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文学课程考核方式探索

2023-02-24李兆新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平时成绩考试考核

李兆新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近年来,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需求,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越来越受到关注。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符合“学生为本、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OBE 理念,是大势所趋。OBE 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其中,评价方式的改革起着“牛鼻子”的作用,决定了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能否落到实处。这里的“评价方式”与“考核方式”含义大致相同。教者基于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现状,在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考核方式改革,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探讨始于20世纪90 年代末。较早的是胡新华,他在分析考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考试改革的设想:应充分利用考试的各种形式,根据各个学段的要求采取闭卷、半开卷和开卷考试;考试不能一锤定音,应进行多次[1]。甘文田等人在考察考试目的、环节,描述分析考试属性和题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试改革及相关学籍管理改革的方向与措施:考试方式除采用闭卷考试为主外,加大开卷、口试、小论文、课程设计、文献综述等方式或几种方式综合利用。学生成绩按期末成绩占总分的60%~80%,平时成绩占总分的20%~40%进行综合评定[2]。黄德智在对考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增加考试方式的多样性,使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选择考试方式,增加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黄德智进一步认为,增加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查,有助于促使学生加强平时学习,促使教师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机会以及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机会[3]。周志淼认为,传统的考试模式已不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转变考试观念,按照“综合考试”的思路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成绩构成达到多元化,完善命题、评阅试卷标准,以深化高校考试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4]。苗秀玲认为,通过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考试方法,建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导向的考试制度,以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来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5]。徐蕾艳在分析传统考核方式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试方式改革的方案:一是考试内容覆盖面要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考试题型要丰富,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三是考试形式要多样化,增加考核结果的可信度;四是考试成绩计算要科学化,改变“一次考试定终生”的局面。徐蕾艳进一步指出,传统的考试成绩大多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期末成绩所占比例过大,造成了学生考试压力过大。可以适当放宽比例,将期末成绩调整为50%,平时成绩占50%,平时成绩可包括课堂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课后完成作业情况、期中考试成绩,等等,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6]。

综上所述,学者们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需求,一致认为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行的方法是重视平时考核,加强对平时成绩的采集;丰富考试的形式,将开卷、半开卷考试,口试,小论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纳入考试中来。

然而,传统做法的惯性强大,老的“一考定成绩”考核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有必要持续呼吁并具体践行新的考核方式。

二、在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

外国文学课程是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具有知识容量大、阅读储备要求高、不易深入的特点。因此,传统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教师课堂上就某部文学作品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却可能因为阅读储备不足而难以达成共鸣。或者,教师为了体现文学史的完整性,不厌其烦地介绍不同时代、地区和国别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学生方面,用功者接受了一大堆不具有思想和思维训练价值的文学史常识,主动性差者则思想早就开了小差。期末考试时,学生提前一周左右围绕教师提供的复习提纲背背书,平时用功者和不用功者都能顺利过关。这样的教学,教学效果过多依赖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如果学生课外不用功,教师基本上没有办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基于上述原因,教者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尝试进行了以混合式教学为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改革。混合式教学是新世纪以来由外国学者提出,经由国内学者引进,当下方兴未艾的一种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也不同于一度流行的网络教学,混合式教学整合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在线的网络教学的优势,不仅能够发挥教师引领、把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让学生先后经历自学、思考、深入探讨的过程。课前,学生通过任务驱动法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师生、生生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精讲与运用等[7]。

混合式教学的提出与实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学习当然不止于课堂学习,它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课前学起来。这就需要巧妙地设计网络课程,驱动学生课前开始有效的学习。课堂上,主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要实现这种互动并使其保持高效和高质量,教师还要精心设计课堂讨论实施方案。课后的学习同样不能忽视,教师要布置拓展任务以延伸、补充课堂学习,并开展教学检测以实施教学评价[8]。

混合式教学从学习方式看,包含线上与线下两个版块,从学习阶段来看,则包含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在外国文学课程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需全面考虑不同版块与不同阶段。要保证混合式教学的质量,混合式教学的成绩评定方法需考虑到混合式教学的各个环节。一个重要原则是必须大幅度提升平时成绩的占比。这就需要对平时成绩的构成进行精心设计。混合式教学分线上、线下两块,相应地,平时成绩需包含线上、线下两个部分,要分别对这两个部分进行细化,并合理赋分。

教者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平时成绩考核方案是:平时成绩由线上、线下两块构成,各占50%。其中,线上包括在线测试(20%)、课程作业(15%)、课程论坛(10%)、课程资源(5%);线下包括课堂表现(40%) 和出勤(10%)。为了便于操作,教者还针对各个版块制定了评分细则,兹不赘述。

需要做出进一步说明的是:本计算方法所得成绩为平时成绩。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课程一般分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为考查科目,第二学期为考试科目。若为考查学期,则按100%的平时成绩计算;若为考试学期,则按60%的平时成绩加上40%的考试成绩计算。

三、外国文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做法

依托混合式教学,外国文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得以顺利进行。考核不仅体现在学期末,更体现在平时学习的各个环节。

(一)实施考核方式改革,让学生课前“学”起来

在平时成绩考核方案中,如何采集与核算课堂表现分是关键。基本做法是:让全班学生按5~7 人自由组成若干小组,并选出组长。由组长牵头申报讨论选题、组织小组学习、安排课堂发言。师生在协商的基础上形成了《外国文学课程课堂讨论设计》,主要内容有:一是按一学期16周计,拟安排14周课堂讨论,每周1~2组,提前5 天以上报名,名额报满为止。每个人最多有1次登台主讲的机会。二是讨论的题目要小,角度要新,有讨论价值。三是小组讨论以8~10 分钟为宜,不超过10 分钟,由选出的主讲人主持。主讲人发言过程中要有组员参与,与组外学生有互动。

混合式教学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需让学生充分行动起来,教师需要做大量的课前工作,包括分析教学目标,按照教学目标分解教学任务;设计教学过程和活动过程;开发微课视频或确定其他共享视频;确定学习任务单,发布课前学生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课前要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观看教师开放的视频,完成预习任务和基础知识的检测;在自学的基础上记录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并与同学交流与探讨。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确保课堂上有高质量的讨论,教师需要在课前安排好本讲的重点发言小组。按照约定的课程实施方案,每讲安排1~2 个小组发言,拟发言的小组要根据教师发布的课堂讨论选题提前5 天以上申报,并及时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发言小组在申报选题时,要确定主讲人,然后由组长和主讲人负责统筹小组学习,策划小组汇报。

(二)实施考核方式改革,让学生课上“议”起来

由于混合式教学实现了课前学习,教师有条件拿出部分课堂教学时间来让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展开课堂讨论。为了确保课堂上学生“议”起来,也为了督促开展学生课前学习,师生在协商的基础上订立了如下课堂表现加分办法:课堂表现分由个人分和小组分两部分构成,各占50%。个人分和小组分都分平时分和排名分,最终核算时取排名分。加分细则如下:1.课堂随机发言,每次加30 分;2.小组发言,主讲人加80~100 分,小组成员参与讨论,每人加20 分;3.同一讲的两节课,发言次数不止一次者按一次计分,取最高分;4.期末对小组分进行累计,小组排名第一者为100分,依次递减10分,保底分是60分;5.期末对个人平时分进行累计,排名第一者为100 分,依次递减1 分。保底分是60 分;6.小组分若达到600 分(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则小组排名分最低可按80 分计算;个人分若达到200分,则个人排名分最低可按80分计算。有了上述约定,课堂上的讨论有了保证,学生课堂表现分的采集与核算也有了标准。

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考核方式改革后,原来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转变为集中解决学生在课前自学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和概括总结式的精讲,同时,学生有机会登台发言并组织课堂讨论与交流。

在外国文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或组织讨论与交流是课堂上的重要一环,此举可以较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发言,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要善于倾听并给予恰当的点评。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归纳与总结,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由于混合式教学特别重视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将课堂表现纳入平时成绩,较之传统课堂,学生的注意力普遍比较集中。

(三)实施考核方式改革,让学生课后“做”起来

混合式教学并不轻视课后的学习。在这一环节,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布置拓展任务,用以弥补课堂的不足;开展教学检测,用以实施教学评价。例如,在学习古希腊戏剧一节时,可安排学生课后深入阅读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剧本和相关论文,然后写一段300 字以上的文字,谈谈自己对该剧悲剧原因的见解。

此外,为了弥补课堂发言机会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师生还约定了如下加分办法:1.制作小组研讨微视频并成功上传,视为1 次小组课堂发言,每小组不超过2 件。2.制作经典朗读视频(需配乐、配字幕),并成功上传,视为2次课堂随机发言,每人限1件。

上述几个环节中,教师要善于借力助教、借助平台以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借力助教”指招聘数量不等的热心学生担任助教。通过助教完成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譬如课前接受小组报名,确定课堂重点发言小组及主讲人;课中记录小组汇报与课堂发言情况;课后督促完成拓展任务与教学检测等。“借助平台”指教师要善于运用网络课程的课程通知,QQ、微信等社交平台,以高效实现信息发布、情况反馈。

四、结语

顺应课程改革的形势,在外国文学课程中实施以混合式教学为教学模式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它实现了让学生课前“学”起来,课上“议”起来,课后“做”起来。考核结果更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了平时悠闲、考试紧张的情况出现,也避免了临时抱佛脚也能考及格,甚至考高分的情况。总之,由于考核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及时、更有效了。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不再取决于期末的一场考试,平时的每一节课、每一次发言、每一次练习、每一次小组讨论、每一次测试都与最终的成绩有关。学生在面对期末考试时不再感觉到压力,更多地把精力用在了平时。目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深化的新阶段。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过程。它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支撑,需要师生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考试考核
内部考核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平时成绩评定与构成——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