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优化研究

2023-02-25

现代农机 2023年5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经济

邓 昌

(晴隆县政协委员服务中心,561400,贵州黔西南)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就当前我国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业经济管理策略实施过程中呈现出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加以研究,制定和实施具有建设性的解决路径、方法;要在乡村振兴视角下,优化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找准出力点和发力点,做实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从管理手段、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及技术改造创新等方面苦下功夫[1],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各项工作,促进我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1 乡村振兴中农业经济管理措施优化的意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管理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1.1 减少了农业经济发展阻碍因素

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已制定并实现了良好开局[2],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不能搞变通、降标准。加强农业经济建设,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一些地区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3],与发达省份的农村相比,差距不是一点半点,还得苦下功夫。比如,边远农村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便捷程度受到限制,在硬件上增加了农户销售农产品的困难,这无形中增加了农户生产生活负担。需要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要素,确保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措施得当、管理有方,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定能水到渠成,从而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带动域内其他产业兴起,产业间形成良性循环,共同促进提高,从而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1.2 利于构建现代化农业经济体制

农业发展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去粗取精,扎实推动农业资源要素重组提升、优化配置,切实构建现代化农业经济体制,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农民就业渠道进一步得到拓宽,经营主体获得更多收益,广大农民也随之受益。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幸福感、安全感日益递增,从而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大力支持,不管是减免农业税,强化对稻谷、小麦经营者补贴,还是大豆出口减免关税、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都作了明确规定,政策的支持力度可见一斑,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经济体制的构建。

1.3 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学技术指导

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大部分农业经营者文化水平不高、知识面不宽,没有经过专业教育培训,要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任重道远。在农业生产中,仅凭老一辈多年流传下来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很少有懂农业、有技术、善经营的农业专业化人才。缺少对市场的调查与预判,即使调查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收集的信息是零碎的,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信息获取渠道不多、不及时,从而影响经济收入,这就对农业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农业相关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给予先进科学技术指导,强化农业经济知识学习,开展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市场信息化共享,制定合理的生产销售计划,提升生产经营者劳动所得,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4],展现了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

1.4 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添砖加瓦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关系到乡村振兴发展质量,农业产业乃是国家发展的坚强后盾,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必须下大力气关注农业,狠抓农业,加强对农业产业的全方位管理。在乡村振兴的实施过程中,国家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为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铺平了道路。农业经营管理措施的进一步优化,为乡村全面振兴添砖加瓦、锦上添花,总结了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2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滞后

当前,信息化滞后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受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有很多地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农业存在缺陷,这样的农业生产模式与现代农业发展存在严重的对抗,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另外,在偏远农村地区人们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认识程度普遍不高,全面掌握农业信息技术更无从谈起,因而信息技术固有的优势就发挥不充分,这使农产品品牌的打造多了一道障碍。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已构建了农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但在新型农民、管理团队培育方面投入仍然不足,加之大量年轻劳动力因农村条件不佳而进入城市发展或定居,致使本土人才严重流失,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信息化的普及及信息化科技设备功能的整体发挥,最终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2.2 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

受农民文化水平制约,传统生产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严重限制了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发展,减缓了现代农业推进速度。农村劳动力数量日益减少[5],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半劳动力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接受太慢,对农业技术掌握得不全面、不系统,在应用时就力不从心,导致生产效益明显不高,农业经济发展迟缓。农业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之间存在鸿沟,不能实现深度融合,整体推进难度大。农业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开发等还有很多难题等待攻关。

2.3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当前,虽然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成效有目共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明显的进展,但还存在着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不足的问题,技术突破、先进技术运用尚有难度。现代化农业所需的机械设备、生产技术不能充分及时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科研队伍持续发力,农业科研成果日新月异、初具规模,但如果从技术创新维度来看,离现代农业所需的技术支撑尚有差距,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率还不高,创新驱动不足,影响了农业科技化与自动化发展成效,阻碍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水、电、路、物流、通信等基础条件还存在许多需要补齐的短板,严重制约了农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销售问题就突显出来。

2.4 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紧缺

农业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离不开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农业科研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等专业人才。由于受农业产业自身因素的影响,农业经济增收相对缓慢,使得很多农业专业人才不愿投身其中,导致农业专业人才紧缺,特别是有农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更少;即使有一部分有这方面特长的人才愿意投入精力来发展农业产业,但在一定时间内没有看到很大的发展空间,就选择另谋出路,留不住人才。另外,农业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还不够,虽然很多职业技术学院都增设农业经济相关专业,但很多教师、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思想观念一时难以转变,教育教学条件还在逐步改善,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路径选择

3.1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优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6]。要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发挥好政府部门统筹协调功能和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政策资源、各级各部门对口帮扶机遇,争取政策支持,切实提升农业经济管理能力,落实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措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要加快构建、完善并形成现代农业产业化与区域化深度融合机制,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快构建农产品栽培、农业机械配套、农副产品营销等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转变现有农业生产模式,集管理、技术、信息等为一体,促进农业产业经营管理提质增效。

3.2 重视和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为农业经济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要善于运用先进的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手段,攻破发展难题,助推农业生产模式日趋完善。政府相关部门要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践行科技兴农战略,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道路;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循序渐进推广农业装备及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水平,真正实现农户创业创收;加大科技指导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整合农业资源要素,强化科技引领,激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潜力,部门间通力协作,加快构建农业生产体系,展现本土特色,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3.3 筑牢基础设施根基

改善农村物流、电商、交通路网等设施条件。立足实际,大力从域内物流、道路网等方面下功夫,健全物流体系,发挥好农村淘宝、主播带货等渠道作用,加强与农超市场对接,解决农村产品滞销问题,把地方特产推广出去,走向广大的市场。加快水电设施、农田节水灌溉设施的建设,切实解决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国有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用水、用电难题。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新能源装备已经向农村发展和铺开,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农业机械、太阳能发电设施等很多新能源产品进入农村市场,农村地区要做好相关配套服务,比如充电桩建设,能够满足农村发展需要,便捷服务于“三农”。加快信息化普及,信息共享可以减少因对市场调研不充分而出现的滞后问题,有效化解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环节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实现节本增效。加强预测农业产业自然灾害,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如遇突发紧急情况,启动救灾预案,化险为夷,顺利实现农作物“三产”(高产、丰产、稳产)目标和粮食安全保障目标。

3.4 打造专业化管理团队

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适时引进高素质管理型人才,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解决其后顾之忧,不断壮大管理团队。充分发挥人才队伍的特长优势,利用其专业技能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目标顺利实现。农业经济管理部门要尊重自然规律,从实际出发,常态化培养人才,为基层广大优秀人才提供学习、深造和锻炼平台。加强与相关高校的沟通交流,培养更多的农业专业技能人才,各农业企业、国有农场及其相关机构要优化人才引进机制,以优惠条件引进发展农业经济急需的紧缺人才,让这些优秀大学生吃下“定心丸”,专心从事农业经济发展工作,回报社会。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强化管理,注重思维思想转变,强化理论武装,熟练掌握农业经济相关业务知识与技能,鼓励自主创业、技术创新,推进农业经济现代化。就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来说,要树立一线思维,时刻审视自己,不断自我完善提高,拿出真本事,切实帮助农户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新技术、新技能应用难题。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的奖惩机制,加强对管理人才的考核,奖惩分明,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确保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视角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措施,可以减少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相关部门应将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一起谋划、一同推进,确保农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经济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