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病毒性腹泻临床鉴定及诊疗
2023-02-24林呈呈张文杰
林呈呈,张文杰
(平邑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 临沂 273300)
羊病毒性腹泻(sheep viral diarrhea,SVD)是由羊病毒(sheep viral)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影响了羊群的健康和生产。随着饲养水平的提高和流动性的增加,SVD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在养殖业中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了解病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对于及时控制疾病、减少经济损失有明显的作用。下面将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1 羊病毒性腹泻病因
羊病毒是RNA病毒的一种,分为亚型1(SVV-1)和亚型2(SVV-2)两种,其中SVV-2的病原性更强。病毒主要通过口腔、鼻腔、眼结膜等感染途径进入机体,引起全身性病变。病毒在喉头、气管、肺部和肠道等部位繁殖,导致机体病理变化。病灶主要集中在肠道,表现为肠道黏膜水肿、坏死、出血和增厚等。
2 羊病毒性腹泻临床表现
SVD主要表现为急性腹泻、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腹泻为主要表现,呈水样或稀粥状,持续时间一般为3~7 d,且可出现血便。体温一般上升到41℃左右,同时可出现喉炎、气管炎、肺炎等症状。病程长短不一,重症病例甚至可导致羊只死亡。
3 羊病毒性腹泻临床诊断
3.1 临床症状
羊病毒性腹泻(SVD)的临床症状有:(1)急性腹泻:病羊表现为大量水样或稀便,粪便呈黄色或浅棕色,腹泻持续时间较长。(2)发热:病羊体温升高,体温可超过40℃。(3) 精神不振:病羊表现为食欲不振、口渴、乏力、体重下降等。(4)呼吸急促:病羊表现为呼吸急促,有时还有咳嗽、喘息等症状。(5)腹部胀气:病羊腹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胀气,导致腹胀、腹部不适等症状。(6)腹部疼痛:病羊可能出现腹部疼痛、抽搐等症状。(7)出现水肿:病羊出现四肢、鼓胀、口唇等部位的水肿。(8)多发性浅表性溃疡:病羊口腔、鼻孔、眼睛等部位会出现多个浅表性溃疡。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疫情可能会表现出不完全相同的症状,同时并发症也可能会增加疾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因此在诊疗中需要综合考虑整个病情。
3.2 实验室检查
3.2.1 病毒分离 羊病毒性腹泻(SVD)的实验室病毒分离原理是将疑似感染SVD的样品(如粪便、肠道分泌物等)进行处理,提取病毒,然后通过接种到合适的细胞培养物中,通过多种方法,如电镜、免疫荧光、PCR等,观察病毒是否能够引起细胞病变、增殖等现象。如果有病变的现象,通常可以通过电镜检测或确认特异性病毒抗体的方法来确定病毒的存在。
3.2.2 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测方法是通过检测感染病毒的抗体水平,判断该羊是否感染病毒的一种方法。在初次感染期间,病羊尚未产生足够的抗体,因此初次感染的动物检测阳性的阳性率只有50%~60%,2~3周后阳性率可达80%以上。常用的检测方法血凝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法(IFA)。血清学检测方法是一种直观、简单、准确的羊病毒性腹泻检测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评估疫情状态,其操作简便、检测效果稳定、检测结果准确、可追溯性强,为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2.3 病理检查 尸检是诊断该病最常用的方法,主要表现病理变化如下:小肠黏膜充血水肿,黏液水肿。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萎缩、脱落,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影响。集落淋巴组织、单核细胞浸润,淋巴滤泡明显肿大、化脓坏死。细胞外液积聚在肠壁,形成腺空泡。肠道肌壁高度水肿伴有间质出血。大肠黏膜出现红斑、溃疡、浅表坏死等。
总的来说,羊病毒性腹泻的尸检病理特点是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萎缩、脱落,淋巴组织化脓坏死,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影响,肠道肌肉水肿,同时大肠黏膜也存在病变。这些病变的严重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表明机体已经遭到严重的病毒感染和组织损伤。
4 羊病毒性腹泻治疗措施
4.1 药物治疗
目前,针对羊病毒性腹泻的药物治疗主要有5种方式,(1)对于由细菌引起的羊病毒性腹泻,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进行治疗,如硫酸新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等。(2)针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羊病毒性腹泻,可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利巴韦林等。(3)缓解疼痛和发热引起的不适使用解热镇痛药。(4)服用黏液保护剂可以在胃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助于减轻黏膜受到细菌或病毒侵袭时的损伤。(5)对于因腹泻导致的严重脱水,应采取补液且抑制腹泻疗法,以保持体液平衡,常用抑制腹泻药物例如: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如莫氏胺)和碳酸钙(CaCO3)。
除此之外,对症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消炎、止泻、清热药物等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产生,并注意提高免疫力,以促进康复。
4.2 营养支持
羊病毒性腹泻会导致羊的胃肠道严重受损,从而影响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甚至可能导致营养不足。因此,在治疗羊病毒性腹泻的过程中,对于严重脱水和营养不良的患者,应进行相应的营养支持措施,以促进其康复。
4.2.1 给予高能量低蛋白饮食 为了避免过多的蛋白质负担消化系统,需要给患者提供高能量、低蛋白的饮食。可以选择高浓度的饲料、糖水、淀粉水等食物,以补充丢失的能量和水分。
4.2.2 给予易消化食物 在治疗期间,应给予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如米汤、粥、熟肉、蔬菜等,避免给消化系统造成过多的负担。
4.2.3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因为羊病毒性腹泻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所以应给患者补充维生素B群、维生素C、钠、钾、镁等矿物质,以恢复体内的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4.2.4 喂养次数和量的控制 在喂养羊的时候,需要控制每次喂养的量,并适时地喂养,以避免肠胃过度填充,导致胃部胀气和腹泻等问题。
营养支持是治疗羊病毒性腹泻的重要措施之一,但需要根据病羊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喂养计划和饮食方案。
5 羊病毒性腹泻防制
5.1 注重养殖场环境和人员消毒
在接触病羊和其粪便、尿液等分泌物后,人员必须彻底洗手,并使用消毒剂对接触过的器具等物品进行消毒。关闭病羊所在的场所,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喷洒,确保空气中的病毒得到杀灭。同时,也要对病羊所在的地面进行消毒处理。用消毒剂对运输病羊的车辆进行消毒,同时对接触过病羊的衣服也要进行消毒清洗。
在进行消毒措施时要注意使用效果良好的消毒剂,并对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正确的掌握,确保完全杀死病毒。同时,在预防病毒传播方面,也要加强场所卫生、引入健康羊群等措施,以减少病毒的传播,从而保障羊群的健康。
5.2 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加强动物饮水和饲料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洗饮水设备和饲喂器具,避免粪便和尿液污染饮水。
5.3 加强检疫和防疫
在引进外部羊时,需要对其进行隔离检疫,检查羊的健康状况,避免引入病毒。如果发现圈内有疑似羊病毒性腹泻的病例,应立即进行病例诊断,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避免病毒传播。羊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羊病,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预防羊病毒性腹泻需要综合使用多种防疫措施,包括加强卫生管理、规范饲养、加强检疫、注重疫苗接种等,以建立羊群健康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疫情,加强信息交流,控制本病的发生和传播。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对感染群体实行隔离治疗。对患者的粪尿、排泄物、呼吸道分泌物和水进行有效的杀灭,加强环境卫生。对新购买的羊群进行全面的检疫,做好隔离防护工作。引进羊群时,应做好相关的检测和隔离防护措施。
5.4 保障羊群健康
加强羊群管理,定期对羊群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诊治,防止疾病蔓延和群体死亡。增强羊群抵抗力,对羊群的饲料和饲养环境进行合理管理,避免发生营养不良、压力过大等问题。对常见的羊病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提前备有必要的药品、治疗工具和应急物品,及时应对突发疾病,减少病毒的感染。
综上所述,SVD的症状轻重不一,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措施,防止病毒传播。诊断过程中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平衡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帮助病羊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