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课题成果提炼的困境与突破

2023-02-24李沿知陈军高翔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4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课题成果

●李沿知,陈军,高翔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教政法[2019]16号)要求教育科研“坚持问题导向”,“以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支撑引领教育改革发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幼儿教师将零散的日常实践经验升华为可借鉴、可推广的教育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保教质量。教育科研课题成果是幼儿教师科学发现和知识创造的结果,一般会经历“研究实践、成果提炼、转化应用”三个阶段。成果提炼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是幼儿教师将实践性经验上升为规律性认知和普适性成果的过程,直接影响着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效益。

笔者在对520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调查中发现,75.0%的幼儿教师认为自身“课题成果提炼能力亟待提升”。可见,课题成果提炼是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的难点和薄弱点。笔者在长期的课题管理与实践指导中发现,幼儿教师在课题成果的提炼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成果提炼意识淡薄,表现为“重申报、轻结题”,缺乏成果意识,不清楚什么是课题成果;二是成果提炼能力不足,表现为“会做不会写”。正如一位幼儿教师在访谈中所说:“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都很扎实,研究实践活动丰富,但是自身归纳和总结能力弱,往往是堆砌材料,不清楚成果提炼的流程和方法,不会从活动材料中挖掘出逻辑线索。”因此,本文结合X市幼儿教师省级、市级、区级及教师个人小课题结题材料,尝试梳理分析幼儿教师课题成果提炼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课题成果提炼的基本思路,探寻成果提炼能力提升的多元路径。

一、幼儿教师课题成果提炼的现实困境

从幼儿教师课题成果鉴定情况看,课题成果存在“碎片化呈现、逻辑结构混乱、创新性不足、低水平重复”等多种问题。究其原因,幼儿教师由于习惯内隐和直觉的思维方式,理论知识较为匮乏,缺乏对日常保教实践的深入反思,较少使用规范、学理的语言进行学术表达,导致课题成果提炼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深度不够:理论建构不足

课题研究是指向问题解决的理性反思活动,理论建构不足,会导致课题成果的简单和肤浅。课题成果的理论建构不足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缺乏鲜明的成果主张和观点。幼儿教师常常以丰富的案例呈现大量经验性成果,成果提炼多停留在现象描述和事实罗列上,未能将碎片化的个体经验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缺乏具有理论内核的主张和观点。二是以工作研究代替课题研究。工作研究是以任务完成为导向,是一种经验化总结,研究者呈现的是一种线性思维,主要以稳定和维持现状为目的;课题研究则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是一种理性化思考,研究者呈现的是一种非线性思维,多以创新和发展为目的[1]。以工作研究代替课题研究,会导致课题成果以记流水账方式呈现,限于教师个体经验的简单总结,对研究问题的分析只能停留在表面和浅层。

例如,“幼儿科学探究行为的教师支持策略研究”课题成果,因为缺乏对教师支持行为存在问题的梳理及归因分析,缺乏对幼儿科学探究行为关键因素的分析,未能系统建构教师支持行为的路径与策略,导致课题成果仅仅呈现了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详细过程,虽然记录了教师在每次活动中支持幼儿科学探究行为的做法,但成果仅仅停留在感性的经验总结层面,没有对幼儿科学探究行为的关键因素、教师支持等形成明确的主张和观点,难以触及研究问题的本质,导致课题成果缺乏“含金量”。

(二)文不对题:研究主题偏移

课题研究要指向特定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研究主题偏移,会导致课题成果的偏离和低效。课题成果研究主题偏移主要有三种表现。

一是缩小研究范围。课题成果题目太大,研究内容却极为单薄。例如,成果题目为“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研究”,但研究报告却仅有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劳动教育的内容,只是梳理了幼儿自我服务劳动的实施路径,如收拾被子、穿脱衣服、擦拭饭桌等劳动行为的培养策略。该课题成果将幼儿园劳动教育窄化为一日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将幼儿劳动教育窄化为自我服务劳动,不能全面表达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随意变换主题。成果核心内容与成果题目关键词的基本内涵发生偏移。例如,“小班幼儿区角活动创设实践研究”课题成果,没有对区角活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准确界定,将“区角活动”和“区角游戏”等概念混用,表述不一。

三是研究方向迷失。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偏离原有研究主题,研究目标和成果内容的一致性程度不高。例如,“区角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研究”课题成果,提出了梳理区角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及支持策略的研究目标,但成果内容却缺乏对区角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本质内涵及行为表现的基本把握,区角游戏各环节中的教师支持策略不能体现出幼儿深度学习的针对性,成果内容与研究目标偏移,不能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

(三)结构混乱:论证逻辑缺乏

课题成果提炼是一种系统化的思考,缺乏逻辑结构,会导致课题成果的零散和混乱。成果论证缺乏逻辑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结构层次不清,成果内容缺乏逻辑关系,成果各部分内容缺乏逻辑关联,成果总结提炼不能紧扣研究主题,缺乏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二是研究材料呈现杂乱无章,缺乏系统化、层次化、序列化的梳理提炼,教师对成果过程性素材缺乏取舍能力和提炼能力,仅是研究内容和活动的堆砌,课题成果成了“大杂烩”。

例如,“幼儿主题绘本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成果,研究报告中堆砌了大量的主题绘本教学的过程性材料,仅总结出绘本教学环境创设策略和主题绘本教学支持策略,两个结论的逻辑起点不一致,且两者属于包含关系。绘本教学包含主题绘本教学,教学支持策略包含环境创设策略,成果内容相互交叉,缺乏逻辑关系。可见,该课题成果缺乏系统化建构,内在逻辑性不强。在认识层面,未能梳理出幼儿主题绘本教学的内涵、特征和价值等核心主张;在操作层面,也未能系统总结出幼儿主题绘本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成果内容缺乏内在逻辑。

(四)路径不明:应用价值不足

课题成果是一种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方案,其核心价值在于应用,应用价值不足,会导致课题研究价值的局限和缺失。成果应用价值不足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成果未能回应实践需求,没有针对研究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在操作层面上没有形成相应的方法、策略、流程或模式,对于其他研究者在解决同类问题时不能提供参考和借鉴。例如,“幼儿户外游戏材料投放策略研究”课题成果,只总结出了户外游戏材料投放的原则以及若干具体方法,没有形成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户外游戏材料投放策略,不能较好解决户外游戏材料投放的问题,缺乏推广应用价值。

二是课题研究成效提炼不足。课题研究对幼儿成长、教师发展、园所发展等的促进作用缺乏数据和案例的佐证,不能证明课题研究的实践改进价值,影响了人们对课题研究价值的判断。例如,“促进3-6岁幼儿数数能力发展实践研究”课题成果,仅说明了课题研究对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发展的作用,未能用数据准确说明幼儿数数能力的发展情况,不能证明研究实践对幼儿数数能力的促进作用。

二、幼儿教师提炼课题成果的基本思路

为破解课题成果提炼面临的现实困境,幼儿教师亟须明确成果提炼的基本思路,从经验理论化、问题精准化、论证结构化、操作清晰化四方面着力,不断提升课题成果的创新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应用性。

(一)经验理论化,彰显创新性

经验理论化,是指幼儿教师对蕴含典型经验的保教行为进行归纳和提炼,使隐性经验显性化。幼儿教师经验理论化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经过梳理归纳和抽象概括,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经验理论化有助于形成对研究对象的深度认识,促进课题成果的理论建构和教师的理性反思。

例如,蒲江县南街幼儿园的“自然教育园本课程的深化研究”成果,提出了“顺应自然、因性而为”的研究主张,将“顺应儿童自然天性”作为课程实施的基点,注重创设发展儿童天性的环境,追随儿童经验与生活,尊重儿童对身边人、事物的兴趣并顺势助推,在儿童兴趣和教师支持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顺应自然、因性而为”是课题组对自然教育的独特认识,是该园园本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是自然教育理论应用于幼儿园教育的本土化建构。

成都市第十三幼儿园的“幼儿园皮影课程研究”课题成果,提出了皮影进幼儿园应实现“童化”与“转化”的研究主张。“童化”需要兼顾“儿童视角”和“儿童的视角”两个方面。儿童视角,即基于儿童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将成人皮影文化变为“童真童趣”的幼儿皮影;“儿童的视角”,则是充分发挥皮影课程对于幼儿发展的综合育人价值。“转化”,是将传统皮影与现代儿童生活密切联系,实现传统成人皮影向现代儿童皮影的转化,实现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童化”与“转化”,对破解传统文化进入幼儿园的“成人化”倾向具有重要的改进价值,有利于改变教育内容和实施路径等的“成人化”现象,将传统的成人皮影转化为现代儿童皮影,促进传统皮影的现代化发展。课题成果形成了理论内核,创新性突出。

(二)问题精准化,突出针对性

问题精准化,是指课题成果所解决的问题,准确抓取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表述精准、明确。问题是课题研究的逻辑起点,课题成果是幼儿教师基于问题解决的系统思考,是通过实践研究和总结提炼,形成的对某个现实问题的理性认识和破解方略。问题精准化,有助于提升课题成果的针对性,帮助幼儿教师聚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

例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的“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实施策略”课题成果,主要解决了以下三大问题:一是儿童本位在美术教育中的理念落地问题;二是不同类型的美术活动(如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主题活动)的结构统合问题;三是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启发诱导与儿童自主建构的策略指导问题。课题组采用以下路径逐步实现了研究问题的精准化:一是检视和评判,对课题研究之初提出的拟解决问题达成度进行重新检视和评判;二是梳理和总结,对拟解决问题进行重新梳理归纳、总结提炼。该成果最初拟解决的问题为:美术教育功能异化,儿童主体缺失;美术教育活动随意、教师高控问题突出。课题组在成果提炼过程中发现:“美术教育功能异化”等最初拟解决的问题,本质上是儿童本位理念在美术教育中的落地问题;“美术教育活动随意”,是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主题活动等不同类型美术教育活动的功能和作用缺乏认识和统整,导致美术活动多为散点状,随意性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结构统合提高不同类型美术活动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教师高控问题突出”,其缘由是儿童本位理念缺乏具体实施路径和方法。根据研究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的问题,课题组在后续研究中,将“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启发诱导与儿童自主建构的策略指导”作为重要问题加以解决,提高了问题解决的针对性。

(三)论证结构化,强调系统性

论证结构化,是指课题成果是幼儿教师对研究问题认识与实践的结构化与体系化思考。幼儿教师要具有系统思维,全面分析研究对象,准确把握课题成果的整体性、层次性和逻辑性。论证结构化有助于提升课题成果的系统性,促进教师将零散化、碎片化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系统化、结构化的理性思考。

例如,成都市温江区实验幼儿园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教玩具适宜性配置的路径研究”课题成果,从成果内容的整体性和逻辑性两方面来提高论证结构化水平。首先,在认识层面,提炼出影响幼儿园科学领域教玩具适宜性配置的四大影响因素,即园本课程、环境创设、教师能力和评价标准,准确地找到了科学教玩具适宜性配置的原因和问题,明确了各因素对于科学教玩具适宜性配置的具体影响,在思想认识上对如何配置适宜的科学教玩具形成了系统明确的定位。其次,在操作层面,探索出了幼儿园科学领域教玩具适宜性配置的“四大操作路径”。成果立足园本实际,对构建与园本文化、园本课程、环境创设相适应的科学教玩具适宜性配置实施路径进行了归纳提炼,全面系统地提炼出了实践策略。课题组在成果提炼过程中,体现了整体全面和系统立体的结构化思考和逻辑性思维。一方面,“四大影响因素”和“四大操作路径”内部都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另一方面,“四大影响因素”和“四大操作路径”之间的匹配度、结构化程度都较高。

(四)操作清晰化,凸显应用性

操作清晰化,是将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具体化、模式化和理性化的过程,强调将操作性成果转化为清晰的、可以被学习和操作的技术。操作清晰化有助于提升成果的应用性,促进幼儿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升了课题成果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

例如,金牛区教育局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区域整合的策略和联动机制”课题成果,探索出了“选择、优化、系统化”的区域课程资源整合流程。其中,“选择”包括发现、原创、筛选和分类四个环节,“优化”包括定标准、做调整、验效果、再修订四个环节,“系统化”包括选方式、归类别、精加工、排序列四个环节。该成果不仅有利于破解区域内优质课程资源纷繁复杂、数量众多且分散的现实难题,更重要的是,对课程资源整合形成了具体化、模式化的操作流程,可为其他区域或幼儿园规范和优化课程资源提供实施路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较强。

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的“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实施策略”的操作性成果之一,是“追求教师支持与儿童创造的平衡,探索美术教育的直接与间接支持策略”。其中,间接引导支持策略形成了“基础材料+特色材料”的投放模式,各班美术区域创设对不同年龄段投放的材料各有重点,既要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又能满足儿童兴趣需要和具有挑战性。例如,小班区域活动围绕玩色和撕贴游戏投放材料;中班常围绕某一类型的美术表达形式如痕迹画、水墨画等设计活动。该成果抓住了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对幼儿美术学习的支持作用,提炼出“基础材料+特色材料”的投放模式,并对各年龄段材料投放的重点进行了区分,成果操作策略和关键操作要点具体而清晰,便于其他教师理解、学习和应用。

三、幼儿教师课题成果提炼能力的提升路径

提升幼儿教师的课题成果提炼能力,亟须从提升理论素养、加强思维训练、开展专题研训和重视成果共享四方面构建多元支持体系。

(一)培育理论素养,从经验主导走向理论自觉

“理论”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得出的关于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理论素养培育,有助于幼儿教师将教育理论知识内化为开展保教活动所需要的能力,通过打好理论“底子”,做出研究“味道”,保障研究成果质量,实现从经验主导走向理论自觉的目的。理论自觉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教师对自身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和理性反思。有了理论自觉的老师,才能有意识地在理性认识指导下从事和创新教育实践[2]。

幼儿教师要实现提升理论自觉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深入学习理论,培育理论素养。幼儿教师要认真阅读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代表性著作、期刊论文,了解相关领域前沿研究,开拓研究思路,并从理论学习中汲取营养,加强理性反思,“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将理论转化为专业实践及反思的思维工具,以提升自己对保教实践的思考与洞见。二是积极践行理论,实现知行合一。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打破惯常经验,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重构自身实践,建构起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三是创建个人理论,重构个人知识。教师通过挖掘保教行为和自我经验背后的深层原理,对自身有效做法进行学理概括,将自我经验背后所蕴含的缄默知识显性化与系统化。

例如,双流区机关幼儿园为解决幼儿主题活动中的学习浅层化问题,对深度学习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学习和解读,并进行了符合学前教育特殊性的意义重构,以准确把握幼儿深度学习的内涵、要素与特征,构建起自身对幼儿深度学习理论和方法的深入理解框架。在此基础上,建构行动路线和行动策略,形成了“发现问题——理论学习——实践反思——重构践行”的螺旋式行动路径,据此细化了幼儿园主题活动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教师支持策略。该课题组的研究过程体现了较强的理论自觉,通过自觉学习和应用理论,将深度学习理论作为促进自身理性反思和实践重构的重要抓手,保证了课题研究和成果提炼的水平和质量。

(二)加强思维训练,从杂乱无章到缜密有序

思维训练有助于幼儿教师准确把握课题成果的内容与结构、成果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提升科研思维,准确把握成果内核。训练课题成果提炼的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根据分析思维、归纳思维、抽象思维和综合思维等的不同发展要求突出不同训练要点。例如,归纳思维训练的要点之一是聚焦核心观点和策略,实现成果提炼的准确破题和精准扣题。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注意克服泛化现象,避免多种观点杂糅、研究主线不明等问题。例如,成都市第五幼儿园20年来逐渐形成了“将教师引入更深入地研究儿童”的研究理念,从研究儿童的自发行为、兴趣需要,到研究儿童的问题困惑、思想观点,再到研究儿童的活动状态、投入程度,进而研究儿童的生活逻辑和生活节奏等。在总结提炼20年研究实践成果时,经过反复讨论和层层聚焦,最后将核心理念明确为“以儿童的哲学构建儿童的活动”,并以此为依据提炼课题成果,使课题成果有了灵魂。

二是突出思维训练的重点。如训练观点提炼的思维时,要重点从相关材料中归纳提炼出观点,形成科学合理、具备一定逻辑的成果表达结构,并能够用适当的材料充分论证观点。无论是课题成果还是案例研究成果,都要善于从鲜活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提炼出核心思想、关键要素等。

分析归纳材料时,要能够对成果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成果所呈现的材料要符合以下要求:“真”,材料真实,归纳分析紧扣成果主题;“精”,材料精炼,精选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实践案例;“齐”,材料齐全,如内容齐全、要素齐全等。例如,四川省直属机关玉泉幼儿园课题组在从幼儿日常言行中凝练其蕴含的精神实质时,首先从教学案例和教学故事中凝练关键词,用关键词的方式总结案例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结合查阅的文献和资料,参考专家的相关表述,归纳出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运用表格、图表等形式更富逻辑地呈现,增强了课题成果的内在逻辑力量。

(三)开展专题研训,加强成果提炼指导

专题研训有利于提升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课题成果提炼的实际水平,便于帮助教师提升教育科研理论和实践能力。专题研训需要幼儿园加强与教育科研管理部门、高校等研究机构的合作,统筹资源,以提升指导效果。

一是加强指导和培训。在课题选题、设计论证、研究实施、成果提炼等过程中,提供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式精准指导。同时,面向幼儿教师针对性开展“课题成果表达”“课题研究报告撰写”“教育科研学术规范”“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方法”等专题培训。例如,青羊区设立新手教师微型课题研究项目,以任务驱动方式,开展课题立项答辩、中期考核、结题答辩等实操性培训,迅速提高了新手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是重视协同攻关。构建幼儿园与高校、专业研究机构的科研伙伴关系,利用专业研究者提供研究工具和方法论指导。例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同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科研伙伴关系,注重资源整合,专业研究者提供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指导,联合各方力量开展常态化研究活动,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迅速提升,多人次在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得高等级奖项。

(四)重视成果共享,加强课题成果分享与交流

成果共享既有利于课题成果本身的完善和优化,也能促进研究者之间的学习借鉴与交流。成果共享可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享成果内容及其产生过程,在交流共享中启迪思维,升华对成果特征及成果质量的认识,从而明晰成果提炼方向,提升成果提炼能力等。

一是建设成果资源平台。相关部门可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成果资源共享平台,推广优秀课题成果,为幼儿教师提炼成果搭建相互学习和借鉴的线上平台。例如中国教育学会建立了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资源服务平台,汇聚了2014年、2018年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获奖成果;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在公众号上推送幼儿园优秀研究成果案例;成都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设置了优秀科研成果教师学习课程等。

二是举办成果推广活动。教育科研管理等相关部门应举办多种形式的成果推广活动,通过对优秀成果的集中展示和学习,发挥优秀成果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例如,在成都市教科院组织的蒲江县北街幼儿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推广会上,通过现场观摩、专题报告、案例分享、专家点评等方式,参会教师打开了眼界,对成果内涵的认识得到了突破性提升,学到了具体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与方法。

三是开展成果交流活动。交流分享的过程,也是对自身成果再认识与再提炼的过程,幼儿园可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例如,幼儿园可通过专著出版、论文发表、会议报告、案例展示等形式开展分享交流活动,让幼儿教师在相互分享和学习中发现自身不足,吸取他人优秀经验,从而进一步深化对研究主题的理解与认识。

课题成果提炼有助于提升教育科研成果的价值和影响力,是影响幼儿园教育科研质量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在成果提炼的过程中,对研究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入,以此为基础反思、调整和优化保教实践,才能在加速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课题成果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验收成果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工大成果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