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创融合”的项目制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
——以色彩搭配课程为例
2023-02-24杨晓丽
杨晓丽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428041)
知识经济和创新驱动推动了教育领域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1]。因此,“专创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关研究日益丰富[2]。本文探讨“专创融合”对于课程建设的重要性,通过色彩搭配“专创融合”项目制课程开发实践与探索,对基于“专创融合”的课程开发方法进行总结。
1 “专创融合”项目制课程开发概述
“专创融合”是将专业知识和创造力融合,产生新的思维和创意的过程[3]。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被称为专业知识,而创造力则是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意识到将专业知识和创造力结合起来能更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专创融合”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科知识,提升其实践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4]。
项目制课程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课程授课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通过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类课程通常由一个教学团队负责组织实施,通过设定课程目标、制定项目计划、组织实施实践环节等,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和创新[5]。在项目制课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够通过实践项目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数字化智能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人才水平的重要标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6]。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专创融合”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专创融合”是将专业知识和创造力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项目制课程以项目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将“专创融合”融入项目制课程开发,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专创融合”对于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专创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专创融合”项目制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专创融合”项目制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行业趋势和创新技术,加深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认识,合理进行职业发展规划[7]。
“专创融合”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专创融合”项目制课程通过实践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参与项目实践,从中获得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创融合”项目制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同时,项目制课程也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项目制课程紧密联系行业实际,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从而加深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认识,及早做出职业规划;项目制课程教学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3 基于“专创融合”的项目制课程开发方法理论探索
3.1 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开发
选题是项目制课程开发的起点,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在确定选题时,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科知识、学生兴趣、社会需求和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因素[8]。为了实现“专创融合”的目标,选题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要紧贴时代需求。选题应当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具备实用性、创新性和前瞻性,既符合学科发展方向,又满足社会需求。二是要融合学科知识。选题需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将多学科知识进行交叉融合,实现跨学科培养。三是要激发学生创造力。选题应当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欲。
3.2 教学方法的选取
课程设计是项目制课程开发的关键步骤,涉及课程的结构、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应符合“专创融合”的理念和目标,应该充分考虑专业知识和创造力的融合,采用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提升;课程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确定项目的选题、学生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组织学习内容和选择学习方法,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9]。
在课程设计阶段,教师需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教学目标应当明确、具体、可操作,既符合学科发展方向,又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二是课程内容需要涉及多学科知识,将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实现跨学科培养,同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三是教学方法应当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来选择,既能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思维发展;四是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合理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10]。
3.3 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和协调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11];学生需要根据项目计划和任务分工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完成各项任务,同时与小组成员沟通和协作,解决项目开发中出现的问题[12]。
为了保证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效果,教师需定期组织项目展示和评审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与评审,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13]。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提升,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评价围绕学习成果、课程参与度、反思总结、课程评价四个维度展开。
4 色彩搭配“专创融合”的项目制课程开发与实践
色彩搭配是省级重点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依托数字创意设计发展趋势,立足泛家居产业人才需求,培养服务广东佛山泛家居产业升级发展的“创新+复合+应用”型人才,大力推进区域泛家居产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促进课程精准对接产业。该课程的内容整合了纺织品设计、家居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等泛家居行业所需的素质、知识、能力,避免了以往色彩理论与色彩应用脱节的现象,加强学生对色彩设计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认识,为将来从事色彩设计和色彩营销工作奠定基础。基于“专创融合”项目制课程开发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色彩搭配“专创融合”项目制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4.1 教学目标与内容
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构建模块化项目制课程内容体系。基于岗位能力需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导学模块重点介绍职业岗位,入门和基础模块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色彩,方法模块致力于让学生掌握色彩设计方法,色彩应用模块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配套“教学+项目+创新”实训任务,提升学生色彩搭配技能,培养其创新设计能力。以传统中国色彩的现代应用为核心融入课程思政,以“色彩知识传授、色彩搭配能力培养、传承色彩文化价值塑造”三维融合实现“三全育人”。
4.2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采取“项目驱动,四线并进”全过程混合式翻转课堂,实现教学目标。借助“一平三端”色彩搭配慕课平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课前自主探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课中案例导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项目驱动小组协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学生课后讨论交流提升表达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开发以项目为驱动,将知识点颗粒化融入教学环节,“职业标准—行业新知—思政融入—劳动教育”四线并进,教学做一体化,实现教学目标。
4.3 教学组织与管理
以工作过程为依据,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构建全过程混合式深度学习课堂。依托艺术设计学院创意中心及艺术设计工作室群,基于色彩搭配慕课平台,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展开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流程对应工作流程,环环紧扣,以项目成果为导向,以学生学习规律为中心,学生课前自主探究泛在学习,课中案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项目驱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课后企业项目拓展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创新项目启发学生创意思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师依托课程大数据分析系统全联通实时动态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采取“过程性评价+综合评价”多元考核方法,构建全过程多元化形成性评价机制及教学反馈机制。
4.4 课程实践成效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双创’衔接,三维融合”构建递进式项目制课程体系,助力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依托数字创意设计发展趋势,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色彩知识传授、色彩搭配能力培养、传承色彩文化价值塑造”三维融合,构建“教学+项目+创新”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项目制课程内容体系,助力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项目驱动,四线并进”实施全过程混合式翻转课堂,精准对接岗位需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岗位技能发展为核心培养创新精神,技能发展对应工作流程,提升学生色彩搭配实践技能;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职业标准—行业新知—思政融入—劳动教育”四线并进,实施全过程混合式深度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以项目成果为导向,“五位一体,多元评价”全过程多元化形成性评价机制赋能增值。以实训项目成果为导向,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教师全联通实时动态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采取“过程性评价+综合评价”多元考核方法,构建全过程多元化形成性评价机制及教学反馈机制,为课程赋能增值。
5 对“专创融合”项目制课程开发的思考
“专创融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高等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14]。本文基于“专创融合”的理念和目标,探索和实践了项目制课程的开发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的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目标。在课程设计方面,基于成果导向理论,设计了符合“专创融合”理念的项目制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方面,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演练;在教学评价方面,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思总结,以及整个课程的效果反馈和改进优化。
通过本文的探索和实践,课程组认为基于“专创融合”的项目制课程开发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然而,课程组也注意到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和学生的适应问题、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问题等,建议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课程开发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高等教育课程的发展和改革做出贡献。
6 结语
项目制课程与“专创融合”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将二者相结合,通过项目制课程来实现“专创融合”的目标。因此,在开发项目制课程时,应该注重创新和实践,采用“专创融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解决实践问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