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政经
2023-02-24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3)》发布: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4%
10月26日,在202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自然资源部发布了《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着重介绍了2022年以来我国在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矿山生态修复、绿色矿山建设等方面的新进展,矿产资源政策法规的新变化,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新举措,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新动态,以及国际地质矿产合作的新成果。
《报告》显示,我国推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效果显著,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发现173种矿产,其中,能源矿产13种、金属矿产59种、非金属矿产95种、水气矿产6种。2022年,我国油气勘查在塔里木、准噶尔、渤海湾和四川等大型含油气盆地的新层系、新类型和新区带获得重大突破,非油气矿产中煤、铁、铜、金、“三稀”等矿产勘查取得重大进展。2022年,中国近四成矿产储量均有上升,其中,储量大幅增长的有铜、铅、锌、镍、钴、锂、铍、镓、锗、萤石、晶质石墨等。2022年,金、锂、萤石等多个战略性矿产取得重要进展,其中,在山东省内探明国内资源量规模最大的巨型单体金矿床——西岭金矿。
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取得新进展。我国完成全国地下水资源年度评价和储存变化量调查,持续推进海域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以及大洋地质调查等工作。
《报告》显示,2022年,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比2021年增长4.5%,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0.6个百分点,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8.4%。我国主要矿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稳步推进。2022年,主要有色金属矿产品中,铜精矿产量187.4万吨,增长5.8%;铅精矿产量149.7万吨,增长0.9%;锌精矿产量310.3万吨,下降1.7%。2022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6 793.6 万吨,增长4.9%,其中,精炼铜 1 106.3万吨,增长5.5%;电解铝4 021.4万吨,增长4.4%。
自然资源部印发《“十四五”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行动计划》,开展全国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加强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部署实施第一批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立完善绿色勘查标准体系,开展年度绿色矿山实地抽查核查,高质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立法,深化矿业权制度改革。《矿产资源法》修改工作持续推进;我国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交易行为及收益征收管理,明确采矿项目新增用地与复垦修复存量采矿用地相挂钩有关事项,放宽在综合勘查、矿业权转让等方面的限制,精简审批登记环节和申请要件。
全面实施“十四五”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我国加强地质勘查活动监督管理,强化地质勘查安全生产,指导促进地勘单位高质量发展;加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统计和质量监督;加大油气勘查区块出让力度,规范砂石开采管理,强化铁矿等资源保障,进一步优化矿业权登记程序。
矿产资源领域科技成果显著,产出了一批重要成果。我国积极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区域成矿找矿理论及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不断取得新突破;发布实施了地质矿产领域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47项。同时,我国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矿产资源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海关总署推出“加工贸易改革16条” 支持原油、煤炭等商品进口
10月31日,海关总署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海关总署关于推动加工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海关监管的三方面16条具体改革措施。
《方案》提出,支持梯度转移与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协同发展。支持原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性商品,铁矿石、铜精矿等资源性商品以及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进口地设立保税仓库,就地开展加工贸易。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依托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将综合保税区打造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海关总署介绍,这条措施主要包含2项内容。一是支持战略商品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进口地开展加工贸易。为着力提升战略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结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产业特点,支持原油、煤炭、天然气、铁矿石、铜精矿等能源性、资源性商品和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进口地建设保税仓库等储运基地,支持就地开展加工贸易,稳定战略商品产业链供应链。
二是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与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协同发展。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与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协同发展为抓手,加快推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和转型升级,支持产业转移承接地依托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在制度开放、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开辟等方面发挥先导作用,提升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方案》还提出,拓展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适用范围。放宽牵头企业须为高级认证企业的限制,允许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重大装备制造等行业中内部管理规范、信息化系统完备的非失信加工贸易企业作为牵头企业开展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