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皮革企业绿色转型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3-02-26陈森辛智莉

西部皮革 2023年23期
关键词:制革皮革污染

陈森,辛智莉

(华侨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0 引言

自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各行各业积极响应的同时,对于重污染企业的标准和要求更加严格。“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小企业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1-2]。而皮革企业作为典型的污染行业,且以中小企业为主。出于皮革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和行业特征,并且在消费社会快时尚和服装行业季节性高周转的模式下,消费者往往陷入快速满足、丢弃、再次消费的恶性循环。其中皮衣等制品是快时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造革和手工革在快消行业得到了大幅应用。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污染行业环境治理的新要求成为皮革企业的首要任务[3]。

皮革企业主要的生产流程,制革过程一般分成三个阶段:准备阶段、鞣制阶段和整饰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通过去肉、脱毛、脱脂、软化、浸酸的流程保留动物的皮;在鞣制阶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化学方法使动物皮的胶原纤维在结构上发生变化,这一部分会使用很多化学用品通过预鞣、主鞣制及复鞣流程使其从皮变成革。最后通过剖层、染色、磨革、涂饰、压花等工艺变成制衣原料。

同时,皮革行业作为传统重污染行业。过去几十年,制革行业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过去由于政府环境规制压力较小,对于排布不规范的问题监管程度较低,导致很多皮革企业的废水都没有通过污水处理或者只是经过轻微的处理就直接被排放到生态系统中,皮革企业的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4]。

1 皮革企业污染典型问题

1.1 企业绿色理念缺乏

绝大多数皮革企业缺乏绿色环保理念,致使企业环保重视不足[5]。皮革行业“十三五”发展以来,整个行业一直致力于推动绿色制革和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行皮革产业绿色经济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许多皮革企业受制于传统制造业的老思想、老传统观念,企业管理层往往对于绿色经济理念的认知孱弱,致使企业上下对于环保重视程度不足,自身的排污治理监管不严格,对于企业的绿色发展模式革新不够主动、积极,在制革环保治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6]。

1.2 污染治理技术要求高

皮革企业普遍体量较小,传统制革行业大部分为手工或半自动化操作、技术装备差、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成本高、废水排放量大,许多企业对与制革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复杂的化合物,涉及各种复杂的净化技术和高级设备望而却步,从而难以开展有效的污染治理[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项报告指出,使用环保技术的企业的投资回收期至少是2~3 年,大企业显然更能负担技术创新成本,而中小企业由于存活时间短、资金实力差等原因,采用低碳环保技术的动力和能力不足,整体排放水平较高[8]。皮革企业主要产生的污染如下。

(1)皮革企业水污染与所需技术。皮革企业的生产流程决定皮革企业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准备阶段对于动物皮毛的预处理和清洗阶段就会使用大量水,主要的鞣制阶段会采用大量化工原料去除主要蛋白质和其他不需要的脂肪物质,这些肥料会和化工原料一起形成被二次污染的复杂废水,对于化学原料单质的治理在这种程度下会失效。皮革企业排放的废水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废物、无机废物、有机化合物、染料、重金属铬、无机盐等。清洁处理再回收过程复杂成本高,叠加有些企业非法排污,对自然环境和水循环产生不良影响。

治理技术:清洁生产与废弃物资源化。包括浸水和清洗节水回用技术、保毛脱毛-浸灰液循环技术、脱灰液脱氨-循环技术、高吸收铬鞣法-残液循环清洁工艺。厌氧部分采用低浓度厌氧回流均匀布水技术。针对高氨氮皮革废水,好氧采用A/O 串联复配脱氮处理技术,以保证系统对氨氮的稳定去除。目前对于铬鞣与综合废水的多级处理有碱沉淀法、直接循环法、萃取法、脱脂废水、建造氧化沟、利用SBR 法、生物膜法等。

(2)皮革企业大气污染。皮革产品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胶粘剂也是有机废气(苯、甲苯、二甲苯、正乙烷、二氯甲烷等)的来源之一。合成革和人造革材料制作的鞋和箱包等。这两种外观类似天然皮革的人工材料是聚氯乙烯合成革和聚氨酯合成革的简称,是在织布、无纺布、皮革等材质的基布上(部分无基布),通过人工合成形成的树脂膜层或类皮革。干法工艺、湿法工艺和后处理加工(包括表面涂饰、印刷、压花、磨皮、干揉、湿揉、植绒等)仍会产生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和DMF(二甲基甲酰胺)等水污染物,以及苯、甲苯、二甲苯、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和DMF(二甲基甲酰胺)等大气污染物。

治理技术:吸收法采用低挥发或不挥发性溶剂对VOCs 进行吸收,再利用VOCs 和吸收剂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

(3)重金属排放和污染。在皮革企业制作中,在铬鞣加工过程中,三价铬是一种最有效、最普遍使用的鞣剂。虽然铬鞣废液可以回收,目前,大部分企业将铬鞣废液经碱沉淀后得到铬泥,填埋处理。这造成了铬的潜在危害和铬资源的极大浪费。三价铬在动植物体内积累,在强氧化条件下可能会变成对人体有害的六价铬,因此需要对其处理和排放进行严格控制。

治理技术:污染物无害化与深度处理,原有处理工艺采用混凝沉淀物化处理与生化处理工艺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无机絮凝和生物絮凝的耦合技术等

1.3 面临高额的环境成本

目前我国皮革企业仍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对于皮革企业的成本管理涉及对企业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主要是面向企业各环节,例如皮革产品生产、皮料进货、设计研发、环保处理、皮革机械设备维护、人工费用、企业运转支出、物流运输等环节致使皮革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只注重短期收益[9]。受制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许多中小型皮革企业对于制革生产中的环保污染问题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以铬鞣废水治理为例,作为制革中的唯一重金属污染源,其治理难度较大,经过不同层级的分解处理仍然会存在一定的污染,且治理成本相对较高,许多小型皮革厂为了压缩治污成本,往往会在废水中加入自来水等方法逃避环保部门的排污监管,致使环境污染更为严重。然而绿色转型是我国皮革业发展的趋势,而绿色转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需要皮革企业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4]。

主要成本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设计和技术开发成本的增加。皮革企业的绿色设计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工艺设计、绿色包装设计以及污水处理循环系统的设计。绿色设计是皮革企业绿色转型的首要任务,通过设计合理的绿色工艺可以在实现皮革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环境影响。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皮革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而在半成品染色时,需要加入大量的化学材料,也会造成部分化学材料残留在污水中。因此,面对日益加强的环境规制压力,皮革企业需要单独建立污水处理厂,成为制革企业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的投资,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制革企业每年需要面临高额的折旧费用,影响报表利润。此外绿色制造中新的工艺流程还需要制皮企业采用环保型的设备,导致企业淘汰一部分还可以利用的高排放的设备。

第三,营业成本的增加。对于制革企业来说,在绿色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化学原料比非环保材料高出不少,而皮革企业又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导致其缺乏使用环保材料的动机。此外,进行绿色生产时,皮革企业需要增加污水治理的人工费用,虽然这部分成本较低,但仍然占据了总成本的2%左右。

2 皮革企业污染治理路径

2.1 宏观社会政策治理

目前针对皮革企业的污染防治出台了《皮革行业污染防治工作指南》,并且由中国皮革协会作为承担单位之一的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含铬皮革废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试点实行中,但是对于皮革企业的环境治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针对皮革企业特殊的污染治理排放缺乏精准的惩罚激励措施,全国缺乏整体的标准约束或是机制治理。各地的环境治理重点不一。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出台地方法规对皮革企业进行管理,出台硬性指标和整改措施,对未如期完成的,各级环保部门不得为其发放排污许可证。试点单位,安装危废智能监控设施并联网集成,对未如期完成的,各地政府不得准许其投入运行,各级环保部门不得为其发放排污许可证。合法处置一般固废,各地应建立制革及毛皮加工行业一般固废的管理机制,健全污染防治责任体系,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查处涉固废违法行为。

2.2 企业主体自身治理

(1)加大排污监管与治理力度。制革及毛皮加工企业自身要贯彻深化环保理念到生产全流程,加大内部环保理念宣传建设,需要对企业现行运营体系进行较为彻底地调整转变,企业决策缺乏对社会发展的预见性,将绿色、低碳、节能等绿色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约束好生产过程中不规范的排放过程,针对产生的不同污染源,安排不同的处理措施,对污染排放的全流程进行监督和记录。要建立健全与生产记录相衔接的危废台账,详细记录产生危废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和处置等事项,对污染排放的全流程进行监督和记录。为保证我国制革行业稳步可持续发展,制革废水处理应从生产管理、废水处理技术水平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的整个过程构建控制体系,包含清洁工艺、废弃物资源化、污染物无害化与水回收利用。针对目前主要的污染源可以让企业在成本允许下进行合适的技术选择和操作,确保在成本合理约束下达到环境要求。

(2)发展循环经济。皮革行业实现了对畜牧业副产品(生皮)的再利用,不仅避免了生皮腐烂污染环境,还变废为宝,给社会创造财富,因此皮革行业本身就具备循环经济的架构。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皮革企业协调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在企业层面的微观循环中,企业应引入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回收率,控制各项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延长生产链条,从革制品的生产延伸到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在区域层面的中观循环中,建立生态园区,实现皮革企业之间在技术、工艺、资源和废弃物上的集群与合作,循环利用废水、废料、污泥和余能等,大幅降低园区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形成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社会层面的宏观循环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皮革行业之间形成生产与消费的物质能量大循环,促进资源的跨行业循环利用,对皮革企业废弃物进行综合产业化的妥善处理,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约束下的绿色低碳发展。

(3)加强绿色创新意识。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皮革企业可以依据消费者的绿色偏好进行绿色产品创新,既能向消费者展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还能形成企业自身的差异化,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管理层应该应当及时且全面了解绿色创新技术发展现状及政府发布的各项环保政策信息等外部环境信息,以免错失最佳创新发展机会、导致企业处于被动地位。

3 总结

“双碳”目标的实现与未来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紧密相连。在环境规制强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皮革企业在坚定不移且循序渐进绿色转型道路中,不断推进清洁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促进循环经济下的绿色皮革行业发展。

猜你喜欢

制革皮革污染
制革工业水污染全过程防治技术组合方案研究
皮革回潮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足球上到底有多少块皮革
制革下脚料酶解物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皮革机制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河北省无极县制革废水处理一期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
《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