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影视类课程四维评价模式构建研究
——以“短视频创作”课程为例

2024-01-08刘安军

百色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影视创作评价

汪 瑜,刘安军

(1.安徽艺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11;2.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1]课程建设是立德树人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领域的基石、落脚点和抓手。任何课程的教学评价都难以维持一成不变的模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进影视媒体行业进一步的革新,影视类课程也应大胆地进行改革。近5年来,安徽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的影视类课程教学团队在以“短视频创作”课程为改革案例的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从课程和课堂学习效果考核评价入手,开展学生评价模式的改革创新。根据相关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持续推进评价创新的精细化和模式化,申报立项多项相关省级教研课题,经过两年以上的修订、迭代和实践,获得了新模式课程实践的初步成果,验证了影视类课程四维评价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一、影视类课程评价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学生评价是“全人教育”理念实现的重要环节,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落实于实践的落脚点,“在整个教育评价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2]33。学生评价不应仅仅成为筛选与甄别的工具,更应成为反馈、改进与提升教学的依据和内在动能。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课程评价模式,探索评价模式改革,对于做好前期教学设计、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先导意义。

(一)影视类课程评价模式改革的动因

课程问题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课程评价模式革新是课程改革中一个十分重要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环节,关注课程评价模式的改革是课程改良优化的重要动力。课程的评价模式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由评价主体、客体、结构、功能、过程和方法等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状态和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的规范化的样式。[3]166高校课程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广泛存在分类评价缺失、评价标准单一、手段粗糙趋同、结果主观随意、社会参与度和认同度不高等现实问题。就人文社会学科而言,如何建立科学、公正、客观的学术评价体系,是一个不小的难题。[4]81在实践中,教师通常以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课堂表现为主,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特征。[5]159在评价反馈过程中,部分高校缺乏网络平台反馈机制;部分高校是在新学期开始或本学期末反馈评价结果,存在反馈不及时的问题。因此,完善课程实践评价体系,有利于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发展,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影视创作类课程评价模式有待完善

影视创作类课程包含剧本创作、电视专题片创作、纪录片创作、影视短片创作、影视后期剪辑等课程。[6]69此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学生在此类课程中创作的作品可直接反映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与价值观。一方面,影视创作类课程因为创作的工作量较大,涉及的内容较多,一般以小组作业的形式进行,学生根据各自专长或创作需要分别承担编导、摄影摄像、录音、剪辑等不同岗位,并根据不同项目要求撰写脚本或者剧本,制订拍摄计划,最终剪辑完成作品拍摄,其中涉及成员的分工与协作。小组作业的形式增加了教学评价的复杂性,教学评价需要兼顾整体与个人,兼具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影视创作类课程学习中学生及其学习成果评价天然具有主观性、整体性、感性化的特性。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公平性受限;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弱化;影视类课程的评价往往与市场接轨较弱,对于影视类市场风向的掌握存在滞后性,评价的局限性较为明显。

(三)影视创作类课程的特殊性

近年来,影视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浪潮下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既赋予了影视产业一系列新的机遇,又对作品的制作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创新要求。[7]49视听产品形态空前丰富,视频传播平台迅速普及,生产传播成本低廉,视频应用广泛,岗位需求扩大,相关课程学习成果作品化、商品化便捷。用人单位数量的激增和人才市场的缺口这一矛盾的显现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出炉提供了新的契机,加剧了培养方案改革和课程优化的紧迫性,影视创作类课程的学生学习效果及评价模式面临时代和市场的双重挑战。

鉴于此,笔者认为影视类课程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创新应找准切入点,充分利用智能化教学平台和社会化媒体平台资源,确立包含市场、行业、教师、学生4 个维度的评价主体。借助智能化教学平台,利用平台记录、挖掘、生产、发布评价数据,整合实践项目工作全流程产生的多维度、多元化大数据,对课程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进行追踪式、全过程评价。同时,从评价原则方向、评价主体建设、评价标准方法、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稳步创新,构建融合思政教育、审美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内化指标,重构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增值评价体系。

二、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影视类课程四维评价模式

“混合式教学是融合应用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一种教学场景,既是面授教学与在校教学的混合,也是各种不同教学活动的混合。”[8]54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是影视类课程的重要模式。课程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路径,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事关课程教学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为此,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诊断、调控和激励等重要功能,以改进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9]1-7基于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混合模式,笔者所在教学团队总结出“尊重3 种评价目标、确立4 类评价主体、融通两类评价平台、运用3 种评价结果”的四维评价模式(图1)。

图1 混合式教学下影视类课程四维评价模式

(一)重视3 种评价目标,回归本源,明确评价创新方向

过程性评价是20 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评价范式。过程性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贯穿着教学活动的始终,是对教学全过程的每个阶段性教学效果及时进行考核、反馈与调节。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过程性观察”,以此评价教学目的实现情况。

成果性评价是指对某项工作、项目或者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从而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在教育教学方面,成果评价的目标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判断,高校通常以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的最终效果作为成果评价的样本。这种结果性评价模式主要以量化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测验,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反馈信息。[10]52

学校效能的增值性评价概念源于1966年美国的《科尔曼报告》中的研究结论引发的对于教育公平争论的探讨,此后增值性评价研究逐渐发展为一种国际趋势。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教育评价应遵循“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原则。[11]增值即价值增长,在教学方面指的是通过增值评价实现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的诊断和提升。增值中的“值”,强调的是除去学生自身成长外,其从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多少价值。增值性评价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教育改革、教育资源配置、学校自我评价、教师培训、家校合作都有其应用价值。[12]76-79

过程性评价目标、成果性评价目标以及增值性评价目标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三者共同促进了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是成果性评价的一个必要补充,过程性评价对于学习能力稍弱者更加有利,是一种全流程的考察;成果性评价则仅仅关注课程结束时的一次性考核结果,较容易忽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策略的综合运用和学生情感心理的变化成长,因而二者之间相互补充,缺一不可。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增值性评价,让学生的发展实现“最大化”的增值。

根据这一原则,按照岗位需求、作品类型和就业创业方向,引导学生根据个性需求和职业规划,自行选择发展和评价方向。在项目制教学的工作任务设计中,结合课程教学、合作企业和视频平台需求,引导学生将各阶段、各模块学习成果、作业进行作品化、产品化和商品化,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在实践中发现兴趣,培育特长,提升技能,为多平台、多维度数据化、智能化评价奠定基础。

(二)确立4 类评价主体,多维评价,确保评价科学有效

课程评价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课程评价主体;同时,课程专家、公众等的加入使课程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化。[13]95-96结合影视类课程的特征,课程教学团队整合建设4 类评价主体,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行业和市场等4 类主体。其中教师包括校内教师与校外合作基地教师、专职教师与行业导师等教师团队成员。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工作室成员互评、班级同学互评。行业评价包括行业导师及行业赛事、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评价。市场评价包括短视频平台用户、合作企业、委托客户的评价(图2)。其中,师生评价侧重于学习过程评价和作品技能分项评价,提供学生考勤、作业、课堂活动、学习投入度、合作性等个人评价数据,以及作品选题、文案、画面、声音等分项主观质性评价数据;行业评价和市场评价侧重于学习成果评价、作品分类评价和总体性评价,提供奖项等级等专业性反馈,以及短视频平台用户访问量、点赞量、观众评论、用户播放时长、完播率、收益等市场化指标的客观量化评价数据。各类主体的多维度评价依托智能化平台进行日常运作,不仅针对结果评价,还涵盖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提高了社会参与度,有效提升了评价成效以及学生、市场和行业认可度,有效提升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引入行业评价和市场评价,引导高职影视创作类课程学习者直接面向市场、面向岗位,校企合作深度和“岗课赛证”融通程度得到提升,教师的主导组织职责得以明确,学生的自我评价诊断主体职责得到强化。

图2 影视类课程4 类评价主体

(三)融通两类评价平台,对接岗位,大数据落实增值性评价

以“短视频创作”课程为例,课程对接视频创作岗位需求,课程教学建立了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实现作业的作品化、产品化和商品化,独立或合作(小组、工作室)开设账号和发布作品,获取收益;鼓励参加赛事和创业创新。根据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课程实施“周报”和“复盘”考核评价制度,纳入日常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在社会化视频平台发布作品,每周通过智能化学习平台,总结和复盘每条作品、每个账号,即时进行师生评价和发布,以此强化学生对自己作品考核评价的主体职责,强调学生作为创作者对于作品的对标、诊断、改进责任,强化视频创作的选题、实施、运营等全过程技能评价(图3)。

图3 跨平台大数据融通示意图

课程对接视频创作岗位操作规则,日常线上线下教学充分整合两类平台:社会化媒体平台和智能化教学平台。4 类评价主体通过平台进行线下、在线、远程评价,提高评价数据记录、筛选、生成、发布的智能化水平,降低评价实践成本,提高评价效率,提高评价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2011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加快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切实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其中,社会化媒体平台除了抖音、快手、B 站、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优酷、爱奇艺、腾讯等在线视频平台,还包括行业性平台如开眼、新片场、场库、TVCBook、牛片网、站酷、天空之城等。由学生自主选择平台建立账号,发布实践实训成果作品。媒体平台侧重于采集学习成果的市场评价和行业评价数据,便于收集实践学习结果的平台用户反馈,便于参与行业及平台赛事,收集行业评价。媒体平台数据通过周报复盘纳入智能化教学平台。

智能化教学平台以超星学习通为主体,配合腾讯会议等工具性应用,一方面用于日常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侧重记录、采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另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学生作品的演示、复盘、周报、测验以及考试等方式,采集和汇总市场、行业、教师与学生评价数据,生成、发布、更新各阶段评价数据和学期总评数据。

运行实践中,只要充分利用两类平台,对于单个学生的每堂课、每条作品、每个项目,智能化学习平台能实时记录30 余种200 余条数据;视频平台能提供前后台包含播放、互动、同行、用户等4 类10 余种100 余条数据,学生单条作品最多曾获得1 万余条观众评论数据。丰富、精确、及时的数据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了直接、明确、强烈的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教师团队利用智能化学习平台和办公软件,筛选数据,设定权重,通过简单的算法整合数据,可以实现学生等级、比较、总评等评价结果的自动生成,大幅度提高了评价效率。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全面数据化,产生的大量数据让“增值性评价”有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变得轻松简便,学生课程学业成就的变化变得非常清晰直观,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学习效能感和评价公平性都得到明显提升。

(四)运用3 种评价结果,整合数据,内化思政美育劳动评价

科学有效的评价是衡量和改进教育效果的基本保障,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是建立和升级常态化、动态化评价模式的必要依据。在推行新评价方式的过程中,课程教学团队形成了大量的过程性、成果性和增值性评价结果。为了充分运用3 种评价结果,保证评价过程中的有效反馈、动态优化,以实现评价功能效用的最大化,课程教学团队做了两个方面的探索:

一是全程开放,即时反馈。按照行业常规工作流程,利用智能化教学平台,全学期评价数据和结果对学生、教师、学校全程开放,并能实现即时反馈、实时更新,使用者通过手机端或PC 端可以实时、免费查看自己的评价数据和结果。提升评价的公正、公平、公开程度。课程评价及反馈次数的增加,缩短了反馈时间,提升了反馈时效。

二是整合数据,内化融合。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实现课堂思政、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的融合和内化。学生通过项目成果的作品化、产品化和商品化,将学习成果转变为劳动成果,创意劳动中直接面对“流量至上”“获奖第一”“低俗=流量”等审美和道德选择。选题、实施和每周评价和复盘考核结果直接体现了学生技能的提升“增值”过程,通过学习过程、成果数据的变化和对比,学习的“增值”变得直观、可计算,课堂思政、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增值”变得清晰可见,学生的自我评价有了客观的参照。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内省内观,将思政、美育和劳动教育及其“增值”内化为自我评价,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目标(图4)。对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的具体目标,不设置具体的量化指标,而是充分利用跨平台四维度的实时评价,利用考试测验、复盘周报等环节,鼓励、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总结改进,引导学生通过内省体验,尤其是社会化媒体平台提供的观众反馈数据和收益数据,让学生切身感受创意劳动的成就感、效能感,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创作欲。引导学生通过访问量、点赞量、观众评论等数据对比和视频的用户播放时长、完播率等市场化指标数据,直接体验职业精神的内在价值和外在收益,强化学生创作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观众意识,引导学生的创作、运营意识、IP 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在创作实践和行业赛事中,快速积累创作经验,实现创作观念、创作技能、创作质量的提升与更新。

图4 运用3 种评价结果内化思政美育劳动教育

与此同时,通过充分运用四维度大数据评价结果,学生切身体验视频创作的商品、艺术作品和意识形态产品三重属性,切身体验到视频作品的影响力,直观感受视频创作的社会价值、商业价值、艺术价值,直观感受行业和平台对视频作品的规则、标准判断,提升学生作为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了解社会和大众需求,把握市场偏好和个人创意的平衡,确立健康的创作观念和目标。新的评价模式有效促成过程性、结果性和增值性评价与思政美育劳动评价的融合与内化,实现评价效果的提升与评价功能的回归。

三、影视类课程混合式教学跨平台大数据四维评价模式的实践成效

经过近5年的实践、推广和验证,混合式教学跨平台大数据四维评价改革取得良好效果,获得了多个奖项。课程教学团队先后获得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三等奖,入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计算机设计大赛微电影、纪录片等组别的一、二、三等奖,获得中国红色微电影大赛特等奖,获得省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职业规划大赛的多个奖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个人创建账号比例超过100%,人均创作发布作品15 条以上,课程项目成果的作品化、商品化比例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创作发布的部分作品单条播放量超过100 万,学期内班级实践作品播放量不低于1000 万。

课程教学团队以在线课程等形式推广至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职业学院等学校,跨院校推广的教学实践验证效果良好,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短视频制作人”获2022年第十六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二等奖,推广院校学生团队非遗短视频项目获2020年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课程教学团队多次承担社会培训任务,相关合作企业的满意度高,相关订单与教学培训教材、数据库、小程序开发等合作不断深入。这验证了混合式教学跨平台大数据四维评价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近两年来,课程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改革与探索,引导短视频创作课程学生实践项目全流程作品化、商品化和数据化,利用智能化教学平台和社会化媒体平台,实时记录、采集线上线下学习行为、成果数据,确立了市场、行业、教师和学生4 类评价主体,每周生成评价数据,并对学生、教师、学校实时开放,实现了评价模式的多元化、数字化。在确立评价主体、优化评价内容、运用评价结果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的同时,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得到强化。回归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诊断学生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从而建构一个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生态。在探索增值评价及结果运用、促进艺术与思政相融合、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值得在高校影视类课程教学中示范和推广。

当然,四维评价模式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一是四维评价模式涉及的评价主体包括市场、行业、教师和学生4 类主体,需要高校和教师根据时间点在评价中灵活选择,否则4类评价主体同时进行可能会导致评价周期过长、反馈延迟,对评价工作造成压力。二是团队成员主要来自艺术类院校,虽然经过时间和实践的验证,但面对综合类院校的不同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培养目标,可能会形成不一样的效果,有待于跨院校进行检验和调试,使其更具有普适性。

猜你喜欢

影视创作评价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墙之隔》创作谈
影视风起
影视
创作随笔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创作心得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