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文化根脉,坚守文化自信

2023-02-23邢雅芝

关键词:文言文古诗词小学生

邢雅芝

摘 要:为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实现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目标,使学生能延续文化根脉、坚守文化自信,小学语文教师在探索传统文化渗透路径时,可大胆尝试新的举措,如守正创新:单元主题思想剖析,渗透传统文化;文化传承:古诗词文化鉴赏,引领文化意识;文化浸润:课余每日一诗背诵,增强文化自信;情境体验:文言文教学创新,了解文化本原;角色扮演:课本相关人物演绎,引发情感共鸣;作业创新:传统文化学以致用,提升文化修养;文化专题: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筑牢文化根脉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渗透路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2.005

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为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解決当下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坚守文化自信,从文化育人的视角切入,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打造全新的文化教育形态,挖掘出教材中传统文化的育人潜在价值,实现对小学生的教育启蒙、思想熏陶、心智陶冶,助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身心健康成长。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为汉字、成语、格言警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古代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语文教学以及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文化认知能力的提高,促进小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教育改革环境下,为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实现文化育人的工作目标,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评估审视当下语文教学存在的客观问题,并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现实价值与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契合素质教育要求,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渗透的现实路径,打造传统文化渗透的更多现实载体,让传统文化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身心成长、精神成长密切关联,发挥出传统文化育人的潜在优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

1.守正创新:单元主题思想剖析,渗透传统文化

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时,教师为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应当守正创新,坚守文化自信与根脉,对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主动创新改革。为此,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对单元主题思想进行剖析,在单元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完成对单元主题文章的群文阅读、对比思考、情感升华,从单元主题教育意义中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提高小学生对单元内容的理解能力,筑牢小学生的语文学科基础,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认识到该单元教育的目标与要求,进而守正创新,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主题思想进行剖析,进而达到单元学习预期目标。

该单元主要围绕四大名著进行教学,教材节选了四大名著中的不同片段,如《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水浒传》中的“景阳冈”、《西游记》中的“猴王出世”、《红楼梦》中的“红楼春趣”等。

为引导小学生基于名著节选的片段主动进行整本书阅读,深度学习古典名著,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思考,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教育主题意义进行探究,使得学生认同四大名著、认知民族传统文化,自主制定整本书阅读计划,完成四大名著的阅读学习,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文学素养。

2.文化传承:古诗词文化鉴赏,引领文化意识

为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本位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时,应当突出对小学生文化意识的引领。为达到文化传承的预期育人目标,教师可将古诗词文化作为载体,引导小学生对古诗词文化进行多视角的深度鉴赏,解读古诗词的文化内涵、精神力量、思想内核,促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延续文化根脉。

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教师则需要打破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满足小学生的多元化学习诉求,对课内外优秀的古诗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引导学生结合影视资源、动画资源、图文资源、音频资源等,从不同的视角切入文本,完成对古诗词的鉴赏,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十五夜望月》时,为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引领小学生形成文化意识。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对古诗进行鉴赏,如诗人王建当时的境遇、古诗描写的意象、诗人表达出的情感等,使得学生能够在古诗鉴赏中,与诗人的思乡之情产生共鸣,让学生在内心中产生家国情怀,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在进行古诗文化鉴赏时,为使学生完成古诗词文化的传承,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喜好,选择灵活的古诗词教学切入口。教师可以围绕《十五夜望月》的思乡主题,鼓励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诗词,并进行群文阅读思考,激发文化记忆。为增强小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认同,教师可推荐学生观看优秀的国产电影《长安三万里》,通过电影内容,了解盛唐时期诗词创作的高度,感叹古人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在自主搜集思乡主题古诗词、观赏电影《长安三万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同传统诗词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

3.文化浸润:课余每日一诗背诵,增强文化自信

小学生是否具有文化自信,可以从学生的神态、精神面貌、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等细节中体现出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时,为达到新课改的素质育人要求,教师应当合理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师可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帮助下,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文化自信。为此,教师可灵活组织“每日背一首诗”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背诵一首自己喜爱的古诗词,不断增加学生的古诗词储备量,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教师可契合该单元的语文园地板块中日积月累教学环节,积极筹办每日背诵一首诗的学习活动,使得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接受传统诗词文化的熏陶,逐渐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在日积月累教学环节,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鉴赏学习古诗《长歌行》,思考古诗中最后两句问答的情感诉求与思想力量:“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激发出学生的古诗学习积极性与热情,教师可鼓励小学生收集具有正能量的古诗词,并每天利用空余时间背诵,汲取古诗词中的精神力量,不断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学习能力。

为了让课余每日一诗背诵活动可持续开展,进而发挥出该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可创设古诗词分享角,为学生搭设交流分享的平台,使得学生及时分享自己背诵古诗的心得体会,营造出良好的诗词交流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相互监督、相互鼓励,提升小学生语文古诗词学习水平,实现每日一首诗背诵活动创办的预期目标,挖掘出传统文化育人的潜在价值。

4.情境体验:文言文教学创新,了解文化本原

文言文与古诗词同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傳统文化渗透时,教师不仅需要突出古诗词的灵活渗透,同时应当对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优化,使得学生基于文言文的学习了解民族文化本原,延续文化的根脉。

鉴于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为降低学习难度,保证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建构沉浸式的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文言文故事情境当中,丰富学生的感知,增强学生的体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学生跟随教师的剖析,能够在交流互动中解读文言文,并了解文言文背后的文化根源与思想内核,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实力。

比如,教师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时,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学生能够沉浸到“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情境当中,可以基于故事对文言文代表的文化进行了解,促使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筑牢学生的文化根脉。

文言文与白话文存在一定的差异,小学生在阅读学习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如字词的发音、字词的含义、字词指代的内容、不同的语法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基于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沉浸式的体验情境,使得学生以第三人称视角,对文言文故事进行了解。在《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发学生对文中两个孩子的观点进行思考,同时可基于文言文的文化教育视域,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发展历史。

文言文在商朝、周朝、秦朝、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元、明、清时期不断发展。通过学习研究文言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文明。

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灵活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基于文言文的学习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育人的预期效果。

5.角色扮演:课本相关人物演绎,引发情感共鸣

为使小学生认同传统文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适当地引导学生对文章产生情感共鸣,从文章中汲取文化的力量。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可秉持游戏教学理念,对课本中的人物进行梳理,引导小学生进行课本剧的创作,在课本人物角色的扮演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以第一人称视角对文本故事进行全新解读。

为保证每一位小学生均可积极参与其中,教师需要突出学生语文学习主体性,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创作的空间,使得学生编创全新的课本剧,完成对课本人物故事的演绎,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文化理解创设全新视角,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文章时,为使学生深入感知文章背后“和”的意义与价值,感触到蔺相如的胸怀与气度,以及廉颇的顾全大局的情怀,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围绕文章《将相和》进行情境创设、对话编写、故事梳理、道具准备。在课本人物角色的扮演过程中,学生跨越时空与历史人物进行对话,完成对文章的深度阅读,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传承传统文化。

6.作业创新:传统文化学以致用,提升文化修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为持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时,应当对渗透的方式方法进行有效的改革创新。“双减”政策背景下,为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学习压力,使得学生开心自由地成长,教师可从语文作业设计入手,将传统文化灵活渗透其中,助力小学生在语文作业实践中,实现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学以致用,完成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内化吸收,助力小学生文化修养的有效提高。

比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时,为使学生在语文作业完成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学以致用,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文化修养,教师可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内容《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以及口语交际“父母之爱”,鼓励学生在习作“我想对您说”中表达出自己真挚的情感,并将感恩父母的思想意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让“孝敬长辈”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延续。在习作练习中,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7.文化专题: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筑牢文化根脉

在文化延续与文化自信视域下,为筑牢小学生的学习基础,使小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可突出文化专题的教育引导作用,并围绕文化专题选择适当的民族文化元素,在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中进行灵活渗透,使得学生在文化主题环境下,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了解,实现文化专题育人活动的预期成效。

比如,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为促使学生深度阅读思考本单元的文章《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藏戏》,教师可契合中华传统民族风俗,打造“家乡的风俗”文化专题活动,鼓励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进行发散思考,主动联系家乡的风俗活动,并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理解与认知。在对家乡风俗的深入了解下,不断增强学生的区域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使得家乡的风俗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综上所述,笔者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为例,阐述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举措,旨在说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为引领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形态,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意识到自身的职责与使命,以语文学科为载体,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育人的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育人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岑岑《习传统文化承千年精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试题与研究》2023年第16期。

[2] 周小龙《大单元视角下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小学生作文辅导》2022年第12期。

[3] 张丹《弘扬传统文化使语文课堂绽放光彩——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新课程》2022年第17期。

[4] 邵虹《融合课程传承文化——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试题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5] 吴敏《融入课程传承文化——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文言文古诗词小学生
踏青古诗词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古诗词中的新年
我是小学生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