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模场与散养户养殖环节生物安全管控的现状分析和几点建议
2023-02-24马博林
马博林
(华亭市畜牧兽医中心,甘肃 华亭 744100)
经过改革开放与多年的养殖技术发展,我国的畜牧业虽有了一定水平的发展,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我国的畜牧业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大力支持下乘着改革的东风不断前进,根据平时动物防疫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生物安全管控现状分析与建议。
1 养殖技术(养殖场与散养户人员)人员管理
1.1 养殖技术人员的管理
养殖场主要有驻场兽医、母猪场还配有接产兽医、保育兽医、配种兽医等,在大型养殖场往往专业性要求很强,动物防疫有自己的技术服务体系,各司其职,生物安全意识强,专业技术队伍健全,有自己的动物抗体水平监测标准;小型养殖场户负责人是身兼多职,既要当老板又要搞养殖,技术单一,动物防疫力量薄弱,生物安全意识淡薄,平时的动物免疫接种随意甚至拒绝配合国家强制免疫接种,需要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者分散入户做动员同意接种动物疫苗,经常会遇到一瓶疫苗注射不了几只动物就不能用了的情况,农户家居住太分散,来回道路太远,疫苗没有用到一半就只能回收处理。在规模养猪场里,疫苗接种一天下来可以注射800~1 000头,而在乡镇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这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翻山越岭,走村入户早已经淹没了这些数字。
1.2 规模场养殖技术人员的休假与返岗有严格的生物安全要求
返岗进场先洗澡换衣并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不会出现进场就进生产区的情况,散养户与小型养殖场在这些方面往往生物安全防护观念缺失,人员少,出入随意,甚至动物贩运人员可以随意进入生产区参观选择出售动物,这就已经突破了生物安全防控的底线,动物贩运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甚至动物贩运车辆手续不全的未经过消毒处理的都可以禁止驶入和拒绝出具动物检疫证明,坚持生物安全大于眼前利益。
1.3 散养户的养殖技术服务与动物防疫
主要由基层畜牧兽医部门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免疫注射,采血进行动物抗体水平的监测。
2 养殖场管理
养殖场人员的管理 主要是为了防止人员的流动携带病原微生物入场、造成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养殖场人员的生物安全管控主要是对于养殖场禁止随意参观和未经许可随意进入生产区的管控,规模场集约化程度高,密度大,生物安全管控意识强,散养户存栏数量小,以家庭散养为主,居住分散,基层动物防疫部门工作量大,跑路多,工作起来阻力多,加上农户生物安全意识淡薄,偶尔出现一两只死亡畜禽也不会引起重视,现在随着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大多数农户都可以支持基层动物防疫部门开展动物防疫工作,也会积极前来领取动物圈舍消毒药品,有了生物安全意识,但生物安全工作还需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使动物防疫观念深入人心。
3 饲料的选择和调配
规模场注重饲料的质量选择,更注重饲料质量检验数据,为了经济效益稳定,通常会选择大厂家的品牌饲料,只有小场与散养户饲料选择"来源广",饲料价格太高时,会选择饲料价格比较低的,价格低的饲料营养单一,饲喂效果差。比如散养户多会选择菜叶、粮食加工后的剩余物、由于非洲猪瘟严禁泔水饲喂动物,所以目前农户家主要可以饲喂动物的饲料就只有玉米面、麸皮、土豆等农家饲料。
4 人工授精种技术在养殖场和个体养殖户存在差异
动物的人工授精主要用于动物的养殖场,散养户普及程度较低,人工授精的技术目前普及最多的就是猪和牛(以猪为例)优点多:(1)成本低(2)技术成熟(3)容易掌握 (4)不需要养种公畜(5)减少了直接接触造成动物疫病的传播。动物的人工授精应该注意的是:种公畜供应精液的来源安全可靠,有相应资质,精液活力必须经过显微镜监测,活力不达标坚决不用,必须经过检疫部门检疫。农户家养种公畜配种的缺点与隐患:(1)增加了近交退化的风险(2)未经动物检疫的精液容易造成疫病传播的风险(3)种公畜的养殖增加了养殖成本(4)精液资源极大的浪费。
5 小场和散养大户疫苗供给存在差异
规模养殖场的疫苗选择与散养户的疫苗选择都有严格的规定,都由大厂统一供应,质量稳定,有配套的监测手段和动物防疫技术力量,小场和散养大户多数情况下会自行选购疫苗注射,价格高昂,监测手段跟不上,往往多数情况下都不知道自己给动物注射的疫苗到底有没有产生抗体,建议小型养殖场与规模养殖大户能够通过正规渠道和有资质的疫苗供应商选购政府统一采购的疫苗,能够与散养户一起进行抗体水平监测,降低养殖场本,严格生物安全把控。
6 抗体水平监测与定期环境消毒灭源
定期进行群体抗体水平监测,及时补免;定期进行环境的消毒灭源。
7 疫病防控永远是防大于治
动物养殖环节的生物安全不是单一的个体防控,而是一整套贯穿于动物养殖环节的综合性动物防疫措施,要做到未病先防,防大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