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美术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

2023-02-23于王赫淇

关键词:年画美术传统

于王赫淇

摘 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美术课程中,不仅可以开阔小学生的眼界,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积极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是炎黄子孙,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因此,在进行小学美术的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当中。文章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希望有助于教师将美术教育和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整合,进而提升校园美术的教学质量,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美术 传统文化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2.048

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艺术的价值意味着人们对文化的传承,意味着要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和遗产。基于这种思想,要把传统文化同新《课标》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前提下,为更多优秀的艺术专业人才提供支持。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除了要教授基本的艺术常识、绘画技巧之外,还要把传统文化元素渗透进课堂,让孩子们感受国家的文化精髓。

一、小学美术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1.有利于丰富美术课程的内涵

艺术是文化事件的反映,艺术作品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学习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另外,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程,可以让学生在优秀的美术作品中了解关于政治、歷史、人文、社会等信息,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使小学美术课程在情感层面和价值上得到升华。

2.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随着国际间的经贸往来,中华传统文化遭到了来自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甚至造成传统文化被忽略的现象。在此进程中,怎样培养“文化自信”,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美术教学既要将艺术的理论知识与技法相结合,又要注重对人生积极态度、情感意识的培养,以及对传统的文化遗产的继承与鉴赏。把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的美术教学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和情感意识,让他们能够从小就对文化有所了解。

3.有利于实现美术课程的拓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意识,美术课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深刻了解经典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意义,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艺术与文化课的结合也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创新性,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齐头并进。小学阶段是美术学习的基础时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4.有利于促进美术课堂多样化发展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对艺术技巧的重视,而忽略了美感的培养。对于小学生而言,受其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难以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美术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而对美术作品的解读则是对其内涵的认识。在美术基础课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能使学生与美术专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使美术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小学美术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原则

1.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段和班级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例如,低年级阶段主要是进行简单的线条练习,高年级则侧重于对色彩的认识与运用等。只有将这些知识融入生动形象的画面里,才能够更好地激发起孩子们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操。另外还需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人所处环境的差异性导致了其价值观念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并探索出最为贴近实际且符合本土文化背景的教育资源,让它们成为新时代下培养学生创造力及想象力的关键之举。

2.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众所周知,“汉字”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的独立语言体系,早已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忽视甚至放弃自己孩子对于书写汉字的训练。针对这类现状,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引导学生去感受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弘扬爱国精神的目的。比如,利用宣纸写字,制作毛笔,或者剪窗花等活动,帮助学生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程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真正走进校园,使全体师生共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3.进行多种方式的展示

鉴于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需展现的内容十分丰富,因此若仅依靠某位教师或几位学生进行讲述显然无法满足整体授课效果的需求。因此,建议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团队定期前往学校给予指导工作,并结合网络平台向广大群众普及推广传统文化。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倡导学生投身公益事业,号召他们将闲置衣服捐赠给贫困山区儿童,促使他们懂得奉献爱心的含义。总而言之,只有借助科技信息化手段打破传统文化传承壁垒,才能够让更多青少年学生接触并喜欢上传统文化这一博大精深的宝藏。

三、小学美术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

1.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

传统文化教学是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教师没有充分地利用好现代科技手段来激发孩子们对于传统艺术形式的兴趣,再者就是忽视了学校整体环境氛围的营造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到我国传统文化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与推广。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文化教学工作向纵深方面持续性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改善目前所出现的种种状况,努力将其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第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能够自觉地继承和弘扬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且做到“知古鉴今”,培养其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意识。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丰富多彩的美术创新大赛及竞赛活动,逐渐增长见闻、拓宽眼界。

第二,挖掘资源,注重融合。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课程结构调整的指示精神,本着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宗旨,把握住教材编写原则,遵循教育规律,突破旧模式,探索新路径,寻求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之路。在选择绘画媒介时,除了采取纸张外,还尝试运用其他诸如木板、石头、陶瓷、玻璃、金属、布料、树叶、果壳等物品制作工艺品,既满足了儿童的审美心理,又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

我国古代绘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不管是从美术形式上还是艺术价值上,都为后人的美术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参考。通过了解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与历史,人们也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当时的生活历程、人文景观等,而这些美术成就也促进了现代人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认识和传承。

以“认识和学习年画”为例。年画和“春联”相同,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艺术赏析课中,首先,由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孩子们介绍我国的传统年画艺术,使他们从直观视觉上对年画艺术有了一个基本认知,继而教师通过介绍中国年画的历史故事,使他们进一步认识中国年画的产生历程。年画是我国古代一个寓意祥瑞的意象,它的渊源可追溯到人类在远古时代的自我敬畏思想和精神崇拜思想中。它是古代人类为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而创作起来的一门独特的象征性装饰工艺。年画繁荣于北宋年间。当时,兴盛的商贸和手工艺、日趋完善的雕版印刷技术、丰富多彩的民俗庆贺新年仪式为年画的繁荣创造了优越的社会环境。汴京(今河南开封)和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岁末市场上,已出现了大量印卖木版画和年画的人,在内容方面也大大拓宽了,包括当地民俗、戏剧、美女、娃娃等。我们认识这种时代背景以后,才能感受到年画是当时民众对幸福美好家庭的向往。在图片中能够感受到创作年画者的心境。另外,能够以美术专业学生的视角去观看年画的制作工艺。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向他们介绍年画的基本制作过程,包括了刻刀、选材、线绘、贴样、雕版到最后成型。最后,再由教师布置学生选出一幅自己所喜爱的年画,并进行描摹和涂色,在整个画面中反映出春节的欢乐气氛。学生在自主创作中,对中国年画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会为今后的艺术学习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带来更多的参考。

3.鼓励学生实践操作

学校美术课程主要面向中国低年级阶段的儿童,在教学进程中,在努力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操作意识。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给教师的教学选材创造了更丰富的空间。

以剪纸为例,这是中国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形式,是指一门用剪切机或刻刀在纸张上剪刻图案,用以装点日常生活并进行其他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所延续的审美意象与艺术形态风格,包含着大量的人文历史资料,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的社会意识、价值观念、实际的操作实践、价值追求与审美兴趣等,有着认识、教育、表意、表达、娱乐、交流等诸多的文化意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引领孩子去发掘身边好玩的剪纸作品,包括婚礼时的双喜剪纸,春节时贴在窗户上的福字剪纸等。

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国剪纸的由来,可以把纸的历史演绎成中国历史。另外教师还会利用插图向他们介绍,我国在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以中国历史为主题的中国剪纸作品,因为那时候正值我国的战争时代,所以剪纸作品也就体现在当时中国人民生存的困难和对战斗胜利的向往。接着,由教师指导他们进行实际操作。教师还可先进行演示,介绍中国传统剪纸的做法,然后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制作感兴趣的传统剪纸作品。这样一来,他们在动手实践的同时,也更加熟悉了我国剪纸的发展历史。但目前,因为这种传统的工艺形式学习过程艰苦,且待遇较低,所以专门从事于这个领域技术人员也就越来越少。将传统艺术在美术教育中加以应用,势必会引发更多孩子对这些艺术的爱好,推动美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4.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瑰宝,而美术学科作为一门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教师有责任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从而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美术作为重要的载体,应该为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弘扬做出贡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通过艺术作品发现传统文化之美,帮助学生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能力。另外,小学美术教材中包含很多文化内容,因此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应认真备课,充分挖掘作品内涵,传承传统文化知識。

以“我国的古代建筑艺术”为例,通过了解故宫、佛宫寺释迦塔、白族民居、小雁塔等壮观、朴素的古建筑,学生可感悟中国建筑之美。这些古建筑不仅令人叹为观止,而且古建筑背后的传统文化也值得传承和发扬。这些建筑架构和色彩带给人们美感。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建筑背后的文化,帮助学生熟悉这些中国特色,在建筑之美中体验文化之美,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5.组织学生诗画共赏

绘画和诗歌往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作者会在他们的画上题写诗句,以表达自己的心境。那么,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应该融入诗文教学,通过诗画的双重欣赏,领悟画作的意境和背后的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有计划地介绍诗歌,通过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让他们有效地欣赏图画。

以“画扇面”为例,从扇面的内容来看,很多扇图的结构是一面作画,一面题诗。因此,师生在对扇画进行鉴赏时,不应该只对画的内容进行赏析,同时也要对诗词进行鉴赏,了解诗句中的意境,将诗句和扇画加以整体融合。从传统文化继承的角度来看,在美术教学中融合诗词,对诗词进行鉴赏,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鉴赏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先让学生对扇画进行欣赏,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再结合诗词,将诗词中的意境和画中的情景紧密融合,感受画作之美。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可以很好地感受画中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做好新一代的文化传承者。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程,是艺术教育变革的基本特征,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与教学相结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体会到文化的基本内涵。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相融合,通过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鼓励学生实践操作、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组织学生诗画共赏等形式,保证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有效学习,并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

参考文献:

[1] 陈霞《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探索》,《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年第7期。

[2] 周鸣《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家长》2022年第20期。

[3] 陈华珍《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研究》,《文理导航》2022年10期。

[4] 赵苓杉《小学美术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年第9期。

[5] 卢玲《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思考》,《美术教育研究》2021年第24期。

[6] 杨雅静《浅谈传统文化渗透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与策略》,《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年画美术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牛年画牛
年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缸鱼年画之旅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