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根育人,以文化人

2023-02-23李继芳

关键词:京剧中华融合

摘 要: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度融合,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探讨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策略,以期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以根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深度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2.003

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承中华文化,更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审美情趣,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教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化自觉性,使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具备更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一、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意义

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对学生的语文素养、道德情操和民族认同感产生积极影响。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包含丰富的文学、诗词、故事和典籍。教师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通过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诚信、孝顺等。教师将这些价值观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通过阅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和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儒家伦理道德的力量,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道德情操,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通过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精神,提高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并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应该重视和推动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实现以根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

二、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问题

1.重视度不够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语文教学往往更加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传统文化往往被视为附加内容,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深入教学。这种现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课程设置的调整,教育往往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应试技巧,而传统文化的教学被认为与这些目标并不直接相关,因此被边缘化。同时,教师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参差不齐,一些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限,无法将其有效融入教學中。而学生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受到的文化冲击较大,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度相对较低。然而,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文化传承将产生负面影响。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此外,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和思想也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产生积极影响。

2.教师素养和教育资源的不足

由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知识的差异,很多教师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面临挑战。一些教师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无法顺利开展传统文化教学。一些教师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不够丰富,难以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丰富的教育资源支持,包括优质的教材、经典文献、专业研究成果等。然而,目前的教育资源中缺乏传统文化元素,这给教师的教学和教材选择带来了困难。

3.教材内容的不完善

现阶段,部分现行的语文教材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体现方式存在不足,教材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介绍可能较为简略,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部分教材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些传统节日、习俗和故事,而没有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内涵,这使得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体会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包含着丰富的文学、艺术、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然而,教材往往只零散地呈现了一些片段式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使得学生难以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全面认知。另外,教材中传统文化知识点的体现方式可能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和创新性。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和呈现来展现,包括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传统戏曲等。然而,一些教材过于依赖文字和阅读材料,忽略了对多媒体和艺术形式的运用,无法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4.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是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面临的又一个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依赖传统的讲授和背诵教学模式,无法创造性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缺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有效策略。传统的讲授和背诵模式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艺术理念,教师需要通过更加互动和探索性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

三、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方法

1.教材选择与设计

通过选择和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材,教师可以使传统文化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包括经典文学作品、传统诗词、寓言故事和古代典籍,它们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经典文学作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道德观念和社会历史背景,教师可以将适当的选段或故事情节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

传统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如唐诗、宋词等。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诗词作品,通过解读和朗诵,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妙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体会诗词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情感体验。

寓言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这些寓言故事,让学生通过比喻和隐喻的方式理解和应用其中的价值观念。

《论语》《大学》等古代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这些典籍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和道德准则。教师可以通过精心选择的片段或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在教材设计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融入其他形式的文化表达,如传统戏曲、民间故事、传统节日等,以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材选择和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使传统文化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推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深度融合。

2.文化体验与实践

文化体验与实践是实现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传统工艺展示等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知。学生参观博物馆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了解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

在博物馆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展品,帮助学生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同时,教师可以讲解有关传统文化的故事和传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遗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如古代建筑、古迹等,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遗址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同时,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摩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如陶瓷制作、剪纸艺术、刺绣等,能够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传统工艺的实践活动,如学习剪纸、绘制中国画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庆祝活动。学生可以学习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如舞龙舞狮、包粽子、赏月等。通过亲身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喜庆氛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通过文化体验与实践的方式,学生可以全面感知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这种亲身体验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

3.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实现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通过写作、绘画、朗诵等形式展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以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首先,故事讲解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向学生讲解《赵州桥》的相关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对故事的讲解,学生能够感受到赵州桥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角色扮演是一种互动性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模拟情景对话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和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和体会赵州桥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写作、绘画、朗诵等形式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展示对《赵州桥》和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学生可以以赵州桥为题目进行写作,表达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学生也可以绘制一幅描绘赵州桥的画作,体现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使学生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语文学习中。

4.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促进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播放京剧表演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看优秀的京剧演出,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和独特表演风格。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了解京剧的基本特点、角色扮演和唱腔等元素,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设计互动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在线搜索、浏览京剧的历史背景、剧情梗概和演出资讯等。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索和了解京剧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语音合成技术,录制京剧唱腔的声音,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音乐韵律和唱腔特色。学生可以学习和模仿唱腔的节奏和表演方式,进行朗诵演绎,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另外,教师可以利用虚拟实境技术,创建虚拟京剧表演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京剧的舞台氛围和演出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境深入了解京剧表演的细节和背后的艺术构思,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以更直观和多样的方式了解和体验京剧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对京剧和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体验。同时,学生也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提高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只有通过全面深入地融合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教师才能够培养出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的学生。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智慧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使学生成为优秀的人才。以根育人、以文化人的教学理念,能够推动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參考文献:

[1] 吴唯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探析》,《汉字文化》2023年第11期。

[2] 李治玲《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探析》,《名师在线》2023年第5期。

(李继芳,1981年生,女,汉族,陕西安康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京剧中华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京剧表演开始了
《融合》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