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转型探讨

2023-02-24闫越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乌素露天煤矿

环球市场 2023年1期
关键词:领导层常态转型

闫越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乌素露天煤矿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阶段,国有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在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面对来自国内外各同行企业的竞争,为确保国企竞争实力,增加国企的市场份额,企业领导层人员需要重视财务管理问题,即通过对财务资金的严格管控,为国企的运营打下坚实基础,致使国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后顾之忧。另外,国有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等对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促进国企财务管理的转型。

一、新常态含义分析

新常态主要是指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不佳状态之后,随着时间发展逐步恢复至原有状态的情况,又或者是恢复比原有状态更好的情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新常态发展趋势的重要表现,且受新常态发展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要求以及运营指标逐渐发生改变,诸多国有企业已经开始向现代化的方向转变,且其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国企整体管理都在顺应新常态的发展趋势。针对国有企业的转型问题,企业领导层人员需要优先注重财务管理的转型,推动国企经济速度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可确保国企经济的发展始终保持中高发展速度。此外,新常态下对于国有企业的经济结构存量以及质量提供了更高要求,国企领导层人员需要重视经济发展动力的强化,改变单方面依赖低价劳动力的现象,集中资源促进国企内部改革,以便于为国企财务管理的转型打下坚实基础[1]。事实上,新常态的发展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而言是一种挑战,需要国企管理人员改变以及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在详细了解新常态发展特征以及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依据国企实际发展趋势有针对性以及规范性地推进财务管理的转型工作。

二、新常态下国企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人员不能满足管理会计要求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的发展随时都在发生改变,专业且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既能够依据国企实际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财务管理转型方案,又或者是依据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合理安排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保障国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专业化、高素质的财管人员具备高质量以及高效率的管理能力,可助力国企领导层人员完成各项财务监管工作,保障国企经济的稳步发展。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管理人员未能满足管理会计要求的问题,且财管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管理水平偏低,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其一,国有企业发展期间,财管人员传统的管理理念根深蒂固,且财务管理的工作方式较为固化、单一,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知,使得财务管理的转型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财务管理转型工作的真正落实;其二,国企的财务管理转型缺少专业的计划以及规章制度等,且国企内部缺少对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活动,使得财务管理转型速度缓慢;其三,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逐步提高,相应地,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以及管理技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致使人员不满足管理会计要求的现象普遍存在[2]。

(二)财务信息化管理质量较差

国有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既能够为国有企业的会计管理提供精准且充足的数据信息,又可以助力国企领导层人员严格落实财务管理转型计划,促进国有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可优化与升级国企财务管理模式,提高国企财务管理水平。但是,在实际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及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管理质量较差的问题,其与国企领导层人员缺少对财务管理的重视有关,实际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仅缺少相关机制的引导,还缺少充足资金的支持,加之财务管理的人力资源较为紧缺,所以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较慢,具体的信息化管理质量偏低,不利于财务管理的正常转型。除此之外,国企财务管理的转型并非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其需要国企内部其他部门人员的积极配合,但是因领导层人员不重视财管工作,使得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缺少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关注,不仅不了解财务管理的实际流程以及相关管理知识等,还对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错误认知,各部门人员日常工作的配合度较低。加之大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缺少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财务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信息化管理相关数据信息传输不畅,也会降低财务信息化管理质量[3]。

(三)财务管理方法滞后

虽然我国发展历史悠久,但是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相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时间较短,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现代化转型缺少健全的运行以及管理机制等,加之国企内部财务管理方式较为滞后,财务管理缺少先进信息技术及系统应用的同时,管理人员缺少管理创新意识,致使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停滞不前,管理方式较为单一且落后,无法满足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需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偏低,大部分财管工作的落实均需要依靠于人工操作,此种管理现状不仅降低了国企的财务管理效率,还会影响国企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转型。另外,财务管理方法的滞后还会导致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因国企领导层人员尚未意识到财务管理及转型的重要性,所以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人员懈怠以及不认真的行为,加之实际管理缺少对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评估,致使国有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都存在滞后的现象,国企相关财管制度建立健全的作用未能获得充分发挥。事实上,主要是因为国企人员财务管理意识落后,所以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方式滞后的问题普遍存在。

(四)财务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专业性以及系统性较强,需要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管理体系等保驾护航。但是,因国有企业领导层人员缺少对财务管理转型的重视,所以国有企业内部相关制度及体系存在不健全的问题,大部分国有企业原有的财管制度以及体系等缺少创新以及完善等环节,部分制度及体系内容较为落后,无法满足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新需求。首先,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问题较为突出,各业务项目的开展存在资金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容易产生资金浪费或者是过渡消耗的现象,增加国企财务管理的转型负担。其次,存货控制问题,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缺少规范化的购置及支付体制,部分业务项目的投资缺乏理性,盲目投资会增加国企资金的使用风险。加之国企内部控制体制的缺失,不利于为财务管理的转型提供制度保障[4]。最后,国企的日常运营存在赊销问题,因缺少规范化的赊销体系以及对赊销客户详细信息缺乏了解等,容易导致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坏账现象,不仅降低了资金的使用率,还有可能增加国有企业资金回收的难度系数,久而久之,可能导致国有企业出现资金风险,增加国有企业运营的经济损失。

三、新常态下国企财务管理转型策略分析

(一)树立市场化观念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国有企业若想加快现代化以及国际化的转型速度,又或者是提高自身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实力等,都需要优先树立市场化的发展观念,并在摒弃传统、落后财务管理理念的基础上,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逐步实现财务管理的转型目标,以便于为国企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助力。市场化经济主要是指权利对等的合作双方依据自身需求进行的买卖交易活动,交易期间合作双方都需要面临一定的市场竞争,此种发展方式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限制较多,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为保住国有企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地位,国企领导者需要优先明确国企的市场发展定位,科学制定战略发展目标,并针对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做好预测工作,科学选择市场化的发展以及转型道路,动态监测市场经济的变化趋势。例如,国有企业新产品研发方面的财务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做好前期研发项目的调研工作,明确产品研发具体的投资以及回报率等,并做好市场经济变化的防御措施,既有助于保障产品研发投资的安全性,又有助于确保财务管理转型的可靠性等[5]。

(二)创新体制机制

新常态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若想实现快速转型,传统的体制机制以及财务管理结构等均无法满足财管的转型需求,需要国企领导层人员重视体制机制的创新问题,积极在国企内部开展制度改革与完善工作,并鼓励各部门人员积极参与、献计献策。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国企财务管理转型以及现代化体制机制构建的前提条件,也是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保障,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转型效率。为此,国有企业领导层人员需要重视国企内部产业结构以及财管结构的调整,不断创新财务管理相关机制以及体系等,以便于为国企财务管理的转型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国企整体财务管理水平有所提高[6]。一方面,国企管理者需要创建科学的所有制结构,优化国企内部控制体制,注重国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加快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速度,完善财管相关机制,确保财务管理转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既有助于强化国企财务管理转型的公平性、公正性以及公开性等,又有助于为国企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及现代化转型提供体制依据,防止财务管理转型出现不规范的问题,影响国有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三)加强业财融合

一方面,业财融合即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有效融合,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转型与升级的重要表现,受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国有企业的运营既需要面对国外同行业企业的竞争,又需要面对国内同行业企业的竞争,为保证国有企业的稳步发展,业财融合模式的构建以及应用是国有企业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既有助于国有企业内部各管理资源的共享以及节约,又有助于提高其财务管理及业务管理效率,简化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部分管理流程。与此同时,加强业财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速度,既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的现代化转型,又有助于加快业财融合速度。另一方面,加强业财融合的发展与管理,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深入国有企业内部对业务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详细了解,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对国企的财务及业务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与存储,以便于提升数据信息的管理效率以及管理安全性等。另外,业财融合模式的应用可加快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信息的传输与共享速度,并且能够保障数据信息的共享质量,确保数据信息传输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等,进而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与优化等。

(四)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质量

随着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国企向信息化以及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国企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表现,既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加快财务管理转型速度,又有助于简化以及加快各类财务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存储流程等,提高国企整体财会管理效率。首先,国企领导层人员应该以身作则,优先提高自身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随后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纳入国企文化宣传的工作当中,使得企业上下全体人员均能够意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便于促进财管的信息化建设。其次,国企领导层人员需要定期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活动,鼓励国企各部门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并将具体财管信息化建设与人员的绩效考核相挂钩,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学习信息化知识及技术,积极参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而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质量。最后,财务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各类数据信息的反馈,及时处理各种反馈信息,并依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不断完善国企财务管理信息化机制,提高其信息化管理质量。

四、结束语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从内而外地进行改革,为确保国有企业的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企业领导层人员需要重视财务管理的转型问题。当前,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未能满足会计管理要求、财务信息化管理质量较差、财务管理方式滞后以及财务管理机制与体系不健全等,需要国企领导层人员通过树立市场化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业财融合以及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质量等策略加快国企财务管理的转型速度,保障财务管理的转型质量。

猜你喜欢

领导层常态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微型公共领域理论对协商民主实践探索的价值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基于面板数据的领导层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企业投资水平的中介效应探索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