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施工国企业财融合的困境及脱困方法

2023-02-24胡维波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业财财务部门经营

文/胡维波(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近年来,由于受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国有企业与大型民企都纷纷加大了行业整合、内部管控的力度。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企业管理者希望通过加强财务信息的共享,使财务与管理层、业务部门有机结合,并通过多部门协作来达到公司的战略目标。所以,加快施工国企业财融合,实现财务的转变,是施工国企快速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由于施工国企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较慢,存在财务人员职能没有完全转变,财务管理体系落后,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财务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化建设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致使业财融合模式无法切实有效推进,阻碍了施工国企的现代化转型。

一、业财融合概述

施工国企实行业财融合的背景,可以从内外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从外部层面来看,企业对发展的把控离不开机会与管理的双向推动。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大众物流的快速发展,对城市交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施工国企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使财务人员获得更多的财务资讯,减少财务人力成本,资讯科技成为施工国企进行业财融合与财务转型的外在推手。从内部因素上讲,施工国企的管理者在注重项目质量和进度的同时,也把眼光投向了内部管理。通过对国内外优秀企业发展过程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在企业中,财务管理不仅具有核心的资金管理功能,而且在业财融合的模式下还可以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支持。

建筑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的行业,很容易产生现金流短缺、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固定资产投资不合理等问题,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为建筑企业的现代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现代化转型中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财务活动中需要改变的?在业财融合的实践中,都可以找到上述问题的解答。业财融合能够对财务系统进行再优化,重塑企业的业务和财务流程。同时,业财融合可以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使企业财务管理更加专业化,对风险的控制更加精确。随着管理的高度集约化,业财融合将有利于企业的财务转型,将传统的财务会计转向管理型会计、战略型会计、价值创造会计,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国企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的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业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通过建立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推动施工国企业财融合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施工国企内部管理和财务经营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施工国企要从财务共享的角度来认识业财融合的现实重要性,探讨业财融合行之有效的途径,加强施工国企的内部财务治理,实现业财融合的创新,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普及,许多施工国企都采用了业财融合的方式来进行内部的经营,这种方式可以让企业业务和资金的整合更有效,从而促进了企业的财务和战略发展目标的深度融合,在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企业的管理费用投资。

施工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其在项目的建设中取得更多的利益,所以真正做好财务管理就必须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的控制。在施工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时候,每一个环节的成本都是很高的,比如材料、人力、机械、管理费等,这些费用成本的产生都和业务活动分不开。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结合,能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分配,从而将企业的资金管理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来说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随着建设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如何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通过业财融合这种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模式的推动,从业务环节开始对企业的各类重点资金实行严格的管控,能够全面强化施工企业对风险的防范水平,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国企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的困境

(一)缺乏业财融合的认知

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从业人员都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他们对于经营活动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数据、账目等都可以正常进行,但对业务、经营等活动的了解却不多,导致其对风险的预测不够精准,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帮助相对较低。有效地实施业财融合可以拓宽财务部门的工作广度,改变工作模式,同时暴露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大大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业财融合的人才不足

施工国企大多数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内部管理模式,财务管理的程序也较为清晰,大部分施工国企在经历了数年的创新经营之后,也已初步建立起适合自己发展的财务人才体系。目前,在业财整合进程中,财务转型已初步显现出成果,多数公司的财务经营领域由原来的信息收集、会计核算扩展到了预算控制、资金统筹和经营业绩评价的制订和经营管理,但是,这些都不能实现公司的战略目的。在施工国企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很多企业的组织架构并不能适应当前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导致财务管理团队出现因循守旧的情况。尤其是在实行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后,这种融合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更大大凸显了当前施工国企中信息化、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匮乏。与此同时,财务部门的角色转换还不明朗,实行了业财融合后,财务部门没有把职能向前或向后转移,没有对财务团队的组建进行监管和引导。另外,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原有的财务人员以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为主,真正拥有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企业建设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却是凤毛麟角,实行了业财融合后,财务人员的职责就从原来的机构中剥离出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数据的统计和深入分析上,为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者的决策作好准备。在业财融合的模式下,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能力、丰富的工作经历和正确的经营理念。此类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业财融合模式的全面落实,缺乏专门的人才或人才质量不够高,是企业在推进业财融合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1]。

(三)业财融合的机制缺乏

在新经济环境与企业整合的大背景下,各企业的业务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数据能够为企业业务所提供的信息支撑,业务部门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周期的重视程度较高,在工程招投标和签约时不依赖于财务部门所提供的数据。在企业经营数据分析方面,常规的企业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其具体的执行分析具有阶段性、节点性特征,也就是说财务部门经常以月度、季度、年度为周期来进行经营资料的统计和分析。但是,企业的建设运行和建设周期通常比较漫长,在此过程中,会发生区域的政策变化,比如人力费用、材料价格上涨、土地征收制度的变化等。当施工环境、人员配置和工程总规模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的某个会计指标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动,但是由于财务报表的滞后,无法把握企业业务的准确时机,缺乏与业务部门更加深入、高效的联系,从而影响到施工国企的运营[2]。

(四)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足

实现企业业财融合发展模式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财务信息共享系统的建设。企业业务与财务的整合需要财务信息共享系统的支撑,而财务信息共享系统则是企业、财务、管理层之间的纽带,但是目前财务信息共享系统的发展建设却相对落后。此外,目前一些施工国企财务信息共享系统的建设,只注重向纵深发展,使得财务信息共享系统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扇型的发展格局,各个部门的数据不能完全共享,相关的信息传递只局限于内部上下级。企业业财融合后,需要办理的事务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人力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多,而财务智能化系统的缺位则会对财务部门的工作效能产生直接的冲击。另外,由于各个建设工程存在差异性,一个整合的信息共享平台也无法完全适应各方面的要求,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发展完善[3]。

四、国企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的脱困策略

(一)强化业财融合的认知

在业财融合的大环境下,财务人员必须跳出财税工作的局限,建立起整体的认识,并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施工国企业务进行价值评估,为企业的业务运作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以业财融合的项目投资业务为例,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从整体观念出发,结合企业以前的财务分析。

首先要了解施工国企在相应目标项目区域的位置,再根据产业发展趋势,综合施工国企的财务状况,对项目的建设优势、资金现状进行评估。其次,通过对施工国企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把控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最后,将相关财务数据与投资业务整合起来,形成市场战略规划的基础,从而强化施工国企的整体战略意识,防控项目风险,实现业财融合的工作效果。同时,财务人员应根据财务系统整体化的要求,建立商业敏感性和逻辑意识,帮助企业在大量的财务资料中,发现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并能更精确地确定企业经营的方向,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深入,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和最优发展。另外,确保财务管理与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就必须必须建立起沟通的观念,以便更好地把握施工国企的经营状况,推动业财融合的落实[4]。

(二)培养业财融合的人才

当前,大部分施工国企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职能偏向于会计核算,对业务程序与业务规则了解较少,业财融合的实施既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理论知识,又担负着财务和业务相互协调的责任。因此,财务人员要有高水平的财务分析能力,其功能要由财务型向着管理型、核算型和战略型会计转变。业财融合的推行对于财务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新的考验。第一,要根据施工国企发展需要,健全人才甄选机制,在社会上招聘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并对其进行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综合能力的评估,从而使企业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实现发展。第二,要强化内部财务人员的全方面发展,强化员工对信息化技术的理解能力,对企业业务的敏锐度,增进企业财务管理团队与业务部门的沟通,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第三,我国施工国企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量的资金集中于扩大生产上,而在企业内部管理、员工建设上资金力度较小,致使企业加强对财务团队缺乏系统性的培训与发展规划。企业应加大对内部人才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保障企业会计不断提高自己的复合型业财管理能力。第四,还要加大对财会员工进行信息化业务的训练,强化内部财务人员的全方面发展和员工对信息化技术的理解能力,增强员工对企业业务的敏锐度,增进企业财务管理团队与业务部门的沟通,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

(三)完善业财融合的机制

健全施工国企内部的交流机制,能够克服交流的壁垒,保障业财融合的执行优势。施工国企若要落实业财融合对企业经营的推动作用,首当其冲就应打通部门之间的联系通道,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通过对企业业务和财务部门的交流壁垒的剖析,可以发现消除交流壁垒应该尽可能地缩小管理层次,简化交流架构。

首先,要清除企业业务和财务部门的精神障碍。在传统的企业经营中,业务部门对财务部门的管理会产生一种排斥的心理,因此,企业要加强对企业业务和财务部门业财整合的宣传,让他们了解到,财务部门能够促使他们更好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其次,要强化对生产过程中各项业务指标进行监测,及时了解建设项目的相关信息,如:建筑材料的购买时间、价格、运输和存储方式等。再次,财务部门要采取渗透式的管理模式,与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建立联系,例如,在进行预算时,编制人员要深入到各个职能单位,并按消耗品的实际消耗来核定消耗品的申报数量;与工程经理部门核对工程建设工期,保证工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最后,要构建交流与回馈体系。各业务单位应经常向财务部门提供资料并进行回馈,以便在资料的精确度、效率等层面上,为下一阶段财务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资讯提供帮助。在与业务部门交流时,财务部门应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财务语言,以便业务部门和管理层更好地了解财务信息[5]。

(四)加强信息化水平建设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程中,建立以“财务共享”为基础的业财融合体系是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大举措。在实施财务信息共享系统的工作中,施工国企的有关工作人员要考虑到企业资金运作的情况、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建设情况,还要考虑到企业各部门的业务和资金的多样性分配,从而优化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系统,充分利用财务系统自身的价值和优势,促进企业的业财融合。施工国企的各种资产、内部资源、应收账款、费用报表等,应实行集中管理,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施工国企要有效地保障工程建设的资金、人力成本和资金投入的有效运转,并采取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增强业财融合的效益,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和发展战略的需要,加强对各种信息化技术的投入,建立更适合企业发展、更加专业化的信息系统,引进先进的软件平台和国内外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以便保障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和业务管理工作上的时效性。财务共享平台应从“扇形”模式向发散型“网状”结构延伸,方便基层部门随时检查自己的数据是否合理。与此同时,有关工作人员和会计工作人员应当认识到,审核工作是一个重要的工作,要严格遵守审核的具体要求和相关制度,对施工国企的财务数据报告和建设工程项目资金投入等多项成本开展全方位的核查,充分利用财务信息共享系统具有的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必要时引进智能机器人,确保施工国企业财融合的应用效果。随着业财融合的不断发展,将会加速施工国企业务经营与财务经营的结合,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以财务共享为基础,推进施工国企的业财融合管理模式将会在企业单位内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国企要重视业财融合的科学建设,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业财融合运行制度,搭建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吸纳复合型人才,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意识水平,使得施工国企的经济效益有更加广阔的实现空间。

猜你喜欢

业财财务部门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问题及对策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