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市江北区农机农艺融合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3-02-25汪国强

现代农机 2023年5期
关键词:江北区农艺机械化

汪国强,曹 甲

(1 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农村发展局,315031,浙江宁波;2 宁波市江北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315021,浙江宁波)

民以食为天。何为国基,答案为民;何为民命,答案为谷。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饱饭”问题作为首要任务,连续多年的中央1 号文件更是关注和重视农业和粮食安全问题。稳住农业基本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几乎完全靠人力、畜力进行农业作业,生产效率低下[1]。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水平开始逐渐提高,我国农业机械推广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取得了无比辉煌的历史性成就。2020 年是全面脱贫的一年,也是乡村振兴开始的一年,农业机械化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农机农艺融合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机的服务方向便是农艺,农艺的实现载体便是农机。实践证明,农机农艺只有相互交融、适应、促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械的潜力和种植技术的先进性,达到农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多年来,江北区在蓝莓生产全程机械化、秸秆循环利用、水稻机械化耕种收等一系列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中不断探索,进一步加大农机农艺相互融合的力度,农业生产也进入了“机器换人”新时代,走出了一条新型农机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1 江北区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现状

江北区位于宁波市区西北侧,总面积208 km2。下辖8 个镇(街道),是宁波市中心城区之一。江北区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光照十分充足,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目前,农机总动力为3万余kW,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18%,拥有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街道1个、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基地7 个、省级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4 个、农机服务中心1 个、农机专业合作社8 家,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农艺融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江北区3 个变革促进农机农艺融合。

1.1 农业生产方式变革

当今,城镇化进程在加速,农业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农业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现象,用工难、用工贵问题日益突出。机械化作业的高效率、低劳动强度和稳产增产等优势,对农户改变种植习惯和栽培制度形成“倒逼机制”,农业机械化正是这种进程下的必然途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提供了解决之道,不断弥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的缺口。2021 年8 月,浙江省首次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大会,把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作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和途径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江北区也出台扶持政策,强化农机农艺有效结合,尽心尽力抓好农业高质量发展。

1.2 农业经营方式变革

国家规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并且允许农民以出租、转包、互换、股份合作、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三权”分置等举措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政策依据。土地流转给农业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农业生产也呈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趋势,以农机农艺一体化为基准的机械化作业模式也得到了发展,如洪塘万亩水果基地、慈城万亩盆景基地等最为典型。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出,为农民购买机具减轻了经济压力,极大促进了农机的发展,并且因“机”制宜,对本区特色机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及补贴力度。

水稻的规模经营种植适宜植保无人机开展统防统治工作,通过无人机喷药,对病虫害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可减少人工89%,减少农药用量约20%,农药明显减量增效。收获机械操作简单、维修方便,已经得到大面积应用,在水稻收获、秸秆还田等作业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秸秆还田还降低了焚烧污染,实现一举多得。

1.3 科研人员思想观念变革

“高产、优质”为农艺专家所关注,培育的成果是否能够适宜机械化生产也为农艺专家所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化生产成为必不可少的重点关注环节,农机科研人员和农艺专家相互配合,互相沟通思路、目标,达成了只有农机农艺融合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共识。江北区实施完成一批农机农艺融合项目,助推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如“葡萄秸秆回收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通过机械粉碎葡萄秸秆,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堆肥还田模式,提高了秸秆资源的利用率,示范带动作用明显;“蓝莓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 通过引进关键薄弱环节机械装备,蓝莓果枝粉碎、水肥一体化滴灌、有机肥生产、果实分级、植保、储运保鲜等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70%。

2 农机农艺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1)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千百年来传统农耕思想根深蒂固,人们对新型农机、先进农艺及其相互融合的重要性了解不够,也没有“精耕细作”的意识。“靠老天吃饭”的思想较严重,导致许多现代化机械设备与先进的农艺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2)小规模经营制约农机农艺融合进程。过去农业生产以“一家一户”的形式进行小规模经营,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地块面积非常小,种植模式也不统一,效率必然低下,势必影响农机农艺融合进程[2]。

(3)政府管理体制尚需完善。很长时间以来,农机、农艺部门都在各自的领域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服务,各干各的事,各管各的人,互相配合程度不够,无法发挥各自的优点,限制了农业专业化的前进步伐[3]。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农业机械研发水平的提高,需要农艺、农机和科研等多部门密切配合,提高管理效率。

(4)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农机技术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之间大多是相对独立的,农艺与农机技术推广缺乏有效沟通,使得很多问题在实际生产中显露出来,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4]。因此,复合型农业技术人才紧缺,农机农艺融合受到人才缺乏等因素的阻碍,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效率难以提高。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与部门协作

农机农艺融合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进程,是大事不是小事。区级农机部门更是要承担起责任,牵好头,抓住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线,又好又快地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农机部门与农技部门要加强联系,深入群众,制定定期会商沟通制度,共同揽起现代农业发展责任,解决现代农业发展难题,破题发力,借乡村振兴之东风,把农机农艺融合真正落实到位。

3.2 充分利用项目带动作用

实施农机化项目,发挥和利用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可以有效拓展农机农艺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在前期实施完成 “葡萄秸秆回收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蓝莓生产全程机械化”及“水肥一体化”等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农机农艺融合困难点和结合点,不断拓展设施生产、水产、畜牧、林果等领域的农机农艺融合广度和深度,将薄弱环节及各领域融合不深不广的问题逐步解决,带动江北现代农业的发展。

3.3 加大培训宣传力度

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着力培养农机农艺融合复合型人才,形成具有江北特色的技术团队和骨干力量。同时,充分利用现场会、培训班、广播电视等方式,抓大放小,重点向已成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及种粮大户宣传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意义,形成口碑效应,同时组建技术服务平台,由点到面见实效、促发展。

3.4 加大扶持力度以保障供给

在进一步明确农机与农艺科技创新以及技术推广的公益性、民生性、无偿性、社会性地位的基础上,确保技术推广与技术创新有充足的经费作支持,并逐步加大对相关科研及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从而在完善科研条件的基础上,解决当前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在资金、人才和设备上的难题,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猜你喜欢

江北区农艺机械化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相逢是缘
——重庆市江北区老年大学校歌
重庆市江北区寸滩实验学校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
宁波市江北区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
宁波市江北区美术教师新作选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