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以“比和比例”大单元主题教学为例

2023-02-24周淦梅

科教导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比例建构深度

周淦梅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1]。过去国内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大多侧重于传授解题技巧,忽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学生收获较少。教改后有些数学课堂形式上活泼,却不够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2],不能帮助学生系统化掌握知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3-4]。为此,数学教育领域提出一种指向深度学习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主题教学模式,以解决数学教学零散的单节点教学问题,对于落实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推动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深度学习下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索

由于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学习是一种高度沉浸、不断扩展延伸和持续深化的学习方式[5],依托单一课例或单元结构的学习是难以实现的。根据深度学习理论,解读教材时应跨越因单元及课时划分造成的断层,重新整合学习素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材中“比和比例”这两部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以整体的思路设计与实施单元教学,实现单元知识的整体建构,以此来分析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路径,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层次的迭代更新。

1.1 确定大单元主题教学内容

深度学习倡导教师在深入研究数学教学资源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和主体需求,建构起一个由单元主题统领、内容紧密相关、逻辑清晰完整的教学单元,将凌乱的知识点串成线、构成片、织成网,厘清知识间的联系,并纳入系统的知识结构[6]。“比和比例”这一内容是“数与代数”中的重要章节,选择该主题为大单元教学内容的课程设计逻辑是:首先,比和比例在数学概念上是承接延续的关系。基于比的意义可以迁移类推比例的意义。学习比例的知识又是学习比的延续,教学比例的知识需要有比的知识点作为支持。其次,考虑到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储备,在比和比例的教学中,教师都要让学生经历“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的过程,而在汇报交流的环节中,教师都很注重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示思考与总结。再次,无论是比还是比例知识的教学,其目的都是通过对知识点的类比、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提升学生对知识系统性的认识。

1.2 分析大单元主题教学要素

研究教材分析教学要素是落实深度学习教改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涉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情等方面分析。从知识的本质上来看,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过程与分数、除法相似,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有共通之处,学习方法上可以有效迁移,它们内在的逻辑关系梳理如图1、图2:

图1 分数、除法与比的意义的迁移

图2 比和比例的意义的迁移

为初步掌握学生在学习“比和比例”主题大单元的学习力情况,我们设计涵盖了“比和比例”大单元中的基础概念、核心知识及关键问题的问卷,发放给广东省广州市L小学六年级两个班的86名学生进行测试。图3呈现的是问卷中节选出的4道题作答结果的数据分析。

图3 “比和比例”单元教学要素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

①学生在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未能真正理解正反比例的实际意义,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未能准确判断出该实际问题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例如第24题有47.67%的学生判断该实际情况是成正比例,实则此题应该是成反比例,因为本题中微机室的总面积是不变的,但学生未能找到正确的关系式,所以造成此题的错误率很高。

②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网络,厘清知识间的联系。例如第18题侧重考察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借助思维导图分析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更容易把“比和比例”联系起来运用。第20题则考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因此,我们在设计“比和比例”大单元主题教学时,可以充分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加强其对知识系统性的认识。

分析教学要素,不仅要从知识本质联系及学情调研上进行探讨研究,还要从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等方面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比和比例”单元教学要素分析

1.3 确定大单元主题教学目标

①理解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的基本概念及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的方法,能正确判断和理解正反比例的关系,把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推广到比例的应用中,会用比例尺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熟练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②根据实际数学问题情境的信息提取,联想相关的概念及其知识点,借助思维导图分析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体验知识网络构建的分析归纳推理过程,领悟联系与转化、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知识本质上把握分数、除法、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③引导学生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实际问题,明确数量关系及所求的量,然后用比例知识进行解决。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和建立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形工具及建模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划分大单元主题教学课时

按以往惯例,“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的学习时间安排为2课时:比和比例、练习十七。根据深度学习的整体思维发展要求设计大单元教学,我们打破传统的学习节奏安排,重组整合核心内容并依据层次递进的问题驱动思路设计学习课时,课时学习安排见表2。

表2 “比和比例”单元教学课时划分

1.5 开展大单元主题教学评价

大单元教学要求以系统结构化思维整合优化教学策略,强调知识学习从理解到应用,进而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7]。所以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必然是连贯的、逐步延伸递进的、不断迭代更新的过程。每一轮的教学方案实施后,教师应该自我反思总结,提升自身对教学过程所用举措产生效果的敏感度,增强教学行为的调整能力[8]。同时应该全方位地开展教学效果评价活动,收集包括教师团队对学生的课堂投入度和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感受、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与总结。然后根据教师团队及学生反馈的评价对教学内容和流程的设计进行反思总结和改进提升。在阶段六的模型建构课中可以采用表3列出的评价方案来评估单元教学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掌握能力。

表3 模型建构课——“总结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价方案

1.6 梳理大单元主题教学流程(见表4,p131)。

表4 模型建构课——“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教学流程

通过模型建构课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经历从概念学习理解到知识类比迁移,再到方法归纳推理逐步深入,从而让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加深数学思维方法的领悟,不断积累数学六大核心素养的基础[9]。在实施模型建构课后,学科的教研团队针对教改实践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反馈进行深度探讨交流,交换意见,总结更新,不断迭代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10]。

2 结语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延伸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有助于发现教学实践的创新思路和拓宽认知发展规律的可能性[11]。本文对如何依托单元学习主题形式开展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建构知识体系,形成了“比和比例”大单元主题教学,明确了核心内容的整体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使学生在深度探索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建构知识间的联系。当然,本文的大单元教学实践过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譬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怎样引导及确认学生们进入了深度学习状态等,需要开展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猜你喜欢

比例建构深度
人体比例知多少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