财务与会计,2021(17):69.
[5]周海民,程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融合实践[J].财务与会计,2021(16):79-80.
[收稿日期]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