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3-02-23管喜娟

关键词:生物传统文化

管喜娟

摘 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增强学生文化认同。国家提出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得更加长远,努力构筑中国精神。教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对学生思想意识、态度、知识的教化,生物教材中有多个可以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知识点。本文结合教育实践,基于生物学科的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滲透,加强优秀传统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践,合理选择素材,提升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生物 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2.046

在国家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视与推动下,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生物教学成为教育的重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促进国家进步的软实力,其意义深深扎根于国情之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广泛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文化修养。该举措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赋予他们构成我们社会基础的价值观和传统。我国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文化自信是文化繁荣的基石,只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长远发展。培育中华精神,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民心中扎根,打下坚强有力的文化根基。鉴于这些重大发展和行动呼吁,初中生物教师探索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的有效策略变得至关重要。认识到这一融合过程中存在的挑战,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来解决这些障碍,并指导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时非常重要的。本文探讨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生物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可行的策略,以促进初中生物课堂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

一、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必要性

(一)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生物教学是新时代发展的趋势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生物教学,既是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孕育的丰富传统文化的结晶。这一认识凸显了将传统文化融入包括生物学在内的各个学科的重要性。生物学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科学领域,意在探索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生命活动的规律。它涵盖了对人的发展方向的研究,涉及生命教育、感恩教育、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等方面。因此,生物科学超越了智育和德育,它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生物教学,生物教师可以履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义务,同时培养了具有强烈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的学生。

(二)中华传统文化可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生物教学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催化剂,能够激励学生积极追求和探索学科知识。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生物课程,教师可以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诗词散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历史故事和美文可以提升生物课堂的气氛,传统文化的分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古人的哲学思想还可以启发学生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探索精神,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生物课堂中,传统哲学思想、历史故事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通过富有内涵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形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生物核心素养。

二、现阶段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困境

(一)当下的考核现状

目前初中生物教学考核的现状是,以知识点为中心,以应试为主导。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为他们不断被学习和准备考试的需求所包围,加上青春期的特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给教学带来了挑战。学生往往缺乏对学科的兴趣,并且可能更容易受到外部影响,生物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往往被忽视。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初中生物课程的现状揭示了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依赖性,教师机械式地灌输理论知识,这种陈旧的做法阻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文化的有效融合,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教师需要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融入生物教育的潜力。

(三)对传统文化教育理解的偏差

生物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误区,主要源于教师对传统文化本身的认识有限和误解。许多生物教师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的理解,他们倾向于将传统文化教育视为语文、历史等学科的责任。此外,科目的划分进一步强化了“传统文化在生物课堂中没有意义”的错误观念。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批判性地反思和解决这些问题,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无法有目的有秩序地融入生物课堂。

三、初中生物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分析

(一)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生物知识

中国典籍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概念,可以融入生物学教学中。例如,张载的《张子正蒙》强调自然界维持平衡和自然秩序的重要性,暗示物质和能量的不断循环转化。这个概念与物质和能量不断循环且永不枯竭的理解相一致。同样,《庄子·秋水》中的“天不可摧”,主张尽量减少对生物体生长的干扰,倡导生态和谐的理念。“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寓意遵循自然规律的必要性,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二)饮食文化中的生物知识

中国饮食文化与生物学有着内在的联系,成为融入生物学教学的可行途径。“药食合用”的传统做法强调各种成分的药用和营养价值。古人强调五谷豆类在饮食中的重要性,这证明了中国饮食文化与生物学原理之间的深刻联系,教师要擅长利用这种联系来丰富生物课程,加深学生对文化与科学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蔬菜因其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而闻名,而豆类则以其蛋白质和钙含量而闻名,通过将这些饮食习惯与生物营养联系起来,学生可以更广泛地了解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另外,教师还可以将不良的饮食案例与学生分享和探讨,例如食用猴脑、燕窝和鱼翅等,可能会导致生态失衡和某些物种的枯竭,这凸显了物种保护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三)中医文化中的生物知识

中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宝贵的生物学知识,可以将其融入生物学教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灵感来自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金匮要略》等古代文献在当今的生物技术领域仍然具有指导性的影响。中医药广泛使用草药,不仅为医学进步做出了贡献,而且在保存和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探索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细胞工程等前沿技术在中药资源转化中的应用。这一转变加速了药用植物的传播和利用,体现了中医药对人类发展的贡献。“药食同源”的理念体现了均衡营养饮食对细胞生命、免疫基因激活、细胞免疫的整体益处;通过康熙寿喜黑米粥、十全大补汤等具体例子来说明传统药用食品对健康和免疫力的潜在影响。

四、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教学应用

1.新课导入

教师课在新课导入环节,可以通过融入古诗词、故事等方式,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在讲授“生物的繁殖与发育”时,教师可以引用经典诗词“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来描绘燕子产下后代的过程。通过将燕子的艰辛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更深入地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同样,在教授“生物的多样性”时,教师可以展示我国不同地区同一物种所表现出的多样性特征,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课堂渗透

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与课堂教学无缝交织的潜力,符合学生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索基本的生物学原理。例如生物体生存对光和热的基本需求;通过引入“草色侵官道,花枝出园墙”等古诗,教育者可以阐释向光性等现象,让学生在丰富的传统叙事中发现生活现象。

(二)课外活动的应用

鉴于初中生课业负担相对较轻,课余时间充裕,教育工作者可以主动组织“生物与传统文化”活动,打造相关主题平台。建立专门从事课外活动的活动小组,鼓励课外的广泛阅读。这些小组每周进行的讨论以与生物知识交织在一起的传统文化内容为中心,使学生能够通过文学作品和中国古代经典阐明他们对生物概念的理解。

此外,组织生物相关知识竞赛,融入诗词、成语等传统文化元素,以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对生物和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再次,安排展示、讲座、实地考察、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是学者们关于传统文化对生物学影响的讲座,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这些讲座还可以“量身定制”,突出当地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区域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通过将传统文化知识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学生可以对家乡的文化遗产产生更强的认同感与责任感。通过这些课外活动,特别是通过生物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报告和讲座,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对生活各方面的影响。这些活动为学生在心中种下对传统文化兴趣的种子提供了机会,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三)教学策略的应用

1.适当将多种传统文化元素编进教材

为了增强传统文化与生物教学的融合,有必要将各种传统文化元素适当融入现有教材中。目前传统文化元素以诗歌为主,谚语、故事、古代科技、医学、绘画、先秦典籍等内容较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综合方法,将鲜为人知但重要的传统文化元素纳入生物教科书。这些材料可以整合到教科书的不同部分中,或作为讨论的入门材料,或纳入课后练习以加深理解,或作为每章末尾的补充读物。例如,《山海经》中的神话生物凤凰和双方鸟可以丰富“鸟”的篇章,为学生提供有趣的见解。同样,将寓言“厨师和牛”融入“先天行为和学习”的练习中,有助于区分这两个概念。

2.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

教师在塑造学生的品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将我国的优秀文化巧妙地融入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积淀。“学高”不仅应适用于特定学科的知识,还应涵盖对各个学科的广泛理解。鼓励教师参与丰富的课外拓展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组织国学讲座、唐宋诗词赏析、历史文献中的古代传统技术介绍、各流派经典语录和世界哲学讨论等。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增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学高”的概念应该超越特定学科的知识,涵盖对各个学科更广泛的理解。鼓励教师参加以国学、唐宋诗词鉴赏、历史文献分析、传统技法、经典语录、世界哲学探讨为重点的课外拓展课程,可以培养教师对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鉴赏力。

通过在课堂上将传统文化知识与生物相结合,教师可以促进两者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对生物的兴趣。

生物教研活动是教师系统探索和总结生物教学规律和内容的平台。通过讨论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每节课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并收集不同的意见。例如,教师可以在教授真菌时讨论古代酿造技术,或者在讲授与血液相关的主题时,结合传统医学加以讨论。积极开展这些教研活动,保证了传统文化能够有效融入生物课堂。

3.减轻学生课业及心理负担

初中教育减负不仅包括减轻学业压力,还包括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由于要学习多个学科,以及初中和高中知识的紧密联系,学生常常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2015年至2019年的调查显示,中学生的上课时间增加了42.9%,达到每天11小时,超过了许多国家的标准。过多的主科作业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常常导致他们不堪重负,无法完全专注于非主科课程。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教师应该摆脱机械式的课堂教学,采取更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减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避免承担超出其认知能力的任务。通过精心选择合适的、有代表性的练习,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作业时间。这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分配时间和精力,从而实现跨科目的平衡工作量。在生物课堂上,学生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跟上教师的步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掌握融入课堂的传统文化知识。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为初中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基础。然而,将传统文化融入生物教学仍然存在挑战。本文立足于实际教学经验,探索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生物学科的策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建议,鼓励将传统文化元素积极地融入生物教学实践中。总之,有策略、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生物教学,不仅丰富了教材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生物学的兴趣。这种方法创造了一个动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生物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潘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为例》,《教书育人》2022年第22期。

[2] 德力格日玛·乌珠穆沁《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3] 刘莉《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校园英语》2021年第40期。

[4] 马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学苑教育》2021年第19期。

[5] 林明基《解析初中生物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文理导航》2020年第7期。

[6] 朱吉平《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西华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生物传统文化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上上生物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第12话 完美生物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