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3-02-24吴国阳
吴国阳
(百色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
当前,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的矛盾不断涌现,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面临人才紧缺的困境,难以找到急需人才。为了解决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也为了防止高校人才培养的失衡,教育部提出把高校各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纳入高校的合格评估,通过评估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来衡量高校开设专业的合理性。[1]对于各高校而言,通过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是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就业环境使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充满了挑战。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成为高校改革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已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面对这一挑战,各高校积极响应。首先,各高校不断地改变和更新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动态变化,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改变和调整各专业的招生数量和培养质量,使培养的人才尽快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其次,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很多高校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一方面,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各高校在学生实习就业过程中安排就业指导教师,通过跟踪指导大学生整个实习就业过程的方式,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但由于就业指导的时间比较短,各方面还不完善,导致就业指导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部分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对于大学生的授课安排,学校会提前制定好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规定完成多少学分才能毕业,每个学分会对应不同的课程和任务。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就业,根据教育部要求,高校会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安排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课程一般会分为就业指导(Ⅰ)和就业指导(Ⅱ)。就业指导(Ⅰ)通常安排在大二开课,就业指导(Ⅱ)安排在大三或大四开课。高校希望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了解毕业时对就业能力的相关要求,进而早日树立就业目标,做好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安排大学的学习生活,重视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但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刚从繁忙、紧张、被动的高中学习生活跳入要求主动学习的大学生活,还没有彻底摆脱高中的学习方法,没有像高中那样一直被教师盯着、约束着去学习和生活,很多学生一下子放松下来,对大学生活还不太适应。加上对自我意识和未来职业情况及所学专业了解程度不高,因而还没有心情去考虑大学毕业时的就业情况,对大学毕业时的目标制定多会考虑到顺利毕业就行,至于就业那是毕业后的事,毕业后再考虑,只要求大学学习的每门课程顺利通过就可以。导致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课堂中要求锻炼的机会也不珍惜,就业能力很难得到提升。笔者曾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做过非正式的访谈,了解他们是否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认识到提升自己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只有部分学生反馈有此意识,还有部分大学生对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进而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二)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安排有待完善
由于学分限制,加上授课教师数量有限,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课时少,开课时间短,而且需要大班上课才能使所有学生都能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就业指导课,导致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不合理。以西部地区某高校2021—2022 学年第2 学期的就业指导课程为例。该高校对2021 级学生安排有“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Ⅰ)”课程,该课程占1 个学分,共20 学时,每周2学时,1—10 周完成授课任务。该课程共有5332 名学生选课,授课教师人数仅为33 人,每名教师平均要承担大约162 名学生的授课任务。同时,在2021—2022 学年第2 学期该高校还对大三学生开设有“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Ⅱ)”课程,该课程占1 个学分,共18 学时,每周2 学时,1—9 周完成授课任务。该课程共有5811 名学生选课,授课教师数仅为35 人,每名教师平均要承担166 名学生的授课任务。此外,所有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还担负着其他繁重的教学任务或行政任务。该课程的授课教师较难有时间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也会非常有限。大班上课也使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和学习不够重视,上课效果不理想,学生就业能力很难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得以有效提升。
(三)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有待优化
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材,目前还没有统一要求。由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时间比较短,就业指导的内容要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使得就业指导课程教材的编写跟不上市场需求,有限的教材内容也还不够丰富和完善,主要表现为教材种类较少,教材内容滞后、不够丰富和完善。部分高校也选订了教材,但选择面较少,不同的授课教师会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自己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认识而对授课内容有不同的选择。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在教材之外根据社会的需求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堂中补充给学生,而经验欠缺的教师则只能照教材去讲授,这就造成了很多就业指导课程授课内容不完善的现象。不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授课内容势必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四)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近年来,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规模不断扩大,使得部分高校的师资存在不足。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初衷是指导和帮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对所学专业工作岗位的内容和工作职责认识的同时,实现毕业生在这一专业的顺利就业。但是,由于师资力量较薄弱,很多大学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师资选择时,没有办法做出过多考虑,只要老师们愿意上该门课程,便不会去考虑教师的就业经验,更不会去考虑教师的行业工作经历背景,这就造成了该门课程授课过程中,有些授课效果根本达不到就业指导的要求,学生的就业能力无法得以提升,起不到想要的效果。从西部某高校2021—2022 学年第2 学期的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教师职称结构来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Ⅰ)”课程33 名授课教师中仅有3 人具有副高级职称,其他30 人都为中级及以下职称;“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Ⅱ)”课程35 名授课教师中,也仅有3 人具有副高级职称,其他32 人都为中级及以下职称。薄弱的师资力量会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效果,需要高校进一步优化。
(五)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待落实落细
高校除给学生安排就业指导课程之外,还在大四下学期为学生安排跟踪就业指导教师。就业指导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在跟踪学生实习和就业过程中给予指导。一方面,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不够熟悉,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一般,这就导致部分学生有时遇到困难也不会主动去找就业指导教师咨询,就业指导教师只是挂个名而已。另一方面,就业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就业外,还担负着学校内部一系列的重要工作,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就会疏于对学生就业的指导。此外,部分就业指导教师是从大学毕业直接进入大学教书,自身对就业还存在一定困惑,且平时工作在学校,对企业工作情况不是很了解,很难对学生的就业做出贴切的指导,对学生就业的跟踪指导仅限于在学校要求时催促学生抓紧就业和按照学校要求跟踪学生的就业信息,使得跟踪就业指导工作不够深入,流于表面,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帮助不大。
二、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建议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攀升,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高校首先要考虑的是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然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期、系统的培养和锻炼,也需要全体师生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一)提高全体师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只有全体师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教师才会在日常授课中有意识地强调和重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才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觉、主动地去学习、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进而重视就业指导课程。在提高全体师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方面,首先,高校要从领导层面上重视,有专门领导督促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方案。尤其是就业指导课程中对就业能力培养和提升的要求,以及就业课程的授课方案和考核方案,制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大纲,合理安排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计划,严格落实授课教师。其次,高校要定期安排教学督导检查就业指导课程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进入就业指导课课堂,了解教师授课情况,与授课教师和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听课情况。高校要多举办一些全体学生都必须参加的就业能力锻炼和提升的系列活动,开展一些有关就业能力培训的讲座和宣传活动,并通过标语、广播、网络等方式宣传,让全体师生了解和认识相关就业政策,全方位地提高全体师生对就业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更加重视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合理安排就业指导课程
目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不合理,高校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要举全校师资力量,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分配更多的师资到就业指导课程,尤其是选用有校外企事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承担就业指导课程。另一方面,要分散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时间,将就业指导课程分别安排在大学的各个学期,授课形式采用课堂授课和就业指导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来说,首先,由就业管理部门制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具体计划,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分散到大学的每个学期,并制定好就业指导课程相关工作任务分配方案和课程考核方案;其次,根据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制定统一、具体的培养内容,甚至可以做成详细的授课课件,同时注意课程内容的更新;再次,对全体教师开展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升培训,让教师掌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计划和内容,以及相关工作任务分配方案和课程考核方案;最后,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 至6 名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对每一组指定就业能力培养教师,每名教师每学期最多可以带5 组学生,教师根据自己每学期教学工作任务,灵活安排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每次活动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并在每学期按照考核方案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情况进行考核管理。
(三)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
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是关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开设课程时间短,教材的编写有一定的滞后性,部分就业指导教材编制还不够完善,部分教材还比较偏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有一定的脱节现象,因而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内容不能完全依靠于教材。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首先,要重视就业指导教材的编制和选用,由就业指导管理部门在对现有教材认真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比较优秀的教材。其次,对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进行与时俱进的补充和完善,就业指导管理部门每一年要对企业开展的招聘活动进行分专业规模化调研,及时掌握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要求的变动,根据调研掌握的信息及时补充和完善各专业就业指导内容。最后,每年还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更新就业指导相关内容和要求。此外,就业指导管理部门也可以对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列出具体的提纲,由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进行完善,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统一制作出详细、具体的课件,以防止部分教师的授课内容不完善。
(四)对全体教师开展就业指导培训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担任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任务,更是全体教师必须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因而通过培训提升教师就业指导质量势在必行。高校可以邀请有就业指导经验的专家以讲座的方式开展培训,也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邀请相关企业领导、财务总监、人力资源管理者、营销总监等各种长期从事相关工作的管理者分享工作需求能力等方式开展培训;同时也可以选派年轻、没有企业锻炼经历的教师利用假期去企业参观学习、兼职工作等。培训既可以采用线上方式,也可以采用线下方式。此外,还可以由就业管理部门定期召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研讨会,让本校所有承担授课任务的教师都参与到讨论中,进行经验分享和问题交流,以此提升教师们的授课效果。对教师就业指导的培训,不仅要从思想上提高教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更要从技能上提升教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五)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
面对复杂的就业环境和社会需求,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除了要重视就业指导课程,还要完善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就业指导不能只放在毕业之前的跟踪指导,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和生活过程。首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所有课程知识的学习过程,即教师除了教授该门课程的知识外,还要传授相关就业经验;除了强调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性,还要强调具备该门知识相关就业能力的重要性。每门课程中就业能力培养的具体开展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灵活进行。教务处可以把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作为该门课程教学评价的一项内容,督促教师身体力行。其次,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校内、校外比赛活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了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教育部不断出台各种相关文件,在鼓励各级政府、高校、行业协会、企业等积极举办各种比赛活动的同时,指导高校制定相关的政策文件,规范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相关管理办法,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关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通知》[3]《教育部发布〈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4]等。这些活动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锻炼平台,也给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展现和所学知识的使用提供了有利的展示机会。很多学校也通过制定一些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比赛活动,并对参与不同级别活动且获奖的学生进行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额度时,可以进行学分兑换。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也在无形中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增强在众人面前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的能力,为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