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2023-02-23范秋荣

关键词:幼儿园情感传统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在培养孩子综合素质方面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日益凸显。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策略,通过对文化课程的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资源利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注重情境營造、游戏融入和家校互动等策略,对于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传统文化 内容设计 教学方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2.06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融,幼儿园教育在塑造儿童人格、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方面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日益凸显。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历史和文化范畴,而成为引领民族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等因素使得许多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发匮乏,传统文化在幼儿心中逐渐被边缘化,这对幼儿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认同感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深入研究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策略尤为迫切。首先,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展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传统文化课程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此外,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展,教师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艺术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然而,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比如,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传统文化知识对他们来说可能显得枯燥乏味;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也存在差异,有的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家长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家长甚至对传统文化教育抱有消极态度。这些问题制约了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的有效开展。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有必要通过深入研究,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策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幼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需求,提升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质量和效果。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教育目标的制定

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制定的教育目标是基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旨在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审美情趣、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确保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全面发展目标相契合,课程目标的制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教育目标需要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幼儿时期是人生中认知、情感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因此,传统文化课程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体验传统文化活动,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课程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设置具体的教育目标,如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其次,教育目标应与教育导向相契合。在制定课程内容时,教师需要根据教育导向确定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价值和主题,将其融入课程。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使幼儿在传统文化课程中受到正确的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同时,课程内容的制定也应与教育部颁布的《学前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相一致,保证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与国家教育政策的契合。

此外,教育目标应注重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在制定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需求,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教育,实现全面发展。课程内容的制定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以确保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的全面发展目标相契合。

最后,教育目标的制定需要注重课程的持续性和渗透性。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目标应融入幼儿园整体教育目标中,通过日常活动、游戏、手工制作、节日庆祝等方式,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课程内容的制定应充分考虑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幼儿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感受、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逐步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

因此,针对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制定的教育目标,可以通过以上方法来确保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全面发展目标的契合,使幼儿在传统文化课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课程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

教师要在幼儿园课程中整合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资源,包括传统节日、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等,这是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兴趣的重要途径。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程吸引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元宵灯谜晚会、端午龙舟比赛、中秋赏月活动等。通过参与传统节日活动,幼儿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加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

民间故事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课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民间故事,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绘本阅读等形式,让幼儿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道德教育、美好情感等内涵。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民间故事演绎活动,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

传统手工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中国结、剪窗花等,通过亲身参与制作过程,幼儿能够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乐趣和魅力,提升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此外,教师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引入电子制作、3D打印等现代工艺技术,让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节目、舞蹈表演、戏曲欣赏等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增加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喜爱。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影视资料、网络资源等,丰富课程内容,让幼儿通过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动画片等,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師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资源整合到幼儿园课程中,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适合幼儿园阶段的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介绍适合幼儿园阶段的传统文化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以及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四、教师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和能力要求

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角色定位和能力要求直接关系到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教师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

教师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应以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为主。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以此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教师还应该成为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引领者,通过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包括传统节日、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以此为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此外,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通过学习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传统文化学习。

教师的教学技能也是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教师需要具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故事讲解、手工制作、角色扮演、游戏教学等,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具备情感教育和情境教学的能力,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情境,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和幼儿园可以组织相关培训和研讨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专题讲座,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和实践交流活动,提供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学指导,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平台。同时,学校和幼儿园可以积极推动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创新和改革,鼓励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效果和质量。通过以上措施和方法,学校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五、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中的情感体验与文化氛围营造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营造文化氛围,帮助幼儿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情感体验中逐步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

通过情感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营造丰富的文化氛围,让幼儿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逐步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在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中,情感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还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素养的提升。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情感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营造丰富的文化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中布置传统文化主题的展览、装饰,悬挂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画、手工制作品,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同时,教师可以在校园中设置传统文化角,展示传统文化相关的服饰、乐器、工艺品等,让幼儿在校园生活中处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幼儿在情感体验中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举办传统文化艺术表演、传统文化游园活动、传统文化手工制作比赛等,让幼儿亲身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培养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逐步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传统文化展览馆、博物馆,参加传统文化体验营、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游、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等,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传承意识。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带有情感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亲近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情感投入,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共鸣。教师还可以运用情感教育的手段,培养幼儿的体验能力和认知能力,引导幼儿在情感体验中逐步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自信。

六、幼儿园传统文化家园合作课程与社会资源的利用

家庭和社会资源在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丰富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还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在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中,家庭和社会资源的作用体现在多方面,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家校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更丰富的资源支持。

首先,家庭是幼儿最早的教育场所,家长是幼儿最亲近的教育者。因此,家庭应该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支持方和参与方,家长应积极参与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与幼儿共同学习,体验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参加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亲子手工制作活动等,让家长与幼儿一起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

其次,社会资源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支持和保障。社会资源包括文化机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团体、传统文化研究机构等,它们是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外部支持力量。幼儿园可以与这些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共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图书馆,邀请文化艺术团体进行传统文化艺术表演,邀请传统文化专家进行传统文化讲座等。通过与社会资源合作,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更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丰富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体验,实现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投入和文化认同。

另外,幼儿园应积极搭建家园沟通平台,促进家园合作,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校方可以组织家长参加家长会、文化节、亲子活动等,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向,与教师共同商讨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安排和活动计划,共同制定幼儿的传统文化学习计划。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加传统文化教育研讨会、讲座等活动,增加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了解,提高家庭对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力度。

参考文献:

[1] 康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意蕴及实施路径》,《新课程研究》2023年第27期。

[2] 李岑、张美霞《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价值及策略》,《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

[3] 张艺榕、张铭芳、吴劲屹等《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现状——基于福州市幼儿园的调查》,《教育观察》2021年第24期。

(范秋荣,1989年生,女,山东滨州无棣县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学)

猜你喜欢

幼儿园情感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我爱幼儿园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欢乐的幼儿园
失落的情感
情感
老传统当传承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