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优化模式研究
——基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教学改革探索
2023-02-24毕泰勇谢琴红
毕泰勇,寇 慧,谢琴红
(遵义医科大学管理学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心理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将心理学各基础课程融会贯通,应用于心理学研究实践并为其提供最佳研究方案的一门课程。
1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教学往往是将与研究方法相关的知识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统计”“心理测量学”等科目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相加,各知识体系之间缺乏直接联系,相对孤立。并且,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①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采用传统的知识传递的方法开展教学,忽视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难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②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侧重讲授不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和操作步骤等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实践训练环节,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③传统课堂教学虽也强调启发式教学,但仅限于课程互动的启发式教学,由于时间有限,学生无法深入思考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④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导致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以学科知识的掌握为主要目标,无法评价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实际科学研究的能力,其学习评价方式也与课程目标不符。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科学意识、科研能力和科研素养的系统性培养,导致本科生在进行毕业设计以及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仍然不具备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致使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不高。尽管当前本专业已开展导师制培养模式,虽然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但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专业学生人数的需要。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深刻影响着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其目标是实现优质在线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是专门应用于本校或小范围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的新型教学模式[1]。而项目驱动式教学(Project-Based Learning),也可称之为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学生在该过程中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2]。其特点是“项目主线、学生中心、教师引导”,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并提升探究及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3]。基于SPOC的项目驱动教学则将以上两种教学模式整合起来,是一种线上以项目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核心,线下以项目的设立和开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基于SPOC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存在以下优点:①学生从最初的项目确立阶段,就要以主动的参与者、积极的探索者的角色进入学习,从而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②项目驱动教学以富有价值、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驱动性问题,学习的内容充满挑战性、可探究性,需要学生主动运用心理学的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科知识在项目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③项目驱动教学,重视学生的体验与行动。通过探究实践,将知识、技能重组创生,解决复杂问题,并以成果展示进行表达,达到学以致用,深度学习的目的。④在“项目驱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结合团队合作的方式,可以发挥基于团队的学习方式(TBL)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团队荣誉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提升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⑤同一导师指导多个学生共同深入探讨某一问题,并通过充分的交流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了传统导师制教学模式流于形式,教学成果不集中、不深入,以及当前专业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和导师人数不够的问题。总之,基于SPOC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以完成项目为内驱力,在教师引导下线上进行自主学习和线下开展小组项目协作,重构了师生角色,促进了师生、生生互动,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项目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从研究选题、文献检索、研究设计、研究报告撰写等各个环节突出实践性。教学过程应重视培养学生将各门心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开展心理学研究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4-5],本研究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该课程为抓手,充分考虑该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将课程贯穿于专业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并采用“基于SPOC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学生线上自主学习项目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帮助学生设立研究项目,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传授项目所需的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将多门课程的知识应用于项目的实际实施。这有助于学生将心理学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整合,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科研素养,并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教学改革
2.1 “基于SPOC的项目驱动”教学改革设计
改变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实行混合式教学。未改革之前的教学模式全部为线下课堂教学,虽经课时调整,基础知识传授仍然占据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但这些课程的知识几乎都已经在以往的先行课程中学习过,在“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学习中的主要目的是唤醒已有知识并查漏补缺。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达成,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对项目研究实践的指导。故基于此,将该课程设置为基于SPOC平台的线上自主学习和“项目驱动”的线下教学。
2.1.1 线上基于SPOC平台的自主学习版块
通过超星学习通等互联网平台,建立线上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方面,结合教材和线下教学两方面的内容,形成统一的教学系统。拟设置的教学内容包括科研伦理、选题及文献阅读、实验研究设计及数据分析、问卷研究设计及数据分析、质性研究设计、研究报告撰写。在每一个部分,以实践所需知识为主,摒弃过时和实践几乎不采用的内容,达成学有所用的目的。实验研究和问卷研究的线上课程,除了理论知识讲授视频之外,还有实验数据分析软件(SPSS)和问卷数据分析软件(AMOS和PROCESS)的操作视频,这有助于学生反复学习,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此外,研究报告撰写部分的线上课程,除了理论讲授视频之外,还有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的操作使用视频。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线上课程设置网络打卡、随堂小测验、线上作业、线上讨论等环节。教师通过APP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在线下教学前完成相应环节的线上内容学习。在线上学习的每一个内容最后,布置学生需完成的研究任务,在线下教学开始之前完成相应任务。
2.1.2 线下“项目驱动”教学版块
线下课堂教学以“项目驱动”为基础,让学生组成三到五人的科研团队,团队设立项目目标,在此基础上完成课堂学习和科研实践。课堂学习的内容与线上教学完全对应,是将线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线下课程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考查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对线上学习过程中不清楚不理解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第二部分,组织学生对线上课程下达的项目任务进行讨论,教师对各个项目团队的研究方案进行指导和完善。通过课堂的学习,使学生将线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科研实践中,达成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并且,通过技能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科研过程中实际使用到的技能,使其具备完成科研项目的能力。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包括从选题立项到论文撰写的全过程中,由教师进行监控和指导。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研究能力,每个小组的成员均需完成一项行为学实验研究和一项问卷研究,并最终撰写出相应的心理学规范论文。
同时,课程结合以往导师制培养模式,在本专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与导师制形成联动机制,将导师制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补充,进一步促进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发展。
2.2 全过程教学方案设计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需要综合运用几乎所有基础课程的知识来完成一项或多项实际的心理学研究,因此适合作为专业培养模式的核心和抓手,以科研、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导向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首先,基于“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课程的知识复习,学生对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领域有了初步的认识。将相关知识运用于科研伦理的学习和感兴趣课题的选择,并形成项目团队。
其次,进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等课程的知识复习。“实验心理学”中,学生学习到实验程序的编制就停止了;“心理统计学”则并未结合心理实验结果,而是单纯讲数据分析。而“心理学研究方法”可以将这两门课的内容进行整合、凝练,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引导学生综合使用相关知识。因此,接下来进行线上的实验研究设计及数据分析学习,同时线下课程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设计、编写实验程序并实施、分析数据并报告。
再次,进行“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的知识复习。结合“心理测量学”课程中问卷测量的相关内容以及“社会心理学”课程中社会学研究的特点,线上课程为问卷研究设计及数据分析和质性研究设计。线下课程指导学生完成问卷研究设计并实施,分析并报告问卷研究结果。
综合所有课程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研究论文的撰写。线上课程为研究报告撰写和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线下课程为研究报告的撰写和质量提升。各团队从实验研究和问卷研究中选择一个,合作撰写研究报告(见图1)。
图1 全过程教学实施方案
2.3 “学术导师制”联动机制
目前,本专业已建立初步的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度,为每一位本科生在大二配备了学术上的指导老师,鼓励专业教师发挥学术特长,带领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探索,提升本科生的学术水平和科学素养。虽然该制度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但是由于导师经验各不相同、部分导师精力有限、学生积极性有高有低等各种原因,培养效果在成效和覆盖率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另外一方面,本课程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全覆盖和全方位培养,但是由于是针对集体教学,教师没有办法完全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的需求。因此,学术导师制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体系正好可以形成互补,双管齐下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学术能力。项目实施后,在专业的支持下,可以形成课程教学和学术导师制的联动机制。
联动机制包括以下内容:首先,以“项目驱动”教学中的团队为单位配置导师。其次,课程负责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学术导师根据团队特点指导学生选题并对学生提出的设计进行把关。由于各导师对各自领域的熟悉程度要高于任课教师,因此由导师对选题的科学性和价值性进行把关,可以显著提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接下来,在课程的指导下,学生完成研究。在此过程中,导师可以提供相应的技术、人力资源和经费支持,保障学生有条件完成研究。研究完成之后,学生完成本课程的研究报告撰写工作,导师则可以在此基础之上,继续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或撰写符合发表要求的论文。在这一套机制的保障下,学生既完成了课程要求的训练,培养了自身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也有条件完成真正的科研产出,获得科研成果。
3 建立“全过程考核”的课程评价体系
实施“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必须对考核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实施“全过程考核”的评价制度,形成最终的课程成绩,激励学生关注科研过程,以提升自身科研能力为目标。
3.1 线上学习成绩(20%)
线上学习注重对知识的掌握,考察方式也以客观题为主。首先,建设线上知识题库,题库包含单选、多选、判断、填空等题型。每类题型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容易的题目占30%,一般的题目占50%,困难的题目占20%。接下来,学生在线上学习时,每次课程结束之后,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章节的课后测验。测验内容按照难易比例从本章节题库中随机抽取。成绩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视频观看情况;二是章节测验。
3.2 线下学习成绩(80%)
线下主要考查学生及其团队在选题、研究设计和实施、数据分析和结果撰写等环节的表现和团队的活动情况。选题报告考查选题的思路、背景、意义,帮助学生完善选题;研究设计报告时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完善并讨论实施过程中的预案;在论文撰写方面,学生需在课程结束后提交两篇完整的研究论文(实验和问卷研究各一篇),论文的格式和本专业毕业论文格式完全一致,其评价标准也与毕业论文的标准保持一致。在各个学期,均要求各团队展开和研究相关的团队活动,如文献阅读、讨论、相互指导、研究分工合作等,教师根据团队活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
4 结语
通过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基于SPOC的项目驱动”的团队协作教学模式改革,整合和优化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并结合学术导师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研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