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乡村振兴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广西为例

2023-02-25周心怡

现代农机 2023年5期
关键词:广西研究生基层

李 慧,周心怡

(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541001,广西桂林)

2023 年中央1 号文件提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关键。尤其是处于追赶型发展阶段的广西,要在实现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更需要人力资本投入。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的可持续人才队伍,最重要的是要从源头上培养和输送一批批懂乡土、爱乡土、甘为乡土建设奉献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有关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文件不断出台,积极引导和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广西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从招募的条件看,以引进高学历人才为主要导向。目前广西共有公办本科院校26 所,近几年来每年研究生毕业人数超过10 000。盘活这些人力资源,既可以解决广西乡村振兴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又是贯彻习近平对广西指示精神“要注重学习科学技术,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2]的现实需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指出,“教育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3]为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2023 年中央1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之人才培养的部署,文章提出构建研究生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三种教育教学模式。

1 立足课堂、内外并重的教学模式,夯实研究生服务广西乡村振兴的基础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推进。需要凝聚高校、政府和人才形成合力,为乡村建设提供高新技术和政策支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战略目标。

1.1 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课堂教学体系,满足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为顺应时代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一方面,广西高校应积极主动去基层调研,根据乡村发展需求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课堂教学,既要挖掘理论深度,帮助学生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之于国家建设全局的重要意义、实施方略和取得成效,又要注重学生的人文情怀培育,引导学生树立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数据对比和图片、视频展示等直观形式展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取得的重要成果,增加学生对“三农”现状的了解,为研究生服务乡村振兴意识的培育创造条件。

1.2 将实践教学基地定点在乡村,带学生参加乡村振兴社会实践

培育研究生服务乡村振兴意识,要充分发挥基层乡村研究所实践平台的作用。为多举措提高研究生服务乡村振兴意识,高校要在乡村振兴研究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利用寒暑假和周末时间带学生去乡村基层社会实践,不同专业研究生都有用武之地。如社会学、民族学专业的研究生可以去做社会调查,收集乡村发展的情况和数据,为农户量身定制帮扶方案;农学专业的研究生可通过农业知识培训、改良作物、升级农业设备等方式进行产业帮扶;设计类、营销类专业的研究生可打造特色产品品牌,拓展产品销路;旅游、历史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情怀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其他专业的研究生还可通过支教活动帮扶乡村振兴;研究生党员可组建党员队伍,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水平,确保乡村振兴各个环节环环紧扣地顺利推进。

当然,要满足广西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还要加大对教师服务乡村振兴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将是否具有培育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意识的教学能力作为考核标准之一,组成一支高素质的服务乡村振兴的教育人才队伍。

2 依托研究机构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提升研究生深入广西基层的科研能力

研究机构是指在广西高校成立的乡村振兴研究院、在广西基层县乡建立的乡村振兴研究所。研究院和研究所是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和科研平台。

2.1 以项目形式开展研讨式教学,提高学生服务乡村的创新能力

“乡村振兴研究院”是高校为了推进广西乡村全面振兴,在学校建立的科研机构,该机构聚集了高校各专业专家学者,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乡村振兴研究院可在田间地头建立诸如“乡村风貌建设改造”“农产品包装设计”等专家帮扶项目。鼓励专业对口的研究生加入相应项目研究,群策群力地对村容村貌、乡村产业等项目有关地质条件、场馆建设规划、路线规划、景观布局等进行现场勘察设计。师生以项目的形式共同研讨,推进乡村帮扶产业项目升级。

“乡村振兴研究所”既是研究生的校外实践基地,同时又是他们助力乡村振兴的科研平台。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可列好提纲,提前布置研究生如何开展实地调研,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高质量的调查报告。该调研报告一方面可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材料参考,为广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高校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又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解决重难点问题出谋划策。

2.2 专辟“广西乡村振兴”栏目,鼓励研究生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为吸引更多的研究生关注乡村振兴,高校可在乡村振兴研究院网站专辟“广西乡村振兴”栏目,下拉式菜单设“党和国家领导人八桂情缘、习近平总书记谈乡村振兴、广西乡村振兴政策、研究生支教团风采、广西乡村振兴大家谈”等。一方面展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广西建设、改革开放的重视;另一方面,通过纪录片、微电影、调查访谈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广西乡村振兴实践特色和成果,宣传研究生助力乡村振兴典型事迹,宣传各个高校开展校村合作的帮扶方法和成果,从而在研究生群体中形成朋辈效应,吸引更多研究生加入服务乡村的行列,为广西乡村全面振兴献计献策。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科研题材。根据国家“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目前广西已有3 所高校在乡村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校村特色合作,这是发挥高校人才、技术、教育等资源优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典范。研究生要有甘于寂寞的研究精神,应深入农村,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挖掘深刻的学术问题,收集第一手数据资料,访问相关的研究对象,写出较前沿的研究论文。

3 聚焦研究生思政课主渠道的教学模式,筑牢研究生服务广西乡村振兴的意识

研究生融入乡村、服务乡村振兴有一个思想认识过程,只有在校期间帮助他们转变传统的就业观,锻炼他们奉献乡村基层的本领,培育他们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识,才能使其在毕业后选择服务基层、扎根基层。因此在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3.1 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培育研究生服务乡村意识

在研究生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知识点,首先,通过一步步讲解,让学生明白,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重点难点在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因此党中央已连续20 年来每年的中央1 号文件都是聚焦“三农”问题。如2023 年的中央1 号文件,党中央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做好6 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广西作为一个老少边山地区,实施乡村全面振兴,任务艰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加需要人才,人才从哪里来?”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思考“助力广西乡村振兴,我应该怎么做?”旨在让学生在思政课程学习过程中将自身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增强责任感。积极关注乡村振兴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所及广西各大门户网站发布的人才招聘信息,寻找合适岗位投身乡村发展事业。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解读和分析,让研究生全面了解“三农”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服务乡村的意识,自觉加入服务乡村的实践。

3.2 结合时政热点开展案例教学,筑牢研究生扎根基层意识

时事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阶段学习重在研究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建立时事政治素材群,引导学生在理解时事政治素材的基础上,解读、思考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比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一件大事,2023 年中央1 号文件对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部署。为了增强研究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研究式教学法可采取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是建立时事政治案例群。可包含这些内容:一是习近平对青年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深情寄语,如:“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青年大学生“一定要脚踏实地,在基层摸爬滚打后,终会脱颖而出”[4];1983 年12 月18 日,习近平写给河北农大正定籍学生的信:“农村迫切需要农大学生,农大学生同样也离不开农村。可以说,家乡的40 多万父老乡亲都在翘首以待,盼望着你们早日以优异成绩成就学业,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挑梁扛柱,竭智尽才。”[5]二是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故事。三是2021 年习近平考察广西全州毛竹山村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6]

其次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广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有为青年扎根基层拼搏奉献,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工作经历及讲话精神,请谈谈你的看法。

通过以上步骤,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树立“立志要高,但起步要低”的就业观,从而坚定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广西乡村振兴的意识。

猜你喜欢

广西研究生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走基层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