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基于文献视角

2023-02-25罗映雪

现代农机 2023年5期
关键词:财政支出中等职业中职

罗映雪

(贵州财经大学,550000,贵州贵阳)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总要求涉及乡村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个领域,说明国家对乡村振兴的重视,为我国乡村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可以发现近10 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在缩小,2012 年前者是后者的2.88 倍,而到了2021年变成了2.50 倍,并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支出的比值也由2012 年的0.39 提高到2021 年的0.53。虽然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和支出差距在不断地缩小,但二者之间差距仍然巨大。研究表明现阶段差距巨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居民人力资本存量差距的不断扩大[1]。

职业教育作为与乡村人才振兴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可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近年来国家一直密切关注着职业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多次发文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并在2022 年再次发文要求办好涉农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在全国职业院校的生源中,有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而全国职业院校开设的1 300 余个专业和12 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3]。从全国职业院校的生源占比也可以看出农村生源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在校生中的主力,办好职业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符合要求的乡村振兴人才。

财政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财政扶持。目前财政资金对中职实施奖助学金、免学(杂)费等政策,这切实减轻了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的求学压力,有助于激发、引导更多农村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提升未来的就业竞争力。财政资金还可以通过影响中等职业院校的物质基础设施、专业设置等方式影响人才的培养。通过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支持,引导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可以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作为面向农村的教育,中职的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故本文对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与乡村振兴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财政学的角度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乡村发展的作用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希望通过对文献的评述及对未来的展望,为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提供建议,助力我国乡村振兴。

2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其与乡村振兴关系的研究

2.1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刘万霞指出农民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受教育对象,职业学校的农村生源约占80%[4]。曾诗阳也指出近年来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是职业学校毕业生,特别是面向农业农村的涉农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5]。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 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从2016 年到2020 年5 年内,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量是先下降后上升的,不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占全部高中招生总量的73%左右;中职在校生数量与前者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占所有高中在校生人数的67%左右;中职毕业生人数有所波动,在2016 年约占高中毕业生的67%,2020 年约占高中毕业生的62%。

2.2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

2.2.1 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度低

对于职业教育,存在国家强烈需求和社会认可度偏低的矛盾,即国家重视、社会不认可[6]。贫困地区民众对于职业教育往往持贬低态度或认为其低人一等,这种社会舆论在贫困地区被广泛认可[7]。孟凡华等指出在一些人的观念中,职业教育属“二流教育”,部分地方存在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8]。杨智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有近一半的农民不会主动参与职业培训的过程,参与态度较为消极[9]。

2.2.2 缺乏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还存在如教学与实践脱节、内容更新迟滞等问题,这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不匹配,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功能的发挥[10]。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职业院校也由于与企业缺乏合作或停留于浅层合作,难以为当地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资源[11]。蓝洁研究指出有必要加快标准化建设,支持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强化政府主导、行业协调的对接机制[12]。

2.3 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1)中等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直接影响的作用机制。中等职业教育可对乡村的产业、生态、乡风及治理这几个方面产生直接影响。首先,职业教育能够提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提升能够使接受教育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工资,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实现生活富裕。其次,中等职业教育根据地方产业发展所需培养人才,而懂知识和有技术的人才在推动地方产业发展过程中会结合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促进产业的升级。另外,农村人口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后素质得到提升,将会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更加合理地使用乡村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再次,农村人口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接受技能培训,还要进行文化知识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乡村人口素质的提升将会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有助于乡村治理。

(2)中等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间接影响的作用机制。中等职业教育将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乡村振兴产生间接影响。大量学者的研究显示,教育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周宏等研究发现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13]。何菊莲等研究发现教育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率为28.72%,其中教育投入贡献率达到了13.12%[14]。中等职业教育拉动经济,在共享经济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财政加大向农村地区倾斜,促进乡村振兴。

中等职业教育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积累人力资本。在利益的驱动下,农村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获取更高的工资收入。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口减少,缓解地少人多的矛盾与提高边际劳动生产效率,拓宽农村居民增收的渠道。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将会使部分农村劳动人口愿意留在乡村,进而促进乡村振兴。

经上述分析可知,中等职业教育可从产业、治理等多方面对乡村振兴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乡村振兴产生间接影响。

3 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现状、问题分析

3.1 财政支出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根据萨缪尔森在1954 年提出的公共物品理论,中等职业教育在实现个人收益的情况下,还能够实现社会收益,因此应该将其划入准公共产品的范围。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往往反映在其财政支出上。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属于准公共物品,如果单依靠市场来提供的话,将会供给不足;因此政府要承担起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基于自身的能力部分提供。在当前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是国家公办的环境下,可见财政支出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国家通过调节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支出,可以很大程度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3.2 中职的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分析

许丽平的研究结果显示财政性教育经费在总教育经费中的比重在逐渐下降[15],而个人分摊的职业教育成本在上升。张万朋研究发现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与扩张的招生规模不相符,事业费支出中的公共经费支出与学生在教学设施方面的需求不匹配[16]。于小淋等研究指出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支出存在经费使用效率不高、地区间资金支出差别较大等问题[17]。

3.3 中职财政支出推动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从生源来看,中等职业教育是主要面向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其发展对我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其发展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但其相应的财政支出在推动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3.3.1 支出规模不足

冉云芳在其研究中分析了我国在2000—2010 年间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结果显示我国相应的支出总量不足[18];沈百福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得出我国东、中、西部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规模不合理的结论[19]。

3.3.2 支出结构不合理

王义通过研究发现全国各省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增速明显,但地区间不平衡现象依然严峻,如在2017 年,北京市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是贵州省对应预算经费的近6 倍[20];贫困地区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与专业建设与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相比差距还较大[21]。

4 优化财政支出推动中职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研究

我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是其中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环。中等职业教育可以通过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高村民素质,从而形成良好的乡风,以及促进经济增长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多种方式影响和推动乡村振兴。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作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物质保障,对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后认为,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推动中职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要注重以下方面。

4.1 加大经费投入,进行绩效评估,保障教育物质基础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覆盖的人群最广,且80%的学生来自农村,其余20%大多数来自城市低收入家庭[22]。因此,2018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文指出应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2019 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指出各地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可适当高于当地普通高中。因此,笔者认为国家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支出应该进一步增加,并逐步完善职业教育相关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好中职教育的物质基础,这将有利于厚植农村人力资本,为我国乡村发展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有了人才的支撑,乡村振兴的实现才有保障。另外,在国家增加了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后,如何将这部分财政资金用好,切实起到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在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对一些在乡村振兴中业已取得一些成果和良好经验的中等职业院校进行财政资金绩效评估,并将相应的绩效评估报告在全国各地区中等职业院校中推广开来。进行绩效评估管理,并将凝结了乡村振兴的成果和经验的绩效评估报告推广出去,可以对中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起到导向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4.2 以乡村发展为导向,实现产教深入融合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社会服务型人才,要面向市场所需培养实用人才。职业学校需要牢牢把握人才市场的发展动向,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为实现乡村振兴,要特别以乡村发展为导向,培养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助力。人力资本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但人力资本只有匹配经济发展的模式,才能推动其前进,否则将会造成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及投入资源的浪费。教育主管部门在指导职业学校办学中也是大有可为的,通过恰当的管理引导职业学校培养乡村发展所需的人才,引导学校积极与企业对接,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将有更强的竞争力,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乡村振兴。

4.3 提高职业人才收入,转变轻职教思想

有学者研究发现,选择中等职业教育不仅仅取决于个体和家庭特征,也受到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未来预期收益态度的影响[23]。当前社会上普遍对中等职业教育评价不高,很大程度上便是由于人们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未来预期收益较低,并且相较于非职业教育来说发展空间有限。当社会上提供的工作及相对应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收入与非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所面临的选择拉开差距时,这种差距更是鲜明而又直观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对职业教育整体评价不高便成为自然的结论了。提高职业人才的收入、转变轻职教思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对于高素质的专业职业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并且这些人才所对应岗位的工资水平是较高的,这需要我们的职业学校培养出符合要求的毕业生。让学生获得有尊严的工作和收入,不仅能扭转民众重普教、轻职教的落后观念,还能真正发挥职教增加劳动者收入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猜你喜欢

财政支出中等职业中职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数据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