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2023-02-24程希羲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24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课程

程希羲

(东南大学 成贤学院,江苏南京 210088)

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政府要督促就业政策的有效落实,高校则需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措施,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有利条件[1]。为此,高校教师应重点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确保大学生得到充分锻炼,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成功创新创业、实现个人价值打下坚实基础。

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1 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为了使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早在2002 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就意识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2003 年,我国开始陆续颁布多个促进就业的指导性文件,旨在为大学生创设更利于就业的环境,各地政府也结合当地情况陆续制定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供的政策支持有减免赋税、支持贷款等。高校自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学生能够找准自身定位,明确职业理想,合理进行职业规划。但是,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整体开展情况来看,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仍相对欠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仍有待提升。

1.2 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规模和内涵发展仍旧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也没有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与教育发展现状的工作方案。调研发现,我国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对于创新创业可操作性的分析不够准确,遇到问题缺少清晰的认识和具体解决方案;第二,大学生欠缺创新创业知识和经验,对创新创业的理解较为狭隘,存在专业知识不足、创新创业经验欠缺等问题;第三,大学生经营理念淡薄,缺少创新创业精神与自主品牌意识。以上都是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待加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各方教育主体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也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一些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多为就业指导之类的课程、讲座及报告,并不能达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的目的。此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教育内容及形式都相对单一,而且一些实践指导往往脱离实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参考价值不大,再加上一些高校缺乏实践教育平台,也导致其创新创业教育停留在理论层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2-3]。

2 就业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

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期,且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所以要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力度。各高校需要结合办学特色、培养目标,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构建更系统、全面和有效的教育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

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全面贯彻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客观看待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差异,确保创新创业教育面向所有大学生。高校可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推出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大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门课程学习,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帮助他们克服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助力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道路上走得更远。

2.2 加大实践教学比例,革新培养模式

各高校要摒弃以往“看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酌情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确保大学生有较多机会、广阔空间去锻炼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要增加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输出专业性、前沿性、创新性理论知识,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高校可额外给予经费支持,用来建设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由校外导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承担创新创业教育重任,强化对大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定期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和专业培训。另外,高校要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技能大赛、科技创新等活动,增强其创新创业能力,让大学生具备适应社会、进行创新创业的基本条件[4]。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其他院校经验,构建和实施“订单式”和“定制式”培养模式,与合作单位签署相关协议,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高校和企业都应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要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体系,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可分四个阶段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并将这些课程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对不同年级学生实施的教育略有不同:大一新生接受专业理想和职业理想教育,大二学生接受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创业教育,大三、大四学生接受就业指导,旨在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并正视自身情况,制定符合个人情况的创新创业规划[5-6]。

2.3 校企携手共建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锻炼场地

为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专项训练,也为了扩大大学生的锻炼场地,高校可携手企业共同建立实践基地,双方可签署相关协议,借助校外企业的支持,减轻高校建立实践基地的经济负担。同时,在企业的辅助下,高校可更好地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双方的合作建立在互信、共赢的基础上,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实践基地建立后,创新创业教师和企业中的技能人才、管理人员皆可入驻,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重要支撑,确保大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可以在实践基地得到验证和应用,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提供有力帮助。

2.4 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高校要构建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提升育人成效,这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比如,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类课程、创新创业技能类课程、创新创业心理品质类课程等[7]。高校还可聘请杰出校友、企业专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物来校做演讲,与大学生近距离交流,确保大学生可以通过倾听、询问和交流积累创新创业经验,提前做好创新创业的心理准备。

另一方面,高校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给予足够支持,为大学生创建创新创业基地,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提供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支持[8-11]。比如,高校可以组织创业竞赛活动,如创新创业计划大赛、职业规划比赛等,表现优异的大学生可以从高校获取创业初始资金、创业导师给予针对性指导。高校借助创业比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充分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潜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2.5 培养大学生多项品质,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创新创业素质,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经验等,确保大学生有求新、求变、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以创新创业坚韧品质来说,大学生在创业初期会遭遇各种难题、面对各种挑战,需要有良好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12]。创业并非易事,大学生要时刻把握机会、迎接挑战,才能走好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每一步。

二是创新创业过程中其他不可或缺的能力和品质,包括吃苦耐劳、开拓进取、脚踏实地、科研能力、协作能力、责任担当等,这些需要高校在日常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培养[13-14]。

3 结语

综上所述,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就业政策,各高校要积极落实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拓宽实现个人价值的通道。为强化教育成效,高校需要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增加大学生学习、历练的机会,携手合作企业共同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与实习环境,加强指导与管理,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成功创业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