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专创融合”“双创”课程体系建设

2023-02-24甘雪辉郝立月陶忠桦汤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专创双创

甘雪辉,郝立月,陶忠桦,汤艳

(西南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四川泸州 646000)

2015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1]。2021 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2]。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化教育的有力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因此,本文在分析“双创”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互联网时代“专创融合”“双创”课程体系的建立。

1 “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对“双创”教育理解不全面

目前,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双创”教育中的创新就是大学生开展科研,创业就是大学生进行创业,所以在开设课程时,仅增加创新和创业基础课程[3-4]。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应该是一种创新思维,是一种始终贯穿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思维方式;创业应该包括个体创业和岗位创业(工作创新)。创业是创新的结果,创新在前,创业在后。

1.2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分离

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技能,通过“双创”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教育强调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注重学生对基础和前沿理论的掌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分离,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效率。需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实现“专创融合”,培养具备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5-6]。

1.3 教师队伍缺乏“双创”教育理念

目前,部分高校的教师培养体系重科研轻教学,导致教师对教学重视不足,缺乏“双创”教育理念,无法将“双创”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部分教师认为专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基础技能,而创新创业教育并不重要[7-9]。

1.4 “双创”教育方法有待优化

目前,高校纷纷开设了“双创”相关课程,或邀请创新创业成功人士担任授课教师,举办专题讲座,但学生无法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创新创业活动中[10]。部分高校开展了“双创”课题研究,但往往以理论教育的形式进行,效果欠佳。

1.5 完善的“双创”教育评价体系尚未构建

目前,高校学生接受“双创”教育后,为了第二课堂学分和评优评奖等,多会自主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但部分高校逐渐出现“重申报,轻执行”的问题,学生申报创新创业课题后缺乏教师指导,导致课题难以顺利完成。究其原因,是“双创”教育处于发展阶段,评价体系尚不完善[10-11]。

2 互联网时代“专创融合”“双创”课程体系的建立

为满足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学目标需求,需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建立“专创融合”“双创”课程体系,具体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2.1 明确“专创融合”“双创”课程目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抓手[2]。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培育具备开拓创新精神、适应现代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专创融合”的“双创”课程目标应是“专创融合”、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培育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实现工作能力创新、岗位创业和个体创业。高校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实现“专创融合”,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2.2 分层次整体设计,“专创”有机融合

创新创业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与体验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创新创业能力,因此,技能培训和创新能力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9,12],要以专业创新能力发展训练为核心,以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为主线开展。因此,“专创融合”的“双创”课程体系必须由学校统筹设计,设计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该层面的教育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高校教育的重点,贯穿于高校教育整个过程,因此,在“专创融合”过程中应该以专业教育为主,融入创新思维的培养,比如在专业实验课程中加入创新设计实验,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等[13-14];第二个层面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针对对科研和个体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科研和创业能力方面的指导实践课程;第三个层面是创业想法孵化,主要是让有市场价值的创业项目进入创业园区进行创业孵化,由学校统筹设计,层层递进,更好地实现“专创”有机融合。

2.3 增强高校驱动力,增强教师的“专创融合”教育理念

要实现“专创融合”,教师必须改变教育理念,认识“双创”教育的真正涵义,理解“专创融合”的意义,从而改变教育行为。高校要以教育为本,在职称评审和年终考核等方面要增加教学能力所占比例,可以把“双创”教育单列,缩小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差距,从而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师培训,增强教师“双创”教育的意识,使“专创融合”的“双创”教育行之有效。

2.4 互联网时代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线上学习成为人们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已成为教学的新模式[15-16]。教师在线上通过慕课等构建虚拟仿真课堂,在线下则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方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了解各类学生的特点与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的资源。拓展小班化课程范围,促使教师将国内外前沿科学理论、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纳入课程教学,着重训练学员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2.5 构建全过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教学方式,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评价应该涵盖整个教育流程,因此,建立“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的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对于保障“专创融合”教学质量尤为重要。诊断性评价通常在教育启动阶段前完成,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育背景,为教师制定符合学生特点和背景的教育方法奠定基础。形成性评价在每一组教育单位完成后开始,目的在于通过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克服缺点,以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总结性评价则通常在教育过程完成之后开展,目的在于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总体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整个教育过程做出总结评价[17]。

2.6 建立“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师”的“专创融合”“双创”教师团队

为更好地进行“专创融合”,学校还需要打造由专业教师与创新创业教师共同构成的“双创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师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创新创业教师主要承担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对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传播和教学,二是针对培养目的和学生的特点、专业知识情况和技能水平,为他们的定岗学习和创业实践提供引导和支持。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教师通力合作,创新创业教师可以辅助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双创”教学内容[18],专业教师可以为创新创业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有利于其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创新思维培养阶段,主要由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创业教师主要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辅助专业教师。在科研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阶段,主要由创新创业教师指导,专业教师辅助创新创业教师的指导工作。

2.7 建立有效的评价模式及指标体系

为了使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果,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系统。教育评价系统是一个具备全面性、全程性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在人才培养评价系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11,19-20]。互联网时代的“专创融合”“双创”课程的评价内容应该包括信息化教学方法使用情况、“专创融合”程度、学生能力提升三个方面。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网络资源建设情况、信息化教学方法使用情况、学生创新设计实验得分情况、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情况、“大创”项目申报和实施情况、发表论文数量、创业项目成功数量,最重要的是学生毕业后的岗位胜任力。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校园评价+家长评价+教师测评+用人单位评价”。

2.8 建立“专创融合”“双创”课程建设的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各地政府部门已相继发布了有关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涉及创新教育、学生就业资助、创业基金、银行贷款扶持、政府税费优惠政策、社会保障,以及学生创新成果转移、创投退出政策、小额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等方面[1-2]。高校也应该划拨相应的“专创融合”“双创”课程建设经费,建立“专创融合”“双创”课程的建设制度、经费管理制度、教师人才培训制度、考核评价制度,以确保教学顺利进行。另外,高校还要提供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以确保互联网教学的顺利实施。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过程中,学校也要建立对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辅导的服务组织,保障“专创融合”“双创”课程建设。

3 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高地,肩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平台作用。各高校要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格局,培养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开展互联网时代“专创融合”“双创”课程建设,高校要明确“专创融合”“双创”课程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在增强创新创业教育驱动力和教师“专创融合”教育理念上下功夫,促使教师在互联网时代主动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高校也要构建全过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师”的“专创融合”“双创”教师团队,建立“校园评价+家长评价+教师测评+用人单位评价”的有效评价模式,同时构建“专创融合”“双创”课程建设的保障体系。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专创双创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基于“创新工作室”的高职电子类专业专创融合教育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