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3-02-24郜燕群

关键词:科技人才民办粤港澳

郜燕群

(广东科技学院 财经学院,东莞 523083)

在金融科技迅猛发展的浪潮中,金融机构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规模快速增长[1]。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要“扎实做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金融科技人才高地”“打造校企联合培养,产学研用协同攻关等合作育人新模式”[2-3]。《深圳市金融科技专项发展规划(2023-2025年)》提出,要加强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构建政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机制。2023年6月,《金融科技领域人才发展蓝皮书》在深圳首发,蓝皮书深入研究和分析了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与供给,针对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也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的不断完善,金融行业的互联互通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愈发凸显。与此同时,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滞后性问题日益突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此背景下如果不积极面对新挑战,不主动适应新要求,不及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路径,将会面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因而,如何培养与大湾区金融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金融科技人才,已成为当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需求分析

(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需求规模分析

《牛客2023金融科技校园招聘白皮书》中的调研数据统计显示,96.8%的金融机构出现金融科技人才缺口,54.8%的金融机构表示新入职员工的金融科技技能欠缺。一项跨国测量显示,中国对金融技术的需求在10个样本国家中排名第一。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表明,中国92%的金融科技企业正面临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前三大急缺领域为大数据、人工智能、风险管理。

金融科技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引擎推动力,专业人才的吸纳尤为重要。2022年7月,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召集组织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发展计划正式启动,获得了香港20多家金融机构的支持。香港金融发展局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主要领域均存在人才短缺。2023年4月,深圳市金融科技协会与上海高顿教育集团联合发布的《金融科技领域人才发展报告》中也介绍了企业调研情况和金融科技岗位的人才画像。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具有金融科技专业知识背景的金融人才缺口将变得更大。

(二)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需求特点分析

金融科技强调金融和科技的结合,金融科技人才必须是复合型人才。金融科技人才需求的内涵不仅应包括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储备和多领域的业务能力,还应包括多角度的思维意识以及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4]。

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共融共通,金融科技会在内地与香港、澳门之间产生新的共振效应,从而促进三地金融科技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第一,金融科技人才竞争激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会推动金融科技相关职位的快速增长,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香港企业也会主动向内地延伸。大湾区的其他城市群拥有丰富的金融科技资源,香港一流的国际化金融平台会吸引内地更多的金融科技人才,内地与香港、澳门在金融科技人才资源的争夺方面会出现激烈竞争。第二,金融科技人才需求呈现集聚高、年轻化、国际化的特点。大湾区的金融科技人才主要聚集在香港、澳门、深圳、广州,其他的城市群相对较分散。基于当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等因素,金融科技人才中的77.5%源于校园招聘,人才队伍年轻化。人才的需求也顺应了当前金融科技发展的浪潮,不仅需要拥有较高伦理道德职业标准、具备科技创新相关理论,更需要精通国际金融市场的通行规则。第三,不同金融机构对任职要求的偏重不同。银行科技企业更看重人岗匹配度,外资银行管培生更看重学历背景,国内银行更看重学历背景及专业实践能力的匹配,公募基金认为学历背景和文化匹配同等重要,私募基金认为学历背景和综合素质同等重要。

二、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经验

(一)深圳大学的微众金融科技学院

2019年,深圳大学依托深圳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与国内首家成立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合作成立了全国首个金融科技学院,旨在培养精学术、通实践、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国内首批金融科技院校,自成立以来,深大微众金融科技学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结合深圳发展特色,积极整合金融科技领域的各方资源并开展相关合作,利用校企协同创新助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打造了一批政银校企多方联动、深度产教融合的典范项目。通过“以证促学、以赛带学、以师领学、以研促学”四位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与深港澳金融科技师合作进行金融科技师认证,共创活力、创新、包容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全方位培育优秀的金融科技人才。

(二)香港城市大学的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实验室

2018年,香港城市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创办了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实验室,该实验室也是香港特区政府创科旗舰项目中创新研发平台InnoHK唯一的金融科技公司。作为科技创新中心,集科研、人才培养和商业转化于一体。实验室一直致力于研发以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为基础的金融科技产品及全方位技术整合方案,利用多维度的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的机器学习架构,搭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生态服务系统。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亚马逊平台中小电商卖家开展的金融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瞄准智能风控这一金融服务业的关键环节,将学术研究和行业应用有机结合。实验室也与中银香港等金融机构合作,共同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科技进行研究分析。同时也利用商学院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力量和教学能力,借助金融科技及商业分析中心开展尖端研究,促进金融技术和分析在商业中的创新应用。

(三)澳门科技大学的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

澳门科技大学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和金融服务、金融监管研究等多个关键领域都具有优势,经过建校后二十年的发展,大学在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法律领域的资源为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20年成立的“澳门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整合现有学术资源和社会资源,提升协同效力,有效地促进大学在金融科技创新和商业应用领域的研究。

研究院以发展金融科技理论与应用为宗旨,以推动澳门及大湾区金融科技服务为目标,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推动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共同发展。作为统一产学研平台,通过组织跨学科研究力量进行专项研究、举办国际研讨会、专题政策研究与评估、金融建构合作、师生实习、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金融科技创新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研究院注重金融科技创新理论研究和商业应用研究,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以及网络安全技术应用与金融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开拓性研究。同时,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金融科技在澳门以及大湾区金融机构的商业应用,为澳门发展特色金融的法律制度创新、金融风险防范和强化金融监管提供前瞻性政策分析和建议。

三、粤港澳大湾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不足

2023年广东省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共有23所,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有22所。2018年初,教育部审批同意,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设置了全国第一个金融科技专业。中国教育在线官网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广东省共有11所普通本科院校开设金融科技专业,其中公办院校6所(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金融学院),中外合作办学1所(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民办院校4所(广州新华学院、广州华商学院、广州商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4所民办本科院校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调研发现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培养定位科学性不强,培养模式趋于同质化

相较于公办院校,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金融科技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市场定位不够清晰,课程设置出现金融类课程与科技类课程的简单加总,人才培养缺乏应用性,没有结合地域特点、自身专业优势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中凸显出差异化特征,没有真正结合市场需求构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如广东新华学院金融科技专业的定位是“本专业以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新金融形态发展趋势,旨在培养掌握金融科技专业相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没有提到立足于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差异化培养。

(二)培养资源不均衡,校际之间差距显著

不同院校因为金融科技专业开设时间、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因素的不同,所拥有的人才培养资源也不均衡。综合优势较好的院校,师生外出交流机会、学生实习机会以及邀请到的校外专家等资源相对更丰富,课程设置较全面较实用,实践育人效果较明显。如综合优势较好的广州华商学院开设了多样化的实验课程,包括大数据金融应用、区块链技术及应用、量化金融软件应用、智能投顾模拟系统、智能投资机器人系统、金融综合仿真实训平台、金融机构业务流程模拟、金融科技全流程实验等,拥有模拟银行、证券交易、数据分析和数据统计等实验室。其中金融科技专业“菁英班”的学生,大学前三年会到知名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进行实践学习,大一新加坡不少于2周,大二香港不少于2周,大三新加坡不少于12周。该活动不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国际化视野,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校企协同育人不突出,产教融合方式不明显

当前已开设金融科技专业的4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大部分院校都存在师资方面缺乏成熟的教学经验、教学资源方面不够完整等问题,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工作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式还没有落地,导致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不到位。目前只有广州华商学院与中国建设银行正在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另外,华商学院的金融科技研究院,也会定期举办一些金融科技领域的论坛讲座,如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科技精英走进华商、华商金融科技论坛等活动;金融学院也和工、农、中、建银行和中信证券等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公司建立了十余个学生实习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实习需求。

四、粤港澳大湾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路径

(一)发挥地缘优势,突出国际化教学特色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鼓励澳门发挥区域性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的功能,构建跨区域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鼓励澳门与湾区其他核心城市开展金融科技试点,加强金融科技载体建设[5]。深圳以高新科技和金融产业为支柱,提供了金融科技人才的就业机会。香港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重镇,提供了国际化教学的契机。粤港澳大湾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应积极利用区位优势,明晰定位,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主要业务定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类型金融机构,突出国际化教学特色。

(二)加入课程联盟,加强区域交流

2018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成立大会在暨南大学举行,联盟的成立旨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人才培养交流合作。该联盟的组建得到了广东省内高校的积极响应,同时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13所港澳高校也给予了大力支持[6]。

截至2023年10月,联盟院校已达82所。联盟课程中与金融科技有关的课程包括南方科技大学的《金融科技导论》等。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积极加入该联盟,借助联盟内公立高校的优势,共享资源、互惠互利,一起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课程建设和应用的共同体,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教学新生态。针对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更应与已开设金融科技专业的院校进行交流,同时借助港澳高校的国际化优势,提升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此外,还可以引入“深港澳金融科技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施课证融合,鼓励学生参加“深港澳金融科技师”考试,进而提高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三)强化产学研用,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在实践教学方面,应打造产学研融合实践基地、搭建实习就业平台。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国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高等院校以及研究机构较密集的区域,已拥有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基础。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主动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各地资源,与知名企业及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具有前沿性、科学性、国际化的金融科技学科专业体系,同时共建金融科技实验室、研究院等平台,培养善沟通、懂金融、精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重点突出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校外金融科技类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实现校企联合协同育人,进而提升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

五、结论

基于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粤港澳大湾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科技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金融科技人才高的需求,结合就业市场动态需求,精准制定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发挥地缘优势,突出国际化教学特色;加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引入“深港澳金融科技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强区域交流;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实现校企联合协同育人。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民办粤港澳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