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维审思
2023-02-24李铁英张豪永
李铁英,张豪永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40)
党的二十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向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昂首迈进的重要节点,对党、国家、人民来说意义重大,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贯穿于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始终。于高校而言,思政课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大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入行的重要途径。当前,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成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积极探索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有机融合的主要内容、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是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值得深入研究。
一、融入什么: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丰富,系统涉及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及各个领域,“以学习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1]。在选取精准融合的内容时,需从不同角度对内容进行深度解读,为高校思政课提供内容创新、为大学生提供价值塑造。
(一)历史厚度: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政课
新时代以来,十年间我国发生了伟大变革,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伟大变革在理论上是原创性、首创性的进步,在制度上是开创性、整体性的进步,在实践上是根本性、战略性的进步。“这些重大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2]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政课,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丰富思想素材的同时,坚定了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使得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道路上更进一步。
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均可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中。政治方面取得的“两个确立”重要成就,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政治新格局;“经济方面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国民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万元增加到8.1万元”[3],完成了经济新发展;文化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将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坚持“两个结合”,实现了文化新繁荣;社会方面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伟大胜利,建立起全球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教育体系,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社会新和谐;“在生态方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立起更加健全、更加管用的生态文明制度,让我们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实现了生态环境更美好。”[4]
总而言之,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政课,就要将伟大成就背后的历史故事、发展背景、发展过程与高校思政课有机融合,讲出新时代十年背后的历史厚度。
(二)理论深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高校思政课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了大量的论述,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创新。”[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的建设实践意义非凡,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举足轻重,蕴含着深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中,不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贯穿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也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成才提供思想引领和方法遵循。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高校思政课中,主要包括:将坚持人民至上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将坚持自信自立融入高校思政课,把坚定“四个自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增强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以中国特色培养大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内在精神品格;将坚持守正创新融入高校思政课中,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把握事物规律,在守正中创新,以特定目标对现有事物进行改造创新;将坚持系统观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系统思维能力;将坚持问题导向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寻找破解之道、脱困之道;将坚持胸怀天下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引导大学生以包容的胸襟、开阔的视野看待事物。
因此,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高校思政课,应把握好“六个必须坚持”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机理,将理论知识讲出深度,讲透其核心内涵。
(三)情怀温度: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融入高校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2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重要目标,现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来推进。在新的历史起点团结全国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出了光明的道路。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融入高校思政课,为大学生坚定在党和国家领导下荡开层云千叠,踏平坎坷成大道的信念。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世界上许多国家现代化的共同特点,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7]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融入高校思政课中,首先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点与思政课系统结合。把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讲清、讲深、讲透、讲实、讲活。其次在高校思政课中着重讲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者,是我们持续平稳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的有力引领者,是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的有力保障,是带领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使全国各族人民充满信心、奋勇前进的引路人。在未来,我们需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继续坚持奋斗精神,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坚毅前行的信心、强大的勇气共同面对一切困难。
因此,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讲出深刻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温度,引导大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厚植家国情怀、人民情怀。
(四)政治高度: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融入高校思政课
2022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党的二十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8]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新时代“两步走”的战略总安排、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融入高校思政课,就要把政治上的高瞻远瞩与思政课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从专业化、科学化的角度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素材。
把新时代“两步走”的总体战略安排融入高校思政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相关详细措施从多角度、宽领域、深层次进行细化,并与高校思政课融会贯通;增强大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在党的领导下继续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发展现代化、治理现代化。
总之,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将党的二十大中关于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作为重要内容凸显出来,与高校思政课精准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国家政策方针过程中学会从政治高度看问题,不断提升自身政治觉悟。
(五)实践力度:将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融入高校思政课
“三个务必”即:“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6]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牢记“三个务必”。“三个务必”是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中凝练总结出来的,具有高度的政治清醒和忧患意识。将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可以作为精神动力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不断进取,也可作为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精神指引与行动指南。
需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思政课形式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坚定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支柱这一信念,在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和使命;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融入思政课,在物质充足的年代补足“精神之钙”,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把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发展牢记心中;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融入思政课,用“敢教日月换乾坤”的大无畏精神,向世人展现中国人民敢于开创新局面的勇气。还要将伟大党建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工匠精神、抗疫精神等融入思政课教学与实践中,教育引导大学生“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9]273。
基于此,将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融入高校思政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关,赋予大学生人生关键阶段特殊使命,激励大学生群体走出课堂,深入实践,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扬起风帆、高歌远航。
二、为何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战略高度上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新的教育素材。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有机结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从宏观层面来看,有利于党和国家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从中观层面来看,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从微观层面来看,有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时代新人。
(一)宏观促发展:有利于党和国家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第一,有利于弘扬和延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44可见,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既是要求和期待,同时又是使命和责任。通过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可以引导大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大学生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自觉弘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血脉。
第二,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9]276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通过学习相关内容,学生可直观感受国家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国家崛起的认同感,自觉增强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可以激励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内外联动,自觉践行。
第三,有利于传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高校思政课面对大学生开展,而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全面落地生根,有利于广大青年立志高远、怀抱梦想、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于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二)中观助增效:有利于高校思政课的提质增效
第一,有利于推动思政课培育正确党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些错误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10]这一重要讲话说明我国需要形成正确认识党、正确认识党史、培育正确党史观的浓厚学习氛围。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中,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党史相关的系统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于推动高校思政课培养正确的党史观、提高育人实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有利于推动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知责尽责、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将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健康的心态、优良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等转化为新的教育资源,对于推进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升其铸魂育人的效果、全面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有利于推动思政课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为高校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等提供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优秀的共产党传统和光荣的革命文化,还可以补充、提升和丰富现有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教学资源。二者结合有利于打破传统思维方式,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筑牢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因此,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创新性发展,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
(三)微观促培养:有利于时代新人的大力培育
第一,有利于树立大学生的崇高理想。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一种具有独特创新意义和发展意义的精神品质,是一把良好的思想教育武器。“勇毅前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的真实写照,新时代十年来的奋斗历程可以作为丰富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指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青年的成长和发展。十年来党的不懈努力深刻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有利于激励大学生将个人小我的发展融入于“伟大复兴梦”的实现中,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崇高理想至关重要。
第二,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6]27人民立场一直以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与接班人,需牢固树立人民立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大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党和国家为什么能够赢得民心、为什么能够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从而将人民立场牢牢树立在心中。
第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11]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已经向世人证明,饱经风霜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续写中国辉煌,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实干才是硬道理”。因此,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激励大学生延续实干精神,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艰苦朴素、坚持不懈的优良作风将分内之事做到极致,将分外之事做到稳妥,为建成现代化强国不断努力奋斗。
三、如何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向
高校思政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需重点把握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实践路向,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厘清思政课教学普遍性与针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正确把握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的侧重点,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动。
(一)结合教材: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需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12]因此,在融入过程中需注重与教材融合,进行教学内容优化,不仅需要梳理知识点,更需注重讲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教育价值。即: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相结合不能只做表面的说教。首先,需要以知识为导向,作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价值支撑。这就要求教材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相融合时要简单明了、高度凝练、衔接得当。如果教材不能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将知识罗列,则不方便学生阅读、理解以及领悟出其中的深意,更不可能真正学习和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价值。其次,需以塑造价值观为目的。教材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工具,学生能树立起怎样的价值观与教材密不可分。因而教材需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价值以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形式撰写。最后,需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知识与价值相统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刻内涵与理论知识为载体,以教师塑造价值观为目的,在讲解知识结构时,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引导大学生自觉养成自力更生、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鼓励他们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扛在肩头。
(二)结合专业: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统一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需坚持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统一的原则。普遍性指的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知识与高校各类思政课程相结合,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针对性指的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结合不同专业进行教学设计,如文科专业、理科专业、工科专业,专业类别中又细分学科专业。普遍性融入确保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相结合,发挥思政课作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课程这一本质作用,“针对性融入则是契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功能定位,即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期待的需要。”[13]其中,针对性教学设计可以从三方面进行:一是针对学科专业,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不同专业的重要地位。从各专业入手,探讨各个专业为党和国家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党和国家、为自身专业而感到自豪,同时更容易牢记和自觉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二是利用好新时代十年来各学科专业中涌现出的杰出楷模、突出贡献者,如医者榜样钟南山、育人楷模张桂梅、工匠领域张黎明等。这些杰出楷模、突出贡献者深刻诠释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感同身受,并激发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自豪感及学习动力。三是突出讲解各学科专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与作用。展现出本学科专业在国家发展中可参与的领域,将党和国家在未来的发展战略部署以及伟大愿景转化为学生学习动力,鼓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三)结合实践: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需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在注重与课程结合的同时也要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即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性指的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内容时,要深入分析、解读和阐释,在理论课堂上以讲解理论知识的形式为大学生讲深、讲透、讲活其内在逻辑与科学意蕴。实践性则是指学生在思政课课堂之外通过运用课堂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同时检验所学是否能够掌握与领悟。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注意区别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是课后手段或课前调研搜集资料。即在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相结合过程中,要区别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操作为辅,用理论学习指导学生实践。另一方面是要注意区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即在理论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而在实践过程中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实践寻找解决之道。实践活动则需要让学生自主发挥,留给学生实践操作的空间,使之主动通过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总而言之,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确保科学理论被学生接受,消除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的距离感和陌生感,让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入行动。
四、结语
党的二十大精神内蕴丰厚,意义深远。高校思政课作为“铸魂育人”的关键性课程,需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高校思政课工作的重要遵循,也是高校思政课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高校思政课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到各方面各环节的生动实践中,是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发挥高校思政课育人功能、造就一批又一批能够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