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语言学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基于2003—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的考察

2024-01-08王晓娅

百色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语种社科语言学

王晓娅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 410081)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简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国家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的项目,其影响力大,学科覆盖面广,某一学科的立项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为初步把握我国语言学近年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文章选取2003—2022 期间的语言学立项课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文章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中的项目数据,以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为研究主体,首先对立项课题的类别以及语种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对我国语言学的发展有一个宏观把握;然后,对立项课题从语言学分支学科的角度进行分类统计和对比分析,以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我国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本文以2013—2022年和2003—2012年两个阶段的国家社科基金所资助的语言学项目为研究样本,数据信息来源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网站(www.nopss.gov.cn)。笔者在网站查询、获取各年度项目的名称、负责人、项目类别、预期成果等信息。笔者首先按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对语言学的分类,并借助Excel 表格对每年立项的语言学项目进行归类总结,然后通过微词云①微词云是一款实用性强的在线文字云、在线词云生成器,不仅支持在线分词,还支持词频统计、词频分析。(www.weiciyun.com)对各分支学科项目分词,并剔除与实质内容无关的词,再筛选主题词并进行词频统计,最后分析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现状、重点和热点问题。

二、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课题立项基本概况

(一)立项数目及类型分布

据笔者统计,2013—2022年期间,我国语言学领域共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872 项。总的来说,2013年以来,年度立项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表1、图1)。其中,从总量上看,一般项目立项数占比最大,为71.6%。在2015—2022年中,一般项目与年度立项总量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青年项目立项数量仅次于一般项目,占比为21.1%。各年度立项量有所波动,如2013—2014年,立项量由95 项下降到63 项,其主要原因是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办对青年项目申请者的年龄进行下调,这对青年项目年度立项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54不过与上一个10年(2003—2012年)相比,2013—2022年间青年项目总量增长明显,反映了国家对新生科研力量的培养,也说明青年科研力量正逐步承担起语言学研究的重任。[2]49重点项目立项比率较低,其占总量比仅为7.3%。从总体上看,除了2013年和2015年,其他各年度重点项目保持相对稳定。这体现了国家社科基金办对语言学课题质量的严格把关。

表1 2013—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课题立项分布一览表

(二)语种分布

表2 反映了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立项课题语种分布情况,2013—2022年这10年间立项的课题中,有关汉语研究的课题数量最多,共545 项,占总量的77.64%①2013—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立项项目中有关中国各语种研究的立项课题达702 项。。其中,标明“现代汉语”的有72 项,标明“古汉语”的有25 项,标明“古代汉语”的有2 项。

表2 2013—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立项课题语种分布一览表N=702

2003—2012年中国各语种立项课题共270 项;2013—2022年各语种立项课题达到702 项,为2003—2012年的2.6 倍。

2003—2012年课题涉及的少数民族语言种类有16 种;2013—2022年,有关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课题共157 项,涉及蒙古语、藏语等30 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在语言种类上为2003—2012年的1.9 倍左右。

表3 反映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外语语种分布情况。2003—2012年间,有关外语研究的课题为172 项;2013—2022年间,有关外语研究的课题共448 项,为2003—2012年的2.6 倍。其中,有关英语研究的课题数量最多,占外语课题总数的66.29%;其次是日语,增长至45 项,与前10年与2003—2012年日语立项总量(15 项)相比,立项总量提升明显;立项数量排名第三的是俄语,共28 项;题名仅标明“外语”,未标明语种的共69 项;其他语种(西班牙语、法语、德语、韩语、栗特语)立项课题数量少,最多的西班牙语只有3 项。由此可见,英语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语言,在外语研究中占绝对优势地位;日语、俄语作为邻国语言,能在外交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国家对其研究也非常重视。

表3 2013—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立项课题外语语种分布一览表N=448

总的来说,与2003—2012年立项课题相比,2013—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有关中国各民族语言及外语研究的课题均有增长,这说明国家日益重视民族语言和外国语言的研究。

(三)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立项情况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将语言学分为普通语言学、比较语言学、语言地理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汉语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外国语言研究和语言学其他学科等。笔者参照这一标准分别对2013—2022年和2003—2012年已立项的课题从语言学分支学科角度进行分类统计②有些课题具有跨学科性质,在分类时,本文只纳入一个学科加以统计,例如将“东乡语社会语言学研究”归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结果如表4 和表5。

表5 2003—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项目各分支学科立项情况统计表单位:项

其中,应用语言学、汉语研究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立项课题占比较高,分别为47.74%、25.42%和7.10%。从与2003—2012年的数据对比可知,2013—2022年有关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项目增长迅速,由410 项增长至1371 项,立项数几乎占立项总量的一半之多。有关汉语研究的项目,年度总量发展较为稳定,但总体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三、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现状及热点问题分析

本部分将根据微词云提取出语言学各分支学科课题名称的相关主题词,并进行词频统计,然后进一步根据统计得出的主题词词频,较为详细地分析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现状及热点问题。

(一)应用语言学

近10年(2013—2022年)来,研究者更多地把视角转向语言的应用实践研究,并及时追踪新的研究领域,应用语言学研究硕果累累。首先,其立项总量高(共1371 项),接近语言学立项总数的一半。其次,其立项增速明显。2003—2012 期间,其占总量比为33.14%,排名第2;2013—2022 期间,其占总量比已增长至47.74%,位列第1。目前,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话语研究”“翻译研究”“语料库研究”“教学研究”等方面,其出现的频次依次为134、132、126 和69。

2003—2012年,“话语”出现的频次为34;2013—2022年,其出现的频次接近2003—2013年的5 倍。话语研究的领域包括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司法话语的适用问题、特定语境下的媒体话语、网络平台话语规范、外交话语、话语标记等。在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中,“中国外交话语”体系的构建展现了话语规范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这阶段的研究成果也展现了话语标记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如其从话语标记扩展到探索标记词的韵律特征、方言话语标记、固定结构的话语标记功能等。[3]67“一带一路”是近10年来新出现的主题词。有关“一带一路”的研究项目涉及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研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语言教育政策和规划研究、语言政策研究等。这体现了语言学研究紧跟国家政策、放眼国际、视野广阔的特点。

近10年来,我国翻译研究紧跟时事、重视创新,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在内容上,一方面注重翻译理论模式的建构,如“俄汉双语互参语篇翻译理论建构研究”;另一方面,也关注我国古代、现当代和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译介与传播,着力通过翻译助力中国形象构建,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除此之外,翻译地理学、机器翻译等研究也体现出近10年来翻译研究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特点。

语料库研究项目的显著增加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涉及语料库的应用和语料库的建设两方面。有关语料库建设的课题,在内容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如既有外语学习者语料库、老龄人语音语料库,又有出土文献语料库、纳西东巴文异体字语料库等。语料库的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如在语言教学、语言对比和翻译研究、新闻学、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等领域皆有体现。目前,还出现了多模态语料库和历时复合语料库的研究项目,这些课题体现了新颖的研究视角。

“教学”类课题包括“外语教学”“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推广”等。“外语教学”包含的语种有英语、日语、俄语、法语等,英语类研究占比最大。“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推广”研究主要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传播与影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等。需要提及的是,受2019年新冠疫情的影响,2021年出现了探究线上教学模式的课题,如“线上教学情境下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与机制研究”。

(二)汉语研究

2003—2012 期间,有关汉语研究的课题总量上排名第一;2013—2022 期间,有关汉语研究的课题总量有所下降,占比由原来的36.88%下降到了25.42%。虽然近10年其课题占比降低了,但其总量仍有增长,且在各分支学科中排名第二,这说明有关汉语研究的课题在数量上仍保持着传统上的优势。近10年来,汉语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文献研究、方言研究、现代汉语研究等领域,3 个领域的词频分别为86、66 和46。

文献研究涵盖了出土文献、传教士文献、戏曲文献、佛典文献等,其中有关战国时期的文献研究较多,共13 项。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疑难字词、古代汉语方言语料汇考、俗字整理及文献汉字、词汇和语音等方面。近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献保护工作。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4]2近10年来,有关文献研究的课题急增,体现了我国对传统语言文字传承与保护的重视。文献研究为汉语言文字研究增添了新的丰富材料,极大地拓展了语言文字研究的空间。

汉语方言研究体现了国家对方言资源的重视。有关方言研究立项的课题,内容上主要涉及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进一步筛选主题词发现,语法、语音和词汇在有关方言研究的课题中的频数分别为34、24、12,这说明近10年汉语方言更侧重语法研究。除此之外,官话方言研究也受到了关注,立项课题共15 项。研究者非常重视汉语方言的接触和发展演变研究,此外还注重运用类型学理论进行研究,如“词汇类型学视域下的汉语常用词历史演变研究”。无论是语言类型学还是语言接触学,在本质上都指向多语,这说明方言研究存在由单语研究向多语研究发展的趋势。[5]6

现代汉语研究在内容上主要与语法、词汇、语义相关联。词汇方面,虚词研究受到重视,包括语气词、量词、副词等。理论方面,构式语法理论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立项课题共8 项,涉及主观量构式、涉量构式、比较构式等。研究领域方面,注重现代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如“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常用形容词搭配研究”。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探讨现代汉语中词汇与句法的互动制约机制,如“现代汉语‘句法—语义’接口的语用制约研究”。总的来说,现代汉语研究注重吸收国外前沿理论,如构式语法理论、类型学理论等;研究领域多元,与对外汉语教学、翻译、计算机等领域相结合;还关注语法、词汇、语义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中国有众多的少数民族,绝大部分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前文已经提及,近10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与2003—2012 相比,2013—2022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课题立项占比虽然有所下降,但其立项数目增加了95 项。

首先,从语种分布来看,与2003—2012年立项课题相比,近10年来比较受关注的语种依旧是藏语、蒙古语和维吾尔语等使用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语言。当然,越来越多的濒危语言也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其次,不同语言在研究内容上会各有侧重。其中,藏语研究主要涉及综合描写、声学韵律、文字、方言内部比较及历史研究等方面;蒙古语研究集中在综合描写、数据库建设、理论体系研究等方面;维吾尔语研究主要涉及古文献、教育平台搭建(如“移动学习平台建设”)、语音研究等方面;朝鲜语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有声数据库建设以及语言接触方面;濒危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主要是对其进行初步记录、调查和建设口头文化有声数据库,如“濒危语言卡别话记录与研究”。另外,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普遍重视语法研究,包括生成语法、参考语法等方面的研究。

最后,在研究理论方面,研究者注重运用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如运用语言类型学理论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研究,有“中国南亚语系语言类型特征及语言普遍现象研究”“羌语支语音类型研究”等。另外,研究者还关注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语言接触理论也成为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关注对象。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注重运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

(四)比较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不仅包含同一种语言的历时比较,还包括不同语言(方言)之间的共时比较。2013—2022 期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关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时比较课题共150 项,有关同一种语言的历时比较课题仅12 项,前者明显多于后者。

不同语言(方言)之间的共时比较,涵盖汉—英、汉—日、汉—俄等不同语言之间的比较,汉语跨方言比较,汉语与民族语的比较以及方言内部差异的比较等。有关汉英比较的课题数最多,共59 项,说明比较研究更注重汉英对比研究,汉语与外语小语种的对比研究却较少。汉英、汉日、汉俄比较研究主要为针对词汇、语义、语法的语言本体研究。近年来,在语言接触理论的影响下,方言的比较研究成为热点,共有17 项,研究者注重过渡地带方言调查与比较研究以及多地移民杂居地区方言比较研究;民族语的比较研究热点主要是跨境语言比较,如“中蒙俄蒙古语构词形态比较研究”。共时比较研究多以语料库为研究基础,语料库是语言研究的重要工具。

历时比较研究强调语言的发展演变,包括汉语和英语的构式语法研究,如“基于大型历时语料库的汉语构式化研究”。研究者注重运用语言类型学理论分析汉语的发展演变,如“语言类型学视角下汉语句类演变研究”等。研究者还关注汉语和英语的互动制约关系,如“汉英‘名形表量构式’句法语义互动的历时对比研究”。历时比较研究内容主要是语法研究,尚缺乏语音和词汇研究。

(五)社会语言学

2013—2022年,社会语言学立项课题达122 项,是2003—2012年立项课题的3 倍之多。其研究热点有“方言”“政策”“变异”“接触”等,词频分别为16、12、12 和9。

“方言”类课题紧跟国家时事,关注国家社会问题,如城镇化、移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方言社会分析研究;“政策”类课题聚焦国家语言规划,其中包括不同时期的语言政策和规划,还有不同国家的语言政策;“接触”和“变异”类课题重视少数民族聚居区,尤其是西部地区、方言过渡地带以及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区语言的接触与变异。此外,还有语言生活调查类以及语言景观类课题,如长三角城市群语言景观研究。这体现了社会语言学课题关注社会语言生活,将语言当作社会现象考察,并解决实际问题。

(六)心理语言学

2003—2012年,心理语言学立项课题为40 项;2013—2022年,心理语言学立项课题增长至116 项,为2003—2012年立项数的近3 倍。目前,心理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语言习得、孤独症、阅读障碍、双语者语言习得等方面。儿童时期是人类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儿童语言习得研究是心理语言学的一大热点,“儿童”出现的频次为49,其研究内容多样,覆盖面广,包括儿童的词汇、语法、语义习得等方面。近年来,研究对象还从儿童转向婴幼儿和老龄人群;还关注特殊人群话语研究,如听力障碍群体。从研究方法来看,心理语言学能体现语言研究的实证化特点。

(七)语言地理学

2003—2012年,语言地理学立项课题为13 项;2013—2022年,语言地理学立项课题增长至54 项。从研究内容上看,语言地理学研究集中在对方言和民族语地图集的整理,对各地区语言(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征进行系统描写和解释。方言点主要集中在湘语、闽语、粤语、客家话、吴语。从研究范围上看,其存在由南方方言区扩大到北方方言区的趋势,如2019—2022年出现了山西方言、北京方言、河南方言等地区方言分布研究的相关课题。近年来还出现了有关交界地带语言(方言)的语言地理学研究课题,如“湘语和赣语交界地区的语言地理学研究”。民族语的研究涉及使用人口较少的语言,其包括撒拉语、阿昌语、布朗语等,这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少数民族语言。

(八)外国语言研究

与2003—2012年的研究相比,2013—2022年的外国语言研究课题数增长不明显,仅增加了6 项。外国语言研究涉及的语种包括英语、日语、俄语、法语等;但有关法语研究的课题仅有1 项,为“法语生成句法研究”。英语研究内容上侧重语法、语义的演变研究,理论上注重运用类型学理论,如“英语句法类型的演化研究”;还关注隐喻理论,例如“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语法隐喻研究”。日语研究除了侧重词汇、字书、句法等方面的研究,还重视文献研究,并关注汉语对日语的影响,如“上古汉语词汇对古日语的渗透层次研究”,隐喻理论也被运用到日语研究之中。俄语研究包括词汇、语篇以及俄罗斯语言哲学史、词典编纂史等方面。此外,梵文语法理论及梵文写本也受到了关注。

目前,外国语言研究课题不仅仅聚焦于外国语言的结构与运用,还进一步研究外国语言的认知机制,了解其文化底蕴,如“日语语篇中交互主观化的动态构建及其认知语用机制研究”“俄语动词概念隐喻的文化认知研究”等。此外,研究者还注重建设和完善语料库,并且发挥语料库在语言研究中的作用。外国语言研究仍存在重英语、轻小语种的研究模式,国家应加大对外语小语种的扶持力度。

(九)普通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方面的立项课题较少,但也有所增长。由2003—2012年的18 项课题增长至2013—2022年的35 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语言本质、语言结构、语言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等方面,如“基于句法终端成分特征的论元结构理论研究”“语言学语域的释义元语言研究”等。同时,注重吸收国外语言学的前沿理论,如构式语法理论、类型学理论、量级结构理论、语段理论等。

(十)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

近些年,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结合研究的课题日益增多,主要涉及神经语言学、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计算语言学、互动语言学等领域。

例如,2013—2022年来,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中有关神经语言学的课题有15 项。神经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与人类语言、言语之间的关系。神经语言学研究内容包括语言习得、语言掌握、言语生成、言语理解的神经机制,如“二语情绪性词汇习得认知神经加工机制及智能路径研究”。此外,研究者还关注了正常人群言语的神经生理机制和言语障碍人群的神经病理机制,如“语言前感音神经性聋儿汉语普通话声调的神经语言学研究”。同时神经语言学课题比较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主要从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展开研究;也关注非典型语言使用群体的神经语言学研究[6]503,如失语症患者。

生态语言学的任务是通过研究语言生态以及语言与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关系,揭示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目前,国内生态语言学主要研究社会生态环境对语言的影响和作用,如“网络语言中汉英习语变异的生态语言学研究”。

四、研究小结

国家社科基金语言类资助项目,是中国语言学科研项目的主体,一直对语言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引导和推动作用。[7]972013—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中的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前语言学的发展状况。文章通过统计分析2013—2022年期间立项的2872 项国家社科基金语言类项目,并与2003—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语言类项目加以比较,得出以下认识:

第一,分支学科研究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心理语言学更多地从儿童转向婴幼儿和老龄群体;语言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存在由南方方言区扩大到北方方言区的趋势;“语言政策”类课题多聚焦我国不同时期的语言政策和规划以及其他国家的语言政策和规划。

第二,立项课题呈现学科交叉的特点。例如,翻译研究中的机器翻译体现了翻译与计算机的交叉融合;现代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计算机等领域相联系;语料库研究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神经学、社会学、地理学等相结合。

第三,研究方法向实证化、数据化靠拢。近10年来,语言学课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越来越依赖以语料库为基础的研究方法[8]93,这在应用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外国语言研究等分支学科中均有体现。

但我国语言学领域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语种分布来看,外语研究在语种分布方面较为集中,以英语为主,日语、俄语为辅,其他小语种研究比较薄弱。从研究领域来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虽受到重视,但在立项数目上,汉语研究与民族语研究差距仍然明显。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对小语种和民族语深入研究的必要性更加凸显。因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应进一步加大对小语种和民族语研究的支持力度。[8]93

猜你喜欢

语种社科语言学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社科成果展示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外语语种规划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人文社科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