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游戏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2023-02-23王娟

关键词:京剧幼儿园游戏

王娟

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也促进了多种教育资源与幼儿教育的结合。其中,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教師加强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力度,对于幼儿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幼儿教育无论是课程还是游戏模式,在与传统文化融合方面还存在不足。部分幼儿园教师对于传统文化不够重视,未能结合幼儿心智特点设计游戏,导致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未能凸显。对此,教师要结合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传统文化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提出相关的运用措施,提高传统文化与幼儿课程的结合效果,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幼儿园 课程游戏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2.060

幼儿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但是随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加强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从小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基于“中国梦”开展教育。幼儿园课程游戏,指的是在幼儿园课程中所融入的游戏,是课程的一部分,是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主要方式,不仅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还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于幼儿来说,传统文化在课程游戏中的运用,能够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其对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幼儿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内容广泛,教师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对于儿童的启蒙和引导。这一阶段形成的思想观念,对于幼儿的日后发展有重要影响。传统文化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行,为幼儿教育增添动力。传统文化包含的诸多的内涵,是古代文化的沉淀与传承,在幼儿阶段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都将产生积极作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与时代的发展有关。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教师要丰富幼儿的学前生活,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在课程游戏中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二、传统文化在幼儿课程中应用

(一)应用现状

1.课程资源单一

尽管传统文化受到各界重视,被积极应用在教育中。但是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幼儿教育中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使得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难以在幼儿课程中得到凸显。幼儿课程多是以游戏为主体的育人模式,导致幼儿对课程游戏的兴致不高。幼儿只有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理,教师才能加深传统文化在幼儿心中的印象。教师采用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不够合理,导致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准备的素材也淡出幼儿视野。教师会组织幼儿制作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手工,但是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就认为课程结束,不会关心后续的进展,致使课程不够完整。

2.课程实施过于泛化

在幼儿课程游戏教学中,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生硬,不利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幼儿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文化的熏陶,而不是基于教学压力开展形式化的教育,这会导致传统文化在幼儿课程中的运用失去意义。

(二)解决思路

针对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应加强幼儿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进行教学资源革新。教师不应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课程游戏,应该找到文化与课程之间的契合点,引导幼儿通过活动实践感受文化的存在。教师要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帮助幼儿理解文化内涵,从小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教师应为幼儿搭建传统文化实践平台,通过挖掘促进幼儿成长的文化元素,实现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融合。

在将传统文化资源应用在幼儿教育中时,教师需要注意把握传统文化的应用原则,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挖掘传统文化中有教育价值的内容,结合课程,对课程内容质量进行把关,创新教学模式,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对此,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途径,应是从开发课程以及明确实施途径两方面进行。教师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结合幼儿心智情况,以优化教育为目的,为幼儿提供高质量教育课程。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不同授课途径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幼儿的途径,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切实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传统文化在幼儿课程游戏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注重手脑并用,让幼儿真切体验传统文化

幼儿生性活泼好动,游戏不仅能够展现其天性,还能促进幼儿手脑并用,实现良好的教学目的。传统文化中包含历史、民俗等多种文化,将其与幼儿教学相融合,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例如,传统文化中包含古诗词内容,能够丰富幼儿的语言知识。教师通过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创新幼儿活动形式,能够带给幼儿新奇的体验。幼儿已经开始学习拼音,尝试朗诵。针对语言类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民间寓言故事、古诗词阅读等方式,结合传统文化,与幼儿语言活动相结合。通过带领幼儿参与语言类的比赛,加深幼儿对古诗词的记忆。教师也可以基于现阶段的课程互动,满足传统文化传承的需求。

传统文化中汇集了大量民俗文化,教师可以选取有节日特点的传统节日,剖析节日特点,提炼关键要素,对幼儿进行教育。

例如,元旦、春节、元宵节都是中国最热闹、最具代表性的节日。这些节日不仅蕴含了文化特点,还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元旦来临时,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进入校园,实现家校联合。教师可以带领家长、儿童共同参与到包饺子的活动中,使幼儿身处传统节日浓厚的氛围中,感受新气象。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了解非遗文化中的剪纸艺术。在春节时,人们往往会在窗户上贴窗花。教师可以利用春节带领幼儿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剪纸是“非遗”文化,不只是针对剪纸,更是对剪裁手艺的统称。剪纸艺术是古代人民的技艺。教师可以在春节前夕带领幼儿们开展联欢会。教师在联欢会上,可以先带领幼儿明确主题,告知幼儿本次的成果可以带回家张贴在窗户上,鼓励幼儿在春节前为家里制作窗花。提出本次联欢会的主题后,教师为幼儿分发纸张和剪刀,引导幼儿将图案绘制在纸张上,使用剪刀进行剪裁。之后将剪好的纸张打开拉伸,形成窗花。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剪刀对于幼儿来说属于危险物品,在不确定幼儿能否正确使用的前提下,教师要全程监管幼儿操作。大班的幼儿可以使用剪刀,小班的幼儿则可以采用叠纸、撕纸的形式,呈现出想象中的作品。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为幼儿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教师可以将剪纸特有的趣味性和技巧性融入教学中,锻炼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促进幼儿更好发展。

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内容,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了改变。但是依旧有着科学内涵,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常见的“十二时辰”“二十四节气”都是有科学内涵的传统文化。教师将其与幼儿教学融合,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了解自然变化、昼夜更替,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逻辑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将“十二时辰”“二十四节气”与学前教育融合。根据十二时辰的内容,带领幼儿学习不同的时辰叫法,还可以将时辰与生肖联系在一起,带领幼儿学习相关知识。在节气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二十四节气”歌曲,带领幼儿制作“二十四节气”的卡片,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定期更换卡片,使幼儿更好地感受节气变化。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制作重要节气的海报,如春季易犯困、夏季忌寒凉等,使幼儿制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理。

(二)结合教学实际,构建传统文化活动场景

幼儿课堂游戏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需要教师找出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元素,科学组织幼儿活动。教师要利用传统节日,为幼儿创设有趣的活动题材,将其与游戏教学相融合,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游戏作为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模式,在游戏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教师开展更多元化的游戏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例如,教师可以将传统节日以民间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幼儿,带领幼儿对传统文化相关的节日习俗、美食进行探索。教师还能通过向幼儿渗透文化礼仪,培养幼儿的学习意识和生活习惯。例如,中秋节有食用月饼的习俗,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或为幼儿播放中秋节的动画。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童话剧表演,在班级召开中秋欢庆会,通过讲述故事、品尝月饼,使幼儿深刻感受中秋节蕴含的团圆意义。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探究中秋节还有哪些美食与习俗。中秋节也称八月节,有着放花灯的习俗,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制作花灯、月饼等,从而加深传统节日在幼儿心中的印象,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传统节日习俗。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兔子、莲花花灯,明确小组分工,保证各小组制作工序的有效衔接。这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帮助幼儿形成团结意识。月饼的口味多种多样,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现成的枣泥、豆沙馅料,带领幼儿从制作月饼外皮的环节入手,感受亲自制作月饼的乐趣,幼儿品尝自己亲手做出来的月饼,也更有成就感。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打包盒,要求幼儿将月饼带回家里与家人分享,进一步感受中秋节的节日氛围。幼儿积极参与制作和学习,能够通过参与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利用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开展教学。清明节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动手实践,一起制作青团,使用艾草制作小物件。端午节时,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包粽子,选择喜爱的颜色制作五彩绳,避邪驱虫。这些节日背后均有典故,教师通过为幼儿讲述文化故事,能够彰显文化底蕴。此类传统节日均涉及吃食和习俗,通过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教师能够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由来的认知,使得传统文化为教学带来帮助。

幼儿园还可以与敬老院合作。在重阳节当天,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敬老院做小志愿者,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教师可以在敬老院现场讲述重阳节的来历,组织幼儿园的儿童在敬老院为老人提供泡茶、捶背的服务。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教师也可以组织园内登高比赛。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和老人分别描述感受。幼儿在活动后,就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阶段的儿童来说,身心健康是最主要的,因此,教师加强引导,利用传统节日,为幼儿讲解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三)创新游戏方式,感受文化魅力

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融合,需要基于幼儿的兴趣。教师基于传统文化开展游戏,能够丰富游戏形式,提高幼儿对文化的认知。教师可以借助文化中的经典人物,对游戏进行改编,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融合,是新时期幼儿教育的要求。教师应抓住传统文化中幼儿感兴趣的要素,尊重幼儿的心智特征,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例如,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值得传承的传统文化。教师将京剧元素与幼儿教育相融合,能够带领幼儿探索京剧的魅力。京剧有不同的脸谱,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学习京剧的相关知识。京剧分为旦角、丑角等多种角色,有着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脸谱和头饰都是京剧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京剧角色模仿活动,欣赏《大闹天宫》等京剧节目。教师要保证自己选择的京剧内容符合幼儿的特点。幼儿通过扮演京剧中的角色,能够增加对京剧艺术的了解。教师还可以基于京剧中的脸谱、团扇等元素,对幼儿进行引导。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京剧脸谱创意画、团扇DIY等活动,将传统文化的要素与幼儿教育相结合,使幼儿在不同材质和形态的道具上进行创作,激发幼儿的实践能力。

此外,京剧中的另一种艺术形式为唱腔艺术,是根据不同的节奏,配合乐器、念白来呈现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节奏简单的京剧进行创新,体会京剧的独特韵味。不同的京剧角色对应的脸谱不同,幼儿选择喜爱的脸谱,对喜欢的歌曲进行改编,按照京剧的形式进行表演。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幼儿可以自己想象动作,选择乐器,增强京剧与幼儿教育的融合,为幼儿接触传统文化提供契机,增强幼儿对京剧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有助于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进一步探索。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正确观念意识的关键时期,通过传统文化与教育的结合,教师可以塑造幼儿的“三观”,拓展幼儿的眼界,还能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基于传统文化进行幼儿课程游戏的实践,可以带领幼儿不断在各种文化活动中进行探索,感受文化的魅力,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玉红《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多元渗透》,《山西教育(幼教)》2023年第9期。

[2] 林婷《传统文化教育让生命之花绽放——幼儿园中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天津教育》2023年第27期。

[3] 卢良燕《沐浴传统文化 趣玩民间游戏——基于幼儿园中班民间传统游戏的实践》,《天津教育》2023年第27期。

[4] 康佳《中华优秀傳统文化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意蕴及实施路径》,《新课程研究》2023年第27期。

[5] 田静《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传承研究》,《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3年第9期。

[6] 杨柳影《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为例》,中国智慧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2023智慧城市建设论坛论文集(一)》2023年。

[7] 安倩、赵志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以岭南民间游戏课程为例》,《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2期。

[8] 韩霞《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幻画报》2022年第4期。

[9] 郑仁仙《课程游戏化在农村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应用研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21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京剧幼儿园游戏
京剧表演开始了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