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策略与实践研究
——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2-24陈志欣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工匠育人院校

刘 静,陈志欣,张 雪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了“三位一体”的集中表达和统一部署,并放在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之后的突出位置,这一变化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强国崛起规律、科学技术发展、产业革命的时代特征、对未来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把握。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加速器”,高职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输送高地,如何答好科学技术的创新,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工匠精神”“工匠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这三个问题,是交给职业教育的一个时代命题。人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精造”的内生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1]高职阶段是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关键阶段,高职院校是培育未来大国工匠的摇篮。如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用好理论宣讲这个武器,在厚植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报国情怀,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锤炼学生的职业技能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引领、凝聚作用。如何将工匠精神的时代表达和工匠文化的历史积淀与创新通过新途径、新载体、新话语体系让学生认知、认同、践行。将“工匠精神”“工匠文化”作为高职院校的主题宣讲的核心主线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新使命和新命题。

本文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对象进行研究,对该校在凝练“工匠精神”“工匠文化”理念,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主题宣讲体系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高职院校工匠文化主题宣讲体系搭建提出策略,该研究成果有利于帮助高职院校完善主题宣讲体系搭建,提高主题宣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院校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价值旨归

(一)“工匠文化育人”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工匠文化”是中华儿女在劳动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2]“工匠文化”已然熔铸于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创造力、生命力、凝聚力之中,是助力制造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工匠文化”主题宣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制造”的品牌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对自身拥有的和所禀赋的文化内容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信心的一种心理状态。”[3]中华民族工匠文化源远流长,高职院校通过“工匠文化”主题宣讲活动,引导学生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感悟古代工匠独具匠心的精神品质,在“佝偻承蜩”“津人操舟”的工匠典故中感悟“道技合一”、精湛高超的中国技艺,在精巧别致的中华器物文明中认识“中国制造”的品牌魅力,增强“中国制造”品牌认同感。“工匠文化”主题宣讲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制造强国建设的使命感。高职院校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工匠文化”蕴含着立志高远的家国情怀和勤劳勇敢的优秀品格,体现着工匠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通过“工匠文化”主题宣讲,教育学生既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既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以匠心筑梦,强技报国,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制造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二)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旨归。“工匠文化”主题宣讲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文化育人实践,回答了高职院校“怎样培养人”的课题。

“工匠文化”主题宣讲丰富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形式。“工匠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是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文化彰显。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内涵着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养成。“工匠文化”主题宣讲是以文化的魅力感召激励学生,潜移默化中将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灌输给学生,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工匠文化”主题宣讲凸显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工匠文化“凝结出积极的价值导向可以使高校把立德树人的办学实践视为自身生命存在的形式,在办学实践中被师生认同与理解,内化于心,为高校师生提供正确的价值指引”。“工匠文化”主题宣讲可以促进学生体认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怀匠心、树匠德、成匠师的热情,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自觉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工匠文化”主题宣讲是落实“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是三全育人背景下“全方位育人”的必要选择。而“工匠文化”主题宣讲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探索创新,是“十大育人”体系中文化育人的生动实践,有助于合力打造“全方位育人”的环境。

(三)是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主要动力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文化的渗透和浸染对于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至关重要。“工匠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历久弥新。“工匠文化”主题宣讲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质量。

“工匠文化”主题宣讲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质量。校园文化建设质量好不好、高不高,既要看文化的外显性是否有特色,又要看接受文化熏陶的“人”的素养高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既要突出人文性,也要彰显职业性。“工匠文化”主题宣讲一方面引导学生从理论层面加深对工匠、工匠精神、工匠文化、民族文化的理解,厚植学生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能够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起尊崇工匠精神,弘扬工匠文化的浓厚氛围,树立起独特的校园文化精神旗帜。

“工匠文化”主题宣讲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环境。“工匠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校园文化环境既包括物质文化环境,也包括精神文化环境。一方面,通过利用“工匠文化博览园”文旅新地标全视角表达工匠文化,传递工业文化信息,促进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多元化。另一方面,通过“工匠文化”主题宣讲,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让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工匠文化”主题宣讲有利于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新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寻找新路径、新方法。“工业文化”主题宣讲活动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学校特色个性化定制宣讲内容、宣讲方案、宣讲形式,真正做到让“工匠文化”的声音遍及校园。

二、高职院校工匠文化主题宣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本文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调研对象,抽取宣传统战部、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工匠文化研究中心、电气工程学院、财贸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7 个部门进行调研。调研方式采取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调研内容主要式围绕“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宣讲内容、宣讲形式、宣讲成效以及宣讲困境等进行展开。另外,为了检验调研的效度和饱和度,同时在成都市属高校中抽取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的相关部门进行访谈,以论证调研结果的效度和饱和度。通过实证调研可见,目前高职院校的工匠文化主题宣讲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工匠”元素不鲜明。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忽视了工匠精神的文化性,造成校园中缺乏培育工匠精神的土壤,[4]有些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没有进行深度的解读和凝练,缺乏个性表达。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某些高职院校注重工匠型人才培养,对“工匠精神”“工匠文化”的理论研究的不充分;二是缺乏专门从事该方面理论研究的师资团队;三是缺乏从事该方面研究的项目和平台。

(二)宣讲主题不聚焦。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在组织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时候对内容的规划与选取呈现出主线弱化,内容庞杂,缺乏深入的探讨和层次的递进,没有实现一脉相承和兼容并包的共通共融,难以形成独特的活动品牌。主要原因是对工匠文化主题宣讲内容缺乏统一的规划。

(三)形式较为单一。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在举办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时候,往往拘泥于传统的宣讲形式,缺乏创新。主要原因有:其一是创新意识不足,能力有限;其二是疫情影响,无法实现。

(四)机制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工匠文化主题宣讲在组织保障、经费保障、体系构建中缺乏系统、科学、长效的顶层设计,谋划不足。

(五)成效显现不佳。主要表现在师生兴趣度却不高,主动参与的意愿不强烈,没有从宣讲中获得理论的提升、情感的共鸣,工匠文化主题宣讲未发挥出最大的育人功效。

三、高职院校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策略与实践

(一)凝练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内核

目前学术界对“工匠精神”的解读不尽相同,高职院校首先应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时代价值和培育路径有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引导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为认同和践行工匠精神奠定认知基础。解决工匠文化主题宣讲“工匠”元素不鲜明的问题。

区别于“工匠精神”的普适内涵认知上,高职院校应紧扣“技术能手到能工巧匠到新时代大国工匠”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对工匠精神进行重塑。重塑工匠精神可以从思想价值、工匠制度、教育导向、工作实践和文化传承等路径作为契入点,[5]形成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解读,以此为基点,构建一套以“工匠文化”为核心的主题宣讲体系,突出了高职院校有别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文化内蕴。

(二)构建高职院校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体系

1.构建宣讲师资体系

工匠文化主题宣讲首先要解决“谁来讲”的问题。强大的宣讲团队是做好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先决条件,他们的学识见解、职业成就、整体素养等直接决定了工匠文化主题宣讲能否达到成效,为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对标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实际组建两支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讲师队伍,一支是校外邀请的专家队伍,一支是校内培养的朋辈队伍;两支队伍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了师资多元融合。校外邀请的宣讲讲师博而专,主要发挥“专家传授”的作用,此类人员均在本专业领域有着较强的理论功底、资深的从业背景、各种荣誉等身,专业性、权威性较强,受众接受度较高,他们的学识水平、职业经历本身就能够充分体现“工匠精神”“工匠文化”元素;校内培养师资少而精,主要发挥“朋辈思政教育”作用,从文化育人角度提升了人才培养的层次,丰富技能人才培养的工匠内涵。

2.构建宣讲内容体系

要解决工匠文化主题宣讲主题不聚焦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做好工匠文化主题宣讲内容体系的构建,“工匠精神”“工匠文化”必然是核心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扩展,构建中心突出、外延丰富的工匠文化主题宣讲内容体系,如高职院校可以围绕“1+4”来充实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内容——“1”是指包含“工匠精神”“工匠文化”元素的政治理论宣讲内容,主要选取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要论述的解读以及中央省市各种思政政策类中“工匠精神”“工匠文化”的相关内容,从政策、理论高度对“工匠精神”“工匠文化”面向师生进行解读,提升师生的认知水平;“4”是指“工匠文化历史与发展”“工匠文化与行业企业”“工匠文化与职业道德法律”“工匠文化与技能成才”四个模块的工匠故事、匠心案例、行业职业道德及规范等宣讲内容,这四个模块内容紧密贴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融入地方元素和学校元素,从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学校层面的挖掘“工匠精神”“工匠文化”故事。

3.构建宣讲形式体系

互联网催生了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的发展蓬勃,这些自由开放的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影响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改变工匠文化主题宣讲单一的宣讲模式,创新宣讲形式,巧妙地运用新媒体平台丰富宣讲载体,有助于宣讲的效果提升,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在策划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时候,应充分迎合学生追求新鲜事物刺激的特质,避免单一的一个讲师在台上讲,下面一群学生单纯听的模式,不断创新宣讲形式,采用“1+N”的模式:“1”主要是指主题讲座;“N”包括但不限于座谈会、研讨会、宣讲比赛、线上云宣讲等,如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创新工匠文化主题宣讲形式方面就衍生出“书记(校长)面对面”、“先进青年公开课”“大小双讲堂”“八点会客厅”等多种形式,根据受众群体的数量、层次、需求,不断扩展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形式边界,契合不同场景的运用,旨在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增强师生的体验感,降低学生对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倦怠感。从而实现了层层宣讲、精准宣讲、差异宣讲的耦合。

4.构建评价考核体系

要实现工匠文化主题宣讲体系构建长效发展,夯实理论宣讲的主阵地基础,推动工匠文化育人向好向上发展,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工匠文化主题宣讲考核评价体系,从组织领导、规划实施、满意程度、育人实效等四个维度进行评价考核,植入“诊断与改进”机制,从宣讲框架搭建、宣讲内容规划、师资质量保证、组织领导管控、师生受众反馈等诊断项目要素着手,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测预警,对宣讲进行分类指导,检验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开展成效。加强过程性的管理,激发师生内在活力,构建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健康生态,推动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质量持续向好发展。

(三)构建高职院校工匠文化主题宣讲五大协同机制

1.构建高职院校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理念协同机制

增强线下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感染力、吸引力,需做好“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理念”的协同管理,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对工匠文化主题宣讲进行精准聚焦,分类分层,循序渐进,补齐学生理论短板;坚持“大视野、小切口”的差异宣讲原则,搭建两个工匠文化主题宣讲平台。一个平台主要是发挥专家队伍的视野优势,专注政策解读、理论阐释等宏大叙事;另一个平台则立足学生社会阅历少、理论基础弱以及正处于个人成长成才关键期而对身边事物较为敏感等特点,选择学生关注的人和事等小切口进行宣讲。两个工匠文化主题宣讲平台的错位宣讲,可以实现了宏大叙事与微观关怀的有机统一,做到工匠文化主题宣讲平台的错位宣讲,可以实现了宏大叙事与微观关怀的有机统一。

2.构建高职院校工匠文化主题宣讲内容的协同机制

在工匠文化主题宣讲内容的规划与选取上,高职院校应充分考量学校的办学特色,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宣讲的内容做到统一的规划和协同,可以重点邀请1-2 名主讲讲师,开展系列讲座,做到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普适与特色相结合、深度与广度相结合,避免不同的讲师对同样的内容重复宣讲,或因受宣讲时间的限制,对所宣讲的内容泛泛而谈。

3.构建高职院校工匠文化主题宣讲进程的协同机制

在开展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分配宣讲资源,对“校-院-班”各层面开展的宣讲形成统筹与联动,发挥宣讲资源的最大优势,高职院校需要对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进程做好协同,从点到面,由浅到深,即体现科普性又兼顾专业性,高职院校实现了“校-院-班”三级系统机制,才能有助于工匠文化主题宣讲宣传效应的最大化。

4.构建高职院校工匠文化主题宣讲保障协同机制

要提升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实效性,保障宣讲效果持续优化,高职院校需要对管理体系做好进一步的协同和优化,其中主要包括优化组织与领导机制、优化调研与反馈机制、深化实施与监督机制以及深化评价与保障机制;从学校层面对持续深入地开展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给予政策制度保障,对宣讲全过程进行监控诊断,对师生满意程度进行跟踪调查,对宣讲效果进行反馈提升增强“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影响力。

5.构建高职院校工匠文化主题宣讲与实践协同机制

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劳动教育”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实践依托,工匠精神工匠文化来源于劳动实践,是对劳动实践中职业精神的凝练和升华。劳动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和娴熟的劳动技能,而这也是工匠精神养成的必经阶段和题中应有之义。高职院校应将工匠文化主题宣讲的结果与劳动教育、校企合作紧密结合,协同发展。通过劳动教育、企业实习实训,实现主题宣讲浸润与企业文化熏陶、导师指导示范等的耦合。

6.构建高职院校工匠文化主题宣讲氛围营造协同机制

对高职院校而言,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应是校园文化的内核,从物化层面、行为层面和制度层面营造工匠文化氛围,从“场域”“惯习”视角下打造高职院校的工匠文化空间元素,除了利用现有校园基础设施和景观展示“工匠精神”主题之外,还可以结合本校所开设专业、所取得成果打造工匠文化专题展览园,让工匠精神元素遍及校园每一个角落。包括修建或改造地标性工匠文化建筑、logo 标识或教室装修,将工匠文化主题宣讲放在这些场景中,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如AI、VR、AR、全息投影等人机交互,营造浓郁的工匠文化氛围感,为宣讲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空间保障,增强学生沉浸式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结 语

“工匠精神”“工匠文化”的解读既承袭传统又开时代生面,对“工匠精神”“工匠文化”的宣讲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如何不断探索和深耕工匠文化主题宣讲,对高职院校工匠人才匠心匠魂的铸就和技能技术的培养有特殊的作用,让工匠文化主题宣讲这一平台载体成为学校文化育人,聚合政企校行多方资源,学生自我成长成才的新高地,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匠文化主题宣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可参考可复制的路径。

猜你喜欢

工匠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90后大工匠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工匠赞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