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亲和力提升路径探讨

2023-02-24胡吉红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亲和力公安院校思政课

胡吉红

(广西警察学院,广西 南宁市 53002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如何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学生的获得感,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极为重视。2016 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在2019 年3 月18 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由此,思政课亲和力问题成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关注的焦点。

公安教育属于我国高等教育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公安院校主要培养未来的人民警察。但从当前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看,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方法不多、执法服务态度冷硬横等,管理者的功能突出,但服务意识弱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警民关系恶化。究其原因,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缺少亲和力是引起此问题的关键所在。和一般院校的学生相比,公安院校的学生在政治意识、道德观念、职业素养、纪律作风等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在这种情况下,思政课教学在公安院校整体教学工作中就显得极为重要。如何大力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如何正确认识思政课教学亲和力对公安院校的价值问题,如何提升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亲和力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一、提升公安院校思政课亲和力的价值意蕴

思政课,顾名思义就是各级各类学校按照教育部规定所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每门思政课既设置有理论课又有实践课。而思政课亲和力既是对理论课而言也是对实践课的要求。教学亲和力,首先是一种作用力,这种力不是对抗性的,也不是分离性的,而是教师通过真诚的、有温度的、有激情的课堂教学及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魅力、教学内容的价值,自然而然地亲近教师、亲近课堂、亲近教学内容,进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笃其行”为目的的作用力。

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思政课能否取得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公安院校思政课因其政治建校、政治育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忠诚卫士的特殊性质,在管理方式上,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学生一日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秉持“教、学、练、战”一体化培养模式,在忠诚意识、体能训练、纪律作风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训练内容,因而对亲和力有着比一般院校更迫切的要求。另外,公安院校思政课提升亲和力,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上,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所体验到的情感延伸到他们的课余时间、体现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

(一)不断增强公安院校学生的认知力

认知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通过心理活动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认知力就是指人们获得知识能力的大小。人们获取知识除受到个人主观因素,如记忆力、理解力、视野等影响外,还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客观环境能否提供丰富的认知对象,认知对象向认知主体展现的程度如何,是如何展现的?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认知力的问题。大学生属于社会特殊的群体,经过被认为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而过来的,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是比较强的。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问题,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何以能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问题,等等。由此可见,思政课的理论性、抽象性比较强,和大学生思维更多具体的、形象的特点有一定差距,学生认知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另外,对于公安院校的学生而言,因课前的礼仪规范、上课时着装规定、听课状态等都会有相应的要求,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是比较拘谨的。这种紧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在这种条件下,如果思政课教师还是按部就班,报告式、灌输式授课,势必影响学生听课效果,影响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意味着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一个充满温度的环境中学习;意味着教师能将抽象的理论和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理解起来更直观、更容易;意味着教师能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充满亲和力的方式授课,使学生身心更放松,促进学生认知力的提升。

(二)大力提高公安院校学生的行动力

所谓行动力,就是指一个人能否具有行动的意识并将其转化成实际行动的能力。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成长期,大学生通过听课学习锻炼,不断增长知识、增强本领,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适应社会和职业就是行动力的一种表现,所以大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行动力的重要时期。公安院校是培养未来人民警察的院校,职业特色非常明显,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阶段不断增强行动的意识和能力。与培养具有工具理性的专业课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注重价值理性的注入和培育。可以说,思政课就是要讲清楚大学生为什么要行动、怎么行动的问题。换句话说,思政课是为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的行动提供源动力的课程。而这种源动力是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的,增强公安院校大学生行动力就是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做贡献。由此看来,公安院校思政课不仅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更是担负着培养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人民卫士的重要使命。作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胸怀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职责和使命,更要将这种情怀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国家和社会的实际、结合人民警察职业的实际,既要讲清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大道理,又要阐明学生自身发展的小道理。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情怀的课堂,才是有亲和力的课堂,也是有吸引力和信仰力的课堂。有信仰的人才能讲信仰,有信仰的人才更有力量。只有拥有信仰和充满亲和力的课堂,才能够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行动力的种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在以后的警察职业中实施正义的行为。

(三)持续丰富公安院校学生的情感力

情感力是指一个人如何正确了解自我、管理自身情绪、识别他人情绪,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随着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对情商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如何提高情感力,不仅是每个大学生关注的问题,也是教育者关心的问题。人民警察工作性质决定了其要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其情感力如何,直接决定了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问题。同时,又因人民警察纪律部队的性质,刚性硬性要求比较多,所以警察给老百姓一种坚强无畏的感觉,但也存在着冷漠、不温暖的刻板印象,公安院校学习教育阶段是转变这种状况的一个关键时期。相比其他高校,公安院校更应该倡导有温度、有亲和力的教育。而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当其冲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职责。这是因为:一是思政课是全校所有学生都要上的课,覆盖面广,影响大。二是思政课需要极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作为支撑。思政课可以说是“灵魂课程”,授课教师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同时要具备公安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并加之以教师具有亲和力的教学,学生的情感力就会逐渐养成和提升。

二、影响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的三维要素分析

思政课,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基本都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部分构成。很多学者都是从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影响思政课亲和力的问题,但本文认为,影响公安院校思政课亲和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其次是教学内容,再次是教师通过教学与学生形成的特殊教学环境,这三者构成了影响公安院校亲和力的三维要素。

(一)教师是影响公安院校思政课亲和力的主体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这是国家领导人对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师重要性的重要论述,也是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师在未来发展的根本指引。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发挥了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课堂与消极应付的课堂是存在着天壤之别的。

在公安院校,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思政课的发起者、组织者都是教师,故而教师是影响思政课亲和力的主体性因素。具体包含:第一是教师的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不管什么课,学生最先接触的就是教师的语言。相比于教师的外在形象,语言是工具更具有长久的影响力,也是使课堂是否具有亲和力的首要因素。有人认为,思政课教师的语言应该幽默、洪亮,才能吸引学生。但幽默、洪亮是一个人天生的语言素养,外在的环境可以改变,但改变的程度不大。本文认为,在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语言的亲和力更多的表现在接地气和有针对性。接地气就是指接近学生的实际,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表达来授课,而不是高高在上只讲大道理。有针对性是指教师语言要精炼、不拖泥带水,能将抽象的理论以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职业实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道授业,思政课便可以入情又入理、有趣又有用、走脑又走心。”[3]第二是教师的人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六点要求中,之一就是“人格要正”。人格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综合模式,是一个人区别其他人的统一而稳定的心理品质,在某种程度上与品格相近。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是指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这不仅是公安院校培养目标要求,更是使思政课具有亲和力的重要保障。这样的教师,使学生更容易接近,更容易产生信任和信服。第三是教师的学识和信仰。对于教师,中国人历来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思政课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具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尤其是要紧密结合公安工作的实际,要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和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要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才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得到学生的认可,增强学生的获得感[3]。

(二)教学内容是影响公安院校思政课亲和力的重要因素

虽然将教学内容作为影响亲和力一维要素单独列出来,但实际上教学内容是与教师息息相关的。毕竟在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基本由教师决定。长期以来,思政课不太受学生欢迎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思政课授课内容的抽象性。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比,形象思维更容易被人接受。但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状况来看,理论性强,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主要是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方法和立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可以说,这门课从根本上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理论层次高,抽象性强。而从公安院校学生实际来看,理论思维、抽象思维相对较弱,如果教师不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成学生乐于接受的道理、观点,而是就理论讲理论,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更谈不上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了。二是不能将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各高校都是统一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各门课程之间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同时每门课程的教材都有其体系、逻辑和特殊的表达。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仅仅是按照教材的体系进行,不能将教材的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就会将思政课讲成高高在上的大道理课,讲不深、讲不透、讲不活,更谈不上亲和力问题了。三是教学内容展示的方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的展示方式就是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方式方法会直接影响思政课的亲和力。同公安院校其他专业课相比,思政课的操作性、实践性都不强,想要取得更好的教学实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必须的。如果还是单一的讲授式授课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没有互动、没有交流,这样的课堂是没有亲和力的课堂。

(三)教学环境是影响公安院校思政课亲和力的必要因素

思政课的教学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世界的局势、国家的状况、社会的发展等都属于思政课教学的宏观环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人们的生活水平等的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宏观环境不断优化,这会极大地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而公安院校校园环境、教学课堂就属于思政课教学的微观环境。校园的硬件设施、文化氛围、管理理念、师生的道德风尚等,都属于教学的环境,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思政课的教学。同时,课堂教学的微环境,其中教室的空间大小、教学设备等属于硬件设施,而教师与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所营造出来的课堂氛围就属于教学软环境,恰恰是这个教学软环境对提升公安院校的思政课亲和力至关重要。如果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繁,就会形成思政课教学良好的微环境。教学环境好,思政课的亲和力就高,教学实效性就好。相反,如果思政课教师不注重课堂环境的构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互动不多,那样的课堂势必是安静的、冷漠的课堂,更谈不上什么亲和力和实效性了。公安院校因其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在校园文化上更加注重“严”的总基调,严格、严肃、严厉是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的常态。这对形成学生遵纪守法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是有利的,但并不意味着校园环境、课堂微环境仅仅充满着“严”的基调,同时要有活泼奔放的一面,要既严肃又活泼、既平静又热烈。

三、提升公安院校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选择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使命和要求,思政课教师应该从党的领导、国家的发展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来思考思政课教育教学问题。上好思政课,不仅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应该在学生的心里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所以,如何提升公安院校思政课亲和力问题不仅是公安院校领导层,更是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提升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构建亲和力的主体性要素

公安院校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专任教师一般都符合硕士以上学历、中共党员、思政及相关专业条件,同时在政治和身体等方面符合入警条件。但随着教育部1:350 师生比配备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随着相近专业的教师、刚毕业新教师的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呈现出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状态。所以,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业务培训迫在眉睫。同时,对于老教师而言也要进行经常性培训,以提升综合素养。具体有: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品格素养。虽然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在考取教师资格证时,教师职业道德是必考科目。但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应该是持续整个职业生涯甚至是一辈子的事。在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同时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一个道德素质过硬的思政课教师也是一个和善的人、温暖的人,更是一个有亲和力的人。二是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信仰又是我们自身信念体系中起到统领作用的,它会决定和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所以作为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在马言马,在马信马”。教师只有树立了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才能以自身信仰的能量影响学生[4]。三是不断增长自己的学识和技能。思政课是与时俱进的课程,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补充新的内容。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掌握时代的脉搏。同时思政课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教师以“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储备来授课才能将思政课讲得生动活泼。在公安院校,尤其要关注公安工作、公安行业,要广泛学习,增加各类知识储备。同时,要尽快掌握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尤其是要熟练掌握现代网络技术。另外,思政课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可以通过多与人沟通,也可以通过读报纸、参加演讲活动等方式进行锻炼。构建思政课亲和力,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品格高尚、信仰坚定、学识高技能强,就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二)丰富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构建亲和力的基础性要素

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是影响亲和力的基础性要素。教育部统编教材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遵循,但如果仅仅按照教材的逻辑、内容进行讲授,思政课就会变成枯燥、抽象、乏味的课程。所以,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在内容上立足教材。其次要,着眼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是思政课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来源。再次,要结合人民警察的职业特色、发展等情况,这是思政课得以落地的关键。具体做法:一要深入研究教材。高校思政课教材是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编写的,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每门课的内在逻辑线索、重难点内容、价值目标等等,都在教材中有所体现。教师讲思政课,要熟悉教材内容,熟悉一门课有多少章,每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一门课、一章课、一节课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这门课的侧重点在哪里等问题要了然于心;要将教材内容内在的逻辑关系弄清楚搞明白,并善于将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5],其实质就是教学思路问题。教学思路清晰就是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大致思路进行讲解,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清楚明了,相反就会不知教师所言。教学思路清晰还表现在教学各部分内容间要环环相扣,有连贯性。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和安排,将教材中没有关联的内容联系起来。但也有些思政课教师走向了反面,不关注教材,不重视教材,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讲解思政课,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走偏。有的思政教师将思政课上成了演讲课,上成了自我展示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励学生,但理论层次不深,对学生的影响是短时间的,浅层次的。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将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多研究、多思考,只有讲教材研究深入透彻,才能将课讲活、讲透,增强公安院校思政课的感染力、亲和力。二要研究教法。对于高校思政课而言,教学方法是极为重要的,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6]。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法、提问法、讨论法、辩论法、讲授法等。虽然很多人对讲授法持有偏见,认为讲授法就是灌输法,是填鸭式教学法。但本文认为,讲授法是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能否将理论课讲深、讲透,关键要看教师的基本功。对其他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质是思政课教师组织能力的体现,是对讲授法的补充和丰富。没有其他方法,仅用讲授法就会将思政课讲成填鸭式课堂。随着人们对思政课教学方法研究的深入,新式教学法层出不穷,对分课堂、研究式教学、慕课、微课等形式不断涌现。新式教法的出现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新式教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教法的突破和颠覆,因其是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方法的更新。在公安院校,应大力提倡新式教法,尤其是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极力推广。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工具的广泛应用,线上教学方式、多媒体在课堂上的适当应用都成为一种趋势,而这类教学方法因与大学生联系紧密,因而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但具体如何应用还要与不同课程、课程的不同内容相结合,比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有关理想这部分内容,应用翻转课堂的效果良好。同时教学方法的数量也不是越多越好,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多少以及达到的最佳效果来定。三要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思政课授课亲和力的源头活水,没有对社会的关注,不可能将思政课讲活。所以,作为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关注社会上发生的热点问题、国家的大政方针、公安工作状况等是必修课。只有这样才能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才能将抽象的理论实践化、具体化,学生才能更容易理解,并能全面深入地认识社会。

(三)优化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环境,构建亲和力的保障性要素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校训应该是渗透在每一位学生骨子里的意识,所以高校环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公安院校作为特殊的职业类院校,其环境建设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精神环境。

首先,公安院校应着力打造具有鲜明警察职业特色的校园环境,如校园建筑、绿化美化、文化设施、室外场地等物质环境。此外,还要有精神环境,具体指警察意识、职业宗旨、警察精神等精神内容。这些精神内容要以无声的形式,内化于物质环境之中。比如公安院校内楼堂馆所颜色的选择、建筑的样式、名字的设计等都应体现警察元素;校园内的文化设施,如雕刻、园林、标志性建筑等也都要体现警察意识、警察精神的特点。同时要着力打造一批能够结合本地人民警察先进事迹的软硬件文化和设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

其次,公安院校应在各类活动中融入警察精神的内容,展现公安院校活跃的一面。要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的一些观点、理论、知识等融入其他各类专业课程中。在公安院校,人民警察的职业意识、宗旨、职业精神等内容就属于课程思政构建内容。要积极打造课堂微环境。教师第一要做到“三了解”:一是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意见建议,这是教师授课的前提和基础。二是了解学生所学专业。思政课是面对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尤其是在授课过程中以其专业内容作为素材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三是了解学生的“话语体系”。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各类网络用语、学生内部用语层出不穷。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敢于善于接受网络语言,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将自身融入学生当中去,课堂的气氛才能够活跃,课堂微环境才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政课的知识、理论和观点。要多关注学生的动态。能否关注学生在不同环节的表现,是课堂是否具有亲和力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很快进入听课状态、是否持续拥有注意力、是否跟随教师思考、是否有所收获等,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个环节,及时调整课堂的节奏和方向。

最后,要加强思政课实践实训课堂建设。随着教育部大学生领航计划等项目的不断实施,思政课的实践课堂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加“三下乡”活动、到农村开展各类调研活动、到城市基层社区调查帮扶等,都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基层的方式。同时,因公安院校学生未来职业的特殊性,学校应该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基层派出所实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基层、了解公安工作、了解社会的治安状况,努力提升公安工作的能力。这样,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就可以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讲课就会言之有物,有亲和力。

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学亲和力,不仅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关键,也是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更是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要求,对于新时代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而言,责任尤其巨大。

猜你喜欢

亲和力公安院校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