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年4月(363期)竞临:米芾《韩马帖》

2023-02-25胡奕,丁国东,徐晓辉

中国篆刻 2023年2期
关键词:竖画横画收笔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时人号“海岳外史”“襄阳漫仕”,自号“鹿门居士”。北宋著名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襄阳(今属湖北)人,后迁居丹徒(今江苏镇江)。曾任校书郎、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故人称“米南宫”。米芾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世号“米颠”。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且精于鉴别,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书画自成一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

《韩马帖》,纸本,行书,纵33.3厘米,横33.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芾顿首启前日幸披 晤即日 起居冲胜韩马欲借三 五日节中数贵游宴集 处使之赏玩如何忝 亲契敢尔过节 面纳也谨奉启不宣芾皇恐 寺丞仁亲阁下

临习要领:

芾:字形窄长,草字头两竖较长,上开下合;两短横左挑右点,一仰一俯,左低右高。中横起笔偏右,使左右参差错落,左右两竖上合下开,中竖上重下轻,直中带斜,形长势挺,与上部右竖末相叠,使整字上密下疏。

顿:左右均占,左部上宽下窄,右部上窄下宽,形成互补,左高右低。先横后竖提,竖折、竖连写为一挑。右上横与撇连写,形态短小且用笔较轻,下部粗重,势向左下斜。

首:两点最宽,左低右高,与下横连写;横画偏右,势上斜,下部与横基本同宽,两竖左右相向,数横角度有变化,左合右开。上部重心偏左,下部偏右,上下欹侧,富有动感。

启:上部左重右轻,横画粗重,撇画弧度较大,收笔秃尾厚实,用两点省减写“口”。“又”扁小取收势,下“口”扁而略宽。

前:上部笔画少而粗重,形态较大,取横势,下部笔画多而略轻,间距较密,笔画连贯,形态较长,取收势,整字上疏下密,上放下收,似一笔写成。

日:笔画少的字,通常字形较小。竖画承上钩带下笔意,起尖收藏,连写横折,右竖收笔上带后写一撇,代替两短横。

幸:上部“土”取横势,上横短似点,竖画向左下斜,下横长而上斜,两头重中间轻细,似两点以牵丝相连。下部取纵势,两点连写成一仰横,接写两横,上短下稍长,取俯势,下竖基本对正上竖。

披:左窄右宽,对比幅度较大,左右靠紧,点画跳动,疏而不散,笔断意连。左部横短,竖钩细长,提偏左以让右。右部首撇缩为点状,横钩的横短钩向上,也似点状。中竖长挺,横撇的横下斜,撇用回锋,捺长而放,势取反向。

晤:字形较大,左右靠紧。左部取长形,右部上横下纵,三横左开右合,上短下长,首横短而下斜,与竖连写,上挑连横折,下横上斜且形长,收笔连写下竖,形态长且向左下斜,横折更放,上密下疏,上收下放。

即:左高右低,左右均占,左斜右正。左部竖画向左下斜,横画则左合右开,间距匀称,左部末笔与右部首笔借用连成一横,折钩略短,形成封闭空间,末竖长伸,直而挺拔。

日:与前一“日”写法不同,字形上略宽,两竖呈相背之势。左竖细而弧行,收笔上带后向右上斜行,然后转向右下写横,转折处明显由细变粗,中横较粗,下横略长,对比明显。

起:左上“土”部取纵势,两横上俯下仰,左右错落。下部取横势,两点相连后带下转回写平捺,起平行向右下,捺脚向右上,如此“一波三折”留出大空间。右上部分取纵势,靠紧左部。

居:比上一个字要小好多,用笔也轻,整字两笔写成,重心偏向左下方。横折、横连写,横收笔向左上出锋连写长撇,长撇有斜度和弧度,收笔向左出钩后回缩切入写横,起笔与撇相交,起重收轻,横画收笔迂回后写竖,下“口”取扁状,位置略偏右。

冲:与上一字间距较远,位置略偏左。两点上短下长,挑点偏左。右部紧靠左边,短竖直挺,横折上斜,下横偏左,中竖长而直,居中沉稳,收笔微带钩。

胜:与上一个字靠得很紧,位置也偏左。左窄右宽的字,也可以加强疏密对比,把笔画少的部件处理成大一些,而笔画多的部件则使其小一些。“月”部大了以后,上下空间较大,对比明显,而右部则更显紧凑。整字左放右收,左低右高。

韩:字形比上一字更大,位置相当。左右基本相当的字,宽度不可相差太大,而高度可以有变化,右部取放势,上下竖画均伸展。左部势略宽,取向左下斜势,而右部则取正势,左斜右正,上合下开。

马:上部三横两竖取纵势,间距较紧,形成密势,横折钩夸张,横上斜,转折处圆行,先向右下再转向左下,然后再向左上,似成一圆弧状,有个闭环空间,四点相连似一长横,与之相交后破圆,分割出不均衡的空间,上密下疏,左重右轻。

欲:草书“欲”字一笔写成,两点上开下合,间距稍大,点撇合一,收笔上翻后写横折提,与右部相连,“欠”部可看成三个横撇相连而成,角度和长度要有微小的变化,切忌平行。上紧下松,上密下疏。

借:撇竖相接处有墨点掩盖,撇短竖长,相接宜密。右部上横下纵,上正下斜,两横上长下短,两竖上开下合,“日”部向左下斜,整个字的重心向左下斜。

三:三个横画之间的间距不一样,三横的长度也不一样,中横最短,下横最长。上横取仰势,中横取平势,下横取俯势。首横与中横之间断开,中横与下横相连,先断后连。左右参差幅度不一,左部较小,右部中横偏左,参差幅度很大。

五:字形取横势,留白较多,形态舒展。横短平,与竖连写,形似横折,横短竖长,中间横折横长且略向下斜,折笔弧形向左下,最后一横逆起藏收,势向右上斜。

日:与前两个“日”写法不同,形态较大,用笔较重。字形上开下合,右下留空贯气。左竖承上笔意,尖起曲行,先向后背,横画低起高收,折笔向下,略有斜度,内两横偏左竖,右边留空。

节:上下结构,上横下纵,上疏下密。上部横长斜,两竖短而上开下合。下部左边紧密,横折稍重,竖提略轻,两横点挑相连。左右之间一笔相接,横折钩连贯上引写最后一竖,形长势足。

中:笔画少而形态长,用笔轻细灵动,线条向背有致。左竖直落斜行,横折挺劲,两竖上开下合。下横略粗而上斜,承载两竖,中竖上直、中弧、下斜,收笔微拖向左下。

数:左部分两笔写成,先写两点一横,横的收笔上带实连竖画,竖又与下部撇点相连,这样成了第一笔,撇与提转接为第二笔。左部笔画之间相交较多,空间茂密。右部先横后竖,牵丝相连,竖末接写横撇,弧度较大,反捺形长向右下,最后一点高悬。

贵:上部三竖呈上开下合,三横左开右合,上部取横势。下部取纵势,两竖较直,三横较短且与左竖相接,与右竖之间留白较多,两点左长右短,整字重心向左下偏。

游:三个部件之间要紧密,中间宜正,左右合抱,呈上合下开之势。三点水一离一合,间距较大,取纵势。提手旁居中宜缩,横短竖钩长,提画较斜,与右部撇画相连。右部较放,横撇短收,“子”形大笔重,出钩向左下,既伸展,又留出右下大空间,尽显舒展。

宴:三个部件上下排列,上下取横势,中间取纵势,上下放而中间收,上下错位,参差幅度较大。横钩与竖画之间笔断意连,留空较多。两竖上开下合、开两肩,与“女”相接甚密,下部撇与长点伸展承上,长横左重右轻,起笔位置靠左。

集:上纵下横,上密下疏,上收下放。撇短竖长,横画之间长短、俯仰、连断变化明显,两竖呈相向之势,上部笔画之间密集,而下部则空疏,中横长而上斜,有较大的弧势,竖钩与上竖连写,两点上合下开,离竖钩较远。

处:上横下纵,上疏下密,上重下轻,中部空疏。横与左点连写,点末接写横钩,出钩较长,向左上方牵丝连带写中竖,竖斜横短,与下撇相连,横折钩变化为弯钩,两撇角度有变化,捺长而细,最后一点居中。

使:右部形态长且有伸展性笔画,左部宜收,又须与右部相称,单人旁写成撇短竖长。右部撇画上昂下屈,形态较长,横向笔画之间疏密不一,捺画粗重,捺脚含蓄,整字左低右高,尽显空灵轻捷。

之:笔画少的字形态不宜太大,用笔可有变化。该字用笔上先轻后重,点、横细而刚毅,撇弧度较大,捺则缓行涩重,捺脚特重而右伸。字形左合右开,左收右放。

赏:字头竖长点短,用笔轻巧,点与横钩连写,横钩的中间行笔部分很细,与上竖相交。钩出后与中间“口”相连,省减似两点状。上部取横势,下部取纵势,竖长横短,三短横与左竖相接,与右竖相离较远,留出空间。

玩:左右结构的字两部分要有对比,“玩”字左右笔画相当,左收右放,左窄右宽,左密右疏。左部一笔写成,先横后竖连写,竖收笔上挑写横,横末接提,牵丝与左横相呼应。上横短下横长,撇画伸左下,竖弯钩伸展。

何:对比极为明显,上收下放,上合下开,上密下疏。撇画短粗,使不出锋,取收势,竖画较长,横画与左竖相当,取上斜之势,“口”短小且上靠,竖钩向右下斜,收笔比左竖低,出钩短平。

忝:首撇平短,横画上仰,收笔上钩,撇画弧度大,呈环状,捺向右伸,竖钩起笔在横撇相交点,左点粗重偏低,右两点略高。整字中间放而上下收,上疏下密。

亲:笔画多的字,形态应该较大,左右两部分宽度不一样,左窄右宽,左部上宽下窄,右部上窄下宽,左右互补,中间靠近,上下避就,如左部第一横向右伸,右部撇向左下伸。整字上密下疏,左收右放。

契:比上一个字略小,上下取势不同,上部向纵势延伸,下部则取横势。左上部形长,三横左开右合,右部斜画则上开下合,中横长且偏左,撇长点短,分别对正上部左右。上收下放,上密下疏。

敢:左右结构的字上下不可齐平,“敢”字左低右高,左收右放。左上两横细而上斜,下部两短横则写成点挑,两竖相向。右部两撇也呈相向之势,撇收捺放。

尔:“尔”字笔画虽少,但字势宜密。首撇与横钩相接,出钩含蓄,回带写竖钩,中间微向左凸出,钩末牵丝连左点,与右点相离,左点低右点高,一连一断。

过:“过”字用省减的方法,使复杂的笔画变简单。右上部有两个三面包围形态,其内部笔画省减成竖和点,横折是上方下圆,走之底的左部点省略,横折折撇写成一弧竖,捺取反势,形似长横。

节:本帖中两个“节”字所处位置不同,造型也稍作变化,主要是最后一竖的长短。此处竖长伸,因其后面没有字,可尽显其长。草字头先写一横再写两竖。左右两部分用斜笔相连成竖提横折钩,上下错位。

面:“面”在行首时形态可大,上部横与撇均短小,两个方框均呈扁状,外框上横较斜,竖画呈上开下合之势,内“口”偏左,使分割出来的空白大小对比悬殊。

多系统萎缩的影像学特点及电生理变化 … …………………………………………… 叶欢,赵中,徐元,等 69

纳:起笔承上横之末,由细渐粗,撇长折短,提画上斜。右部左竖短直,横斜折转明显,竖钩向左下斜,出钩长而补足下部空疏,撇上昂,连笔写点,空出下部。

也:“也”字笔画少,但收放明显,字形扁宽。横折钩宜缩,横上斜,折下斜,收紧空间,中竖直挺,收笔上带写竖弯钩,竖略向右下斜,与右折形成上开下合之势,钩向右远出,横平而长,出钩向右上。

谨:上一字扁宽,“谨”字则窄长。言字旁要小,用草法,点小横折提略长,提的收笔不变细,而是实连向右上,再连写两点。右部中间略宽,上下画短,五横长短参差。

奉:上下收中间放,撇捺趁下。首横上仰,弧度稍大,第二横偏左,第三横偏右且直挺,间距上多下少,长撇起笔尖细直下,收笔先向左下平拖变粗,再向上出锋,捺画斜下直挺、捺脚平出,收笔含蓄。下部两短横一仰一俯,竖细而长。

启:字法与前一个“启”字相同,用笔整体都细,左上部横撇较长而放,“口”似两点相连,“又”部撇低捺高,收笔下带写竖,横折横长折短,最后一横短而与左竖相离,收笔牵丝下带。

不:“不”字笔画少而字形较大,用笔要粗重厚实,横画起笔承上横末收笔之牵丝,先向右下顿笔后再向右上行笔,横收笔向左迂回后写撇,竖短点小,点与其他笔画相离。

宣:“宣”字上放下收,上横下纵,对比明显。首点短小形侧,左点与横钩连写,横画弧度较大,给下方留出较大空间。下部一笔写成,横末接写竖画,竖斜而收,连写横折,折收笔上翻绕一圈下行,最后写横。

芾:与第一个“芾”字不同的是字形没有那么长,草字头中间分开,写成竖、提、竖、点,中横比上部略短,横收笔牵丝下带写左竖,横折钩呈横长折短的宽扁状,左右两竖呈相向之势,最后一竖偏右,飘逸长伸。

皇恐:“皇”字窄长,险中求稳,“白”部向左下斜,“王”部向右下斜,追求动态美。上部撇竖连写成向左下斜的一竖,收笔外带后写横折,二短横以一弧线替代。下部一笔写成,先轻后重,收笔带下如撇,连写“恐”字的横画,与竖提相连,“凡”部草法写成横撇,“心”也用草法,点状细小,横状粗重,撇带下。两字一组,把断处用在“皇”字中。

寺:“寺”字形态大且长,横与竖钩均伸展。上部取横势,横长竖短,中横偏左,下部取纵势,偏右以应上,竖钩长且出钩平,点最后写,与横相接,内部留白,整字上密下疏。

丞:横撇较小,弯钩长且偏右,取纵势。左部横撇远离钩,横短撇弧,向左伸展,右部撇短捺长,捺的起笔伸向左部,最后横与钩相接。

仁:左右均取收势,左长右短。撇短而直,使不出锋,竖画较长,与撇相离,两个笔画起笔处对正。右边两横上长下短,因孤零而用实连,欲求收紧,左右两部分上齐下参差,重心偏左下。

亲:比前一个“亲”字略小,结字方法相近,左右靠得更紧密。左部上横较长,中间省减为三横,上平下斜,呈左开右合之势,两点相连为一提。右部上紧下松,上纵下横,撇伸左下,竖弯钩偏右,下部留空。

阁下:“阁下”是古代对尊贵者的敬称。后亦泛用于朋友之间,称谈话、通信的对方,谓在屋门之下。门字框左收右放,内部“合”偏上靠左以求平衡,使框内右部留白较多,形成疏密对比,撇略长而捺改为点,“口”收笔下连,线条很长。“下”则字形要小,用笔较重,位置稍偏左,横斜竖弧,点与竖相接。

(参考形式)

胡 奕(江苏无锡)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特等奖

丁国东(江西九江)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

徐晓辉(山东乳山)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二等奖

姜绍来(湖北宣恩)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

蒲秀泉(广西南宁)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

陈川生(四川都江堰)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

占亚雄(湖北黄石)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

蒋明刚(福建厦门)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

何亚龙(甘肃兰州)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

马宏明(甘肃天水)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

洪德遣(安徽六安)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

张思勇(贵州黄平)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优秀奖

梁朝淳(广西柳州)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优秀奖

黄学武(安徽淮南)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优秀奖

张治富(江苏昆山)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优秀奖

刘保健(河南商丘)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优秀奖

曾文轩(湖南娄底)

徐建光(安徽池州)曾获第十三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优秀奖

李正伦(山西太原)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优秀奖

陈义军(上海)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优秀奖

刘海明(江西永丰)

夏 胜(江苏昆山)

猜你喜欢

竖画横画收笔
第二讲 基本笔画写法
收笔笔法势和收笔笔法分析研究
软硬兼施(二)
画说汉字——百
书法启蒙·隶书第三讲
《颜勤礼碑》名迹赏析(二)
《蜀素帖》单字选析(五)
汉字艺术结构解析(八)
汉字艺术结构解析(四)叠横不宜平行
行书章法浅析(五)相邻字竖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