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与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效衔接研究

2023-02-24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大学

常 楠

(四川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这为我们统筹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明了方向。2022 年12 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同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小学、中学、大学各阶段思政课课程体系的设置做了明确规定。我们需要从相对微观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大学与高中思政课的差异以及如何衔接、如何评价等重要问题。

一、大学与高中思政课的差异

在做好衔接之前,需要我们对大学与高中思政课的差异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大学与高中思政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和定位不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培养人的目标是什么要搞清楚,现在非常明确坚定地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高中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而大学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大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所以大学思政课不仅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目标,还包括了学科知识方面的目标。

在大学与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案。在高中思政课中,课程内容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宪法法律等方面展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主要目的。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更加多样化,既包括政治理论、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也包括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和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探讨,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为目标。因此,大学与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需要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思政课教师主要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开展授课,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案例分析、课件演示、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同时注重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大学与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开展适合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课程内容不同

大学和高中思政课的教育目的和定位不同导致了课程内容的差异。在高中阶段,思政课主要是基于学生需求和课程设置目的进行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更好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常见的高中思政课内容包括法律知识、道德伦理、心理健康等方面。

而在大学阶段,思政课的目的则是通过专业知识、理论经验和实践教育展开的,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和研究能力。因此,课程内容会更加有针对性和深度。大学思政课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从课程分布上来说,高中思政课布置的内容更综合、更广泛,而大学思政课更加专业化、更深入。高中思政课的课程内容更倾向于社会、生活和学习等现实问题,而大学思政课则更加关注国家、社会变革和理论观点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和高中思政课内容分布也在发生变化,高中和大学思政课的内容应该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更新,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不同

在高中阶段,教学方法普遍为“灌输式教学”,教师主导学习,注重知识的传授并进行“填鸭式”记忆的训练,学生被动接受。大学在教学方法方面更注重研究和实践,如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探究性学习特别重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思想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独立思考的态度。

因此,在大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是大学思政课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它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发现。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者疑惑的方式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讨论式教学则着重于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在交流中促进学生互相启发和借鉴。案例式教学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接受和应用,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它通过提供真实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去探究问题,并引导学生从实践向理论认识转化。在大学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关案例,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成长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提高思政课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二、大学与高中思政课有效衔接的几个关键点

(一)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现大学与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通过系统教育,学生可以发展多方面的技能,进而具备更全面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了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几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大学与高中思政课融合的必要前提。

首先,知识能力的培养是首要任务。知识本身是掌握各方面技能的基础,高中思政课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从而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然后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再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学习更加专业的知识,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行家里手。

其次,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了分析、综合、判断、创新等多个方面。思政课的特点在于提供不同的观点与视角,通过思考、辩论等方式探究和讨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当然,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磨练,并且在课堂内外都要积极进行探究和思考。

最后,还需要着力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通常比较弱,所以高中思政课也要注重加强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综合素质,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与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要环节。大学和高中思政课具有不同的课程特点,需要我们兼容并蓄、取长补短,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不同的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建立高中思政课与大学思政课的衔接机制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和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建设需要建立衔接机制,这就需要将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和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虽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和大学思想政治课程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差异,但两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内在联系和相通渊源的。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贯彻高中和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理念,逐步建立衔接机制。

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高中和大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之间应该保持密切的联系和频繁的沟通,建立起点一致、目标一致、教学方法一致的衔接机制。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教学观念和方法不同导致衔接困难。如,可以成立共同的组织,通过定期研讨、共同听评课、共同编制教案等方式建立沟通合作机制

构建衔接课程教学内容的桥梁。为了确保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我们需要构建衔接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紧密围绕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异同及其关联性,确保在大学阶段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衔接,形成高中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衔接的桥梁。如,可以将高中《哲学与人生》这门思政课的课程内容与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相关章节进行深入融合,因为这两门课的相通性更强,可以将高校思政课教师请进高中思政课堂,与高中思政课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建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和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之间的衔接机制是实现两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前提。教育管理机构应该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与研究,特别是在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建设中,应当注重建立衔接机制,确保高中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

(三)以促进高中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为导向

高中思政课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大学思政课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高中生到大学后通常会面临许多挑战和大学生活的适应性问题,如学习压力、生活自理、情感困扰等。为了让高中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必须在高中思政课和大学思政课之间建立有效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关键因素是必须考虑的。

一是高中思政课需要加大引导和训练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自主自理能力。大一新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自理方面的情况差异较大,有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不懂如何计划时间,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突发事件。而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更为轻松,学生更应该懂得如何培养自主能力和做好自我管理,因此,高中思政课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大学学习阶段的自主学习、独立生活,做好自我管理,并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和意识。

二是应该提倡高中思政课引导学生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学生理论与实践融合,通过实践显示出真正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科的内涵和价值。这些实践活动也为高中生进一步对自身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支持和帮助,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和毕业后的就业选择。这就需要在高中阶段就要求学生注重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感知理论价值,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大学阶段专业课学习中。

三是高中思政课也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适应大学多元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可能导致学生在校园文化和校园规则方面存在不适应性,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和情绪不稳定,因此,对于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而言,需要他们在大学中尽快适应文化、规则以及交际环境的新变化。建议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尽早适应这些变化,如可以通过高中生与大学生共同开展学生工作会议、学科文化交流会、重大事件健康教育研讨会等方式引导高中学生尽快了解高校生活。

三、大学与高中思政课有效衔接的途径

(一)整合课程设计

在大学与高中思政课有效衔接的实施途径中,课程设计整合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主要是因为高中和大学思政课的课程设置区别较大,因此,在整合课程设计时需要优先考虑学科的共性和思想渗透的深度以及广度,做到既满足高中知识体系又符合大学的课程要求。同时,还需考虑到大学课程的前瞻性和深度。为了实现课程设计的整合,需要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学科特性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研究小组或课题组来推进课程设计的整合,共同研究大学和高中思政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思想渗透体系,从而制定出完整的课程衔接体系。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课程整合,运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课程设计的整合还需要关注教学内涵,如教学方法的拓展。高中思政课教学主要以知识点讲解和应用为主,更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然而,大学思政课除了知识讲解,更注重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渗透和引导学生对人生进行立体化思考。因此,为了实现课程整合,提倡高中和大学的思政课都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互动讨论等,注重学生思想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统一教学方法

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思政课的融合时,必须要考虑到两者的特点和教学方式的不同,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统一。大学和高中思政课在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主要在于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模式。高中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主要是采用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的讲授方式,而大学思政教育主要是讲道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因此,在进行大学和高中思政课的融合时,需要注意到这些差异,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

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提倡大学和高中多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活动课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此来更好适应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高中生的学习习惯。在小组讨论中,可以通过自主选择案例、自主发言、自主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案例分析中,可以通过准确描述问题、分析事实细节和深入探究事实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使学生能够对社会现象进行剖析和评估,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在活动课中,可以采用多种互动方式,如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在思政课的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学习的榜样,教师应该提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师也应该不断反思教学体验,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的统一对于大学和高中思政课的融合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方法方面,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共享教材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3]在实现大学与高中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中,教材资源共享是一项关键且不可或缺的因素。这是因为高中和大学在思政课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教师要重视已有教材资源的有效利用,以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若能真正实现教材资源的共享,不仅可以提高教材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可以极大地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为大学与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保障。

实现教材资源的共享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首先,从中央层面共享教材资源。教育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对各类思政课教材进行分类和整理,建立统一的思政课教材资源库,并对该库进行更新和维护。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到最新的思政课教材资源,并避免自行开发教材或者购买其他无需的教材资源。

其次,高校与高中可以进行教材资源共享。高校可以与高中签订协议,与高中共享思政课教材资源,高校教师也可以向学校申请使用高中的优秀思政课教材资源。同时,高校还可以将自己优秀的思政课教材资源推荐给高中思政课教师教师,在教师之间实现教材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最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材共享。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建立在线教材资源共享平台,集中资源、共享资源,使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可以不受空间限制,便捷地获取到目前最新的教材资源,并将自己拥有的优秀资源共享给他人,实现资源共享的效益最大化。

(四)有效进行课程评价

由于大学和高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不同,因此对于思政课的评价体系也存在不同之处。如何使大学和高中的思政课评价体系有效衔接,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具体来说,在高中和大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可以采用多种途径来实现课程评价的衔接。首先,可以统一思政教材的使用,确保思政教材的质量和思政课程的覆盖面,从而使得高中思政课程的评价体系与大学思政课程的评价体系更为接近。其次,应该建立跨不同学段的思政课程评价标准以及相应的评价方法。比如,在考核内容上,可以对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梳理,从而设计出符合高中和大学思政课课程实际情况的统一评价标准。此外,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如作业、考试、论文、演讲等,尽量实现考核方式和方法的统一。同时,建议加强大学和高中思政课程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从而更好融合两者的课程评价方式。

建立高中与大学思政课程评价衔接的标准和方法,对于促进思政课育人目标、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加深高中生的对大学思政课程的了解,更好地适应大学思维和学习方式,更好地实现高中与大学思政课程融合。

四、大学与高中思政课融合的效果评估

(一)学习成绩评估

在学习成绩的评估中,应采用多种维度的指标,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成绩、考试成绩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得到一个准确的学习成绩评估结果。在这些指标中,应该重点关注课堂表现。在高中思政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这些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课堂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而在大学中,思政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课堂表现,还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估中,我们也需要兼顾多个方面,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时,还需要考虑到这些个体差异,并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估

高中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估主要通过文化课成绩以及成绩排名来进行评价的,而大学则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包括学科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方面,以此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要“考查学生能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内容。”[4]为了推进大学与高中之间的思想政治课衔接更加有效,我们需要通过制定整体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来达成一致认知。这种整体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考试成绩和思想政治基本素养两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并且这些指标应该能够体现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如,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设计素质拓展活动等多种方式来观察、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准确地反映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水平。

(三)教学评价的反馈

教学评价反馈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学生对老师教学和授课内容的反馈,还有授课后的师生对教学环境的反馈等。在进行大学与高中思政课融合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团队讨论、专家评审等多种方式,对融合课程的设计、课堂教学、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估,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还能够为课程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课程设计方面,评价反馈主要包括对融合思政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通过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水平、成绩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对比分析,确保思政课融合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整理学生的课堂表现、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学术研究成果、责任担当表现等,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日后的学习与就业提供内在动力。只有通过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反馈,才能够确保思政融合课程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5]“思想政治教学具有导向功能”,[6]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与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已经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思政教师的职业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思政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授课能力,实现思政课教师从“传道授业”到“育人导师”的转变。二是加强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注重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适合思政课教学的新型教育场景和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实用。三是建立完善的课程内容评估机制。一体化建设要求大学与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衔接和转化,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内容评估机制,以评价课程内容的适应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四是加强大学与高中思政课教育资源共享。可以通过线上教育、资源库建设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提高教育质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全体思政课教师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各方的积极协同下,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进和优化才能更好地符合新时代需求、符合人民的期盼。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