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近代胡适的艺术思想看艺术异化

2023-02-26郭京雨李岩松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胡适异化艺术家

郭京雨 李岩松

近代中国处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 和交融时期,各种思想和文化流派纷呈,其中 胡适的艺术思想占有重要地位。胡适主张以实 用主义和改良主义为基础,推崇“小我”融入 “大我”,追求艺术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功能。 然而在这一时期,艺术异化的现象逐渐凸显, 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胡适的艺术 思想出发,探讨其对艺术异化的认识。

一、胡适的艺术思想

胡适可谓是近代学术史上的思想集大成 者。他在史学、教育学、哲学、文学以及红学 等多个方面都广泛涉及并有一定的造诣,对后 来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倡导实用主义和改良主义

在此之前笔者想提一下胡适的老师—— 约翰·杜威,作为实用主义的创始人他对美国 及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新共和》杂志 的编辑在专刊上總结了这种影响:“就其对现 代智慧生活的影响而言,我们不知道谁堪与约 翰·杜威相提并论。”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 约翰·杜威应邀访华演讲,胡适的实用主义思 想便是深受约翰·杜威的影响从而对中国的发 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今天,实用主义关注 实际问题和解决现实挑战、强调实践和经验的 精神对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有着启迪意义,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其次,胡适的改良主义思想也是其重要思 想之一。胡适从老师约翰·杜威身上学到了实 用主义,并加以创造和发展,这是胡适的改良 主义理论基础。胡适将整个人类社会视为由许 多孤立的、互不相连的要素和因素组成的。因 此,他认为改造社会只需要逐渐地进行小规模 的改造。他说: “社会是种种势力造成的。所 以改造社会须要改造社会的种种势力,社会的 改造是这种制度那种制度的改造,是这种思想 那种思想的改造,是这个家庭那个家庭的改造, 是这个学堂那个学堂的改造。”“这种改造是 零碎的改造,一点一滴的改造,一尺一步的改 造。”

胡适主张点滴改良,反对“根本解决”, 改良主义者相信通过改革和改进可以逐步改善 社会状况,主张通过改良现行制度和社会结构 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胡适认为艺术应服 务于社会现实,注重社会效用和功能性。他主 张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 良,推动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这种思想反映了 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文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也 体现了胡适对艺术实用价值的重视。

(二)推崇“小我”融入“大我”

中国古代没有明确提出“小我”与“大 我”的概念,但已经出现了二分的思想。最早 正式提出“小我”“大我”概念的是梁启超 [1]。 1900 年,他提出: “同是我也,而有大我小我 之别焉。”所谓“大我”,乃是“一群之我”, 而“小我”乃是“一身之我”[2]。1904 年, 他 还专门写了一篇名为《余之死生观》的文章, 从进化论的角度详细阐述了他的“大我”和“小 我”理论。在这篇文章中,他将“大我”定义 为个体所属的群体,而将“小我”定义为个体 自身。“何谓‘大我?我之群体是也。何谓 ‘小我?我之个体是也。”“死者,吾辈之 个体也;不死者,吾辈之群体也。”[3]

1919 年,胡适模仿梁启超 1904 年发表的  《余之死生观》,在《新青年》发表《不朽:  我的宗教》一文, 根据儒家的“三不朽”(仁、  义、礼)思想,对梁启超提出的“ 大我” 与  “小我”论做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我这个  ‘小我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和无量数‘小  我有直接或间接的交互关系的;大我和小我  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它们也与社会  全体和世界全体有着互动作用;大我与社会世  界的过去和未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小我是有  限的,会逝去;而大我是永恒存在的,不会死  去,永远长存。[4] 胡适提倡将个体的“小我” 融入集体的“大我”,强调艺术的集体性和社  会性。他认为艺术家应该关注社会问题,通过  艺术作品传递社会正能量,发挥艺术的社会功  能。这种观点体现了胡适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倡  导,也反映了他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二、何为艺术异化

(一)艺术异化之含义

“艺术异化”是一个源自马克思主义美学

的概念,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艺术 作品因受到市场规律、大生产方式、社会分工 等因素的影响,失去了原本的人文关怀、社会 关联和创作个性,从而使得艺术与现实生活脱 钩, 成为一种异化的存在。“辩证法告诉我们, 人类的进化过程同时也是异化的过程。”[5] 当 现存的事物不能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时,人类 就会向更高的阶段、更陌生的方向发展,寻找 精神上的愉悦。就艺术的发展而言,从实用到 审美、精神,再到超越、抽象、超现实,艺术 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文 明,也是一种进步,可就是在这种文明和进步 中,为什么我们更加怀念过去、怀念自然,渴 望回归自然?为什么我们对艺术的理解越来越 模糊?在我们复杂的表象之下,其实是我们内 心的孤独和对美好自然的向往。这是时代发展 留给我们后代学者思考的问题。

(二)艺术异化表现形式及原因

艺术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首先,艺术与生活的脱离,使得艺术成为一种 独立的存在,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其次,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过度追求个人情感和形式 的表达, 忽视了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最后, 社会环境和体制对艺术家创作的限制和束缚也 导致了艺术的异化。艺术异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社会制度和环境对艺术家创作的限制和束缚。 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艺术家往往面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重的压力,不得不妥协或改变 自己的创作方向。此外,市场经济的冲击也使 得艺术创作趋于商业化,艺术家往往为了迎合 市场的需求而放弃了自己本身的创作理念和风 格。

三、胡适对艺术异化的评价与解决思路

(一)评价

胡适对艺术异化是持批判态度的。他认 为艺术异化使得艺术失去了其本真性和社会功 能,这反映了他对艺术异化的批判态度,即艺 术脱离了现实生活、失去了对社会现实的关 注,成为一种与人们生活脱节的形式,成为独 立于现实生活之外的另一个世界。中国传统文 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經出现了“异化”,即脱离 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情境,变得 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无法契合。这种艺术现象 阻碍了文化的健康发展,也背离了艺术的初 衷。在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冲 突时,胡适提出了一些观点,也涉及了艺术异 化的问题,他主张要进行传统文化的改造和重 建,使之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解决思路

针对艺术异化的问题,胡适提出以下几个 解决思路。首先,坚持艺术的实用性和社会功 能,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一定要强调二者之 间的联系;其次,需要鼓励艺术家关注社会问 题,通过作品来传递正能量;最后,要倡导开 放、包容的社会环境,减少对艺术家创作的限 制和束缚。这些思路为解决艺术异化问题提供 了有益的启示。

(三)胡适对艺术异化的评价与解决思路对现 代艺术发展和研究的启示意义

艺术异化在现代艺术发展和研究中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议题,对此的评价和解决思路直 接关系到艺术创作与审美理念的发展。胡适强 调艺术应当关注人们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现实, 避免脱离生活、异化于社会生活之外,主张将 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等精神融入中 国传统文化,以促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这对现代艺术发展的启示是,艺术家可以在创 作中借鉴传统文化的智慧,同时结合现代社会 的精神追求,形成既有传统韵味又具有现代观 念的作品。胡适提出要进行对传统文化的改造 和重建,使之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意味 着需要对传统艺术进行反思和重构,同时培养 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推动艺 术教育与研究与时俱进。

四、结语

胡适的艺术思想对于理解和应对艺术异化 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他深入探讨 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脱节现象,认为艺术应该 保持其本真性质,艺术家应该追求真实和独立 的创作,应该坚守自己的创作信念,勇于表达 内心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和 改革传统观念和制度,为艺术家提供更好的创 作环境和支持体系。通过胡适的艺术思想,我 们可以认识到艺术异化问题的存在,并寻找解 决之道。只有坚持艺术的本真性质,尊重艺术 家的创作追求,同时进行制度和观念上的改革,  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有利于艺术发展的社会环境, 让艺术回归自由、真实和独立的本质,为人们 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猜你喜欢

胡适异化艺术家
《胡适》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有感于胡适的读书“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