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探索

2023-02-24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第二课堂理论课

章 燕

(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第二课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在促进学生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新阵地的作用。艺术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责。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新阵地的教学活动作用,有效开展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新时代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第二课堂的内涵

对第二课堂的内涵,学术界有大量的研究。20 世纪80 年代初,著名教育学家朱九思、蔡克勇、姚启和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指出:“第一课堂是按照教学计划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1]冯刚指出:“高校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活动(即第一课堂)之外,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包括知识性的、学术性的、文艺性的、健身性的、公益性的等等,是对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2]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序延伸和有机补充,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综合能力素养、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的形式多样、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各类艺术创作、展演、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各种校内课外活动。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凝聚而成的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追求、坚定的革命信念。红色文化是开展艺术院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优质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既可以发挥其铸魂育人作用,又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从而推动新时代思想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红色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的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3]这为新时代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方向。如何有效提升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在科学合理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时,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并遵守教学原则至关重要。

(一)坚持教学指导思想的方向性原则

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把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同艺术院校培养目标、任务有机结合,帮助和引导艺术院校学生在新时代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切实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培养忠诚可靠、德才兼备、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坚持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党。红色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从符合艺术院校教育教学特点、艺术专业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将党的理论与艺术专业学生成长成才目标结合起来,把崇尚科学知识与塑造完美人格结合起来。根据专业特色通过第二课堂红色艺术创作、红色艺术展演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艺术专业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服务,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三)坚持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的原理和结论,而是通过开展党的理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全面发展教育,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既承担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肩负着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的重任。这决定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艺术专业课程、专业创作同轴运转、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让思想政治教育有筋骨、有温度、有活性、有深度、有情怀。

(四)坚持教学对象的因材施教原则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为相同的培养目标,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给予他们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的隐含前提是个体受教育者之间是存在能力、性格、兴趣、爱好上是充满差异的,因此教育者在施行教育时,应该尊重这种差异性,并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提出不同的教育方案。这是一种立足于教育施予者的视角。类似于传统的第一课堂教育。在传统的第一课堂教育中,“因材施教”意味着同一个教师使用同一个教学计划、同一个大纲、同一本教材和同一套试题来教育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的方式不同,其组织形态与教学模式是以“求同”为起点和导向的,教学的主体是施教者——教师。与第一课堂不同的是,第二课堂往往是在教学计划外的课外活动。红色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可以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殊需求来选择他的学习内容或参加的活动,从而培养不同的能力和素质,其组织形态和教学模式是以“求异”为起点和导向的,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是以学生的选择为中心的,可以有效避免受学生选择的不确定性影响而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和教学效果弱化。在艺术院校第二课堂红色文化教学的实施中,应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变“自助餐”为“配餐”,充分考虑学生在年级、专业、能力层次、个性气质、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和思想政治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与独特性的基础上,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个体定制个性化、类型化的套餐组合供不同个体进行选择,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个体的选择进行教育和引导,即为不同专业学生量身化定制“个性化菜单”。

三、红色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的途径

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相比,艺术院校学生个性化、风格化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比较追求变化、时尚,不喜欢因循守旧,不喜欢墨守成规。如何结合艺术院校特色,探索构建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极其重要。因此,在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红色文化教学中,既吻合艺术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又能科学把握他们思想变化的趋势和特点,纠正不良行为和习惯,就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

(一)构建生活化、艺术化的教学内容

从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出发,选择贴近、关注艺术院校学生的个体特征和现实生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设计种类丰富的红色艺术主题创作活动,形成适合艺术院校学生特点和实际的教育教学内容系列。比如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理想信念教育主题、意识形态教育主题、价值观念教育主题、思想道德教育主题、唯物史观教育主题,还可以结合实际的主题教育活动,设置党史党建教育主题、不忘初心教育主题、“两学一做”主题等,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广泛参与,通过诵读红色经典诗词、表演红色曲目、歌唱红色歌曲、演讲红色故事、进行红色专业作品竞赛等方式,力求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各异,融思想性、艺术性、新颖性、生活性于一体。

(二)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客观要求,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联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指导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原则,在指导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红色文化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中,要充分肯定艺术院校学生的主体性,从以教师授课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个性和需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色,培养和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将理论知识用喜闻乐见、具有专业特色的形式教学教授,激发学生的情感。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特点,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革命精神,而且形式活泼、生动可感,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在教学模式和活动类型上兼顾不同专业、能力素养和不同层次需求的学生,尽可能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可以组织红色歌曲、红色美术、红色雕塑、红色舞蹈,红色话剧、红色戏剧戏曲、红色电影、红色电视剧、红色小说、红色诗歌、红色短视频等文艺形式为主体的鉴赏、研习、创作、宣传、比赛等活动,可以是被动接受、被动观看、被动欣赏的,也可以是主动宣传、创作,满足不同学生对社交、展示自我、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

(三)采用针对性与实效性相适的教学方法

艺术专业学生有着相对其他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他们既有其他专业学生的群体特征,又有各自的个体特征。正确把握他们的特点,是做好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关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活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个性日益突出,主体意识、责任意识逐渐增强。在艺术院校第二课堂红色文化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面对的是一群年轻活泼、富有朝气、极富个性的学生,想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就应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规律,坚持针对性与实效性相适应的原则,抓住艺术院校学生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利用适合艺术院校学生专业特点的有效形式,帮助他们正确看待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为他们答疑解惑,强化思想引领,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综合素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盘活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的教学资源

通过利用参观革命遗址、唱演革命歌曲、听讲革命故事等方式,以鲜活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等红色文化教学资源,有效调动艺术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除学校官方组织和提供的红色文化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资源外,积极挖掘、开发校外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供给主体,盘活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包括校友、政府部门、私人和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个性化菜单”。同时,允许部分有小众兴趣爱好和特殊需求的学生自主在社会上选择符合具有红色文化教育意义和价值的课程资源或活动进行自主学习。既可以激发学生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避免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红色文化教学中的教条化、公式化倾向,可以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五)开展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红色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艺术院校专业的特殊性,在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应当积极、主动采用大数据技术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于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教育陶冶、传承发展的特征,其对于学生的影响也主要体现为引导和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自觉传承和发展革命文化。因此,针对知识教育而采用的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并不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红色文化教学活动的考核,而应从红色文化资源特征出发,尽可能淡化课内外差异,逐步积累和采集艺术院校青年大学生学习过程的各类数据,建立以红色文化活动导向的数据评价体系,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够更为多元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四、结语

要进一步提升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效,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体系,需要通过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善用大思政工作格局,构建艺术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艺术院校第二课堂是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之外延伸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精心设计艺术院校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切实发挥好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是新时代艺术院校第二课堂改革创新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探索红色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是新时代艺术类院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重要作用,对培养和提升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实现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第二课堂理论课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